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柱形表面微坑阵列对点接触润滑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文中 黄志祥 +1 位作者 沈殿 孔凌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采用激光工艺加工圆柱形表面微孔阵列,并采用三维表面形貌仪表征形状特征和形貌,在摩擦磨损试验机(UMT-Ⅲ)上进行球盘点接触摩擦学试验,研究微坑阵列对点接触润滑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Stribeck曲线表征润滑状态的转变,并辅以接触电阻定... 采用激光工艺加工圆柱形表面微孔阵列,并采用三维表面形貌仪表征形状特征和形貌,在摩擦磨损试验机(UMT-Ⅲ)上进行球盘点接触摩擦学试验,研究微坑阵列对点接触润滑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Stribeck曲线表征润滑状态的转变,并辅以接触电阻定性表征摩擦副所处的润滑状态.结果表明:微坑深度对点接触润滑摩擦性能有显著影响,随微坑深度从30μm减至0,摩擦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微坑深度为10μm左右时,摩擦系数较光滑表面低,并达到最小.同时,微坑的大小和面积比对摩擦系数也有明显的影响,并同样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而存在优化的微坑以达到减小摩擦改进润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织构 接触电阻 摩擦系数 STRIBECK曲线 点接触
下载PDF
表面微织构对球盘点接触润滑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沈殿 王文中 孔凌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6,共7页
基于统一Reynolds方程系统模型开展了富油点接触工况下微织构表面润滑摩擦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在通过实验标定数值模拟中润滑剂流变参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微织构表面摩擦系数周期变化的全过程,初步揭示了微织构的减摩机理.结果表明:... 基于统一Reynolds方程系统模型开展了富油点接触工况下微织构表面润滑摩擦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在通过实验标定数值模拟中润滑剂流变参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微织构表面摩擦系数周期变化的全过程,初步揭示了微织构的减摩机理.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瞬时摩擦系数达到最小值时,微坑单元一般处于名义Hertz接触区域的前边界;当微坑运动到Hertz接触区域内时,微坑前沿局部膜厚减小,而微坑后边沿膜厚局部增大,形成局部膜厚增大区;局部膜厚增大区的大小对微织构的润滑摩擦性能有较大影响,其面积越大,减摩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接触 富油 微织构 减摩机理
下载PDF
双钢管构件由点接触到线接触的连续过渡 被引量:19
3
作者 申波 邓长根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针对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双钢管构件,提出了内核与有限刚度套管之间线接触的力学计算模型。利用小挠度二阶平衡微分方程推导了内核与套管处于点接触、线接触时内核的挠度、弯矩、剪力、接触反力等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理论公式和应用算例表明... 针对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双钢管构件,提出了内核与有限刚度套管之间线接触的力学计算模型。利用小挠度二阶平衡微分方程推导了内核与套管处于点接触、线接触时内核的挠度、弯矩、剪力、接触反力等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理论公式和应用算例表明,在内核与套管之间由点接触到线接触过渡时,这些物理量满足必要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条件。本文提出的力学计算模型也能应用于模拟内核与刚性套管的线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管构件 轴压 线接触 点接触 约束屈曲
下载PDF
国内、外桥梁销接节点设计方法 被引量:19
4
作者 应天益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了研究销铰连接锚固体系中销接节点的设计方法,从而避免节点板承压破坏、销轴承压破坏和节点板的撕裂破坏3种破坏方式,通过比较和分析JTJ 025-86、TB 10002.2-2005、日本道桥规范、欧洲Eurocode3、美国AASHTO和英国BS 5400钢桥设计规... 为了研究销铰连接锚固体系中销接节点的设计方法,从而避免节点板承压破坏、销轴承压破坏和节点板的撕裂破坏3种破坏方式,通过比较和分析JTJ 025-86、TB 10002.2-2005、日本道桥规范、欧洲Eurocode3、美国AASHTO和英国BS 5400钢桥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认为设计中销接有转动功能要求时的承压设计强度、销轴与销孔间隙控制、节点板最小板厚这三方面构造要求较重要。此外,日本道桥规范和欧洲Eurocode3规范关于孔壁接触应力的规定也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销铰连接 节点 接触应力 设计规范
下载PDF
特殊供油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乏油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谭洪恩 杨沛然 尹昌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从实验中观测到的特殊乏油现象出发,提出1种特殊供油条件函数,求出点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完全数值解,定性模拟实验中的特殊乏油现象,并分析供油条件函数中的参数与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的关系.结果表明:供油油膜的两突起导致相应的压... 从实验中观测到的特殊乏油现象出发,提出1种特殊供油条件函数,求出点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完全数值解,定性模拟实验中的特殊乏油现象,并分析供油条件函数中的参数与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的关系.结果表明:供油油膜的两突起导致相应的压力、部分油膜比例和润滑油膜分布中也出现两突起;供油油膜的两突起能够扩大压力区和充分供油区域,能够局部改善润滑效果,但是对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影响很小;供油油量主要影响润滑状态,而供油油膜的形状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影响润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油 点接触 供油油膜 弹流润滑
下载PDF
