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傍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因 王桂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比较傍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傍针刺组采用傍针刺环跳穴,常规针刺组穴取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等,行常规针刺。观察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及... 目的:比较傍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傍针刺组采用傍针刺环跳穴,常规针刺组穴取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等,行常规针刺。观察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及结束治疗3个月后随访的数字疼痛评分(NPRS)、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结果:两组随访时总有效率均为100.0%(30/30),两组疗效相当;傍针刺组治疗后JOA评价分级总改善率为100.0%(30/3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24/30);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NPRS疼痛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傍针刺组2项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傍针刺环跳穴较常规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针刺疗法 环跳
原文传递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一琳 侯晓桦 +1 位作者 李西林 李东波 《陕西中医》 2015年第8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及Maitland手法治疗,治疗组则使用腰椎牵引、针刺及推拿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0次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及Maitland手法治疗,治疗组则使用腰椎牵引、针刺及推拿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0次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针刺配合推拿能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日常活动、社会活动能力,疗效优于Maitland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移位/针灸疗法 推拿穴 肾俞穴 环跳
下载PDF
温针结合电针齐刺环跳穴为主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霍金 赵冏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比较温针结合电针齐刺环跳穴与电针齐刺环跳穴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温电针齐刺组和电针齐刺组,每组28例。温电针齐刺组采用温电针齐刺环跳穴,电针齐刺组采用电针齐刺环跳穴,均针... 目的:比较温针结合电针齐刺环跳穴与电针齐刺环跳穴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温电针齐刺组和电针齐刺组,每组28例。温电针齐刺组采用温电针齐刺环跳穴,电针齐刺组采用电针齐刺环跳穴,均针刺委中、阳陵泉、承山,隔日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个疗程后、第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后PRI、VAS、PPI评分均降低(P<0.01,P<0.05),且第2个疗程后低于第1个疗程后(P<0.01)。温电针齐刺组PRI、VAS、PPI评分降低幅度大于电针齐刺组(P<0.01)。温电针齐刺组总有效率为92.9%(26/28),高于电针齐刺组的78.6%(22/28,P<0.05)。结论:温电针齐刺环跳穴能有效缓解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疗效优于电针齐刺环跳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坐骨神经痛 温针 电针 齐刺 环跳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及功能改善情况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中华 《陕西中医》 2018年第5期651-653,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及相关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法分别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治疗,研究组采取针灸联合特色手法推拿治疗,治疗后评估两组临...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及相关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法分别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治疗,研究组采取针灸联合特色手法推拿治疗,治疗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腰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估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腰部功能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79%,研究组总有效率79.49%,研究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JOA评估均好转,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ODI、JOA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理想,能够明确改善患者的腰部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针灸疗法 腰椎 秩边 环跳
下载PDF
环跳穴进针角度和深度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延祥 严振国 +3 位作者 郭义 庄天戈 邵水金 姜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7-900,共4页
目的:形象观察环跳穴的解剖结构和逼真模拟针刺过程,探讨穴位进针的安全性,提高临床针刺疗效。方法:在VOXEL-MAN平台中结合腧穴解剖学知识,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对环跳穴相关肌肉组织进行交互式分割,对神经血管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 目的:形象观察环跳穴的解剖结构和逼真模拟针刺过程,探讨穴位进针的安全性,提高临床针刺疗效。方法:在VOXEL-MAN平台中结合腧穴解剖学知识,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对环跳穴相关肌肉组织进行交互式分割,对神经血管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重建;以运行脚本的方式来获取环跳穴的三维进针动画。结果:完成环跳穴下解剖结构三维可视化,实现环跳穴在可视人体中的定位与表达,逼真模拟环跳穴的三维虚拟针刺过程,获得环跳穴的三维进针动画。结论:有助于立体显示环跳穴的解剖结构和逼真模拟针刺过程,有助于系统地观察到环跳穴周围各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探讨穴位进针的安全性、提高临床针刺疗效奠定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研究 环跳 可视化 数字化虚拟人 三维构建
原文传递
三刺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军雄 朱晓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有效刺法。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刺法组(41例)和常规针刺组(41例)。三刺法组穴取环跳、阳陵泉、申脉,环跳、阳陵泉穴采用浅、中、深3层刺法,即浅刺卫,中刺营,深刺谷气来,针后在腰骶及患肢足太阳经、少... 目的:探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有效刺法。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刺法组(41例)和常规针刺组(41例)。三刺法组穴取环跳、阳陵泉、申脉,环跳、阳陵泉穴采用浅、中、深3层刺法,即浅刺卫,中刺营,深刺谷气来,针后在腰骶及患肢足太阳经、少阳经行推拿手法;常规针刺组穴取环跳、居髎、承扶、阳陵泉等进行常规针刺,推拿操作同三刺法组。2组进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结果:三刺法组治愈率为87.8%,常规针刺组治愈率为63.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刺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针灸疗法 刺法 环跳
下载PDF
