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研究:革命的原因、性质和目的——从《国家与社会革命》谈起 被引量:15
1
作者 钱乘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0-158,共9页
茜达·斯科克波尔《国家与社会革命》是西方“革命学”研究中影响较大的一本书。该书认为在法、俄、中三国革命中,对外战争失败导致革命;区别“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标准是有没有农民造反,革命的目的是“创建国家”。斯科克... 茜达·斯科克波尔《国家与社会革命》是西方“革命学”研究中影响较大的一本书。该书认为在法、俄、中三国革命中,对外战争失败导致革命;区别“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标准是有没有农民造反,革命的目的是“创建国家”。斯科克波尔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的需要;农民问题也不能作为判断“社会革命”的惟一标准;至于是革命推翻了旧国家还是旧国家的崩溃才引发了革命,显然是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茜达·斯科克波尔 《国家与社会革命》
原文传递
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核心要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对革命一语的内涵理解具有时代局限和现实挑战。从狭隘历史视野出发对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所作出的理解,是在实践性经验基础上抽象出的非全面理性认知。它对各类以及各阶段的革命话语与革命任务凭借的是模糊化... 对革命一语的内涵理解具有时代局限和现实挑战。从狭隘历史视野出发对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所作出的理解,是在实践性经验基础上抽象出的非全面理性认知。它对各类以及各阶段的革命话语与革命任务凭借的是模糊化处理方式。这样就难以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整体性或宏观性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蕴。而各类革命话语是具有耦合联动效应的统一体,具有时空的连贯性和独特的目标性,而使其统一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其方式是政党的自我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自我革命 新时代
下载PDF
为了人生幸福:五四时期家庭革命的个体诉求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妍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41,共14页
在中西文野互异的语境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有意无意中构建了西方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正面形象。到五四前后,新青年理想的家庭从过去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成一夫一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前者象征着束缚、专制和依赖,而后者象征着自由、... 在中西文野互异的语境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有意无意中构建了西方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正面形象。到五四前后,新青年理想的家庭从过去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成一夫一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前者象征着束缚、专制和依赖,而后者象征着自由、平等和独立。在新青年眼中,小家庭是快乐的源泉,是增进人生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情感,快乐拥有一种理智没有的魔力,它激发了新青年的情志。于是他们纷纷提倡恋爱结婚、父子析居、成立小家庭等家庭革命方案。从家庭革命的言行可以看出,当政治革命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社会秩序时,青年们期待通过家庭革命来重建一个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胡适 家庭革命 政治革命 一夫一妻
下载PDF
列宁晚年的“文化革命”观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孔维军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5,共6页
列宁在晚年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 ,明确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化建设上来。这并不是列宁突发奇想 ,而是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然结果。他认为社会的发展终究要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推动 ,针对俄国的特殊国情 ,他在对待资... 列宁在晚年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 ,明确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化建设上来。这并不是列宁突发奇想 ,而是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然结果。他认为社会的发展终究要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推动 ,针对俄国的特殊国情 ,他在对待资本主义文明、知识分子、和塑造新人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政策 ,在当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这些无疑会给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重心 文化革命 政治革命 新人
下载PDF
革命:一个“世纪性”话语兴衰进退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先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22-29,共8页
20世纪的时代话语只能是"革命"。"革命话语"(The RevolutionaryDiscourse)典型地揭示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取向。革命话语的形成演进约可略分为四个阶段,呈现为三大类型。但政治革命却是主导性的,即使在社会革命和文化... 20世纪的时代话语只能是"革命"。"革命话语"(The RevolutionaryDiscourse)典型地揭示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取向。革命话语的形成演进约可略分为四个阶段,呈现为三大类型。但政治革命却是主导性的,即使在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阶段也是如此。它集中而典型地揭示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也留给我们必要的历史警示。对它的理性思考就成为今天和未来方向选择的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革命话语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文化革命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现代革命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维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9,247-254,共25页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人的革命观念实现了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中,既承继了中国古代革命观念的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内容,又引入了西方近代革命观念、...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人的革命观念实现了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中,既承继了中国古代革命观念的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内容,又引入了西方近代革命观念、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无政府主义革命理论,更有中国革命派思想家综合中西古今思想资源所进行的融贯与创新,如邹容初步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确立的三民主义、陈天华主张的"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相区分、朱执信主张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相并行,其中不仅包含了反清的内容,也不仅包含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还包含了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汤武革命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国民革命 社会革命 邹容 孙中山 陈天华 朱执信
下载PDF
多向度的“革命”:中共成立前陈独秀革命思想演变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泰龙 《苏区研究》 2023年第3期14-28,共15页
