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话诗的“新”逻辑--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及意义重估
1
作者 周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质两个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将民族性与时代性、诗形与诗质、听觉美学与视觉美学糅合在一起,奠定了现代诗歌接受由听觉美学向视觉美学转换的理论基础,拓宽了新诗的审美空间。他扎根民族土壤思考新诗发展的努力,开启了中国现代诗歌思考中国经验的阀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格律诗 诗形 诗质 中国经验
下载PDF
当代旧体词中孕育着现代民族诗形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湘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当代旧体词悄然复苏并露出现代艺术气质给新诗诗体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当代旧体词中有形的格律和无形的意义结构都不仅是语言学发展的结果,其中必连带含蕴着人的存在情形的变化,为表达这种变化,词文体"形式原则"自然... 当代旧体词悄然复苏并露出现代艺术气质给新诗诗体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当代旧体词中有形的格律和无形的意义结构都不仅是语言学发展的结果,其中必连带含蕴着人的存在情形的变化,为表达这种变化,词文体"形式原则"自然演进,是文体发展的必然;正在变化中的词文体离新诗体最近,其"弱德之美"蕴涵着问题意识和批判力,其独立于集体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自由精神和原始的民间品格本身就吻合了现代艺术所期待的"体","长短句"、"自度曲"与新诗的形式和创作理念遥相呼应,其脱胎于格律诗和音乐的形式原则包含着我们民族诗学的精髓,当代旧体词现代性的发育正促进着使新诗区别于西方诗歌的"现代民族诗形"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形 词文体 旧体诗词 现代民族诗形 演进 形式原则
下载PDF
论米兰·昆德拉小说中“存在密码”的诗性形式——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
3
作者 童真 徐佳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2,共5页
“存在密码”诗性形式的背后是米兰·昆德拉为“哲理诗化”开创的一套隐含了其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小说诗学体系。其中包含对小说运思原则的强调:一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应当具有不确定性,呈现为思索过程的价值;二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应... “存在密码”诗性形式的背后是米兰·昆德拉为“哲理诗化”开创的一套隐含了其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小说诗学体系。其中包含对小说运思原则的强调:一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应当具有不确定性,呈现为思索过程的价值;二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应当具有情境性,表现为“具体的形而上学”;三是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在小说史上应当具有实现“发现的延续”的价值。此外,这套体系还包含了昆德拉将上述运思原则运用至小说创作实践的方法即“存在密码”的种种诗性形式,包括从“存在密码”的雏形、命名再到修正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存在密码 诗性形式
下载PDF
试论诗歌翻译中的韵味处理 被引量:6
4
作者 佟晓梅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诗歌翻译中的形式与韵味的结合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本文通过从音韵与句法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说明了诗歌翻译只有抓住“韵味”这个关键,才能再现原作的风采。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形式 韵味
下载PDF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与中国现代诗歌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泽龙 倪贝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8,共9页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是现代自由体诗歌区别于古代格律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人称代词从古代格律诗歌到现代自由体诗歌由隐到显的模式转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相关,大量现代人称代词的入诗是近代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产物。诗...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是现代自由体诗歌区别于古代格律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人称代词从古代格律诗歌到现代自由体诗歌由隐到显的模式转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相关,大量现代人称代词的入诗是近代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产物。诗人对不同人称代词的取舍,反映出人称意识、体物视角、言说方式、诗意建构的差异性。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大量入诗与多样化表现,打破了古代格律诗歌长期以来隐藏主体或主体缺位的含混状态,使现代诗歌的内涵趋于多义且具有了多重发声的可能性,对现代诗歌的句法、诗体结构及音节节奏等一系列形式变革带来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人称代词 人称意识 言说方式 诗体形式
