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聂晓玲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本文论述、分析了诗歌、绘画对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艺...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本文论述、分析了诗歌、绘画对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味和独特的美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绘画 古典园林 精神渗透
下载PDF
园林意境空间的创造和欣赏 被引量:5
2
作者 白钊义 《山西建筑》 2003年第1期183-184,共2页
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绘画相生相长、同步发展 ,追求诗情画意的崇高境界 ,让人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想象和体味 ,并与之产生共鸣 ,从而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
关键词 园林 意境空间 绘画 古典园林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艺术歌曲中意境蕴涵的分析与诠释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雪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5-738,共4页
中国艺术歌曲受其民族文化影响,形成了"诗"、"乐"、"画"意境相融的特点。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必须把握其内在特点,深刻体会其意境追求是准确诠释作品的首要条件,促使中国艺术歌曲的表演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意境
下载PDF
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意境营造 被引量:8
4
作者 唐莉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510-22511,22663,共3页
就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特质,从空间序列、园林布局、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方面,结合古典园林中的各个要素展现了其无处不在的诗情画意。强调了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特性使其与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使其与... 就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特质,从空间序列、园林布局、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方面,结合古典园林中的各个要素展现了其无处不在的诗情画意。强调了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特性使其与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使其与诗文绘画一样讲究写意,追求意境。分析了意境的内涵特征,即互生性、虚实性、关联性,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写实与写意、造景与借景、移情与象征的意境营造手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营造的要点,强调应注重对环境、体验、经验、手法的理解,以通过更广泛的途径来展示空间场所感,营造空间意境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文绘画 古典园林 现代景观 意境
下载PDF
评莱辛的美学名著《拉奥孔》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63,共4页
莱辛的美学名著《拉奥孔》,无论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还是对整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若就造型艺术来说,《拉奥孔》的观点却是十分保守的。莱辛对诗与画的界限划分不但过分绝对化,而且极端片面,其... 莱辛的美学名著《拉奥孔》,无论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还是对整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若就造型艺术来说,《拉奥孔》的观点却是十分保守的。莱辛对诗与画的界限划分不但过分绝对化,而且极端片面,其理论缺陷突出地表现为过分强调诗的优越性而夸大画的局限性,更准确地说,是为了强调诗的优越而夸大了画的局限。如果说莱辛通过画与诗界限的划分为诗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开辟了通往现实主义道路的话,那么,这种划分对造型艺术的发展来说则是理论的樊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诗与画 艺术观
下载PDF
园林景观构成与古代诗词绘画关系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海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000-11001,共2页
从文化基源的角度入手,描述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不仅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并且还是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寄托。园林景观是一门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诗词绘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 从文化基源的角度入手,描述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不仅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并且还是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寄托。园林景观是一门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诗词绘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诗词绘画可以在景观构成中直接应用,如广泛运用于匾额、碑刻、对联、题咏、雕梁画栋、文字绘画等造景手法中。另外,文人士大夫将诗词绘画艺术的空灵境界融入园林艺术中,使园林景观有了诗情画意的韵味,使其在审美观念和情趣上处处露着文学艺术的痕迹,将中国的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并通过研究诗词绘画与园林景观的关系,旨在为崇尚生态、倡导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绘画 文化基源 景观构成 意境渗透
下载PDF
为何西方城市设计无法完整展示中国城市美学——山水诗画视角下的三个问题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陶涛 刘泉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5,共7页
从规划设计实践经验来看,发端于欧美的西方城市设计方法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但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过程中,却无法完整地展示中国城市美学的特征。在中国城市营造的传统方法中,士人的山水诗画文化和审美传统对中国... 从规划设计实践经验来看,发端于欧美的西方城市设计方法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但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过程中,却无法完整地展示中国城市美学的特征。在中国城市营造的传统方法中,士人的山水诗画文化和审美传统对中国城市美学的塑造意义重大,而以视觉感知为主要手段的西方城市设计方法缺少对中国城市美学复杂维度需求的回应,具体包括难以对诗画意境的风貌特色、心游写意的总体结构和五感复合的空间景观3个方面进行表达。通过比较,总结西方城市设计无法完整展示中国城市美学的症结,最后提出对中国式城市设计路径探索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美学 城市风貌 山水城市 诗画 士人