陈独秀最初极力推崇以实现共和为目标的政治革命,在感受民国政局混乱之后,转向民众的心理建设,并将“革命”内涵加以拓展,延展至伦理、道德、文学等各方面。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开始眼光向下,主张民众运动。在对世界劳动运动历史规律进行... 陈独秀最初极力推崇以实现共和为目标的政治革命,在感受民国政局混乱之后,转向民众的心理建设,并将“革命”内涵加以拓展,延展至伦理、道德、文学等各方面。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开始眼光向下,主张民众运动。在对世界劳动运动历史规律进行总结的过程中,他由主张民众运动发展为主张劳工革命。陈独秀主张的革命具有多重向度,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经济革命”等关系复杂。最终,两种“社会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前提下合而为一,“经济革命”“政治革命”则独立性消解并融入“社会革命”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共和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经济革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新时代意蕴及阐释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世军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9,共9页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是多元互动的完整体系,其中科技革命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条件性、根本性作用;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主轴,又是科技革命深刻变革的直接后果;政治革命是上层建筑的变革,是社会革命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是多元互动的完整体系,其中科技革命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条件性、根本性作用;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主轴,又是科技革命深刻变革的直接后果;政治革命是上层建筑的变革,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同时将社会革命作为最终落脚点和根本指向。立足新时代,有必要弄清楚新科技革命、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新的演绎和逻辑关系,把握新时代新科技革命、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的三重革命形态的价值向度,发挥其现实性力量,推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丰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为塑造人类新文明类型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新科技革命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党的自我革命
下载PDF
容闳: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华兴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2,共7页
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从率领幼童留美,完成“中华创始之举”,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到引入“制器之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国外... 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从率领幼童留美,完成“中华创始之举”,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到引入“制器之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国外引进成套先进设备,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再到同情太平天国起义,参预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容闳的认识与实践,表明他一生追求光明,与时俱进,无愧为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闳 留学教育 政治变革 中国近代化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根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7,共9页
当今中国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与所遇到的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明确地阐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与其他一切革命... 当今中国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与所遇到的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明确地阐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与其他一切革命的差别在于是否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现状;真正的革命并不是作"表面文章",而是深入到人民现实生活中的变革;革命也不是确立"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革命实质上是人们自己改造自己的自我革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证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更是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的具体呈现,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下载PDF
从“政治革命”到“革命政治”——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转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74,共8页
近代资产阶级以“自由”和“平等”为旗帜而发动的“政治革命”,虽然推翻了宗教神权和封建王权“神圣形象”的统治,但它只是使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的”解放和“形式的”自由,广大无产阶级依然受“抽象”“非神圣形象”的统治... 近代资产阶级以“自由”和“平等”为旗帜而发动的“政治革命”,虽然推翻了宗教神权和封建王权“神圣形象”的统治,但它只是使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的”解放和“形式的”自由,广大无产阶级依然受“抽象”“非神圣形象”的统治,它还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只是市民社会暂时的“政治平衡器”。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入挖掘和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背后深刻的经济学根源,实现了对政治革命之“政治经济学根基”的解剖和批判。在此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国民经济学语言的“救赎史”。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主张从“政治革命”转向“革命政治”,通过无产阶级的联合劳动,消灭私有制而解放资产阶级旧社会所孕育的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因素,最终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和人之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实体性自由”,从而完成“最高级自由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革命 革命政治 市民社会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哲学转向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少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5-60,共6页
政治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发展过程。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两个途径,同时也是政治现代化得以实现的两个途径。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政治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发展过程。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两个途径,同时也是政治现代化得以实现的两个途径。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表现为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政治改革由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组成。由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政治革命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现代化
下载PDF
郭秉文、杨杏佛与1927年鼎革之际教育界的权势转移
13
作者 居鹏飞 丁乙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郭秉文与杨杏佛为近代教育史中无法绕开的两个人物,两人均对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因为教育理念与政治倾向的迥异,两人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由亲到疏,再到反目成仇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了江苏教育界权力结构的裂变。1... 郭秉文与杨杏佛为近代教育史中无法绕开的两个人物,两人均对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因为教育理念与政治倾向的迥异,两人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由亲到疏,再到反目成仇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了江苏教育界权力结构的裂变。1924年,郭秉文及东南大学校董会因经费支绌裁撤工科,杨杏佛被迫离校。此后,包括1925年东大“易长”风潮的发生,1927年东大的改组等无一例外地与二人有关。1928年,在教育界如日中天的杨氏又努力推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改组,迫使代表郭秉文等“北洋旧人”难以在教育界立足。两人的经历在鼎革之际的教育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的命运沉浮不仅是两个时代的缩影,而且也折射出1927年前后教育界的革故鼎新与权势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鼎革 郭秉文 杨杏佛 民国教育界 权势转移
