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 被引量:80
1
作者 张广文 蓝文键 +3 位作者 苏镜娱 曾陇梅 杨得坡 王发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对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全草中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以筛选天然抗菌新药。方法 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 ,用 GC- 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 ,并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鉴定出该精油... 目的 对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全草中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以筛选天然抗菌新药。方法 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 ,用 GC- 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 ,并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鉴定出该精油成分中的 18个化合物 ,占精油总量的 94 .87%。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 (31.4 7% )、α-愈创木烯 (19.78% )、δ-愈创木烯 (17.4 7% )、α-广藿香烯 (7.5 1% )、丁香烯 (3.4 1% )。对 5种致病真菌、6种条件致病真菌和 5种细菌的体外抗菌实验表明该精油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 .2~ 1.0 m L / L。结论 广藿香精油具有一定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广藿香 精油 GC/MS 抗真菌 抗细菌
下载PDF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魏刚 符红 +1 位作者 王淑英 李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 :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 ,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 (石牌、高要、海南藿香 ) ,组织培养广藿香 ,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 2 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 目的 :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 ,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 (石牌、高要、海南藿香 ) ,组织培养广藿香 ,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 2 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2 1个广藿香样品均含有 β 广藿香烯、β 榄香烯、顺式 石竹烯、反式 石竹烯、刺蕊草烯、α 愈创木烯、α 广藿香烯、δ 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主要成分 ,以上 11种主成分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 80 %左右。石牌藿香与高要、海南藿香比 ,11个成分的相对含量 (除顺式 石竹烯、反式 石竹烯外 ) ,均有显著性差异 ;高要藿香与海南藿香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1个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 ,形成了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 (地貌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C法 广藿香挥发油 指纹特征图谱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
下载PDF
广藿香的基因序列与挥发油化学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刘玉萍 罗集鹏 +2 位作者 冯毅凡 郭晓玲 曹晖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 探讨“南药”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Benth .不同产地间的叶绿体和核基因组的基因型与挥发油化学型的关系 ,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广藿香6个产地样本的叶绿体matK... 目的 探讨“南药”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Benth .不同产地间的叶绿体和核基因组的基因型与挥发油化学型的关系 ,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广藿香6个产地样本的叶绿体matK基因和核 18S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结果 广藿香 6个样本的matK基因序列长均为 12 4 5bp ,编码 4 15个氨基酸成熟酶。 18SrRNA基因序列长为 180 3~ 180 5bp。根据排序比较 ,广藿香 6个样本间的matK基因序列存在 4 7个变异位点 ,18SrRNA基因存在 17个变异位点 ,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的系统分支树表明广藿香基因序列分化与其产地、所含挥发油化学变异类型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结合挥发油分析数据 ,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可作为广藿香道地性品质评价方法这一以及规范化种植过程关键技术“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道地药材 DNA测序 物种鉴定 基因序列 挥发油化学型
下载PDF
广藿香生药、化学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英 张金超 +3 位作者 陈瑶 杨梦苏 曹晖 肖培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6-790,共5页
广藿香P og ostem on cablin别名刺蕊草、藿香,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南药”之一,为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近年来对广藿香进行了包括品种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 广藿香P og ostem on cablin别名刺蕊草、藿香,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南药”之一,为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近年来对广藿香进行了包括品种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广泛研究,阐明了广藿香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分析了影响其化学成分和量的各种因素,并对广藿香调节胃肠道功能和抗菌的药理作用进行了重点归纳。这些研究均为进一步探讨广藿香的品质评价标准、揭示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品质评价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广藿香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5
作者 马川 彭成 +2 位作者 李馨蕊 熊亮 周勤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72-80,共9页
