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夷一体与元代纪行诗的繁荣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嘉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在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民族文化传统作用下,少数民族诗人喜爱山水,善用拟人笔法,与山水风物深相契合。在混同华夷的文化环境下,上京纪行诗、奉使诗、奉祀诗也大量出现。从元代华夷一体的历史现象、少数民族诗人群体的贡献等维度探析元代纪行诗繁荣的原因,庶几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一体
少数民族诗人
元代诗歌
纪行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都扈从诗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延花
米彦青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15,共5页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传统的边塞题材作品有一致之处,同时也是元代上都扈从诗的独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都
扈从诗
文学地理学
元代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元代诗僧的文学活动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建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5-63,共9页
元代诗僧乐于漫游,关注时政,交游广泛,经常参加诗歌赠答唱和与同题集咏,成为多族士人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僧的行为与诗风类似南宋的江湖诗派,与南宋江湖诗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不通过干谒谋生,而是交流切磋诗艺,提高名望。诗僧还广...
元代诗僧乐于漫游,关注时政,交游广泛,经常参加诗歌赠答唱和与同题集咏,成为多族士人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僧的行为与诗风类似南宋的江湖诗派,与南宋江湖诗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不通过干谒谋生,而是交流切磋诗艺,提高名望。诗僧还广泛与日本、安南等国的人士交往,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组织了很多诗歌活动,编选了多部元人总集。作为元代诗人中特殊的群体,诗僧为元代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僧
元诗
元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诗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考述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金人诗歌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有多种形式,大部分诗歌依托诗人别集、总集、合集等集本的刊行而传世,少部分诗歌则借助元人选本流传,还有一些诗歌是依靠刻石、题壁、题画、书法墨宝等途径留存下来。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金人诗歌在元...
金人诗歌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有多种形式,大部分诗歌依托诗人别集、总集、合集等集本的刊行而传世,少部分诗歌则借助元人选本流传,还有一些诗歌是依靠刻石、题壁、题画、书法墨宝等途径留存下来。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金人诗歌在元代得以保存与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诗
元代
留存
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别集整理的良好先例——读陈增杰先生《李孝光集校注》
被引量:
2
5
作者
虞万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元人别集罕见注本,陈增杰先生的《李孝光集校注》开启了良好的先例。全书搜采完备,校勘精当,笺注详赡,评论成一家言。附录研究资料丰富,又有金针度人之功。
关键词
元诗
《五峰集》
陈增杰
《李孝光集校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诗歌创作的“草原”情结
被引量:
2
6
作者
康相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广袤无垠的北方大草原是众多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习武狩猎,形成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元朝建立,民族融合,各少数民族作家(包括出生在内地的少数民族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时,具有鲜明的"草原情结"。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眷恋草...
广袤无垠的北方大草原是众多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习武狩猎,形成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元朝建立,民族融合,各少数民族作家(包括出生在内地的少数民族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时,具有鲜明的"草原情结"。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眷恋草原、热爱草原的民族地域情怀,另一方面,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歌
草原情结
尚武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元人选元诗的编选、体例与刊刻
7
作者
张建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元人选元诗注重保存资料,达到以诗存人、以诗存史的目的。编选的目的性很强,包括全国性总集、地域文学、遗民诗人、文学家族、围绕个人的倡和与集咏、歌咏名胜、书画鉴赏等内容,涉及范围广,体现了极大的丰富性。元人选元诗多有名人参与...
