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Y CHANGES OF BIODEGRADABLE POLYGLYCOLIDE AND POLY(GLYCOLIDE-co-LACTIDE)FIBERS DURING PROCESSING AND IN VITRO DEGRADA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Bruce X.Fu Benjamin S.Hsiao +7 位作者 Gavin Chen Jack Zhou Susan Lin Jenny Yuan Ilya Koyfman Dennis D Jamiolkowski Edward Dormier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9-167,共9页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bioabsorbable polyglycolide (PGA) and poly(glycolide-co-lactide) (PGA-co-PLA)fiber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several industrial processing stages and in vitro degradation by means of wide-a...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bioabsorbable polyglycolide (PGA) and poly(glycolide-co-lactide) (PGA-co-PLA)fiber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several industrial processing stages and in vitro degradation by means of wide-angle X-raydiffraction (WAX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s. In the orientation stage, the PGAfibers were found to have higher degrees of crystallinity than corresponding PGA-co-PLA samples produced under similarconditions. In the hot-stretching and post-annealing stages, after fibers were braided, PGA samples were found to gain morecrystallinity and higher T_g than PGA-co-PLA samples. The higher crystallinity in PGA fibers resulted in a slower rate ofdegradation. DMA results showed that a great deal of internal stress that was built during orientation and hot-stretchingstages was released in the post-annealing stage for a1l PGA and PGA-co-PLA samples. During earlier stages of in vitrodegradation, both PGA and PGA-co-PLA samples exhibited the typical cleavage-induced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Theheat shrinkage in the glass transition area was found to disappear after 6-8 days of degradation for all PGA and PGA-co-PLAsamples, indicating the amorphous portions of the polymers lost orientation after a short period in the buffer solution, mostlikely due to relaxation of the cleaved ch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glycolide poly(glycolide-co-lactide) BIOABSORBABLE Fiber processing in vitro Degradation
下载PDF
乙酰丙酮锆催化乙丙交酯开环共聚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诚 崔爱军 +2 位作者 姜海建 孙政 陈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9-483,共5页
以乙酰丙酮锆[Zr(Acac)4]为催化剂引发不同配比的乙交酯和L-丙交酯开环共聚反应,合成出了系列分子量的聚乙丙交酯(PLGA)。采用核磁共振(1H NM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表征了PLGA的结构和性质。结果... 以乙酰丙酮锆[Zr(Acac)4]为催化剂引发不同配比的乙交酯和L-丙交酯开环共聚反应,合成出了系列分子量的聚乙丙交酯(PLGA)。采用核磁共振(1H NM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表征了PLGA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以乙酰丙酮锆催化制备的PLGA结晶度高于由传统催化剂辛酸亚锡制备的PLGA。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聚乙丙交酯(PLGA)特性黏度的影响,得出了较优的反应工艺条件为:乙酰丙酮锆用量为0.06%,聚合温度为150℃,聚合时间为6h,合成了特性黏度达0.957d L/g、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05的高分子量的PL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锆 乙交酯 L-丙交酯 聚乙丙交酯 开环共聚
下载PDF
PGLA编织支架的制备与初步体内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蒋金均 侯静文 +1 位作者 李明娜 沈园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2期6210-6215,共6页