新型锁定钢板与骨骼接触特征及其固定下的骨折愈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玉峰 邢叔星 +2 位作者 沈岳 刘东北 王爱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锁定钢板(L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山羊新鲜胫骨时与骨骼的接触特征;对比观察LP与DCP固定对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首先分别用8孔3.5 mm LP及LC-DCP钢板固定新鲜山羊胫骨,通过压力敏感膜与应...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锁定钢板(L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山羊新鲜胫骨时与骨骼的接触特征;对比观察LP与DCP固定对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首先分别用8孔3.5 mm LP及LC-DCP钢板固定新鲜山羊胫骨,通过压力敏感膜与应力、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种钢板与骨骼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应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模型,左右侧胫骨分别用8孔LP和DCP固定,术后2、8周采用X线照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出胫骨进行3点弯曲实验。结果LP与骨面接触面积较LC-DCP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与骨接触应力较LC-DCP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2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和DCP组骨折线均清晰可见。固定8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组骨折线消失,但DCP组骨折线仍可见。术后12周,LP固定组胫骨的弯曲强度和最大载荷均大于DCP固定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能有效减少与骨表面的接触面积,骨折愈合优于传统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固定 钢板 点接触 骨折愈合
下载PDF
新型点状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研制(生物力学部分)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玉峰 李起鸿 +2 位作者 顾祖超 许建中 杨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对骨折断端动力加压的点状接触接骨板,对其加压特性及固定的力学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测加压力装置,比较一颗螺钉动力位加压时动力加压钢板及点状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加压力。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20对,做成横断... 目的:研制一种可对骨折断端动力加压的点状接触接骨板,对其加压特性及固定的力学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测加压力装置,比较一颗螺钉动力位加压时动力加压钢板及点状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加压力。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20对,做成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DCP及PC-DCP加压固定和骨折断端存在3mm间隙情况下固定,在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四点弯曲实验及扭转实验。结果:PC-DCP与DCP之间加压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PC-DCP固定的抗弯刚度稍大于DCP,抗扭刚度较DCP稍降低,但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DCP可对骨折断端有效加压,具有与DCP相似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接触 接骨板 骨折固定 加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截面线等误差步长法计算点云刀具路径规划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威 周来水 安鲁陵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4-82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截面线等误差步长法计算点云刀具路径的算法。首先定义一组截平面,运用点云切片算法求出截平面与点云的交线,作为刀触点(CC)轨迹。刀触点轨迹是由大量离散点组成的点集,本文中提出了一种等误差步长法对刀触点轨迹计算刀触... 提出了一种利用截面线等误差步长法计算点云刀具路径的算法。首先定义一组截平面,运用点云切片算法求出截平面与点云的交线,作为刀触点(CC)轨迹。刀触点轨迹是由大量离散点组成的点集,本文中提出了一种等误差步长法对刀触点轨迹计算刀触点,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刀触点附近点获得平面,平面法矢作为刀触点的法矢,沿法矢偏置刀具半径得到对应的刀位点,并对生成的刀位点进行干涉处理。该算法计算出的刀具路径包含的刀位点数量更少,误差均匀且都满足最大误差要求,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 点云 刀触点 截面线 刀具路径
下载PDF
正交面齿轮啮合点的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9
9
作者 曾英 朱如鹏 鲁文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44-649,共6页
给出了点接触面齿轮传动的齿面方程和啮合接触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接触点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主要传动参数对接触点位置的影响,获得的一些规律可供在工程应用中参考。即刀具和小齿轮齿数差、齿数比、模数对啮合接触点有很... 给出了点接触面齿轮传动的齿面方程和啮合接触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接触点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主要传动参数对接触点位置的影响,获得的一些规律可供在工程应用中参考。即刀具和小齿轮齿数差、齿数比、模数对啮合接触点有很大影响:当齿数差由小变大,齿数比从大变小或当模数从大变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接触 平面齿轮 啮合 齿轮 计算机 仿真
下载PDF