元人选元诗注重保存资料,达到以诗存人、以诗存史的目的。编选的目的性很强,包括全国性总集、地域文学、遗民诗人、文学家族、围绕个人的倡和与集咏、歌咏名胜、书画鉴赏等内容,涉及范围广,体现了极大的丰富性。元人选元诗多有名人参与,他们或是诗歌活动的组织者、总集的编选者,或参与筛选、评论、作序。元人选元诗采取开放式的编撰方式,具有随得随编随刊的特点。时间上以元代后期最为繁盛,刊刻地点多在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编选
古籍刊刻
元诗总集
元代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马西来与元代天马歌咏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建伟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天马之名起自汉武帝通西域所得大宛马,对天马的追求和神化体现了武帝对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的渴望。天马成为帝王与文人的情结,不断得到歌咏。天马西来代表着国力强盛,西域畅通。元代天马诗盛行,反映了文人对王朝国力强大、四夷宾服的歌...
天马之名起自汉武帝通西域所得大宛马,对天马的追求和神化体现了武帝对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的渴望。天马成为帝王与文人的情结,不断得到歌咏。天马西来代表着国力强盛,西域畅通。元代天马诗盛行,反映了文人对王朝国力强大、四夷宾服的歌颂,也是元代对外交流繁盛的反映。天马成为丝绸之路的标志,天马诗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诗
域外交流
元代文学
丝绸之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诗中的异域书写——上京纪行诗与边塞诗比较研究
9
作者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上京纪行诗是元代特有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文人随驾上京时的见闻与感受,由于其内容主要为描写草原风物和少数民族生活,因而与唐代边塞诗有相似之处。但上京纪行诗亦不能定义为元代的边塞诗,它是以元代的"两都巡幸"这一特殊事...
上京纪行诗是元代特有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文人随驾上京时的见闻与感受,由于其内容主要为描写草原风物和少数民族生活,因而与唐代边塞诗有相似之处。但上京纪行诗亦不能定义为元代的边塞诗,它是以元代的"两都巡幸"这一特殊事件为背景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在题材上比唐代的边塞诗更具特殊性和局限性。且就元代的情况来看,"上京"并非边疆,而是一座重要的都城,故而上京纪行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边塞诗。将二者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有助于探讨上京纪行诗的独特风格及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纪行诗
边塞诗
元代文学
诗文
元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元诗》余阙诗补遗
10
作者
葛小禾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19,共3页
《全元诗》总成一代诗歌之文献,嘉惠学林,功莫大焉。但囿于元代诗歌量多、零散等诸多因素,故其疏漏在所难免。本文以《全元诗》中的余阙诗为中心,利用《元诗体要》、《元诗选》、《四朝诗》等典籍,新补辑余阙诗七首,并分别加以考辨。读...
《全元诗》总成一代诗歌之文献,嘉惠学林,功莫大焉。但囿于元代诗歌量多、零散等诸多因素,故其疏漏在所难免。本文以《全元诗》中的余阙诗为中心,利用《元诗体要》、《元诗选》、《四朝诗》等典籍,新补辑余阙诗七首,并分别加以考辨。读书偶见,以期对《全元诗》的完璧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诗》
余阙
补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元代后期上京纪行诗
11
作者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了整体把握元代上京纪行诗的特点,针对后期上京纪行诗,深入分析了后期作品的题材和写作风格,探讨时代特点和文人身份对后期上京纪行诗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上京纪行诗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为了整体把握元代上京纪行诗的特点,针对后期上京纪行诗,深入分析了后期作品的题材和写作风格,探讨时代特点和文人身份对后期上京纪行诗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上京纪行诗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许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纪行诗
元代文学
诗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无在元代诗坛上的地位及贡献
12
作者
周钰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3-47,共5页
宋无是元代著名诗人,曾随军渡海远征日本,其诗歌在元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当时诗风演进中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综观宋无三部诗集,既以多元的诗歌风格显示了宋元间诗风转换时转益多师的努力,同时《鲸背吟集》作为海洋文学诗集...