目的:热拉伸会改变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而影响由纤维编织而成的支架的性能。本文考察了PGLA纤维的拉伸倍数对编织支架在SD大鼠皮下的体内降解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了基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GA/LA摩尔比=90/10)... 目的:热拉伸会改变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而影响由纤维编织而成的支架的性能。本文考察了PGLA纤维的拉伸倍数对编织支架在SD大鼠皮下的体内降解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了基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GA/LA摩尔比=90/10)的完全生物可降解编织支架,通过测试支架在大鼠体内降解过程中的失重、表面形貌、热性能、径向压缩力等变化情况,考察了纤维的不同的拉伸倍数对支架体内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用拉伸倍数为5的PGLA纤维编织的支架在植入SD大鼠皮下后降解最慢,重量、吸水率、结晶度、化学成分和径向压缩力的变化最慢,植入体内10天后能够保持完整的支架形态。结论:纤维的拉伸倍数会影响由纤维编织成的支架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手工编织的支架具有短暂支撑管腔狭窄的潜在应用,为支架的材料选择和制备方法提供了参考,为在体内起到短暂支撑作用的支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交酯丙交酯 生物可降解支架 体内
原文传递
可分解食道支架缝合线体外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勤 刘吉勇 +4 位作者 王传栋 马丽霞 刘阳 李俊起 刘瑾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2年第2期85-90,共6页
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为降解介质,37℃下对可分解食道支架聚(L-丙交酯)(PLLA)和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缝合线进行8周的体外降解实验。通过测试降解过程中其质量损失、pH值、特性粘度、抗张强度、取向度、结晶度、熔点及表... 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为降解介质,37℃下对可分解食道支架聚(L-丙交酯)(PLLA)和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缝合线进行8周的体外降解实验。通过测试降解过程中其质量损失、pH值、特性粘度、抗张强度、取向度、结晶度、熔点及表面形貌等变化情况,对其体外降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LA缝合线各项性能无明显变化,而PGLA缝合线各项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降解进行PGLA缝合线的pH值、特性粘度、抗张强度、取向度和结晶度逐渐下降,质量损失率增加,6周时抗张强度几乎为零,8周时质量损失率近70%。DSC结果表明,随着体外降解PGLA缝合线晶区熔点保持不变,晶区的熔融热焓逐渐增加,而无定形区产生新的有序区.并且含量不断增加。SEM结果表明PGLA缝合线在降解过程中,涂层首先脱落,然后线体以横向断裂方式断裂。因此,PGLA缝合线适用于良性食道狭窄的可分解食道支架,而PLLA缝合线制备的支架分解时间大于2个月,不适于良性狭窄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丙交酯) 聚(乙交酯-丙交酯) 缝合线 体外降解 可分解食道支架
下载PDF
聚乙交酯丙交酯体内外生物降解性能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孙皎 何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17-720,共4页
通过对聚乙交酯丙交酯 (PGL A)进行体内和体外生物降解性的实验研究 ,探讨两种降解过程之间的关联性。体外实验是将 PGL A材料 (1cm× 1cm)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和 PBS溶液中 ,体内 (动物 )试验是将材料直接植入 Wistar大白鼠的皮下组... 通过对聚乙交酯丙交酯 (PGL A)进行体内和体外生物降解性的实验研究 ,探讨两种降解过程之间的关联性。体外实验是将 PGL A材料 (1cm× 1cm)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和 PBS溶液中 ,体内 (动物 )试验是将材料直接植入 Wistar大白鼠的皮下组织 ,浸泡后或植入后 1~ 10周 ,每周计算材料的质量损耗率 ,每 2周进行分子量测定。实验结果显示 :PGL A材料在人工唾液中的降解要快于在 PBS液中的降解 ;材料质量损耗的发生慢于分子量的变化 ;体外的降解周期大约为 9~ 10周 ,体内降解周期为 8周左右 ,体内组的降解速率是体外组的 1.33倍。结论为PGL A体外降解主要是化学降解过程 ,通过酯键的水解来进行。体内降解过程中 ,应力环境和生物因素都会对材料的降解动力学产生影响 ,使降解过程明显加快 ,但体内和外降解都符合脂肪族聚酯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PGL A的体内外生物降解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降解 PGLA 聚乙交酯丙交酯 体外 植入 相关研究 人工唾液 生物降解性能 脂肪族聚酯 化学降解
下载PDF
PGLA降解产物对材料降解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皎 郭尚春 何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2-1065,共4页