原文传递
马克思政治革命视域下的世界历史理论
14
作者 贺撒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10,共4页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不同,政治革命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出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目标,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阐释与论证都是围绕着共产主义革命的合法性及其最终实现展开的。在...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不同,政治革命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出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目标,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阐释与论证都是围绕着共产主义革命的合法性及其最终实现展开的。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共产主义同时胜利论与东方道路理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革命 世界历史理论
下载PDF
伦理革命之宣言——解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素林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更深入地反映了中国男女社会关系的不平等 ,尤其是男女间“性”的关系的不平等 ,造成了女性悲惨命运的事实 ,提出只有政治革命与伦理革命相结合 ,在改革政治体制的同时根除传统陋习文化 ,唤醒女性的人格尊严意识 ,才能...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更深入地反映了中国男女社会关系的不平等 ,尤其是男女间“性”的关系的不平等 ,造成了女性悲惨命运的事实 ,提出只有政治革命与伦理革命相结合 ,在改革政治体制的同时根除传统陋习文化 ,唤醒女性的人格尊严意识 ,才能实现启蒙者和革命者所提倡的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愿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革命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中国 男性 女性 政治革命 无产阶级 性别歧视 文化
下载PDF
论辛亥革命前后梁漱溟的革命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4-69,共6页
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学和西学的不断演进中,知识分子关于"革命"的观念也经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多种革命观念和革命形态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梁漱溟对于革命的认识也经历从政治革命到经济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学和西学的不断演进中,知识分子关于"革命"的观念也经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多种革命观念和革命形态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梁漱溟对于革命的认识也经历从政治革命到经济革命、从狭义革命到广义革命、从单一革命论到系统革命论,从近代革命观到现代革命观的转变。梁漱溟理解的革命问题的复杂性,既是当时复杂的革命形势的一个显影,同时也是近代知识分子通过不同革命手段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革命观
下载PDF
从思想启蒙到产业革命的三次循环与中国发展
17
作者 邹德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3-56,共4页
50 0年的社会发展存在着如下的周期循环 :思想启蒙→政治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 ,至今已经历了三次循环 ,每次循环都把社会推向新的阶段 ,都发生思想中心、科学中心、技术中心、世界强国的转移。中国在前两次循环中落后了 ... 50 0年的社会发展存在着如下的周期循环 :思想启蒙→政治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 ,至今已经历了三次循环 ,每次循环都把社会推向新的阶段 ,都发生思想中心、科学中心、技术中心、世界强国的转移。中国在前两次循环中落后了 ,在第三次循环后期开始加快现代化步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启蒙 产业革命 三次循环 政治革命 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 中国 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论“五四”的思想启蒙及其历史限度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宗宝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0期47-48,42,共3页
新文化运动以“思想启蒙”而发端,《新青年》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却彰显了这一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限度。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传统、现实、以及启蒙自身等三方面原因,指出新文化运动的阙失在于其忽视了知识系统的建... 新文化运动以“思想启蒙”而发端,《新青年》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却彰显了这一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限度。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传统、现实、以及启蒙自身等三方面原因,指出新文化运动的阙失在于其忽视了知识系统的建构而把重心落到了意识形态信仰系统的确立层面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启蒙 政治革命 角色转换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波斯纳反对波斯纳——为什么从来没有学术的自由市场这回事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雷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27-49,共23页
在芝加哥法经济学的论述中,自由市场的概念是最为常见的隐喻之一,它一方面关联着在规范性政治理论讨论中的财富最大化或效用主义的原则,另一方面关联着在论述法律改革以及普通法历史时的效率目的论,因此构成了右翼法经济学的一个核... 在芝加哥法经济学的论述中,自由市场的概念是最为常见的隐喻之一,它一方面关联着在规范性政治理论讨论中的财富最大化或效用主义的原则,另一方面关联着在论述法律改革以及普通法历史时的效率目的论,因此构成了右翼法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讨论了芝加哥法经济学的学术组织史。在这一视角内,法经济学并不是一种政治上中立的纯理论建构,它从一开始就是内嵌在美国保守派自觉的政法运动中。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美国法制的宪政规范要求,法经济学不可能通过其修辞策略就推翻罗斯福新政以来经由历次政治斗争所形成的进步主义政法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纳 自由市场 修辞策略 政治革命
原文传递
两个转变时期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及其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锐 李茹月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7-36,共10页
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最早起源于两个转变时期,它开启了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先河。从起源看,社会革命思想构成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渊源。这一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是对当时社会外在环境的理论回应... 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最早起源于两个转变时期,它开启了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先河。从起源看,社会革命思想构成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渊源。这一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是对当时社会外在环境的理论回应。从内容看,社会革命思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扬弃,具体包括:严格区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解释社会革命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解放、揭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阐明革命阶级与革命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归根到底,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中蕴含的现代性批判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这些思想为当代中国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性陷阱,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转变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马克思 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