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诗性语言研究的新体系——评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坛茹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诗性语言研究》一书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颖独特的研究视角,突破已有诗性语言研究的思路,构建出自己的新体系,拓展了诗性语言研究的新空间;全书结构布局严谨缜密,富有鲜明的时代品质和当下意识,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关键词 《诗性语言研究》 新体系 当下意识
下载PDF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诗化特征
2
作者 宋先红 韦叁叁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52-156,共5页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特征的小说。其诗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跳跃的结构、丰富的表情手段、多重的意蕴。《芒果街上的小屋》的跳跃的、块状平行结构就是小说的外在形式,而多重的...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特征的小说。其诗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跳跃的结构、丰富的表情手段、多重的意蕴。《芒果街上的小屋》的跳跃的、块状平行结构就是小说的外在形式,而多重的意蕴则显示的是小说的主题内容,小说所用的诗性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段和丰富的意象就是将小说结构和主题意蕴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水乳交融的一个整体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街上的小屋 诗化特征 结构 意蕴 诗性语言
下载PDF
“陌生化”: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翻译 被引量:23
3
作者 肖曼琼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6,共4页
"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忠实再现原诗神韵,给读者带来审美感受。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叛逆。当然,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都必须适可而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陌生化
下载PDF
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其生存意境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古希腊哲学对世界本体的致思表现为一种语言上的诉求(既有概念语言又有诗意语言),亚里士多德的系统构建使哲学语言成了单一的理性的"独立王国",其内在的生存意蕴处于遮蔽状态;近代康德首开批判理性之先河,限制理性超经验地使... 古希腊哲学对世界本体的致思表现为一种语言上的诉求(既有概念语言又有诗意语言),亚里士多德的系统构建使哲学语言成了单一的理性的"独立王国",其内在的生存意蕴处于遮蔽状态;近代康德首开批判理性之先河,限制理性超经验地使用,为使哲学的生存意境豁显而保留一席之地。但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又在黑格尔庞大的思辨唯心主义体系中被最终窒息了;现代哲学无论科学主义抑或人文主义学派,大都拒斥形上理性,倡导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但皆因囿于理性的樊笼而没有使哲学的生存真义得以开显。与之有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力主站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哲学由抽象语言向生存语言的转换,从而真正拭亮了哲学的生存论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语言学转向 概念语言 诗意语言 生存论
下载PDF
华兹华斯诗歌语言的创新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春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5,共4页
18世纪的英国文坛史上 ,新古典主义文学占据着主导地位。新古典主义文学一味地追求诗歌的“高雅”,愈来愈抛弃人们生动而简单的日常用语。华兹华斯对这种审美观念和标准进行批判后 ,引进了平民和农民的语言 ,从而打开了诗歌的领域。本... 18世纪的英国文坛史上 ,新古典主义文学占据着主导地位。新古典主义文学一味地追求诗歌的“高雅”,愈来愈抛弃人们生动而简单的日常用语。华兹华斯对这种审美观念和标准进行批判后 ,引进了平民和农民的语言 ,从而打开了诗歌的领域。本文从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创新性 诗歌语言
下载PDF
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论巴赫曼小说的批判解构功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保宁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5,共5页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巴赫曼的小说多以死亡为主题,充满了人的生存困惑和苦痛感,对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解构和批判有力而深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西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不同,巴赫曼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尝试用一种诗化的语言和隐喻的...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巴赫曼的小说多以死亡为主题,充满了人的生存困惑和苦痛感,对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解构和批判有力而深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西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不同,巴赫曼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尝试用一种诗化的语言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她认为人生的悲痛像一张拉满的弓,人的成长过程就是驯兽的过程,因此适应了人类,就是一种被囚禁和被摧毁。但人不能就此甘于现状,永远忍受这种"侮辱和伤害"的生活;她主张人的思想要努力挣脱世俗和现实,渴望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巴赫曼的小说代表了世界正义的力量,是对人类对文明精神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曼 批判和解构功能 诗化语言 人类尊严 时代主题
原文传递
论道德教育的“审美之境” 被引量:5
7