为了探讨PGLA材料的降解产物对材料本体降解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体外两种浸泡体系——磷酸缓冲液(PBS)和人工血浆,分别在替换和不替换浸泡介质两组不同条件下,分析材料的质量损耗情况,并将不替换组的各时间段降解液进行pH值... 为了探讨PGLA材料的降解产物对材料本体降解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体外两种浸泡体系——磷酸缓冲液(PBS)和人工血浆,分别在替换和不替换浸泡介质两组不同条件下,分析材料的质量损耗情况,并将不替换组的各时间段降解液进行pH值的测定,以判断环境的酸碱度对材料本体降解的作用。实验降解周期分别为2、3、4、6、8、10周。结果显示:在浸泡初期,人工血浆和PBS降解液中的质量损耗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约从2周到6周,不替液组中材料在两种介质内的降解速度显著快于相对应的同期换液组(P〈0.01);不替换液组材料在PBS液中的降解快于在人工血浆中的降解,而且在整个降解周期内PBS降解液的pH值基本保持稳定(pH≈7.0~7.4),而人工血浆降解液中的pH值随着降解过程的不断进行,其pH值由7.5逐渐降到5.7左右,两种降解液pH值变化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提示:在不替换浸泡介质的条件下,降解液中持续存在的降解产物显然影响材料本体的降解速度,PGLA材料的降解产物具有加速材料质量损耗的作用;环境的酸碱度对材料的降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pH值越低,材料的降解速度越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交酯丙交酯 降解产物 酸碱度 体外降解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乙交酯-丙交酯类共聚物中的锡
7
作者 陈天怡 白云 +3 位作者 许竞早 范晨亮 彭振磊 张育红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4期60-62,86,共4页
聚乙交酯丙交酯类共聚物(PGLA)聚合工艺中,催化剂多采用锡基催化剂,过量的残留锡(Sn)会对人体造成生物毒害。因此,为有效监控聚合工艺中生产物料的Sn含量,需要建立一套准确并快速的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微波消解条件和配方,并配合电感耦... 聚乙交酯丙交酯类共聚物(PGLA)聚合工艺中,催化剂多采用锡基催化剂,过量的残留锡(Sn)会对人体造成生物毒害。因此,为有效监控聚合工艺中生产物料的Sn含量,需要建立一套准确并快速的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微波消解条件和配方,并配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建立了可用于测定PGLA产品中Sn含量的分析方法。称取0.10 g PGLA试样,以7 mL 65%~68%硝酸(HNO3)为消解液,消解温度最高为220℃。采用内标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重复度好,RSD为3.65%。加标回收率在112%~115%,满足PGLA试样中的Sn含量分析需求,为工艺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ICP-OES 乙交酯-丙交酯类共聚物 锡元素
下载PDF
PGLA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片体外降解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伟 孙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 :研究PGLA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片体外的降解周期 ,并对影响其降解动力学的各种因素作出评价。方法 :通过质量损耗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及形态学观察 (电镜 )等手段分别对PGLA牙周片在体外静态水溶液环境中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P... 目的 :研究PGLA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片体外的降解周期 ,并对影响其降解动力学的各种因素作出评价。方法 :通过质量损耗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及形态学观察 (电镜 )等手段分别对PGLA牙周片在体外静态水溶液环境中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PGLA膜在体外的降解周期大约为 9~ 10周。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速率比在PBS溶液中快 ;降解介质pH值越大 ,材料质量损耗也越快 ;不同尺寸牙周片在各降解周期的质量损耗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GLA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片体外降解主要是化学降解过程 ,通过酯键的水解来进行。降解介质的不同和pH值的改变都会对材料降解动力学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LA 生物降解 实验研究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 GTR 手术
下载PDF
应用PGLA膜治疗股骨骨折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恒纲 张志宏 +2 位作者 李泽芹 胡泊 穆亮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505-507,共3页
目的:评价PGLA(聚乙交酯丙交酯)膜应用于股四头肌成形术中治疗股骨骨折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PKJ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股骨骨折伴发PKJD患者采用直视下股四头肌成形术联合应用PGLA膜治疗,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 目的:评价PGLA(聚乙交酯丙交酯)膜应用于股四头肌成形术中治疗股骨骨折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PKJ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股骨骨折伴发PKJD患者采用直视下股四头肌成形术联合应用PGLA膜治疗,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中4例于术后12周时膝关节活动接近正常,1例6个月时活动接近正常,平均屈膝角度为109.7°,总优良率为83.33%。结论:股四头肌成形术联合应用PGLA膜方法治疗PKJD效果满意,可以解决传统手术必须早期功能锻炼增加患者治疗痛苦的缺点,但由于临床应用例数有限,应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交酯丙交酯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股四头肌成形术 股骨骨折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GLA编织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璠 徐晓霞 +1 位作者 张佩华 赵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3-518,共6页