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卢月 《时代法学》 201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有五处提及了"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一般认为,该法中的"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可以在无法确定某一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时起到补遗的作用。中国在先前的立法中也已经有五部法律提及最密切...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有五处提及了"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一般认为,该法中的"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可以在无法确定某一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时起到补遗的作用。中国在先前的立法中也已经有五部法律提及最密切联系原则,且均在有关涉外合同的准据法中出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颁布三年以来,其中"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使用频率较高,且主要涉及到合同领域的准据法适用。但是,在司法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运用特征性履行说的方法以及如何综合考虑一个案件的连结点是其中关键。除此之外,法院还应当考虑如何处理该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关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规定以及如何处理该法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国际民商事条约适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最密切联系原则 特征性履行说 连结点
下载PDF
基于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的油膜刚度建模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斌 陈剑 +1 位作者 董玛莉 鲁豫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75,共6页
在弹流动力润滑情况下,球轴承内部由于球滚动体与套圈滚道之间润滑油膜的存在,油膜刚度对轴承的整体刚度产生影响。针对点接触弹流润滑油膜刚度分析计算的建模问题,基于稳态热弹流动力润滑理论,考虑热效应、润滑油卷吸速度、油膜分布状... 在弹流动力润滑情况下,球轴承内部由于球滚动体与套圈滚道之间润滑油膜的存在,油膜刚度对轴承的整体刚度产生影响。针对点接触弹流润滑油膜刚度分析计算的建模问题,基于稳态热弹流动力润滑理论,考虑热效应、润滑油卷吸速度、油膜分布状态等因素,提出点接触时接触区弹流油膜刚度分析的计算模型,并推导量纲一油膜刚度方程和用于数值计算的离散方程、松弛迭代形式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重网格理论和Newton-Raphson迭代法建立方程的计算求解方法,并与相关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点接触热弹流润滑油膜刚度分析计算模型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轴承 点接触 弹流润滑 油膜刚度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Multi-mesh Material Point Method for Solving Collision Problems 被引量:10
12
作者 PAN Xiao-Fei XU Ai-Guo +4 位作者 ZHANG Guang-Cai ZHANG Ping ZHU Jian-Shi MA Shang ZHANG Xio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29-1138,共10页
A new multi-mesh contact algorithm for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 point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contact algorithm faithfully recovers the opposite acting forces between colliding bodies. Collision procedures between ... A new multi-mesh contact algorithm for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 point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contact algorithm faithfully recovers the opposite acting forces between colliding bodies. Collision procedures between regular bodies and/or rigid bodies are treated within the same framework. Multi-value of momentum and mass are defined on every node to describe the contact/sliding/separation procedure. Both normal and tangential velocities of each particle at the contact surface are calculated in respective individual mesh. A Coulomb friction i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sliding or slipping between the contacting bodi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tact algorithm i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the contacting bodies because the overlapped nodes are labeled by sweeping the material particles of all bodies when the nodal momentum and mass are formed at every time step.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our contact algorithm possesses high accuracy and low numerical energy dissipation,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lving collision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point method (MPM)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act algorithm multi-mesh
下载PDF