作者 姜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0,共4页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的、认识论的,而且更是审美的、艺术的。审美所要重塑的是我们陷入为单纯认识论的道德精神家园,所要创造的是恬美澄明的道德理想境界,所要颂扬的是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文化与道德精神。"审美之境"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的、认识论的,而且更是审美的、艺术的。审美所要重塑的是我们陷入为单纯认识论的道德精神家园,所要创造的是恬美澄明的道德理想境界,所要颂扬的是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文化与道德精神。"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走向"诗性语言"的心灵唤醒的教育,通过诗化的语言扣动个体内在美好善良的心弦。"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良知坎陷"的教育,惟其"下沉"、"坎陷"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教育生活之中,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以善致善"的教育,德性教育不仅要追求"善"的目的,而且在其方法上也应是"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审美之境” 诗性语言
下载PDF
70年课程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罗生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31,共12页
课程研究范式是明晰课程研究价值取向与历史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我国课程研究范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西方经验借鉴到本土自觉探索的艰辛发展历程,先后出现了大教学论下的课程论“隐匿”范式、大教学论下的课程论“突围”范式、... 课程研究范式是明晰课程研究价值取向与历史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我国课程研究范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西方经验借鉴到本土自觉探索的艰辛发展历程,先后出现了大教学论下的课程论“隐匿”范式、大教学论下的课程论“突围”范式、课程论研究的全面西学范式、课程论研究的社会批判范式、课程论研究的解释学范式以及课程论研究的混合设计范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课程研究范式也需顺势而为,应从“技术控制”走向“文化社会”建构,从“悬置静止”走向“关系意义”生成,从一元化的理解式建构走向本土变革式理论创生,从封闭式的方法坚守走向开放式的大数据依托,从科学化语言走向诗性化语言,以此来抒写课程研究领域自己的故事,创新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研究 社会批判范式 解释学范式 混合设计范式 诗性化语言 课程思维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解析弗罗斯特《未选之路》之诗歌艺术特点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莉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弗罗斯特是美国文坛上一位大器晚成的诗人,其《未选之路》展示出了高超的诗歌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凝练,韵律感强;勾勒出淡淡的乡村景色,却刻画出深远的意境;理性的思考贯穿全诗,生活的哲理娓娓道来。正是这些特点吸引读者追随着诗人的笔... 弗罗斯特是美国文坛上一位大器晚成的诗人,其《未选之路》展示出了高超的诗歌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凝练,韵律感强;勾勒出淡淡的乡村景色,却刻画出深远的意境;理性的思考贯穿全诗,生活的哲理娓娓道来。正是这些特点吸引读者追随着诗人的笔触,进入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思考关于人生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诗歌语言 意境 艺术特点
下载PDF
科学思潮与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变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泽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真、智性表达成为了现代诗歌重要表达方式。二是语言的变革:诗歌语言外来词汇与外来语法体系的引入、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入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促进了诗歌形式变革。三是诗体变化:现代诗行的分行排列、多元开放的节奏形态、自由体形式的选择带来的诗歌形式的现代变革等都与科学思潮的影响直接相关。四是传播的变化: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对象、传播空间的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诗歌的接受观念与欣赏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潮 诗歌形式 诗思 诗歌语言 现代诗歌体式 新诗接受观念
下载PDF
论《论语》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柏青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15,共4页
《论语》的语言虽较为质朴,但在语言艺术上同样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语言的诗化,增强了可读性,并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关键词 《论语》 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比兴” 语言的诗化
下载PDF
焦灼而失落的“洞见”——评保罗·德曼《“结论”: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朝友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德曼《"结论":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批评之不足:词语"解构"之不当,对本雅明挖掘的德国早期浪漫派批评理论研究不力或故意歪曲,自相矛盾地...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德曼《"结论":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批评之不足:词语"解构"之不当,对本雅明挖掘的德国早期浪漫派批评理论研究不力或故意歪曲,自相矛盾地否认本雅明将翻译比之于哲学批判、文学批评及历史批评之观念,在"纯语言"与诗歌语言对立之设定上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德曼对本雅明的解构很难令人信服,甚至相当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浪漫主义批评 派生 纯语言 诗歌语言
原文传递
小径交错的文学世界——论陈小手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13
作者 宋宁刚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3-97,共5页
陈小手是当前国内非常活跃的九零后作家。他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迄今已发表的几十篇作品来看,已然成为写作特色鲜明的作家。其作品无论在题材开掘、叙事发展、结构排布、语言呈现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其中... 陈小手是当前国内非常活跃的九零后作家。他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迄今已发表的几十篇作品来看,已然成为写作特色鲜明的作家。其作品无论在题材开掘、叙事发展、结构排布、语言呈现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其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认为小说的故事,彼此呼应,暗自联结;小说的叙事,交错发展,参差补衬;小说人物,命运诡谲,斑驳勾连,旁通密响;小说语言,准确畅达,摇曳多姿,富于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小手 小说版图 互文 双线结构 诗性语言