以聚乙丙交酯(PGLA)编织线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和时间对处理后的PGLA编织线的表面形貌、拉伸性能、亲水性及柔软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和时间的增加,等离子体处理对PGLA编织线性能的影... 以聚乙丙交酯(PGLA)编织线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和时间对处理后的PGLA编织线的表面形貌、拉伸性能、亲水性及柔软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和时间的增加,等离子体处理对PGLA编织线性能的影响增大。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编织线的表面出现沟槽等明显的刻蚀痕迹,导致线体质量下降;刻蚀作用及结晶度的下降使编织线的拉伸强力有所损失;编织线表面粗糙度及亲水基团的增加,使其亲水性增强;编织线表面交联度的增大及黏着物的增加使其柔软性变差,硬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聚乙丙交酯编织线 功率 时间 性能
下载PDF
编织型神经再生导管的孔隙率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运转 陈南梁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1,共4页
组织工程支架的组织与结构是影响支架性能的基本要素,它对组织工程的功能及其最终应用起着重要作用。探讨了组织工程用编织型神经再生导管孔隙率的表征方法。导管使用聚乙丙交酯(PGLA)纱线,采用三轴向编织而成。采集导管二维图像后,用... 组织工程支架的组织与结构是影响支架性能的基本要素,它对组织工程的功能及其最终应用起着重要作用。探讨了组织工程用编织型神经再生导管孔隙率的表征方法。导管使用聚乙丙交酯(PGLA)纱线,采用三轴向编织而成。采集导管二维图像后,用图像处理方法得到孔隙率。讨论了导管孔隙率与编织纱线密度、编织角度、编织机绽数、导管直径等编织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向编织 聚乙丙交酯 神经导管 编织参数 孔隙率 图像处理
下载PDF
聚乙交酯丙交酯牙周片的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皎 何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7-601,共5页
关键词 聚乙交酯丙交酯 牙周片 体内 降解性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反应挤出法制备聚乙丙交酯及其热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睿 周芬 周文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9-875,共7页
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通过乙交酯和L-丙交酯的开环共聚制备了聚乙丙交酯(PGLA),探讨了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及螺杆转速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并采用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MDSC)法详细研究了PGLA在相变过程中的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通过乙交酯和L-丙交酯的开环共聚制备了聚乙丙交酯(PGLA),探讨了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及螺杆转速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并采用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MDSC)法详细研究了PGLA在相变过程中的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300×10^-6(w)、聚合温度为200℃、螺杆转速为10 r/min的适宜工艺条件下可获得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10^5的PGLA,在140℃下真空加热8 h可将残留单体含量降至2%(w)以下,并保持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MDSC的不可逆曲线可有效分辨PGLA在熔融过程中发生的微量聚乳酸均聚物的重结晶和PGLA晶体完善等相变;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和调制周期的延长,熔融峰分割在可逆曲线上的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可逆曲线上重结晶放热峰的积分面积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丙交酯 反应挤出 开环聚合 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乙醇酸中丙交酯的含量
14
作者 鲍时根 张云 +3 位作者 储成顶 朱玉俊 杨怀志 王世亮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866-1867,共2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乙醇酸中丙交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E-54(30 m×0.53 mm×1.0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先100℃保持2 min,然后以10℃·min-1增加到150℃并保持2 min;分流比10∶1;FID检测器;检...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乙醇酸中丙交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E-54(30 m×0.53 mm×1.0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先100℃保持2 min,然后以10℃·min-1增加到150℃并保持2 min;分流比10∶1;FID检测器;检测口240℃;进样口220℃;载气为氮气;流速8.0 mL·min-1;进样量0.5μL。结果丙交酯25~2 50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对方法进行了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2%。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可以作为丙交酯含量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丙交酯 气相色谱法 含量