宋无是元代著名诗人,曾随军渡海远征日本,其诗歌在元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当时诗风演进中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综观宋无三部诗集,既以多元的诗歌风格显示了宋元间诗风转换时转益多师的努力,同时《鲸背吟集》作为海洋文学诗集的平淡而奇与《啽呓集》以诗观史的创作特质更是元人新诗学精神的有力彰显。对于宋无创作成就和诗史地位的揭橥,不仅可助于丰富元代诗坛研究,亦可由此窥探元人特有的诗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无
元代诗歌
海洋文学
遗民诗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敏中词“援稼轩例”与元代前期词坛之稼轩风
13
作者
赵维江
易淑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可资模仿的便捷途径;稼轩词中英雄豪杰之气和当时"中州气象"式的审美趣向契合;学术文学风会造就了词的体式特征的某些类文、类曲的变异,而以文为词又雅不避俗的"稼轩体"成为体现这些变异的最好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庵词
“援稼轩例”
元代前期词坛
稼轩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元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14
作者
路成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7-26,共10页
唐宋是我国古代牡丹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继之而起的金元两朝,政治形势和社会文化与唐宋两朝大不相同。由于金元士大夫文人身份构成比较复杂,由此导致他们对于牡丹的栽培、游赏与题咏,因身份和文化心态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差异。或艳...
唐宋是我国古代牡丹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继之而起的金元两朝,政治形势和社会文化与唐宋两朝大不相同。由于金元士大夫文人身份构成比较复杂,由此导致他们对于牡丹的栽培、游赏与题咏,因身份和文化心态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差异。或艳羡前朝风流,流露出些微的文化传承意识;或推重大都牡丹,从而表达一种"本朝亦盛"的心态;或颇寓兴亡之感,体现异族统治下传统士人的幽怨情愫。因唐宋金元画学昌明,牡丹成为花鸟画的重要题材,金元士大夫文人题咏牡丹绘画的诗词,与唐宋相较,骤然增加,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
牡丹诗词
文化观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冕咏梅诗研究
15
作者
陈必应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3-50,共8页
作为元末明初之际的一代大家,王冕因画、印之名过盛,至于掩盖其文学上之成就。咏梅诗在王冕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所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探讨以梅入诗之传统及王冕与梅之情结;二是剖析其咏梅诗中“梅”的多...
作为元末明初之际的一代大家,王冕因画、印之名过盛,至于掩盖其文学上之成就。咏梅诗在王冕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所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探讨以梅入诗之传统及王冕与梅之情结;二是剖析其咏梅诗中“梅”的多元内涵,即作为文人、隐士、狂士,在咏梅诗的创作中以梅言诗者之情、以梅状隐逸之趣、以梅表孤傲之志;三是讨论王冕咏梅诗之价值及成就,明确其诗歌创作中“咏梅诗”这一题材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冕
咏梅诗
梅花
元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畏兀人偰百辽逊的送别诗
16
作者
刘嘉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88-95,共8页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富。其诗歌呈现出西域人善于理财的文化特征,乐观幽默、勇武任侠的民族性格,为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体裁选择上,偰百辽逊将西域音乐特点融于汉语诗歌创作中,五句诗、六言诗等"杂体诗"别具一格。其诗感情真挚,证实了元代多族士人间关系之紧密。西域诗人对于科举的关注,畏兀家族连胜科场,当是元代文史不同往古的新异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元代诗歌有别于唐宋的"异量之美",更好地构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其中教益,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偰百辽逊
送别诗
多族士人圈
元代诗歌
中华文学史
原文传递
论答禄与权《杂诗》及皈依汉文明的原因
17
作者
牛贵琥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答禄与权采用"杂诗"这一体裁,是为了便于表现这一时期复杂的心境。其内容、写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汉魏六朝古诗相一致,但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表现出温柔敦厚的特征。其出仕明朝以及一系列的表现都可于此得到印证。作为亡国的...
