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谊、切劘与复雅诗盟:“后七子”结社的由隐及显
1
作者 魏柔嘉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175-198,386,共25页
“后七子”结社的始末,经徐朔方、廖可斌、郑利华、周颖等学人的考索,已较为明晰,但诸子在结社前已具有的人际关系、与谢榛的重要分歧以及作为正式结社标志的《五子诗》与“前七子”的关联等问题仍需考证。通过对诸子文集的阅读,结合《... “后七子”结社的始末,经徐朔方、廖可斌、郑利华、周颖等学人的考索,已较为明晰,但诸子在结社前已具有的人际关系、与谢榛的重要分歧以及作为正式结社标志的《五子诗》与“前七子”的关联等问题仍需考证。通过对诸子文集的阅读,结合《登科录》《明实录》等史籍文献,考证宗臣的父亲和王世贞的父亲是乡试同年,梁有誉、徐中行在任职刑部前就与进士同年宗臣往来唱和,吴国伦与王世贞为门生与座主之子的关系;谢榛赞同袭用古人诗句并进行改写,而王世贞、李攀龙则认为这属于剽窃模拟,这是谢榛与王、李诸子的重要分歧;《五子诗》的创作继承自何景明的《六子诗》,后者与诸子的《五子诗》在内容上存在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诗学分歧 《五子诗》 复雅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