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多毛类环节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点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金宝 李新正 王洪法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9,共7页
根据1998-2004年春、夏、秋、冬四季对胶州湾进行大面站综合调查监测的底栖生物多毛类资料,分析了多毛类优势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多毛类优势种组成和优势地位出现一定的变化,但不倒翁虫(Sternaspisscutata)、寡... 根据1998-2004年春、夏、秋、冬四季对胶州湾进行大面站综合调查监测的底栖生物多毛类资料,分析了多毛类优势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多毛类优势种组成和优势地位出现一定的变化,但不倒翁虫(Sternaspisscutata)、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oligobranchia)和中蚓虫(Mediomastuscaliforniensis)在各季度月优势地位相对稳定;考察1998-2004年不同年份的多毛类优势种,发现不倒翁虫、寡鳃齿吻沙蚕在各个年份均居优势地位,变化较小,而其它的种类在不同的年份出现一定的变化,2003年和2004年索沙蚕(Lumbrinerislatreilli)优势度居首位,而在其它年度则没有成为优势种,这可能反映了近年来胶州湾生态环境出现了一定变化;通过考察主要优势种的分布和密度变化,可以发现这几个主要种都是广分布的小型种,在底质颗粒较细,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海域,不倒翁虫、中蚓虫、寡鳃齿吻沙蚕等数量较大;而在水流湍急、底质为砾石的7号和9号站,则很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类 优势种 底栖生物 胶州湾 环节动物
下载PDF
胶州湾多毛类环节动物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金宝 李新正 +2 位作者 王洪法 于海燕 李宝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803,共6页
根据1998—2002年胶州湾10个站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讨论了多毛类环节动物在各站出现种数、生物量、栖息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底底质是影响多毛类数量分布与变化的重要因子,沙质软泥有利于多毛类生长,而粗沙砾... 根据1998—2002年胶州湾10个站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讨论了多毛类环节动物在各站出现种数、生物量、栖息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底底质是影响多毛类数量分布与变化的重要因子,沙质软泥有利于多毛类生长,而粗沙砾石底质多毛类分布较少;春季多毛类种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较高;在一定条件下,盐度是多毛类的限制因子,当盐度升高时,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类 生物量 栖息密度 环境因子 胶州湾
下载PDF
青岛多齿围沙蚕的生产量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宝铃 丘建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67,共7页
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Savigny)是一种以沉积有机物为食的底栖多毛类,通常栖居于潮间带中或上区,混有泥砂和石块的底质中。大潮时,底质暴露在空气的时间约为5—11h,作者通过对青岛鲁迅公园附近一个沙-砾石滩的多齿围沙蚕种群的... 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Savigny)是一种以沉积有机物为食的底栖多毛类,通常栖居于潮间带中或上区,混有泥砂和石块的底质中。大潮时,底质暴露在空气的时间约为5—11h,作者通过对青岛鲁迅公园附近一个沙-砾石滩的多齿围沙蚕种群的周年调查,推算了它的产量,对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数量变化规律、繁殖期等生态特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该种群繁殖期从3月延续到8月,5月、6月、7月为繁殖高峰。各月份密度的变化范围在49—3670条/m^2之间,平均为836条/m^2。月平均生物量12.4mg/m^2至18680.6mg/m^2之间,平均值为6682.0mg/m^2。生产量推算时,依虫体长度不同分为20组,分别计算每组虫体在相邻取样间月的生长增量。1989年3月到1990年2月的产量为35.59g/m^2·a。周转率(P/B)为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量 多毛纲 围沙蚕
下载PDF
东山湾潮下带多毛类的分布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明海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06-211,共6页
本文根据1988年5,8,11月和1989年2月在福建东山湾潮下带调查中获得的底栖生物多毛类定量样品,分析了该海域多毛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特点,探讨了多毛类分布与底质的关系。
关键词 多毛类 底栖动物 种类 数量 东山湾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土池人工生态育苗水质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丹霞 金送笛 +1 位作者 刘军 马民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研究了pH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溞状幼体Ⅱ期(Z2)变态的影响,即pH为5 5~9 6时Z2期幼体可变态,最适pH为7 0~9 1。监测了施用漂白粉后池水中有效氯的衰减及pH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mg/L的有效氯29h基本衰减完毕;施用漂白粉后,... 研究了pH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溞状幼体Ⅱ期(Z2)变态的影响,即pH为5 5~9 6时Z2期幼体可变态,最适pH为7 0~9 1。监测了施用漂白粉后池水中有效氯的衰减及pH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mg/L的有效氯29h基本衰减完毕;施用漂白粉后,池水pH先升高,最高达9 20,5d后接近原海水的pH值。室外土池泼洒1 0mg/L的敌百虫,失效时间为3d。在温度(16±2)℃、盐度28的条件下,对利氏才女虫Polydoraligni进行了pH适应性试验和不同pH下总氨氮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利氏才女虫在pH为10 0时,24h内虽可存活,但已产生不良影响;在pH为8 5、9 0、9 5、10 0时,总氨氮对多毛类的24LC50分别为31 77、11 26、3 18、0 32mg/L。并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河蟹生态育苗池和轮虫培养池生态调控水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土池人工生态育苗 水质调控 轮虫培养池
下载PDF