下载PDF
为什么是诗性语言?诗性语言之革命性再解读
14
作者 李莹 董明来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86-97,共12页
潜藏于无意识中的语言结构,构造着主体的在世经验与周围世界,主体凭借言说这种单向、线性的科学话语来确定人格自身。这一述谓结构与象征秩序是同构的,它构成了主体日常生活的全部。然而,巴赫金对词语之双值性的发现为打破述谓逻辑埋下... 潜藏于无意识中的语言结构,构造着主体的在世经验与周围世界,主体凭借言说这种单向、线性的科学话语来确定人格自身。这一述谓结构与象征秩序是同构的,它构成了主体日常生活的全部。然而,巴赫金对词语之双值性的发现为打破述谓逻辑埋下了伏笔;沿着后结构主义脉络,克里斯蒂娃通过强调诗性语言的复义,以及蕴含多重可能性的互文空间,看到了主体越出权力生存的某种可能性。经由“过程中的主体”,诗性语言发起了一场席卷文本空间与社会政治领域的革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语言 主体 述谓结构 革命实践
下载PDF
自然——司空图诗歌美学思想的本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亚文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自《二十四诗品》问世,历朝历代均有人尝试注解,但就其主旨和立论问题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观点出现。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在研究领域存在这样的盲点无疑是十分遗憾的。文章将试图从语言特征、批评手法和道家美学的角度探讨“自... 自《二十四诗品》问世,历朝历代均有人尝试注解,但就其主旨和立论问题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观点出现。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在研究领域存在这样的盲点无疑是十分遗憾的。文章将试图从语言特征、批评手法和道家美学的角度探讨“自然”——这一《诗品》中体现出来的司空图诗歌美学思想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道家美学 诗化语言 意象化
下载PDF
从“发蒙”到“情辞”:作为批评方法的日本江户“诗语”
16
作者 何振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日本江户诗语文献与诗坛唐宋诗之争呈现双向互动的态势,不同诗派有意通过“诗语”规范初学者的学诗途径、创作风格,“诗语”从最基础的“发蒙之道”上升到“肩随艺文之选”的高度,诗语文献也由基础的实用性转向明确的诗学导向性。然而,... 日本江户诗语文献与诗坛唐宋诗之争呈现双向互动的态势,不同诗派有意通过“诗语”规范初学者的学诗途径、创作风格,“诗语”从最基础的“发蒙之道”上升到“肩随艺文之选”的高度,诗语文献也由基础的实用性转向明确的诗学导向性。然而,以往研究都未注意“诗语”与诗学批评之间的密切关联。事实上,诗语文献直观地反映了诗坛审美倾向从“词华绮丽”到日常化、世俗化转变的过程,拓展了“诗语”的表现形式,引导了汉诗本土化的进程。此外,诗语文献还具体展示了江户诗坛汉诗学习的文献来源,以及江户诗坛汉诗启蒙的变化过程,并为日本近世汉诗作法书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与以往诗学文献不同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语 唐宋诗之争 审美趣味 本土化
原文传递
重返大地的努力——诗性语言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大康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8,共8页
原始仪式一个重要特征即同时包容着相互对立的两极:程式化与狂欢化;精神性取向与执着于肉身。在诗、谣同仪式相分离的过程中,诗及其诗歌语言走上了体制化、贵族化之路,并在不断拓展精神宇宙的同时,遗忘了感性肉体和深层的生命冲动;口头... 原始仪式一个重要特征即同时包容着相互对立的两极:程式化与狂欢化;精神性取向与执着于肉身。在诗、谣同仪式相分离的过程中,诗及其诗歌语言走上了体制化、贵族化之路,并在不断拓展精神宇宙的同时,遗忘了感性肉体和深层的生命冲动;口头歌谣则与此相反。书写进一步加深了两者间的鸿沟。因此,诗及其诗歌语言尽管鄙视民间口头创作,但为永葆自身的诗意和蓬勃生机,又常常眷恋着民间并时时反顾口传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诗性语言 民谣 原始仪式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的虚实表现差异比较
18
作者 李春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1-4,65,共5页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着手,运用平行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文化比较法,研究了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表现的虚实上的差异:诗歌虚实字词的运用、创作主体的存在与虚实呈现、景物与情境的虚实表现。虚实表现差异的比较分析,对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学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进行艺术评论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虚实表现 诗歌字词 创作主体 景物表现 情境表现
下载PDF
俄国形式主义的“物性”与自我超越
19
作者 唐映雪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俄国形式主义重视语言的“物性”,从艺术创作的“程序”和诗歌语言的音响系统出发,最终发展出“物性”批评;他们尝试突破“语言的牢笼”,将诗歌语言中的语音从语言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并将艺术形式与人的身心感受以及现实行动相联系,... 俄国形式主义重视语言的“物性”,从艺术创作的“程序”和诗歌语言的音响系统出发,最终发展出“物性”批评;他们尝试突破“语言的牢笼”,将诗歌语言中的语音从语言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并将艺术形式与人的身心感受以及现实行动相联系,最终使艺术形式拥有改变现实的势能。因此,俄国形式主义并非简单的“唯形式”论,它有现实的厚度和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 诗歌语言 音响系统 物性
原文传递
朝圣者的灵魂:涉险之旅的哲性光辉——郑敏诗歌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霍俊明 连铗 薛振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7,共5页
在郑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旅跋涉中 ,她的诗歌文本无疑具有着时代和诗学的重要性。郑敏的现代主义诗歌在对生存现场的追问中 ,使诗闪现出知性和哲思的光辉。她的匠心独运的意象营造 ,使得诗思和情思在其中结晶 ,生成。她的诗歌语言宁静 ... 在郑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旅跋涉中 ,她的诗歌文本无疑具有着时代和诗学的重要性。郑敏的现代主义诗歌在对生存现场的追问中 ,使诗闪现出知性和哲思的光辉。她的匠心独运的意象营造 ,使得诗思和情思在其中结晶 ,生成。她的诗歌语言宁静 ,光洁 ,富有雕塑般的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意象 诗性话语 郑敏的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