下载PDF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上)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光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8-64,共7页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新月诗派 诗的格律 建行建节 音节与音组
下载PDF
中国古代倚杖事象的诗意建构
7
作者 殷学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5,共10页
倚杖事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频频出现,形成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诗性文化和诗歌形态。从日常扶行之物发展为触及灵魂、关涉生死的诗性之物,“杖”大致经历了神性(神之物)、人性(器之物)和物性(物之物)三次文化变迁,开辟了一条与西方宗教... 倚杖事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频频出现,形成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诗性文化和诗歌形态。从日常扶行之物发展为触及灵魂、关涉生死的诗性之物,“杖”大致经历了神性(神之物)、人性(器之物)和物性(物之物)三次文化变迁,开辟了一条与西方宗教终极关怀不同的诗性生存道路。中国古代倚杖事象闪烁着神性、人性和物性的光辉,中国古代诗人以此创作出一批伟大诗歌,营造了“象事布文”的语境、“神用象通”的物境和“亲切不泛”的事境3种典型诗境,创造了动作诗意即时间(事)空间(象)化审美典范。与静态的物象不同,倚杖事象是诗人暮年返身牧心、人物合一的诗意动作呈现,它不仅真实记录了古人濒死的生命体验,还深刻揭示了华夏民族精神运动、时代更迭和文化焦虑的历史真相,其诗意性书写具有一般历史事象不能替代的价值。在物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倚杖事象对反思人与物的诗性关系、建构“物是人非”的诗性世界、树立“向死而生”的诗意人生具有诗论和生存论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倚杖事象 诗意建构 物语形态 诗性生存 诗境 动作诗意
原文传递
论歌唱与中国早期诗体发展之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敏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2,共10页
中国最早的诗与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歌唱不仅强化了诗体的生成,也促成了词汇的组合与诗行的建构。歌唱需要整齐的节奏与统一的旋律,在人类早期音乐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需要有节奏的声音语言与之配合。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的词汇也不发... 中国最早的诗与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歌唱不仅强化了诗体的生成,也促成了词汇的组合与诗行的建构。歌唱需要整齐的节奏与统一的旋律,在人类早期音乐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需要有节奏的声音语言与之配合。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的词汇也不发达,也需要通过音乐将语言的节奏强化,二者相辅相成。中国早期诗歌中嗟叹词的大量使用,与歌唱有直接关系,其语言的组合与艺术的修饰也在歌的体式下不断完善发展,在歌唱的方式下进行艺术的创造和修辞,这使它们与后世文人案头的诗歌写作大不相同,所以研究中国早期诗歌的语言韵律离不开歌唱。《诗经》中风、雅、颂三体分类的基础是歌唱,其艺术形式与语言技巧也受歌唱的影响。《楚辞》中《九歌》《离骚》《天问》《招魂》及《卜居》的文体形式,我们可以从与歌唱关系的远近来加以认识。汉代歌诗有三种主要体式,来源于汉代三种最主要的歌唱形式,它们分别是楚歌、鼓吹铙歌和相和歌。楚歌承袭的是《九歌》的句法与句式,鼓吹铙歌是中国最早的杂言体,相和歌以五言为主,这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体,并且在汉代有一个自然的演进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 诗体 节奏 韵律 艺术形式 语言技巧
原文传递
方回的诗法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史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20,共5页
方回论诗首先言格律、倡拗体 ,在论及律诗对偶时 ,十分强调“变体”作用 ;其次 ,重视虚字与用事 ;第三 ,强调诗法的“活”与“新”。方回的诗学、诗法理论虽瑕瑜互见 ,但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方回诗学、诗法的着眼点在律诗 ;方回的有关... 方回论诗首先言格律、倡拗体 ,在论及律诗对偶时 ,十分强调“变体”作用 ;其次 ,重视虚字与用事 ;第三 ,强调诗法的“活”与“新”。方回的诗学、诗法理论虽瑕瑜互见 ,但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方回诗学、诗法的着眼点在律诗 ;方回的有关论述 ,增进了我们对宋诗风貌的了解 ,明白了宋人在诗歌技法的推陈出新方面所做的努力 ;方回诗法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回 诗法理论 格律 拗体 变体 虚字 用事 诗歌理论
下载PDF
