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一 |
刘晓南
罗雪梅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2
|
宋代四川诗人阴声入声韵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二 |
刘晓南
罗雪梅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3
|
宋诗三论 |
莫砺锋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0
|
|
4
|
宋代悼亡词简论 |
张玉璞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9
|
|
5
|
宋词联章现象探讨 |
刘华民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9
|
|
6
|
唐宋时期汉赋的经典化过程 |
张新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7
|
“以文为诗”述评 |
高玉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2
|
|
8
|
创新与引领:宋代诗人对器物文化的贡献——以砚屏的产生及风行为例 |
吕肖奂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9
|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宋元诗评 |
杨晖
欣城
|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0
|
至元大德年间诗坛的尊唐宗宋风气 |
王忠阁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2
|
|
11
|
“俗化”视野中的宋代文人及其词的创作 |
杨金梅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1
|
|
12
|
论宋代的地震诗 |
李朝军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4
|
|
13
|
唐诗对宋代园林空间艺术建构的影响——以宋代园记散文为考察中心 |
李小奇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4
|
《诗》教传统与宋代理学家“温柔敦厚”诗学审美理想的生成 |
王培友
薛振宇
|
《北方论丛》
|
2024 |
0 |
|
15
|
“花气袭人知昼暖”释论——兼谈《红楼梦》中的陆游诗 |
孙文成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宋人对杜甫诗病的指摘及其诗学意义——以宋代诗话为中心 |
宋蕾
|
《杜甫研究学刊》
|
2023 |
2
|
|
17
|
《宋诗钞》与清代诗学 |
申屠青松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洞庭湖文化与文学系列之一——宋词洞庭湖意象研究 |
袁志成
李智美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3
|
|
19
|
宋诗与类书之关系 |
慈波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20
|
浅谈宋代诗人、词人的创作补偿心理 |
石群山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