下载PDF
倪瓒与方外人士交往考
8
作者 张文东 《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46,共4页
身临元末乱世,倪瓒的一生刻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后世多赋予他超然物外的高士形象,以至模糊了倪瓒的真实面貌。本文通过深入历史事实和考据文献,探究倪瓒的成长经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旨在还原一个真实具体的倪瓒形象,超越关于他的理想... 身临元末乱世,倪瓒的一生刻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后世多赋予他超然物外的高士形象,以至模糊了倪瓒的真实面貌。本文通过深入历史事实和考据文献,探究倪瓒的成长经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旨在还原一个真实具体的倪瓒形象,超越关于他的理想化、刻板化印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倪瓒作为一位拥有独立人格的书画家如何受到复杂社会背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诗画 探寻 交游
原文传递
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 被引量:6
9
作者 卢颖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7-60,共4页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独特,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概念。西方诗歌的审美倾向是以意象赏析为主,因而意象翻译成为中诗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独特,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概念。西方诗歌的审美倾向是以意象赏析为主,因而意象翻译成为中诗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诗歌翻译的要点和难点就在于用另一语言符号还原该意象图式的对等体。图式理论为诗歌翻译给出重要提示,即在诗歌翻译中,用符际翻译的视角探寻目的语诗歌意象的对等体,用图画还原意象,帮助译诗读者在获取原诗意象方面达到最大近似的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诗歌翻译 意象 符际翻译 图画
下载PDF
论南宋名家扬无咎的词画艺术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尊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1-47,共7页
扬无咎是南宋初期著名墨梅画家、词人、书法家,其词、画、书法尤为人所称,时有"逃禅三绝"之誉。其词清丽婉雅,格调殊工;其画清淡野逸,格高韵深。以《柳梢青》与《四梅图》为代表的词画艺术,真正达到了"词中有画、画中有... 扬无咎是南宋初期著名墨梅画家、词人、书法家,其词、画、书法尤为人所称,时有"逃禅三绝"之誉。其词清丽婉雅,格调殊工;其画清淡野逸,格高韵深。以《柳梢青》与《四梅图》为代表的词画艺术,真正达到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极高境界,并将词、画、书法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词人刘克庄、周密、陈允平,元代诗人虞集、张雨、柯九思,明人文徵明、文嘉、徐守和、徐贲,清人宋荦、宋韦金,乃至乾隆皇帝等,或题跋、或追和,蔚成词坛画苑千古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无咎 逃禅三绝 词中有画 画中有词 题跋追和
下载PDF
关于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的考察——兼论宋徽宗的重要作用(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其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74,99,共20页
中国画与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莫过于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这种强调画家综合学养的做法,是中国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相比最独具特色的一个特点。本文试图主要通过图像分析... 中国画与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莫过于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这种强调画家综合学养的做法,是中国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相比最独具特色的一个特点。本文试图主要通过图像分析的角度,再辅之以文献与实物佐证的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加以系统地梳理:1、诗文与画面结合的前奏——帛画、壁画、画像石、造像题记等文字与图像结合的考察;2、徽宗以前及其同时的院体画家落款用印方式考察;3、文人画家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形成踪迹考察;4、徽宗对诗书画印整合所取得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诗书画印一体化 画工画 院体画 文人画 历史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晓晨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6期179-181,198,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内涵丰富且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就有不同的种类和自身的风格,作为三大造园体系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及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古诗词、中国山水画及禅宗所渲染的意境的沿袭和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内涵丰富且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就有不同的种类和自身的风格,作为三大造园体系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及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古诗词、中国山水画及禅宗所渲染的意境的沿袭和发展。本文将从诗意、画意、禅意等角度,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所体现的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诗意 画意 禅意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意象及其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130,共7页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理论重要的范畴之一,它既是“意”与“象”的审美统一,也是“隐”与“秀”的辩证统一。诗歌意象侧重情景交融,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寓情于景和缘情造景两个方面;绘画意象主要在“意余于象”和“象外见意”两个地...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理论重要的范畴之一,它既是“意”与“象”的审美统一,也是“隐”与“秀”的辩证统一。诗歌意象侧重情景交融,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寓情于景和缘情造景两个方面;绘画意象主要在“意余于象”和“象外见意”两个地方用力,期望以此营造出意象相契的美学效果;书法意象强调形意合一,以“入神”与“妙有”为其审美追求的境界。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意象范畴的抽象性和具象性特征,既相互映衬,又彼此统一,表现出了复杂而多样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艺理论 诗歌意象 绘画意象 书法意象
