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海面红外偏振特性表征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弛 吴鑫 谢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3-1313,共11页
针对红外波段下海面偏振特性建模的问题,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面微面元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综合考虑了海面的自发辐射效应和反射效应对探测器接收辐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海面红外偏振特性表征模型。利用Elfo... 针对红外波段下海面偏振特性建模的问题,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面微面元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综合考虑了海面的自发辐射效应和反射效应对探测器接收辐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海面红外偏振特性表征模型。利用Elfouhaily海浪谱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了海面的高度场信息和斜率信息。数值计算了不同观测天顶角和不同风速下海面自发辐射的线性偏振度,以及不同入射天顶角下海面反射辐射的线性偏振度,仿真生成了海面和舰船的红外偏振图像。仿真数据与文献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红外偏振特性模型适用于分析海面的红外偏振特性。与传统的红外强度图像相比,红外偏振图像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海面的细节信息。同时,目标与海面的偏振特征差异更明显,对比度更高。所提出的海面红外偏振特性表征模型对海上目标的探测识别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红外波段 海面 偏振特性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下载PDF
表面粗糙材质的复折射率反演 被引量:9
2
作者 战永红 刘卿 +1 位作者 杨迪 王雅萍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78-2184,共7页
由于目标偏振特性研究中表面粗糙材质的复折射率很难准确反演,本文对常用的Vimal-Milo反演法进行了改进。分析了粗糙表面的偏振二向反射特性,指出了Vimal-Milo法采用的"偏振度-角度相关"反演模式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 由于目标偏振特性研究中表面粗糙材质的复折射率很难准确反演,本文对常用的Vimal-Milo反演法进行了改进。分析了粗糙表面的偏振二向反射特性,指出了Vimal-Milo法采用的"偏振度-角度相关"反演模式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相对偏振分量-角度相关"的反演方法 ,推导出复折射率的反演公式,并设计了对应的全局搜索算法。最后,利用绿漆及铝板的偏振特性测试数据,对提出的复折射率反演算法进行了验证,并基于此对偏振二向反射特性进行了正向推演验证。反演数据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复折射率反演方法,表面粗糙铝板的复折射率的反演精度较Vimal-Milo法有了显著提高,实部和虚部与真值的误差均在±0.01以内,且评价因子小于0.07;推演数据表明:表面相对光滑的绿漆的偏振二向反射亮度的推演结果为Vimal-Milo法得到的均方根误差的1/5,与测试数据的误差在0.01以内。得到的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复折射率反演方法可用于光滑及粗糙表面材质的复折射率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 复折射率 偏振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特性 光学遥感
下载PDF
空间目标热控涂层材料偏振反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凯 刘宏 张修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5-215,共11页
针对空间目标偏振探测识别的需求,基于三分量偏振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对空间目标热控涂层材料的偏振特性进行了仿真,给出了被动照射条件下的反射光Stokes矢量和线偏振度,以及主动偏振探测条件下偏振二向反射分布函数矩阵元素的空间分布... 针对空间目标偏振探测识别的需求,基于三分量偏振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对空间目标热控涂层材料的偏振特性进行了仿真,给出了被动照射条件下的反射光Stokes矢量和线偏振度,以及主动偏振探测条件下偏振二向反射分布函数矩阵元素的空间分布.搭建实验平台对两种典型空间目标热控涂层材料SR107和S781样品的偏振特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偏振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最后根据仿真和实测结果对空间目标热控涂层偏振特性规律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对空间目标偏振探测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 偏振特性 偏振二向反射分布函数 建模仿真 空间目标 热控涂层
下载PDF
偏振光在浑浊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燕妮 校曼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00-307,共8页
了解偏振光在浑浊介质中运动传输时光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是对浑浊介质中目标进行偏振成像研究的基础。为此,首先测量了实验所用偏振光的偏振度,并计算了其与理想偏振光偏振度之间的误差,随后利用马尔文粒度仪测量了脂肪乳颗粒的粒径大小... 了解偏振光在浑浊介质中运动传输时光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是对浑浊介质中目标进行偏振成像研究的基础。为此,首先测量了实验所用偏振光的偏振度,并计算了其与理想偏振光偏振度之间的误差,随后利用马尔文粒度仪测量了脂肪乳颗粒的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子与脂肪乳颗粒的散射类型,最后分别研究了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通过不同浓度浑浊介质后产生的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的退偏情况。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脂肪乳溶液中产生的前向散射光偏振度比后向散射光偏振度高;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的偏振度均随脂肪乳溶液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偏振光 浑浊介质 传输特性
