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宏观定位——基于政治、政策和法律的分析 被引量:83
1
作者 孔祥俊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106,共22页
反垄断法的定位取决于其独特的价值、目标和功能。反垄断法自始即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使命,可以成为有着宏大价值目标和强大经济调整功能的"超级法"。互联网产业在资本、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独特性,使平台易于触角广泛和无序扩... 反垄断法的定位取决于其独特的价值、目标和功能。反垄断法自始即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使命,可以成为有着宏大价值目标和强大经济调整功能的"超级法"。互联网产业在资本、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独特性,使平台易于触角广泛和无序扩张,具有反垄断的高关联度。互联网平台反垄断首先要在宏观价值上拓展思路和提高站位,又要积极寻求恰当的法律和经济的技术性路径。我国互联网平台反垄断不能轻言和盲从当今美欧的表面趋势,不汲汲于引领潮流和贡献经验,趋势之下可能掩盖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要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实质性发展利益,既要及时、积极和到位,又要适时、适度和谦抑,并始终以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应当坚持法治进路,构建相应的规则体系,并确保客观、中立和理性,防止非理性和情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 互联网平台 政治定位 政策分析 法治进路
原文传递
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 被引量:43
2
作者 郭树理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190-195,共6页
民商事仲裁制度的私法自治属性及其发展历程都反映出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一定程度的妥协 ,这种妥协是现代社会法治思想的要求之一 。
关键词 民商事仲裁制度 仲裁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法治 仲裁法 司法权力 民间纠纷
下载PDF
论党法关系的规范性原理 被引量:36
3
作者 黄文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5,共13页
党法关系(政党和法治的关系)是现代政党政治下各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普遍性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考量党法关系的最佳理论框架,深刻揭示了党法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情况看,党法关系可分解为政党和国家机关、政党政策和国家... 党法关系(政党和法治的关系)是现代政党政治下各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普遍性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考量党法关系的最佳理论框架,深刻揭示了党法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情况看,党法关系可分解为政党和国家机关、政党政策和国家法律、政党规章和国家法律三组关系。政党和国家机关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外部领导、内部执政、党政机构融合,政党政策和国家法律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互相作用、互相转化、互相补充,政党规章和国家法律关系的规范性原理包括合理分工、衔接协调、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法关系 政党 法治 政策
原文传递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29
4
作者 吴福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5,2,共7页
我国有广大的边疆民族地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在... 我国有广大的边疆民族地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治理方面还面临一些困境,必须加强和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重点在于:加强党委领导,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等。这就要求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从而为建设富裕、繁荣、文明、民主、安全、和谐的边疆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边疆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 社会稳定 长治久安 法治
下载PDF
论宪法与政治文明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龙 豆星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 在政治文明史上 ,宪法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 ,人权是政治文明的终极关怀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保障 ;宪法是治国之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宪法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 人权 公民权利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的含义及其制度建设的要求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长秋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6,F0002,共8页
党内法规就是党内具有法律性质的规范。这些党内法规具有法律性质,但却不同于国家法,它们一般只适用于党内,用以调整党内关系;同时,这些规范只是党需要遵守的众多党内规范中的一类,并非党内规范的全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需要坚持边界意... 党内法规就是党内具有法律性质的规范。这些党内法规具有法律性质,但却不同于国家法,它们一般只适用于党内,用以调整党内关系;同时,这些规范只是党需要遵守的众多党内规范中的一类,并非党内规范的全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需要坚持边界意识,保持其相对于国家法的独立性;需要坚持法治思维,遵循法治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底线要求;此外,党内法规建设还需要服务于管党治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法律性质 政治属性 规范
下载PDF
论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士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5,共8页
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方面,现代政治文明离不开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呼唤法治,因为权力具有双重性,人性有其弱点,中国缺乏民主法治传统,腐败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法治对政治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它是政治文明的产物... 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方面,现代政治文明离不开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呼唤法治,因为权力具有双重性,人性有其弱点,中国缺乏民主法治传统,腐败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法治对政治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它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又是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是政治文明的基石和根本保障。今天,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法治为根本,必须转换党的执政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法治建设、创造理性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法治建设 中国 人权保障 民主 社会主义建设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当代传媒的政治性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柏峰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32,共15页