科学思潮与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变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泽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真、智性表达成为了现代诗歌重要表达方式。二是语言的变革:诗歌语言外来词汇与外来语法体系的引入、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入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促进了诗歌形式变革。三是诗体变化:现代诗行的分行排列、多元开放的节奏形态、自由体形式的选择带来的诗歌形式的现代变革等都与科学思潮的影响直接相关。四是传播的变化: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对象、传播空间的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诗歌的接受观念与欣赏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潮 诗歌形式 诗思 诗歌语言 现代诗歌体式 新诗接受观念
下载PDF
许渊冲诗歌翻译美学探微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军 曹青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2-94,共3页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诗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下载PDF
高天厚土水长流——论中国传统文论的诗性空间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建中 李小兰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15,共8页
中国传统文论在理论文体及体貌风格、思维方式及批评方法、历史流变及思想力度等方面,均有着不同于西方文论的鲜明的诗性特征:西方文论建造的是结构谨严、层次明晰的理论大厦,中国文论营构的则是高天厚土水长流的诗性空间。中国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论在理论文体及体貌风格、思维方式及批评方法、历史流变及思想力度等方面,均有着不同于西方文论的鲜明的诗性特征:西方文论建造的是结构谨严、层次明晰的理论大厦,中国文论营构的则是高天厚土水长流的诗性空间。中国传统文论诗性空间由以下三个纬度构成:其一,由"体"(体裁之体与风格之体)所展现出来的高远的艺术境界;其二,"法"———植根于特定文化的思维方式及理论方法,揭示文化根基之深厚;其三,由前两者所铸成的传统文论诗性特征的恒久的生命力。高天厚土水长流,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是全球化时代中西文论平等对话的本土性资源及文化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论 诗性空间
下载PDF
诗体的纠结:刘半农诗歌翻译的三次转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东风 赵嘏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7,共8页
刘半农诗歌翻译的三次转型体现了他对中国诗体转变的反复思考与实践,同时也见证了当时中国诗歌翻译和新诗发展的全程。他初期的"韵体—归化"翻译,再现了19世纪末期及20世纪初期外国诗歌译入中国的真实情景,体现了当时国人诗... 刘半农诗歌翻译的三次转型体现了他对中国诗体转变的反复思考与实践,同时也见证了当时中国诗歌翻译和新诗发展的全程。他初期的"韵体—归化"翻译,再现了19世纪末期及20世纪初期外国诗歌译入中国的真实情景,体现了当时国人诗歌翻译和创作的主流意识。随着白话文运动兴起,他以"散体—自由化"的翻译诗歌引领了当时的诗歌创作与翻译,对中国诗体的转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他的"歌体—准异化"翻译时期,他汲取外国民歌体的精华,引进了大量外国民歌,推动了国内民歌创作的发展,并对中国新诗的进一步繁荣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 韵体—归化翻译 散体—自由化翻译 歌体—准异化翻译
原文传递
诗的等级制——形式、文体与历史的多重想象
14
作者 林楠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6-72,共7页
在浪漫主义中,诗歌总是优于散文,其语言也比散文化的表述更具现实概括性。1990年代,散文化、叙事性重新成为诗歌打开现实的关键词,但散文之于诗歌仍只是次一级的文体。在新诗的线索中,诗歌主潮时有更迭,诗歌与现实缠绕的对话却从未消失... 在浪漫主义中,诗歌总是优于散文,其语言也比散文化的表述更具现实概括性。1990年代,散文化、叙事性重新成为诗歌打开现实的关键词,但散文之于诗歌仍只是次一级的文体。在新诗的线索中,诗歌主潮时有更迭,诗歌与现实缠绕的对话却从未消失,这具体表现在诗歌的形式、文体与历史的三重叙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诗歌文体 历史叙述 1990年代诗歌
下载PDF
先秦两汉诗歌体式嬗变考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家治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考察了先秦、两汉的二言、四言、骚体、乐府与五七言古体等诗歌体式的嬗变轨迹,阐述了五七言诗体之所以滞后的原因,认为古代诗歌体式的嬗变呈简朴向繁富发展的趋势。其内因主要是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齐言化与杂言化、音乐化与诗化、俗化... 考察了先秦、两汉的二言、四言、骚体、乐府与五七言古体等诗歌体式的嬗变轨迹,阐述了五七言诗体之所以滞后的原因,认为古代诗歌体式的嬗变呈简朴向繁富发展的趋势。其内因主要是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齐言化与杂言化、音乐化与诗化、俗化与雅化、自由化与格律化等多对矛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诗歌体式 嬗变考论 杂言化 音乐化 诗化 俗化 雅化 自由化 格律化 东汉 西汉 齐言化
下载PDF