大连湾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ris)卵子生成周期及其与温度和光照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一兵 王宏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9-17,共9页
大连湾双齿围沙蚕属于一生一次性生殖类型。每年1~3月,是动物卵原细胞增殖时期;种群卵母细胞卵黄合成开始于3~4月,经历4~6月快速生长之后,种群卵母细胞同步性成熟,并于6月底~7月初进入产卵期。在沙蚕生殖周期中,水温... 大连湾双齿围沙蚕属于一生一次性生殖类型。每年1~3月,是动物卵原细胞增殖时期;种群卵母细胞卵黄合成开始于3~4月,经历4~6月快速生长之后,种群卵母细胞同步性成熟,并于6月底~7月初进入产卵期。在沙蚕生殖周期中,水温和光照时间是控制配子发育的重要外源性因子,回归分析显示,低温和延长的日照时间(12~3月)促进卵原细胞增殖;高温和长日照(4~6月)促进卵母细胞生长。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结果都表明,种群卵细胞发有的起点温度为5℃;环境水温的低温效应对沙蚕生殖周期和卵母细胞同步性成熟具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类 双齿围沙蚕 卵子生成 温度 光照时间
下载PDF
多毛类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 Savigna)的群浮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宇 朱明远 吴宝铃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49-53,共5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研究青岛潮间带多齿围沙蚕的群浮,发现野外多齿围沙蚕每年6月初到9月底群浮,海水的表层水温从17.5℃到24.5℃,高峰期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水温范围20.7℃到23.5℃,而室内多齿围沙蚕在13℃就出现群浮。随着温度的升...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研究青岛潮间带多齿围沙蚕的群浮,发现野外多齿围沙蚕每年6月初到9月底群浮,海水的表层水温从17.5℃到24.5℃,高峰期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水温范围20.7℃到23.5℃,而室内多齿围沙蚕在13℃就出现群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群浮的异沙蚕体数也增加。多齿围沙蚕在新月和满月之间出现群浮,受潮汐和日照的共同制约,表现出半月相型群浮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类 多齿围 沙蚕 群浮规律
下载PDF
我国沿海多毛类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纪莹璐 拓宁 +2 位作者 刘志强 孔玲 王宜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6-310,共5页
多毛纲是环节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包括80余科10000多个已知种,多为海生。多毛类身体分节,具疣足和成束的刚毛,体前部多具分化良好的头部。其生活方式主要有两大类:游走类和定居类。游走类是一些自由活动的穴居、浮游、爬行者或在... 多毛纲是环节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包括80余科10000多个已知种,多为海生。多毛类身体分节,具疣足和成束的刚毛,体前部多具分化良好的头部。其生活方式主要有两大类:游走类和定居类。游走类是一些自由活动的穴居、浮游、爬行者或在生活史一定阶段的管居者,常捕食各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或摄食藻类;定居类,成体多为永久性的穴居或管栖者,很少离开栖管或出穴外,为用口吞食泥沙的沉积食性者,有些是滤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多毛类 种类与分布 资源与利用 养殖
下载PDF
青堆子虾池中日本刺沙蚕的生物量和数量变动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一兵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2-20,共9页
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在庄河市青堆子湾的繁殖时间始于3月下旬,终于5月底;4月下旬是其幼虫发生的高峰。从1991年5~8月调查了虾池中沙蚕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生物量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沙蚕附着密度是... 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在庄河市青堆子湾的繁殖时间始于3月下旬,终于5月底;4月下旬是其幼虫发生的高峰。从1991年5~8月调查了虾池中沙蚕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生物量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沙蚕附着密度是3983~22055尾m ̄(-2);附着期间幼体死亡率是84%~92%。在对虾养殖期间,沙蚕平均密度(尾m ̄(-2))是2489(1130~3848);平均生物量是101.31(57.43~145.18)g·m ̄(-2);对虾摄取沙蚕的捕食率是79.43(75.34~89.52)%。回归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沙蚕附着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其本身密度;以及密度与面积,盐度与温度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多毛纲 日本刺沙蚕
下载PDF
中国海才女虫属复合体(多毛纲:海稚虫科)种类记述(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进 纪炜炜 李新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共15页
才女虫属复合体隶属于多毛纲、海稚虫科,是多毛纲中寄生种类多样性最高的群体之一。本文描述了该复合体在中国海所分布10种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此10种分别为吻蛇稚虫、小蛇稚虫、美角才女虫、难定才女虫、腺袋才女虫、邻近才女... 才女虫属复合体隶属于多毛纲、海稚虫科,是多毛纲中寄生种类多样性最高的群体之一。本文描述了该复合体在中国海所分布10种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此10种分别为吻蛇稚虫、小蛇稚虫、美角才女虫、难定才女虫、腺袋才女虫、邻近才女虫、触角伪才女虫、膜质伪才女虫、短鳃伪才女虫和网格伪才女虫。其中,邻近才女虫为一新种,该新种主要形态学特征在于其尾部背、腹面皆具缺刻,且头部背面无中触手。中国海分布的大多数才女虫属复合体种类既可以在松软底质上营管栖生活,也可以寄生于某些海洋生物。本文报道的种类中只有邻近才女虫和短鳃伪才女虫未见有寄生现象。中国海才女虫属种类最常见的寄主是贝类(双壳类、腹足类)和珊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纲 海稚虫科 中国海 才女虫属复合体 寄生 新种
下载PDF