广藿香为唇形科(Lamiaceae)刺蕊草属(Pogostemon)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是著名的10大“南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广藿香中发现得到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单萜、倍半萜... 广藿香为唇形科(Lamiaceae)刺蕊草属(Pogostemon)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是著名的10大“南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广藿香中发现得到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单萜、倍半萜、二萜等)、甾体类、生物碱类以及脂肪酸类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调节胃肠道功能和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基于广藿香的广泛应用,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广藿香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广藿香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 :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 MS分析色谱条件 ,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 ,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 ;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 ,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成分比较分析 ;结果 :... 目的 :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 MS分析色谱条件 ,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 ,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 ;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 ,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成分比较分析 ;结果 :以 1 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 ,GC 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 ;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 ,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 ,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 ;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 ,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 :GC 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 ,方法准确可靠 ;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 ,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石牌藿香 挥发油 指纹图谱 广藿香酮 GC-MS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技术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俊华 符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0年第7期579-580,共2页
分析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更多可作为广藿香挥发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 :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 ,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 分析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更多可作为广藿香挥发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 :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 ,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分离出 6 4个化学组分 ,并鉴定其中 31个化学成分和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论 :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 (31.6 6 % )、广藿香酮 (2 3.5 8% ) ,其它成分是丁香烯、广藿香烯、愈创木烯、法尼醇及它们的异构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挥发油 广藿香酮 广藿香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份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关玲 权丽辉 丛浦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2年第2期34-37,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茎叶的挥发油成份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4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3.75%。主要成份是广藿香醇(31.86%),刺蕊草烯(9.58%),α-愈创木烯(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茎叶的挥发油成份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4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3.75%。主要成份是广藿香醇(31.86%),刺蕊草烯(9.58%),α-愈创木烯(8.82%),δ-愈创木烯(8.65%),α-广藿香烯(8.48%),β-广藿香烯(6.91%),广藿香酮(3.8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挥发油 藿香 化学成份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广藿香中水分含量 被引量:29
9
作者 蔡佳良 李蕾蕾 姬生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广藿香中水分含量。方法用减压干燥法测定142批广藿香水分含量,采集并用多元散射校正法、一阶导数法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广藿香中水分含量的定量模型。结果所建立...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广藿香中水分含量。方法用减压干燥法测定142批广藿香水分含量,采集并用多元散射校正法、一阶导数法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广藿香中水分含量的定量模型。结果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68 67,校正均方差为0.241,预测均方差为0.308,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430。结论该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快速对广藿香中水分含量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水分 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广藿香裂解色谱指纹图谱及其聚类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铭光 袁敏 +3 位作者 袁鹏 曾志 颜春兰 黄晓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49-752,共4页
目的 研究比较各地广藿香的指纹图谱 ,并考察了裂解温度、裂解时间对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解色谱法 (PGC)测定 ,模糊聚类法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样品的指纹图谱既有相似性 ,也有特征性 ,谱图的重现性好 ,其 RSD均≤ 2 .75 %。... 目的 研究比较各地广藿香的指纹图谱 ,并考察了裂解温度、裂解时间对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解色谱法 (PGC)测定 ,模糊聚类法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样品的指纹图谱既有相似性 ,也有特征性 ,谱图的重现性好 ,其 RSD均≤ 2 .75 %。结论 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 ,裂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霍香 指纹图谱 裂解色谱 模糊聚类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止咳化痰药理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尧 毛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20-1921,共2页