原文传递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five commonly-used testace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被引量:2
5
作者 Ying Xu Wei Song +2 位作者 Ping Zhou Ping Li Huijun Li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58-366,共9页
Testace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TCM), derived from the outer shell of sea or freshwater mollusks,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categor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use of TTCM, a comp... Testace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TCM), derived from the outer shell of sea or freshwater mollusks,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categor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use of TTCM, a comparative identification study was performed on five commonly-used testacean drugs, including Haliotidis Concha, Arcae Concha, Meretricis Concha, Ostreae Concha and Margaritifera Concha(Shijueming, Walengzi, Geqiao, Muli and Zhenzhumu in Chinese, respectively).Typical morphological photographs of the crude drugs were acquired, and the key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rived powders under normal light microscope and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e were summarized. The major result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1) the original species involved in the five TTCM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respective interspeci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2) the key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powdered crude drugs were mainly crystal fragments, with the fragment features under both normal light and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e providing powerful points for differentiating the five commonly-used testacean drug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provide authentication for these five kinds of TTCMs by the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y with mic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ace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Normal light microscopy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原文传递
平行分束偏光镜剪切差的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闻迪 王召兵 +1 位作者 吴福全 刘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6,共3页
为了更合理地使用平行分束偏光镜,针对由冰洲石晶体制作的平行分束偏光镜,从理论上对剪切差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晶体中e光线相对e光波的最大离散角以及棱镜的剪切差均受入射光波长的影响;对于一般设计且长度一定的... 为了更合理地使用平行分束偏光镜,针对由冰洲石晶体制作的平行分束偏光镜,从理论上对剪切差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晶体中e光线相对e光波的最大离散角以及棱镜的剪切差均受入射光波长的影响;对于一般设计且长度一定的棱镜,其剪切差随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减小,且紫外波段对剪切差的影响大于可见和红外波段。结果表明,本研究对平行分束棱镜在宽光谱范围的设计和应用问题的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偏振光学 平行分束偏光镜 剪切差 光谱特性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ed Microstructure under Polarized Light and Shape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Cycled CuAlNi Single Crystals
7
作者 Qingfu CHEN, Wei CAi and Liancheng ZHAO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85-489,共5页