下载PDF
PGLA纤维拉伸过程中结晶与取向的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健 黄庆 李鑫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为更好地控制乙交酯-l-丙交酯共聚(PGLA)纤维力学性能和降解特征,研究PGLA纤维拉伸过程中结晶与取向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拉伸条件的变化,PGLA纤维结晶度呈现出明显的分段线性变化规律;应变诱导结晶主导了纤维拉伸中的结晶形成;在实验条... 为更好地控制乙交酯-l-丙交酯共聚(PGLA)纤维力学性能和降解特征,研究PGLA纤维拉伸过程中结晶与取向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拉伸条件的变化,PGLA纤维结晶度呈现出明显的分段线性变化规律;应变诱导结晶主导了纤维拉伸中的结晶形成;在实验条件下,结晶过程存在不同的动力学阶段。根据非晶区取向函数对结晶度呈现的正相关性,同时结合DSC升温扫描的冷结晶峰随拉伸条件变化的结果,认为PGLA纤维拉伸过程中的结晶机制为应变诱导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交酯-l-丙交酯共聚物纤维 拉伸 结晶 取向
下载PDF
微创埋线后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三阴交穴刺激效应的时效性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聂红昉 侯珣瑞 +5 位作者 梁欣 李丽红 卢雨微 付宗英 李晶 陈静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存在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及其合理间隔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穴局部埋线前、后多... 目的:探讨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存在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及其合理间隔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穴局部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加权成像(T2WI)压脂及T2图(T2-Mapping)8回波系列图像,所得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利用相关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后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PGLA线体微创埋线前、后三阴交穴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1)埋线前T2WI压脂像上未见异常信号,埋线后各时间点T2WI压脂像上均见到局部高信号,其中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局部信号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埋线后第10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减弱,埋线后第14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明显减弱。2)与埋线前比较,埋线后各时间点T2值均显著升高(P<0.01);埋线后1周内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1周后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第10天与埋线后第7天相比T2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后第14天(2周)与埋线后第7天(1周)相比T2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的刺激效应客观存在且具有一定时效性,其有效刺激时间在14d左右,临床使用同规格型号的PGLA线体施行微创埋线时合理的埋植间隔周期应在14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埋线 PGLA线体 刺激效应 时效性 三阴交穴
原文传递
乙交酯-L-丙交酯共聚物纤维非晶区取向的声速法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健 黄庆 +1 位作者 李鑫 袁晓燕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12,共4页
采用DSC、WAXD和声速等方法对物质的量比约为90∶10的乙交酯-L-丙交酯共聚物(PGLA910)纤维非晶区取向函数的表征进行了研究。纤维经拉伸和充分的热定型,其DSC和WAXD的结果表明,PGLA910中只有PGA部分发生了结晶。通过测定结晶度为5%~... 采用DSC、WAXD和声速等方法对物质的量比约为90∶10的乙交酯-L-丙交酯共聚物(PGLA910)纤维非晶区取向函数的表征进行了研究。纤维经拉伸和充分的热定型,其DSC和WAXD的结果表明,PGLA910中只有PGA部分发生了结晶。通过测定结晶度为5%~30%的纤维声速,计算出声模量,按照聚合物纤维两相模型得出PGLA910的晶区和非晶区特征横向模量分别为E^0t,c=9.35GPa,E^0t,am=3.21GPa。根据此特征值,计算出不同样品的非晶区取向函数。对不同拉伸工艺条件下7种样品的热收缩测定发现,纤维的非晶区取向函数与热收缩率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证实了该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交酯-L-丙交酯共聚物纤维 非晶区取向函数 声速法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