目的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止咳、化痰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观察止咳作用;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化痰作用。结果广藿香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氨水喷雾时间(EDT50),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结论广藿香挥发油具有明... 目的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止咳、化痰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观察止咳作用;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化痰作用。结果广藿香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氨水喷雾时间(EDT50),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结论广藿香挥发油具有明显止咳、化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止咳 化痰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 被引量:24
12
作者 蔡佳良 黄洁燕 +1 位作者 邓婉婷 姬生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26-2028,共3页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方法用冷浸法测定139批广藿香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集并用多元散射校正法、一阶导数法、Savitzky-Golay平滑法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方法用冷浸法测定139批广藿香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集并用多元散射校正法、一阶导数法、Savitzky-Golay平滑法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定量模型。结果本实验建立的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89 58,校正均方差为0.590,预测均方差为0.62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975 18。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快速对广藿香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广藿香 浸出物
原文传递
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及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晓蓉 邓毛程 张媛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90,共4页
以水蒸汽蒸馏法从广藿香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浸泡温度及提取时间对出油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70%乙醇,50℃浸泡,提取9 h。对挥发油的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挥发油在强酸、重金属离子处理... 以水蒸汽蒸馏法从广藿香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浸泡温度及提取时间对出油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70%乙醇,50℃浸泡,提取9 h。对挥发油的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挥发油在强酸、重金属离子处理下不稳定,高温、紫外光处理对其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分别为0.5 mg/mL、0.25 mg/mL和1 mg/mL,对三者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都是2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挥发油 提取 抑菌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广藿香与土藿香的DNA序列分析及其分子鉴别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集鹏 曹晖 刘玉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39-742,共4页
AIM To analyze sequences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RNA small subunit (18S rRNA) gene and the chloroplast mat K gene of crude drug Patchouli ( Pogostemon cablin ) in order to provide molecular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 AIM To analyze sequences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RNA small subunit (18S rRNA) gene and the chloroplast mat K gene of crude drug Patchouli ( Pogostemon cablin ) in order to provide molecular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chouli drug. METHODS To sequence the entire 18S rRNA gene and partial mat K gene of Patchouli from Guangzhou and its substitute Wrinkled Gianthyssop ( Agastache rugosa ) from S ichuan using PCR direct sequencing and to detect the homology of two gene sequen ces between these two crude drugs. RESULTS The complete 18S rRNA gene sequence is 1 805 bp in length for Patchouli from Guangzhou whereas 1 794 bp for Wrinkled Gianthyssop from Sichuan. The 3′ end sequence of mat K gene is 521 bp (747~ 1 268 nt from upstream of ma t K gene) for these two crude drugs. Based on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it i s found that there are 18 variable sites and 11 aligned gap sites in 18S rRNA se quence, 49 variable sites in 3′ mat K sequence between these two crude drug s. The homology is 98 4% for 18S rRNA and 90 6% for 3′ mat K between two crude drug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DNA sequencing can provide an accurate and reliable tool in the crude drug ident ification of Patchouli and its substitute Wrinkled Gianthyss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牌广藿香 土藿香 18SrRNA基因 MATK基因 DNA测序 生药鉴别
下载PDF
广藿香精油的杀虫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曾庆钱 蔡岳文 +2 位作者 严振 汪小根 王玉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25,共5页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全草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广藿香精油和广藿香酮对菜粉蝶(Pr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有较好的防治...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全草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广藿香精油和广藿香酮对菜粉蝶(Pr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使用2.5~40.0mg·mL^-1广藿香精油和1~10mg·mL^-1广藿香酮分别对菜粉蝶和小菜蛾幼虫进行饲喂实验,均表现出较强烈的拒食作用;广藿香精油和广藿香酮对4龄菜粉蝶幼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为104.28和32.20μg·mL^-1。活性跟踪实验确证广藿香酮为广藿香精油的有效杀虫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精油 杀虫作用 广藿香酮