基于点接触的凸轮机构润滑油膜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一 杨咸启 常宗瑜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5-38,共4页
将几种常用弹流润滑最小油膜厚度公式进行了比较,并在点接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对油膜几个重要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从动件不同运动规律下凸轮机构的最小油膜厚度。结果表明:凸轮的基圆半径和转速对于最小油膜厚... 将几种常用弹流润滑最小油膜厚度公式进行了比较,并在点接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对油膜几个重要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从动件不同运动规律下凸轮机构的最小油膜厚度。结果表明:凸轮的基圆半径和转速对于最小油膜厚度有较大影响,基圆半径越大、转速越高,则油膜越厚,因此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基圆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机构 点接触 最小油膜厚度
下载PDF
超高速主轴轴承内部润滑状态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志宏 李松生 +3 位作者 陈萍 王燕 顾家铭 傅丽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1-35,40,共6页
基于稳态Ree-Eyring模型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理论,采用多重网格法分析了油气润滑超高速主轴轴承在不同结构参数和工况条件下内部各接触区域的润滑状态;通过对轴承内部球与内、外套圈滚道之间的润滑状态进行系统仿真,分析了轴承转速、轴向... 基于稳态Ree-Eyring模型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理论,采用多重网格法分析了油气润滑超高速主轴轴承在不同结构参数和工况条件下内部各接触区域的润滑状态;通过对轴承内部球与内、外套圈滚道之间的润滑状态进行系统仿真,分析了轴承转速、轴向预载荷、球径和初始接触角等基本参数对超高速主轴轴承内部润滑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速运行状态下的主轴轴承,其内部接触区的润滑油膜温度急剧升高,制约着电主轴轴承极限转速的提高;优化轴承的球径和初始接触角可使轴承内部接触区达到最佳的润滑状态;轴承的轴向预载荷对内部接触区的润滑状态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主轴轴承 点接触 弹流润滑 润滑状态 油气润滑
下载PDF
基于面接触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殷新锋 蔡春声 刘扬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52,共9页
现有分析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中都假设移动车辆与路面的接触关系为点接触。事实上,轮胎与路面是通过面接触的。通过建立新的三维车轮模型,分析了面接触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将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模拟为长方形,通过接触面间的位移协调... 现有分析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中都假设移动车辆与路面的接触关系为点接触。事实上,轮胎与路面是通过面接触的。通过建立新的三维车轮模型,分析了面接触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将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模拟为长方形,通过接触面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和力相互作用建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对车速、车轮刚度与阻尼、接触面尺寸大小、车辆数目等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接触面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更准确合理的研究车桥耦合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振动 桥梁模型 面接触 点接触
下载PDF
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邢叔星 赵玉峰 +7 位作者 刘东北 段卡拉 王爱民 王子明 蒲渝 刘育杰 费军 陈卫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对一种集合点状接触、锁定及加压于一体的新型接骨板(PC-LCP),进行弯曲力学特性、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评估。方法对三种医用不锈钢接骨板,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 DCP)、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各3... 目的对一种集合点状接触、锁定及加压于一体的新型接骨板(PC-LCP),进行弯曲力学特性、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评估。方法对三种医用不锈钢接骨板,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 DCP)、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各3副进行四点弯曲试验;20对新鲜山羊胫骨制成横断骨折,应用三种接骨板固定,进行四点弯曲、扭转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PC-LCP弯曲刚度弱于DCP、LC-DCP,三者有显著差异(P<0.05),但三种接骨板固定骨折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强度稍低的新型接骨板PC-LCP固定骨折后与其它两种接骨板有同样的生物力学强度及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板 锁定加压 点状接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磨损表面轮廓对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峰 杨沛然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研究了由磨损引起的接触表面几何轮廓的改变对点接触润滑效应的影响.引入磨平系数rw 来表征接触区的磨平区域大小.在0≤rw ≤1.0 的范围内,通过不同工况参数下热弹流的完全数值求解,发现最小膜厚随rw 的增大而减小,中心... 研究了由磨损引起的接触表面几何轮廓的改变对点接触润滑效应的影响.引入磨平系数rw 来表征接触区的磨平区域大小.在0≤rw ≤1.0 的范围内,通过不同工况参数下热弹流的完全数值求解,发现最小膜厚随rw 的增大而减小,中心膜厚随rw 的增大而增大;而rw 对油膜最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 点接触 磨损 热弹流润滑
下载PDF