东海浮游多毛类环境适应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兆礼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8,共6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拟合曲线方法,探讨浮游多毛类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特征,分析不同物种的牛态类型。结果表明,东海4季鉴定到种的浮游多毛类共有2...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拟合曲线方法,探讨浮游多毛类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特征,分析不同物种的牛态类型。结果表明,东海4季鉴定到种的浮游多毛类共有20种.其中,游蚕(Pelagobis longicirrata)、秀丽浮蚕(Tomopteris elegans)、等须浮蚕(Tomopteris duccii)、方背鳞虫(Lepidonotus squareatus)和岛居拟帚毛虫(Lygdamis nesiotes)等对温度变化小敏感,是广温种;秀丽浮蚕还具有广泛的盐度适应,是广盐种;太平洋浮蚕(Tomopteris pncifica)是热带大洋种,可作为暖流指示种;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是广温近海种;其它物种为亚热带外海种.与东海大多数浮游动物类群相同,多毛类以亚热带外海种为主.但是多毛类中广温种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该类有别于其它浮游动物类群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多毛类 生态类型 指示种
下载PDF
闽江口上升流区多毛类生态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必达 孙道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2-66,共5页
闽江口上升流区多毛类种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及广温暖水性种占优势。平均生物量和密度较低,分别为1.94g/m^2和34个/m^2。高生物量和高密度区出现在沿岸。文中讨论了多毛类分布的季节变化及与环境和渔业的关系。
关键词 闽江口 上升流 多毛类 生态特点
下载PDF
多毛纲(Polychaeta)动物系统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洁 林旭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8-553,共6页
多毛纲动物以海洋底栖分布为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形形色色适应不同环境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策略.对其系统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机制及其在生物系统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多毛纲动... 多毛纲动物以海洋底栖分布为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形形色色适应不同环境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策略.对其系统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机制及其在生物系统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多毛纲动物为并系发生,但它们在环节动物系统发生树中的基部类群以及大部分并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仍有待确定.今后应该增加各类群有代表性的物种的取样数量,开展形态学特征、生活史策略以及分子遗传标记的综合研究,以期完善多毛纲动物的系统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纲 环节动物 系统学
下载PDF
南海北部近海污损生物中的多毛类 被引量:4
14
作者 严岩 严文侠 +3 位作者 董钰 王华接 严涛 梁冠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0-45,共6页
报道了南海北部近海污损生物中多毛类的组成及其分布.采集的多毛类种类共48种,隶属于17科36属,其中省栖多毛类11种,主要种类系华美盘管虫、内齿盘管虫、三崎旋鳃虫;游走多毛类37种,主要种类是多齿沙蚕、多齿全齿沙蚕、多疣拟海鳞虫.还... 报道了南海北部近海污损生物中多毛类的组成及其分布.采集的多毛类种类共48种,隶属于17科36属,其中省栖多毛类11种,主要种类系华美盘管虫、内齿盘管虫、三崎旋鳃虫;游走多毛类37种,主要种类是多齿沙蚕、多齿全齿沙蚕、多疣拟海鳞虫.还讨论了污损生物多毛类的分布与污损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类 污损生物 浮标 近海 南海 海洋污染
下载PDF
16种环节动物线粒体基因排列、特征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石磊 张明 +5 位作者 王庆志 王笑月 李大成 刘卫东 刘忠颖 陈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为深入开展环节动物的分类及遗传进化等研究,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16种环节动物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16种环节动物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中A+T的含量均超54.3%,碱基G存在低含量的偏向,第三位密码子G含量2.6%-12.7%。基因... 为深入开展环节动物的分类及遗传进化等研究,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16种环节动物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16种环节动物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中A+T的含量均超54.3%,碱基G存在低含量的偏向,第三位密码子G含量2.6%-12.7%。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及排列模式具有一定的保守型,存在5个保守基因联块蔟,线粒体基因组排列顺序在研究环节动物系统发育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计算13个编码基因和2个rRNA的基因平均遗传距离,cox1(0.34)相对最保守,atp8(0.8)相对最不保守。大多数环节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存在茎环结构。基于13个编码基因氨基酸序列通过3种方法可构建稳健的系统发育树,蛭纲和寡毛纲聚为一进化分枝,构成有环类单系群,螠虫纲、星虫纲和多毛纲聚为一进化分枝,形成单系群。5个纲间的聚类结果与之前的基于线粒体基因和其他分子标记研究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多毛纲呈单系发生,被分为两个主要类群,头节动物中的锥头虫科和缩头虫科没有聚为单独的一进化分枝,而是分别聚类到触角动物下面的足刺动物和沟触角动物,多毛纲内部分类不同于现有的形态学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节动物 多毛纲 线粒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基因排列 系统发生
下载PDF
Catalogue of Polychaete species(Annelida) described from China Seas during 2008–2017 被引量:2
16
作者 WANG Yueyun WANG Chunshe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724-735,共12页