下载PDF
广藿香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谢肄聪 唐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9-641,共3页
目的观察广藿香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肠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广藿香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为从中医药角度寻找创伤、手术后等胃肠道保护措施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Wista... 目的观察广藿香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肠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广藿香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为从中医药角度寻找创伤、手术后等胃肠道保护措施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Wistar大鼠80只,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广藿香水提液高(4g·kg-1.d-1)、中(3g·kg-1.d-1)、低(2g·kg-1.d-1)剂量组以及广藿香挥发油高(4g.kg-1.d-1)、中(3g.kg-1.d-1)、低(2g·kg-1.d-1)剂量组。各组在造模前连续5天灌服相应药物。检测血清NO及TNF-α浓度变化;DPH荧光探针技术测定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浓度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上皮细胞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大鼠血清NO浓度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藿香水提液低剂量组及藿香挥发油中剂量组肠上皮细胞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藿香可以通过降低血清NO浓度,抑制血清TNF-α水平,使肠上皮细胞保持良好的细胞膜流动性,达到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缺血-再灌注 细胞膜流动性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肠屏障
下载PDF
广藿香药用部位成熟结构及有效成分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冯承浩 姚辉 +2 位作者 吴鸿 赵晟 孙同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揭示广藿香根、茎和叶的成熟结构及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部位 ,为合理的评价和采收该药用植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根的成熟结构中 ,挥发油主要分布在木薄壁组织细胞中 ;在茎中 ... 目的 揭示广藿香根、茎和叶的成熟结构及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部位 ,为合理的评价和采收该药用植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根的成熟结构中 ,挥发油主要分布在木薄壁组织细胞中 ;在茎中 ,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 ;在叶中 ,主要分布在叶肉组织和叶脉的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结论 广藿香全草均含挥发油 ;另外 ,根内木质部的粗度、茎皮和叶片的厚度可作为评价广藿香品种优良的 3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成熟结构 有效成分
下载PDF
大蒜有机硫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陆茂松 闵吉梅 王夔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7-871,共5页
目的 对大蒜 Allium sativum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大蒜环己烷提取物中分得 9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Z- 1,6 ,11-三烯 - 4,5... 目的 对大蒜 Allium sativum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大蒜环己烷提取物中分得 9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Z- 1,6 ,11-三烯 - 4,5 ,9-三硫杂十二烷 - 9-氧化物 (Z- ajoene, ) ,E- 1,6 ,11-三烯 - 4,5 ,9-三硫杂十二烷 - 9-氧化物(E- ajoene, ) ,Z- 1,6 ,11-三烯 - 4,5 ,9-三硫杂十二烷 - 9,9-二氧化物 ( ) ,E- 1,6 ,11-三烯 - 4,5 ,9-三硫杂十二烷 - 9,9-二氧化物 ( ) ,E- 1,7,11-三烯 - 4,5 ,9-三硫杂十二烷 - 9,9-二氧化物 ( ) ,Z- 4,9-二烯 - 2 ,3,7-三硫杂癸烷 - 7-氧化物 ( ) ,2 -乙烯基 - 4H- 1,3-二硫杂苯 ( ) ,3-乙烯基 - 6 H- 1,2 -二硫杂苯 - 2 -氧化物 ( ) ,2 -乙烯基 - 4H- 1,3-二硫杂苯 -3-氧化物 ( )。结论 化合物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有机硫化合物 硅胶柱层析 硅胶薄层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广藿香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肖省娥 贺红 徐鸿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1-392,共2页
以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根尖、叶片、带节茎段及茎段为材料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叶片及带节茎段较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87.0%以上,适宜的培养基为MT+BA 0.5mg/L+NAA 0.2mg/L。愈伤组织的分化与增殖,以MT+BA 0.5~... 以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根尖、叶片、带节茎段及茎段为材料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叶片及带节茎段较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87.0%以上,适宜的培养基为MT+BA 0.5mg/L+NAA 0.2mg/L。愈伤组织的分化与增殖,以MT+BA 0.5~1.0mg/L为好。在MT基本培养基中,组培苗就能形成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段 植株再生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BA 基本培养基 叶片 MT 广藿香 增殖
下载PDF
广藿香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晓蓉 范瑞 +1 位作者 张媛媛 朱美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0-224,227,共6页
用乙醇、乙醚和水提取广藿香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了3种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抑菌能力是乙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对黑根霉的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黑曲霉和啤酒... 用乙醇、乙醚和水提取广藿香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了3种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抑菌能力是乙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对黑根霉的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黑曲霉和啤酒酵母的抑制作用微弱;抑菌pH范围为pH4~10;乙醇、乙醚提取物对60。100℃的温度具有良好的抑菌稳定性,水提取物的热稳定性差。防腐实验表明,提取物能减轻食品水分、V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对微生物的抑菌率大多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提取物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