诗歌形式作为政治表达:索妮亚·桑切斯诗歌的一个维度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良功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100,共7页
非洲裔美国女诗人索妮亚.桑切斯十分重视利用诗歌形式来实现其政治意图,这是她的一种自觉的艺术实践。她的诗歌形式担负着双重政治任务,即说出真相和教人们如何改变,因而同时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立场。借助于诗歌形式,诗人实... 非洲裔美国女诗人索妮亚.桑切斯十分重视利用诗歌形式来实现其政治意图,这是她的一种自觉的艺术实践。她的诗歌形式担负着双重政治任务,即说出真相和教人们如何改变,因而同时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立场。借助于诗歌形式,诗人实现了对民族崛起和国家重建的政治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妮亚·桑切斯 诗歌形式 政治 种族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戏剧译介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为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12-716,共5页
无论是散文体还是诗体,只要是准确、优秀的译本都能传递莎翁原剧的精华。莎剧是经典,应有准确精当的案头汉语译本,以供人们学习、欣赏和研究;同时莎剧又是供演出的,还应有适合中国文化特色,甚至地方剧种特色的舞台演出汉译本。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翻译 散文体 诗体
下载PDF
新诗应该加强诗形建设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珂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8,共8页
诗形是诗的重要文体标志,是诗体的主要成分。好的诗形不仅自身具备诗美,还能帮助诗人更好地表情达意,增加诗美。新诗的形体美是新诗重要的文体特征,在20世纪前半期受到新诗人的一定重视。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当代,由于新诗的历... 诗形是诗的重要文体标志,是诗体的主要成分。好的诗形不仅自身具备诗美,还能帮助诗人更好地表情达意,增加诗美。新诗的形体美是新诗重要的文体特征,在20世纪前半期受到新诗人的一定重视。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当代,由于新诗的历史,特别是形体建设及唯美写作的历史没有发生断裂,又受到西方诗歌重视诗的形体的观念甚至具象诗的影响,台湾比大陆更重视诗形建设。大陆的网络诗歌没有像台湾那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创作,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大陆诗形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诗人学者既不承认新诗应该有"诗体",更不承认新诗应该有"诗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诗形 诗体 诗形建设 网络诗歌
下载PDF
中国古诗英译的诗体和散体 被引量:2
19
作者 颜学军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存在着诗体派和散体派之争。诗体派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充分考虑原作的形式美 ,以诗译诗 ;而散体派则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考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以自然的自由诗体来传达原文的神韵 ,从而避免诗体译文“因韵害... 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存在着诗体派和散体派之争。诗体派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充分考虑原作的形式美 ,以诗译诗 ;而散体派则认为 ,中国古诗的英译应考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以自然的自由诗体来传达原文的神韵 ,从而避免诗体译文“因韵害义”的弊端。实际上 ,译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对原文深层意义的传达 ,译诗无论押韵还是不押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 诗体 散体
下载PDF
On Walt Whitman's Democratic Theme
20
作者 曾军山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9期195-196,共2页
Walt Whitman's democratic theme is rich in meaning, which finds expression in the language and form of his poetry as well as in his prose. The democratic theme establishes Whitman's reputation as a singer of d... Walt Whitman's democratic theme is rich in meaning, which finds expression in the language and form of his poetry as well as in his prose. The democratic theme establishes Whitman's reputation as a singer of democracy, who exerts powerful influence on later po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t Whitman democratic theme poetic language poetic form PRO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