传媒的中立性和公共性,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理想预设。然而,传媒的政治性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它不会因为自由主义理论而不存在,也不会因为一些媒体人和社会不承认它而不存在。互联网虽然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 传媒的中立性和公共性,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理想预设。然而,传媒的政治性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它不会因为自由主义理论而不存在,也不会因为一些媒体人和社会不承认它而不存在。互联网虽然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实。当前中国传媒在"党的喉舌"之外,生发出了一种"去政治化"的政治性。传媒及其从业人员、活跃其中的群体和利益集团,通过舆论议程设置,引导人们关注特定的公共事件,将政治意图和政治诉求嵌入具体的治理问题之中。目前的传媒规制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为此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将传媒的政治性纳入法律规制,以法治的方式维持其良好运转,使其表现为人民性。此外,应当保障传媒的权利,并为其行使设置底线,保障公众的表达权利和被听到的权利,同时改进管理模式,发挥国有传媒的正面引导作用,建设传媒行业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政治性 法律规制 法治
原文传递
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被引量:5
9
作者 汪进元 戴激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5-760,共6页
踏入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 ,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 ,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其中 ,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 ;社会契约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 ;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 ;法治传统的近代转型是宪政... 踏入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 ,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 ,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其中 ,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 ;社会契约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 ;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 ;法治传统的近代转型是宪政理想的实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性恶论 政治契约 人本主义 法治
下载PDF
清朝“文治”政策再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念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17,共13页
清朝是满人以异族身份所建,其文化政策的实施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同时拥有自己的特色,兼具'征服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双重特性。清朝帝王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一方面大量吸收汉人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极力掩饰其... 清朝是满人以异族身份所建,其文化政策的实施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同时拥有自己的特色,兼具'征服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双重特性。清朝帝王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一方面大量吸收汉人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极力掩饰其入关前的落后与野蛮的状况,同时力图抹杀明朝遗民和民间私史的有关记载,其文化政策的执行受制于自身强烈的政治筛选机制。清朝帝王致力于把'政统'与'道统'集于一身,通过修纂大型类书和屡兴文字狱收编士人的思想意识和控制民间舆论。最终形成了一个覆盖士林和民间的意识形态控制大网,进而塑造了清朝的治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文治 文字狱 政统 道统
下载PDF
规则适应视角下辱虐管理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超 刘军 +1 位作者 朱丽 武守强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6-979,共14页
基于规则适应及资源依赖理论的解释视角,本研究考察了下属工作绩效与政治技能对上级辱虐的影响。通过对采集自两家企业的243对领导-下属的配对问卷进行分析,本研究的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表明,当下属的工作绩效(遵循做事显规则)与政... 基于规则适应及资源依赖理论的解释视角,本研究考察了下属工作绩效与政治技能对上级辱虐的影响。通过对采集自两家企业的243对领导-下属的配对问卷进行分析,本研究的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表明,当下属的工作绩效(遵循做事显规则)与政治技能(遵循做人潜规则)在较高水平上保持一致时,其遭受的上级辱虐最少。但这种较高水平的一致只能维持在特定范围内,当两者过高时,反而易遭致上级的辱虐行为。同时,在工作绩效与政治技能存在差异的情境下,相比于"高工作绩效,低政治技能"的下属,"低工作绩效,高政治技能"的下属遭受的上级辱虐要更少。文章分析并证明了遵循不同规则的下属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上级辱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绩效 政治技能 辱虐管理 规则适应视角 资源依赖 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信访治理伦理困境的政治社会学诠解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先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20,共8页
各种不合理上访行为的产生和蔓延,逐渐主导了信访治理的逻辑走向。边缘式上访行为的主流化趋势,是国家转型困局的表征。在全能教化政体走向解体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世俗化和权利话语的弥散,使国家所提供的意识形态对民众的规约能力下降... 各种不合理上访行为的产生和蔓延,逐渐主导了信访治理的逻辑走向。边缘式上访行为的主流化趋势,是国家转型困局的表征。在全能教化政体走向解体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世俗化和权利话语的弥散,使国家所提供的意识形态对民众的规约能力下降,国家的话语权快速流失。信访治理遭遇的伦理困境,正是国家陷入意识形态缠绕、无力主导意识形态方向和提供强有力的话语权的表现。为扭转国家意识形态转型断裂的局面,走出信访治理困境,需要从政治与治理两个层面统筹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治理 伦理困境 政治社会学 国家意识形态转型 法治
下载PDF
理解宪法基本价值的五个维度——重塑依宪治国的观念基础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喜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5,171,共9页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中国的宪法实施和宪法理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由于公民普遍的宪法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中国的宪法权威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有必要从政治民主的维度、...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中国的宪法实施和宪法理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由于公民普遍的宪法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中国的宪法权威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有必要从政治民主的维度、法治秩序的维度、公共生活的维度、个人权利的维度以及后代人利益的维度,分析宪法的基本价值这样一个时代话题,为中国最终走向"依宪治国",为公民宪法观念的养成以及中国宪法文化的形成提供理论的支撑。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具有宪法精神的公民才能成为推动宪法实施的伟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政治民主 法治秩序 公共生活 个人权利 后代人利益
原文传递
关于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尚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4,共5页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全面展开,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政治发展就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更加坚决地坚持和维护祖国大家庭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现有的国家政治体系框架内,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全面展开,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政治发展就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更加坚决地坚持和维护祖国大家庭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现有的国家政治体系框架内,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控制和管理国家政权以及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使各少数民族都能够在国家范围内与人数众多、经济文化发展较先进的汉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政治发展要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三个方面下大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少数民族 政治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载PDF