The paper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shape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colore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under polarized light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cycled CuAlNi single crystals. The tw... The paper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shape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colore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under polarized light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cycled CuAlNi single crystals. The two-way shape memory effect in quenched thin bar resulted from the preferential formation/extinction of martensite variant due to the internal quench stress, and the variant was formed at an angle of about 45 deg. with the tension direction ([001] of the βphase). Initial thermomechanical cycling under relatively low stress single variant stress-induced martensite was formed at an angle of 45 deg. with the tension and its morphology was a lath of parallel twins. More than one group of variants were formed after several training cycles and such variants also caused tilting of some thermally formed accommodated martensite. By overheating the trained sample containing stabilized multi-variants of stress-induced martensite, very coarse martensite structure with a strong asymmetry was produced, which caused the reverse two-way shape memory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ed Microstructure under polarized Light and Shape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Cycled CuAlNi Single Crystals
下载PDF
基于GEMTIP模型的椭球体频谱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斯 熊彬 +7 位作者 罗天涯 汪劲草 蔡红柱 张钱江 徐志锋 陈龙伟 赵建国 王洪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5-621,共7页
为了解矿物颗粒结构对激励源的响应规律,从旋转椭球体的电阻率解析式出发,引入GEMTIP模型,计算不同参数情况的频谱,分析各参数对频谱的影响。通过对比Cole-Cole模型幅值分量曲线验证了算法可靠性,并给出在不同埋深、频率系数以及颗粒半... 为了解矿物颗粒结构对激励源的响应规律,从旋转椭球体的电阻率解析式出发,引入GEMTIP模型,计算不同参数情况的频谱,分析各参数对频谱的影响。通过对比Cole-Cole模型幅值分量曲线验证了算法可靠性,并给出在不同埋深、频率系数以及颗粒半径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分析多种相态异常体响应特征。结果表明,GEMTIP模型频谱曲线较好地反映介质多相态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阻率 GEMTIP 极化椭球体 频谱特征
下载PDF
一种极化雷达极点特征抽取算法
9
作者 刘崇刚 黄仕家 《航空计算技术》 2003年第2期22-25,共4页
在建立雷达目标的单频多极化幅度响应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极化分集技术和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提取目标极化本征系数的方法,此组系数是与目标的姿态角无关的绝对极化不变量,亦即目标的极点。最后以哑铃型目标为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 在建立雷达目标的单频多极化幅度响应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极化分集技术和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提取目标极化本征系数的方法,此组系数是与目标的姿态角无关的绝对极化不变量,亦即目标的极点。最后以哑铃型目标为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极化雷达极点特征抽取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雷达 极点 特征抽取 算法 最小二乘法 计算机仿真 目标散射信号
下载PDF
V、Ce、W、Pt在高温超导体中的作用特征
10
作者 王兰芳 陈羽 《陕西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6-59,共4页
本文对V、Ce、W、Pt元素在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中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由于这些元素高的价态,Ce等同元素Cu相比半径大许多,而难于取代超导体晶格中的元素,不能进入超导体的晶体晶格中,只能处于晶界上。由于V、Ce、W、Pt的高电荷... 本文对V、Ce、W、Pt元素在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中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由于这些元素高的价态,Ce等同元素Cu相比半径大许多,而难于取代超导体晶格中的元素,不能进入超导体的晶体晶格中,只能处于晶界上。由于V、Ce、W、Pt的高电荷,所形成的较强的离子极化力必然影响到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晶体;掺杂量小时,加强了晶粒间的作用,有些提供了部分氧;量大时,造成高温氧化物超导体晶格畸变,影响超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力 超导电性 高温超导体 晶格
下载PDF