下载PDF
“逸品”的精神与诗情画意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22,共9页
"逸品"之说滥觞于唐宋时期而成熟于元代,多流行于体现释道隐逸精神的书画创作领域。如果说隐逸在宋代文人墨戏中还只是一种心隐的表达,那么元代文艺创作的隐逸主题则遍及诗、书、画各个领域,对于慕清高、讲气节、有傲骨的儒... "逸品"之说滥觞于唐宋时期而成熟于元代,多流行于体现释道隐逸精神的书画创作领域。如果说隐逸在宋代文人墨戏中还只是一种心隐的表达,那么元代文艺创作的隐逸主题则遍及诗、书、画各个领域,对于慕清高、讲气节、有傲骨的儒家隐逸人格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已是三代隐居耕读的倪瓒,明确了逸品"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的精神旨趣,以诗书画抒写胸中逸气,表现清雅之美,在"游于艺"时多佛老超然物外的自然平淡风格,涉及人格和是非问题则坚持以性情之正为本。他于淡泊、萧散和苍凉的诗情画意中安顿身心,以清逸、简逸和高逸的气韵将逸品艺术推向成熟的极致。其不同凡俗的狷者精神和韵致超绝的清美,如高天流云,似残雪在地,对明清两代的文人画创作和理论批评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品 精神 儒道释 倪瓒 诗书画
原文传递
文学与图像视野下唐代诗歌女性形象书写
15
作者 杨贺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3-91,共9页
六朝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和谢赫的“六法”论为仕女画艺术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学理支持,并开启了新的文艺美学走势。唐代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践行了六朝人的审美理想,同时也为诗歌人物形象的传神描写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唐代诗人将仕女... 六朝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和谢赫的“六法”论为仕女画艺术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学理支持,并开启了新的文艺美学走势。唐代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践行了六朝人的审美理想,同时也为诗歌人物形象的传神描写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唐代诗人将仕女画的“骨法用笔”、线条勾勒和敷彩设色等艺术技巧施之于诗歌女性形象描写中,从而刻画出“气韵生动”的女性形象。唐代诗歌与绘画艺术上的互通、互渗不仅体现在高超精妙的技巧上,更体现在深层次的艺术精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图视野 唐诗 绘画 艺术精神
下载PDF
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丽 张志敏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中国自古有之的诗配画语篇是比较早的多模态语篇类型,但从多模态角度对其研究却不多见。根据语类研究理论对诗画语篇进行了界定并分类,将其分为题画诗(诗配画)和题诗画(画配诗)两种类型。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依照Kress & Le... 中国自古有之的诗配画语篇是比较早的多模态语篇类型,但从多模态角度对其研究却不多见。根据语类研究理论对诗画语篇进行了界定并分类,将其分为题画诗(诗配画)和题诗画(画配诗)两种类型。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依照Kress & Leeuwen的视觉语法和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及关系,以郑板桥的诗配画语篇(竹石图)为例,分析该语篇诗文与图画的关系及其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配画语篇的意义及多模态语篇中模态的关系及连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语篇 视觉语法 模态间的关系
下载PDF
题画诗的审美价值与地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东方乔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7-80,共4页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文化特点。而题画诗主要是通过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将诗的功能与画的造型特点联系在一起,融诗画为一体,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情趣。本文即从题画诗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所反映的绘画...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文化特点。而题画诗主要是通过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将诗的功能与画的造型特点联系在一起,融诗画为一体,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情趣。本文即从题画诗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所反映的绘画艺术发展状况、所抒发的文人胸襟情志等诸方面对题画诗中所表现的审美价值与地位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绘画 价值
下载PDF
“互证”:明中后期诗论与画论互动的一种文本样态
18
作者 魏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22,共14页
明中后期的诗论与画论中广泛存在将属于对方领域的元素相互征引的情况,呈现为一种“互证”的批评样态。这种批评样态,主要表现为地位互衬、风格比照、技法引用、范畴援用和典实互征等五种言说形式。集中体现了当时诗论与画论领域四个方... 明中后期的诗论与画论中广泛存在将属于对方领域的元素相互征引的情况,呈现为一种“互证”的批评样态。这种批评样态,主要表现为地位互衬、风格比照、技法引用、范畴援用和典实互征等五种言说形式。集中体现了当时诗论与画论领域四个方面共同的性理论诉求,即追求作家主体性,创作态度上拒蹈袭、重师意,审美意境上崇尚含蓄清逸,强调人格与风格统一。至于具有的学术效应,则表现为标志着“诗画一律”观念进入理论批评层面的探讨、反映诗画交流环境的新发展、体现诗画审美理念趋向一致的发展、反映诗学与画学在各自体系上的发展、对清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诗论 画论 互证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徐志摩诗歌语言艺术刍议
19
作者 平燕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徐志摩积极实践闻一多的“三美论”,借鉴中国古典格律诗与西方诗歌在音韵与形式上的审美特点,其诗歌作品语言华美、题材多样、独具空灵、气质柔美。从美学视角出发,将徐志摩诗歌语言的审美特点分为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基于这三种... 徐志摩积极实践闻一多的“三美论”,借鉴中国古典格律诗与西方诗歌在音韵与形式上的审美特点,其诗歌作品语言华美、题材多样、独具空灵、气质柔美。从美学视角出发,将徐志摩诗歌语言的审美特点分为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基于这三种审美特点使徐志摩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艺术 徐志摩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下载PDF
中国画题款之管见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韬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89-92,共4页
画之题款 ,是我国民族绘画上的特殊风格 ,它突破了画面的局限性 ,启发人的联想 ,它与画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属特有的艺术形式 ,至为珍贵 。
关键词 题款 融合 中国画 发展 审美价值 艺术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