论政治文明中的权力制约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国权 王勤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5-170,共6页
政治文明体现了人的自由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人可以自主地对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作出自由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文明集中反映在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以遏制国家的集权专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预和对日益要求自主的私人... 政治文明体现了人的自由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人可以自主地对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作出自由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文明集中反映在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以遏制国家的集权专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预和对日益要求自主的私人领域的干涉。近现代世界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是民主与法治,其基本制度功能就是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民主与法治不仅实现了对国家集权与专制的有效遏制,而且为国家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民主 法治 权力制约
原文传递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演变分析——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通过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背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演变的表现进行梳理,揭示了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一个中性的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国家间博弈的一种规则,霸权国家是规则的制定者。即使在美... 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通过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背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演变的表现进行梳理,揭示了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一个中性的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国家间博弈的一种规则,霸权国家是规则的制定者。即使在美国霸权逐步衰落的今天,美国依旧不会允许其他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也正因为如此,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权力"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 政治逻辑 规则制定者 美元霸权
下载PDF
法治:政治民主的底线与高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葛洪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3,189,共7页
法治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相反。法律的根本属性是说理,既是说理的依据,又是说理的保障。而说理是民主时代的根本特征,没有法律就没有民主。政治民主的底线,是保障人们有权基于自身利益在公共事务中发表不同于他人的独立意见,... 法治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相反。法律的根本属性是说理,既是说理的依据,又是说理的保障。而说理是民主时代的根本特征,没有法律就没有民主。政治民主的底线,是保障人们有权基于自身利益在公共事务中发表不同于他人的独立意见,进而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做出决定。政治民主的高度,则取决于国家权力是否真正受制于人民的权利,包括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是否能够落实,法定的国家权力运行体制是否稳定有效并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活跃度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取决于法治发展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民主 法治 说理
原文传递
周公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灿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0,共5页
周公旦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由"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和"制礼作乐"思想组成,它是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的思想理论基石。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 周公旦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由"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和"制礼作乐"思想组成,它是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的思想理论基石。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丰富和发展了周公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基本形成了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周公与儒家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德治 政治伦理思想 法治
下载PDF
法治政治与规则政治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俊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406-410,共5页
法治政治是观察法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新视角,是认识社会政治现象的"广义政治"的思维方式。根据法治政治的观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现象,政治是通过法律规则谋求社会公共秩序、分配社会利益的活动;崇尚法治政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 法治政治是观察法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新视角,是认识社会政治现象的"广义政治"的思维方式。根据法治政治的观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现象,政治是通过法律规则谋求社会公共秩序、分配社会利益的活动;崇尚法治政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并因此而区别于东方权力政治的文化传统;法治政治本源于自然或人的规则理性;法治政治是以规则为本位的政治治理方式;法治政治的最高实现形式必然是宪法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治 政治本体 规则政治 宪法政治
下载PDF
宪法:从政治法到治政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联繁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3,共7页
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治理政权之法。人... 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治理政权之法。人民是政治与治政的主体,宪法是人民治政的依据与准则。将宪法作为治政法,体现了民主与民治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宪法的法律属性与价值理性,有利于实现宪治、实现民主、实现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政治法 治政法 宪治 民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