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粗糙面光散射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高明 宋冲 巩蕾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5-230,共6页
为了研究高斯粗糙面光散射偏振特性,基于微面元理论,建立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推导出散射光的斯托克斯矢量。数值计算了椭圆偏振光和自然光经粗糙面散射后偏振特性随散射角变化情况,分析了入射角、方位角以及复折射率等因素对散射... 为了研究高斯粗糙面光散射偏振特性,基于微面元理论,建立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推导出散射光的斯托克斯矢量。数值计算了椭圆偏振光和自然光经粗糙面散射后偏振特性随散射角变化情况,分析了入射角、方位角以及复折射率等因素对散射光偏振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椭圆度角和偏振度强烈依赖于入射角、方位角及复折射率,不同入射角和复折射率的椭圆度角曲线和偏振度曲线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方位角的椭圆度角曲线和偏振度曲线变化规律有较大区别,但方位角互补的两条偏振特性曲线关于散射角θr=0对称;椭圆度角在后向散射方向附近有极大值,偏振度在后向散射方向有极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粗糙面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斯托克斯矢量 偏振特性
原文传递
NdYVO_4晶体的偏振激发荧光光谱及其LD泵浦激光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长青 Y.T.Chow +1 位作者 孟宪林 邵宗书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分别利用π和σ偏振光激发,测量并对比了NdYVO4晶体的非偏振及偏振荧光光谱。研究了LD泵浦NdYVO4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当泵浦功率为1900mW时,获得了1012mW的1064nm激光输出,斜效率为53.6%。
关键词 偏振激光 偏振荧光光谱 晶体 激光特性 LD泵浦
原文传递
巨磁电阻传感器的特性比较及其实验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康伟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09年第3期425-428,共4页
介绍了磁性多层膜中自旋极化输运和巨磁电阻效应,以及自旋阀巨磁电阻与多层膜巨磁电阻在材料结构、工作原理和实验特性上的区别,并针对多层膜巨磁电阻的特性,提出并列举了它在物理实验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自旋极化输运 巨磁电阻 自旋阀 磁敏特性 物理实验
下载PDF
MPOLSAR-1.0:多维度SAR多波段全极化精细分类数据集
14
作者 金燕 仇晓兰 +4 位作者 潘洁 上官松涛 王泽众 王卫 杨宏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538,共14页
地物精细分类是合成孔径雷达(SAR)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在多波段全极化SAR工作模式下,可充分获取目标不同波段信息和极化响应特征,有望提高目标分类精度。然而国内外现有的数据集仅有个别波段、少数地区、少量样本的低分辨率全极化分类... 地物精细分类是合成孔径雷达(SAR)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在多波段全极化SAR工作模式下,可充分获取目标不同波段信息和极化响应特征,有望提高目标分类精度。然而国内外现有的数据集仅有个别波段、少数地区、少量样本的低分辨率全极化分类数据。为推动多波段全极化SAR分类应用的发展,在高分航空观测系统应用校飞与验证项目支持下,利用多维度SAR在海南的校飞数据构建了一个样本量充分大、地物类别较为丰富、分类可靠性较高的多波段全极化精细分类数据集。该文概述了该数据集的构成,给出了发布数据(MPOLSAR-1.0)的信息描述方式、数据集制作流程和方法,并分别基于极化特征分类方法和经典机器学习分类方法给出了初步的分类实验结果,为该数据集的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SAR精细分类 SAR数据集 多维度SAR 多波段全极化SAR 极化特征
下载PDF
粗糙表面偏振二向反射特性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卿 战永红 +1 位作者 杨迪 曾嫦娥 《飞行器测控学报》 CSCD 2014年第4期354-359,共6页
针对地面目标光学偏振特性预测对基础材质粗糙表面偏振二向反射特性建模的需求,对比分析国内外常用的经验、物理和半经验等3种偏振二向反射分布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得出半经验模型更适用于地面目标光学偏振特性预测。在此基础上,... 针对地面目标光学偏振特性预测对基础材质粗糙表面偏振二向反射特性建模的需求,对比分析国内外常用的经验、物理和半经验等3种偏振二向反射分布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得出半经验模型更适用于地面目标光学偏振特性预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半经验Priest-Gemer模型的参数反演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测试方法,设计试验测试验证平台。最后,对模型中的影响因子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标表面偏振二向反射特性与表面纹理特征、复折射率、入射光角度、探测方位角、天顶角等因素相关,且复折射率对目标表面反射率及反射光的偏振度影响较大,粗糙度会影响遮蔽与阻挡效应,使其产生突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特性 偏振二向反射分布模型 模型参数反演 光学偏振特性 光学成像探测
下载PDF
左手材料中圆偏振光束的反常旋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森 罗海陆 文双春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1-318,共8页
根据Whittaker标量势理论,建立了圆偏振光束的矢量传输模型.基于这一模型研究了圆偏振光束在左手材料中的反常旋转特性.通过分析光束偏振态、衍射对强度质心旋转特性的影响,发现圆偏振光束在左手材料中旋转方向反转并揭示其旋转角等于... 根据Whittaker标量势理论,建立了圆偏振光束的矢量传输模型.基于这一模型研究了圆偏振光束在左手材料中的反常旋转特性.通过分析光束偏振态、衍射对强度质心旋转特性的影响,发现圆偏振光束在左手材料中旋转方向反转并揭示其旋转角等于古伊相.采用分析横向能流的方法,揭示左手材料中反向的横向能流是导致反常旋转特性的主要原因.对圆偏振光束在左手材料中反常旋转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对左手材料中光束传输特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手材料 圆偏振光束 旋转特性