柔性套管约束下轴心受压杆件的屈曲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申波 邓长根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6,共4页
针对柔性套管约束杆件,研究了轴压杆件与约束杆件点、线接触时的约束屈曲.在小挠度变形假设下,根据轴压杆件与约束杆件满足变形协调条件的二阶平衡微分方程,推导了轴压杆件挠度、轴向位移、接触反力的计算公式,并且由轴向压力唯一确定... 针对柔性套管约束杆件,研究了轴压杆件与约束杆件点、线接触时的约束屈曲.在小挠度变形假设下,根据轴压杆件与约束杆件满足变形协调条件的二阶平衡微分方程,推导了轴压杆件挠度、轴向位移、接触反力的计算公式,并且由轴向压力唯一确定了线接触的长度.算例分析表明:当约束杆件刚度较小时,轴压杆件弯曲产生的轴向位移较大;当约束杆件刚度较大时,轴压杆件弯曲产生的轴向位移较小,该轴向位移与文献中的大挠度解吻合很好,从而得出小挠度变形假设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屈曲 轴压杆件 约束杆件 点接触 线接触
下载PDF
First results on ^(76)Ge 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 from CDEX-1 experiment 被引量:7
19
作者 Li Wang Qian Yue +66 位作者 KeJun Kang JianPing Cheng YuanJing Li TszKing Henry Wong ShinTed Lin JianPing Chang JingHan Chen QingHao Chen YunHua Chen Zhi Deng Qiang Du Hui Gong Li He QingJu He JinWei Hu HanXiong Huang TengRui Huang LiPing Jia Hao Jiang HauBin Li Hong Li JianMin Li Jin Li Jun Li Xia Li XueQian Li YuLan Li FongKay Lin ShuKui Liu Hao Ma JingLu Ma XingYu Pan Jie Ren XiChao Ruan ManBin Shen Vivek Sharma Lakhwinder Singh Manoj Kumar Singh Manoj Kumar Singh Arun Kumar Soma ChangJian Tang WeiYou Tang ChaoHsiung Tseng JiMin Wang Qing Wang ShiYong Wu YuCheng Wu HaoYang Xing Yin Xu Tao Xue LiTao Yang SongWei Yang Nan Yi ChunXu Yu HaiJun Yu WeiHe Zeng XiongHui Zeng Zhi Zeng Lan Zhang YunHua Zhang MingGang Zhao Wei Zhao JiFang Zhou ZuYing Zhou JingJun Zhu WeiBin Zhu ZhongHua Zhu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3-59,共7页
We report the first results on 76Ge 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 from stage one of the China dark-matter experiment (CDEX). A p-type point-contact high-purity germanium detector with a mass of 994g has been instal... We report the first results on 76Ge 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 from stage one of the China dark-matter experiment (CDEX). A p-type point-contact high-purity germanium detector with a mass of 994g has been installed to detect 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 events, as well as to directly detect dark matter particles. An exposure of 304kgd has been analyzed over a wide spectral band from 500keV to 3MeV. The average event rate obtained was about 0.012 counts per keV per kg per day over the 2.039MeV energy range. The half-life of76Ge 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 derived based on this result is 70v2〉6.4× 1022 yr (90%C.L.). An upper limit on the effective Majorana-neutrino mass of 5.0eV has been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 CDEX point-contact germanium detector 76Ge isotope
原文传递
GCr15球-盘点接触摩擦副的滑滚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德坤 段俊杰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7-12,共6页
选用GCr15钢盘和GCr15球作为摩擦副,在NGY-6纳米润滑膜测量仪上开展球-盘点接触摩擦副在润滑状态下的滑滚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不同接触应力、钢球转速、滑滚比等参数对摩擦副的摩擦因数、磨损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接触应力和钢球转... 选用GCr15钢盘和GCr15球作为摩擦副,在NGY-6纳米润滑膜测量仪上开展球-盘点接触摩擦副在润滑状态下的滑滚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不同接触应力、钢球转速、滑滚比等参数对摩擦副的摩擦因数、磨损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接触应力和钢球转速一定时,摩擦因数随着滑滚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后达到稳定状态;当滑滚比一定时,摩擦因数随接触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钢球转速低于300r/min时,摩擦因数随着钢球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当钢球转速高于300r/min、接触应力大于0.84GPa时,摩擦因数随着钢球转速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Stribeck曲线表明:当滑滚比为0.01时,摩擦副处于流体动压润滑状态;当滑滚比为0.03时,润滑状态随Sommerfield参数的增加而从边界润滑过渡到混合润滑;当滑滚比分别为0.05、0.1、0.3、0.5时,润滑状态为边界润滑.滑滚比较小时,磨损机制以疲劳磨损为主,随着滑滚比的增大,磨损机制转变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接触 滑滚比 STRIBECK曲线 摩擦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