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权亮 梁爽 《中医正骨》 2019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6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手法针刺L2~L5华佗夹脊穴(双侧)、肾俞穴(双侧... 目的:观察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6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手法针刺L2~L5华佗夹脊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命门穴、大肠俞穴(双侧)、委中穴(患侧)、阳陵泉穴(患侧)和承山穴(患侧)治疗,联合针刺组采用搓飞针刺手法针刺环跳穴联合常规针刺手法(取穴同常规针刺组)治疗; 2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并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①腰腿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23±3. 28)分,(7. 22±2. 03)分,t=0. 020,P=0. 984];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 79±1. 17)分,(7. 23±3. 28)分,t=9. 875,P=0. 000;(3. 57±1. 05)分,(7. 22±2. 03)分,t=12. 370,P=0. 000],联合针刺组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t=3. 843,P=0. 000)。②改良JOA腰痛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49±4. 61)分,(18. 12±4. 66)分,t=0. 744,P=0. 456];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3. 81±2. 60)分,(17. 49±4. 61)分,t=20. 021,P=0. 000;(5. 69±3. 20)分,(18. 12±4. 66)分,t=17. 032,P=0. 000],联合针刺组改良JOA腰痛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t=3. 531,P=0. 004)。③综合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针刺组治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常规针刺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联合针刺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Z=-2. 749,P=0. 006)。结论:采用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与单纯常规针刺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针刺疗法 环跳 搓针手法 飞针手法 临床试验
下载PDF
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磊 熊鹿静 +3 位作者 李炳坤 唐小高 喻林 周鑫 《中医正骨》 2022年第6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钟、阳陵泉、膝阳关、环跳4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时双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tion,TTDPM)、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JPS)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P40起始潜伏期、波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潜伏期、波幅。结果:①TTDPM。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12.586,P=0.000)。双侧膝关节TTDP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06.94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TTDP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34.592,P=0.000)。患侧膝关节TTDPM随时间呈下降趋势(3.57°±0.53°,2.61°±0.47°,2.21°±0.39°,1.92°±0.28°,F=349.20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4°±0.10°,1.42°±0.12°,1.40°±0.10°,1.41°±0.07°,F=2.772,P=0.052)。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TTDPM均较健侧高(t=29.528,P=0.000;t=21.642,P=0.000;t=16.658,P=0.000;t=13.642,P=0.000)。②JPS。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1.439,P=0.000)。双侧膝关节JP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32.14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J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9.843,P=0.000)。患侧膝关节JPS随时间呈改善趋势(4.31°±0.71°,3.62°±0.65°,3.23°±0.60°,2.64°±0.54°,F=211.272,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9°±0.13°,1.47°±0.11°,1.48°±0.10°,1.47°±0.10°,F=1.333,P=0.277)。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JPS均较健侧差(t=28.782,P=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前交叉韧带 电针 胆经 本体感觉 悬钟 阳陵泉 膝阳关 环跳
下载PDF
“环跳穴针感”的研究及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白洁净 韩君英 +4 位作者 朱丹 张晓庆 徐修竹 武九龙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56,共4页
以环跳穴为切入点,就各医家在进行针刺中产生不同针感所进行的操作方式作一梳理,以全新的视角分析针刺穴位后针感的类型、传导方向及影响针感的各种因素。认为应从腧穴定位、患者体位、操作方法和针感的类型、传导路线及持续时间等方面... 以环跳穴为切入点,就各医家在进行针刺中产生不同针感所进行的操作方式作一梳理,以全新的视角分析针刺穴位后针感的类型、传导方向及影响针感的各种因素。认为应从腧穴定位、患者体位、操作方法和针感的类型、传导路线及持续时间等方面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跳 针感 操作方法
原文传递
艾灸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大鼠坐骨神经干及脊髓腹角GAP-43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萌萌 张利达 +3 位作者 杨坤 罗星子 屠建锋 蔡圣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环跳"穴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大鼠坐骨神经干和脊髓腹角(L_(4)~L_(6))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观察艾灸"环跳"穴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大鼠坐骨神经干和脊髓腹角(L_(4)~L_(6))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术建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实验第8天,艾灸组大鼠于患侧"环跳"穴行温和灸5~10 min,每日1次,连续14 d。分别于实验第1、7、14、21天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实验第21天,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干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干GAP-4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实验第7、14、21天SF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实验第7、14、21天SFI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实验第14、21天SFI升高(P<0.01)。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脊髓腹角内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尼氏体分布均匀,坐骨神经轴突髓鞘结构清晰可见;模型组大鼠脊髓腹角内可见神经元细胞变形和破溃,尼氏体数量少,坐骨神经轴突脱髓鞘改变;艾灸组大鼠脊髓腹角内可见神经元细胞排列较规则,尼氏体增多,坐骨神经轴突部分脱髓鞘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坐骨神经干GAP-43 mRNA和蛋白表达、脊髓腹角GAP-4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干GAP-4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干中GAP-43 mRNA和GAP-43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艾灸"环跳"穴可改善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可能与上调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干GAP-43表达,增强坐骨神经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艾灸 环跳 神经修复 生长相关蛋白-4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