原文传递
弱偏振器件Mueller矩阵测量的校准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建国 袁沭 金振宇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1期95-103,共9页
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的高分辨磁像仪采用了同步重建技术,其中用到了分束镜。分束镜从设计上一般会进行偏振优化,尽量减小偏振效应,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太阳磁场的偏振测量造成影响,因此,对分束镜偏振... 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的高分辨磁像仪采用了同步重建技术,其中用到了分束镜。分束镜从设计上一般会进行偏振优化,尽量减小偏振效应,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太阳磁场的偏振测量造成影响,因此,对分束镜偏振特性的测量是1 m太阳望远镜进行太阳磁场偏振测量的必需步骤。运用空气Mueller矩阵校准法对Mueller矩阵测量结果进行了校准,测量了两块用于磁场偏振测量的分束镜样品,比较了不同分束镜方案的Mueller矩阵及其对偏振测量的影响,并测量了平板玻璃的Mueller矩阵随入射角变化的结果,比较测量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利用空气Mueller矩阵进行校准后测量系统达到5×10^(-3)的Mueller矩阵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 分束镜偏振特性 弱偏振器件Mueller矩阵测量 空气Mueller矩阵定标
下载PDF
应用于2.4GHz射频能量收集的微带圆极化整流天线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淑萍 徐自强 +1 位作者 孙洋涛 刘建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6-49,共4页
设计了一款应用于2.4GHz射频能量收集的微带圆极化整流天线。该整流天线由接收天线和整流器组成,接收天线采用双馈电带环形槽微带天线,整流器由单级倍压整流电路和匹配电路组成。经加工测试,接收天线实现了双向辐射圆极化波,并且能覆盖... 设计了一款应用于2.4GHz射频能量收集的微带圆极化整流天线。该整流天线由接收天线和整流器组成,接收天线采用双馈电带环形槽微带天线,整流器由单级倍压整流电路和匹配电路组成。经加工测试,接收天线实现了双向辐射圆极化波,并且能覆盖目标频段2.4 GHz,增益为3.72 dBi,效率为89.6%。整流器在负载为1 kΩ、输入功率为-2 dBm、频率为2.4 GHz时,转换效率η达到最大值38%。最后,将整流器和接收天线相连成整流天线,在射频信号较多的室内进行实验测量时,测得输出电压为26 mV,验证了该整流天线在低功率条件下在2.4 GHz频段内具备较高的整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能量收集 微带圆极化天线 整流器 整流天线 特性
下载PDF
东亚飞蝗对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的趋偏响应特性
19
作者 刘启航 赵慧媛 +2 位作者 邹圣光 张平川 周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90-2900,共11页
为确定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对蝗虫趋偏响应的调控效应,利用自制的检偏光照调制模块和蝗虫趋偏响应试验装置,测试了蝗虫对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的趋偏响应,分析了线偏波谱照度对蝗虫趋偏响应的影响和蝗虫检偏矢量敏感模式的光致变化特... 为确定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对蝗虫趋偏响应的调控效应,利用自制的检偏光照调制模块和蝗虫趋偏响应试验装置,测试了蝗虫对线偏波谱检偏矢量光照的趋偏响应,分析了线偏波谱照度对蝗虫趋偏响应的影响和蝗虫检偏矢量敏感模式的光致变化特异性。结果表明:蝗虫趋偏响应呈线检偏矢量敏感差异性弦函性响应特征,其中,波谱决定蝗虫趋偏响应的特异敏感性。蝗虫趋偏视觉的视距性敏感矢量与线偏波谱照度有关:在100 lx时,紫光波段导致的蝗虫趋偏聚集响应敏感性较强,而紫外光波段导致的视趋响应敏感性较强;1000 lx及光照能量相同时,紫光波段导致的蝗虫趋偏响应敏感性较强。随线偏光照度增强,蝗虫的趋偏性矢量敏感模式重置,并导致蝗虫的趋偏响应敏感性发生变化,线偏紫光波段照度的强化效果显著,线偏紫外照度的调控效果显著,线偏蓝绿照度的抑制效果显著。蝗虫对线检偏矢量(±180°、0°、±90°)的对抗敏感特性与线偏波谱的照度有关,±90°时线检偏弱光照的抑制效果和0°、±180°时线检偏强光照的强化效果均与线偏波谱照度或光距刺激有关:1000 lx下,蝗虫的趋偏响应敏感性在线偏紫波谱±90°时最强,在线偏橙波谱±180°时次强;光照能量相同时,蝗虫的趋偏聚集响应敏感性与视趋响应敏感性在线偏紫波谱±180°下最强,在0°下次强。研究结果可为蝗虫偏光定向响应机制研究和害虫的偏光诱导新光源研制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线偏波谱光 检偏矢量 趋偏敏感性 响应特性
下载PDF
涂层表面反射偏振建模及其特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祉序 白鹏涛 +2 位作者 徐威 刘寅 孙兴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50-159,共10页
为了研究涂层表面光反射偏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BRDF)建模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傅里叶变换完成对涂层基底双层粗糙表面的三维重构,再根据微面元理论和菲涅耳方程求解单个面元上反射与折射的随机过程... 为了研究涂层表面光反射偏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BRDF)建模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傅里叶变换完成对涂层基底双层粗糙表面的三维重构,再根据微面元理论和菲涅耳方程求解单个面元上反射与折射的随机过程,最后应用偏振光线跟踪技术和蒙特卡罗方法对重构表面的偏振光散射过程进行统计求和,从而得到涂层表面的PBRDF。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建立的PBRDF正确,且相比于现有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最后分析了入射角、表面粗糙度、基底材质及涂层光学厚度对涂层表面光反射偏振特性的影响规律,以为其表面的探测和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涂层表面 蒙特卡罗方法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