China Seas are one of the most diverse regions in the Pacific. Though much eff ort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its biodiversity, the polychaetes diversity is still poorly known. A large number of species records are base... China Seas are one of the most diverse regions in the Pacific. Though much eff ort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its biodiversity, the polychaetes diversity is still poorly known. A large number of species records are based on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rather than taxonomical studies. We update the Polychaete species taxonomicaly described from China coastal waters during 2008–2017 and list them as a catalogue. The catalogue contains 47 species of 32 genera and 17 families, the type depository, type locality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Some taxonomic problems are present in rema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CKLIST ANNELIDA polychaeta taxonomy China SEAS
下载PDF
异毛虫科(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中国种类记述(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进 李新正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系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异毛虫科标本,记述了该科采于中国海域的13种,其中2种为中国海新纪录种,即塔独指虫Aricidea(Acmira)finitina Strelzov, 1979和肥美独指虫Aricidea(Allia)pulchra Strelzov,1979 ,... 系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异毛虫科标本,记述了该科采于中国海域的13种,其中2种为中国海新纪录种,即塔独指虫Aricidea(Acmira)finitina Strelzov, 1979和肥美独指虫Aricidea(Allia)pulchra Strelzov,1979 ,并提供了中国海迄今已发现的异毛虫科18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 异毛虫科 分类 新纪录种 中国海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and new recorded species of Lumbrineridae Schmarda,1861(Annelida:Polychaeta)from China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文倩 李新正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56-365,共10页
Based on material deposited in the Marine Biological Museu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a new species, Lurnbrineris sinensis sp. nov., as well as Augeneria albidentata (Ehlers, 1908), which is re... Based on material deposited in the Marine Biological Museu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a new species, Lurnbrineris sinensis sp. nov., as well as Augeneria albidentata (Ehlers, 1908), which is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oastal water of China, are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specimens examined were collected during 1958 to 1960 from the Yellow Sea,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at depths of 4 to 18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haeta Lumbrineridae Lumbrineris sinensis sp. nov. Augeneria albidentata (Ehlers 1908) new species new record Chinese waters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盐城东台盐滩多毛纲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虞蔚岩 李朝晖 +5 位作者 黄成 沈永明 宗德柱 马玲 郭娜 李智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2,共6页
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对入侵地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态后果,所以评价外来种入侵的生态后果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重点。2005年8月-2006年4月通过对三个样地多毛类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生物量的比较,得出优势度指数... 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对入侵地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态后果,所以评价外来种入侵的生态后果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重点。2005年8月-2006年4月通过对三个样地多毛类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生物量的比较,得出优势度指数:闸口>互化米草盐滩>光滩;个体数: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丰富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并以米草属植物为例,分析了其对入侵地区江苏盐城东台梁垛滩涂的多毛纲动物的影响,结合国际上对米草属入侵种的管理策略,提出几点关于东台米草属植物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纲 盐滩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管理
下载PDF
黄海砂间小型多毛类微目虫属一新种(多毛类:海女虫科)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宝铃 赵晶 弗.韦斯特海德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4,共4页
作者在黄海采集小型底栖动物时,发现多毛类海女虫科微目虫属一新种,命名为双须微目虫。本新种与迄今报导过的微目虫属25个种中,与具钩微目虫和瑞氏微目虫相近,但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 海女虫科 微目虫属 新种 多毛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