答禄与权采用"杂诗"这一体裁,是为了便于表现这一时期复杂的心境。其内容、写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汉魏六朝古诗相一致,但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表现出温柔敦厚的特征。其出仕明朝以及一系列的表现都可于此得到印证。作为亡国的太阳汗的子孙,源远流长的汉文明填补了心灵的空缺,并和远祖的文明融合在一起。这是其真诚皈依汉文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禄与权
《杂诗》
元代文学
乃蛮诗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上京纪行诗看元代文人心态
18
作者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在当前的元代诗文研究中,较少有学者涉及上京纪行类作品。但作为元代诗文中特色突出的一支,上京纪行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了填补古代文学领域这一较薄弱的环节,完善和丰富元代诗文的研究,考察元代文人的境遇和心态,对上京纪行诗进...
在当前的元代诗文研究中,较少有学者涉及上京纪行类作品。但作为元代诗文中特色突出的一支,上京纪行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了填补古代文学领域这一较薄弱的环节,完善和丰富元代诗文的研究,考察元代文人的境遇和心态,对上京纪行诗进行深入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纪行
元代诗文
文人心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元诗》作者地理分布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
17
19
作者
徐永明
唐云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全元诗》收入元诗作者4 950余人,有籍贯或省籍著录者共3 106人。从作者省籍分布来看,南方集中于江浙行省及其周边省县,北方集中于元中书省所辖腹里地区,前者以浙江、江西、江苏、安徽为主,后者以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为主。总体上,...
《全元诗》收入元诗作者4 950余人,有籍贯或省籍著录者共3 106人。从作者省籍分布来看,南方集中于江浙行省及其周边省县,北方集中于元中书省所辖腹里地区,前者以浙江、江西、江苏、安徽为主,后者以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为主。总体上,南方作者比例升高,北方作者则比例下降。从作者籍贯的地理分布来看,苏州、宣城、杭州人数占据前三,与《全元文》相比变动较大。从浙江籍作者的各路分布看,台州、绍兴、杭州三路总量靠前,具体州县上,则以杭州、绍兴、湖州等为主要分布点;婺州与庆元二路在《全元诗》中排名相比在《全元文》中下降显著,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文胜于诗的地域文化传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诗》
作者地理分布
可视化
浙江
原文传递
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
被引量:
11
20
作者
查洪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0-46,共7页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他有如此多方面的成就,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文
元代文论
江西文派
刘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夷一体与元代纪行诗的繁荣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词曲源流史"
项目编号:11&ZD105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二期项目"中国语言文学"(PAPD)
文摘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在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民族文化传统作用下,少数民族诗人喜爱山水,善用拟人笔法,与山水风物深相契合。在混同华夷的文化环境下,上京纪行诗、奉使诗、奉祀诗也大量出现。从元代华夷一体的历史现象、少数民族诗人群体的贡献等维度探析元代纪行诗繁荣的原因,庶几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华夷一体
少数民族诗人
元代诗歌
纪行诗
Keywords
unification
of
Hua
and
minority
minority
poet
poems
in
yuan
dynasty
travel
poe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都扈从诗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延花
米彦青
机构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15,共5页
基金
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B057)
文摘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传统的边塞题材作品有一致之处,同时也是元代上都扈从诗的独特特色。
关键词
上都
扈从诗
文学地理学
元代文学
Keywords
Shangdu
the
travel
poems
literary
geography
the
yuan
dynasty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元代诗僧的文学活动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建伟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5-6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ZDA281)。
文摘
元代诗僧乐于漫游,关注时政,交游广泛,经常参加诗歌赠答唱和与同题集咏,成为多族士人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僧的行为与诗风类似南宋的江湖诗派,与南宋江湖诗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不通过干谒谋生,而是交流切磋诗艺,提高名望。诗僧还广泛与日本、安南等国的人士交往,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组织了很多诗歌活动,编选了多部元人总集。作为元代诗人中特殊的群体,诗僧为元代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诗僧
元诗
元代
Keywords
Poetry
Monk
poems
of
the
yuan
dynasty
the
yuan
dynas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诗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考述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静
机构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A751034)
文摘
金人诗歌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有多种形式,大部分诗歌依托诗人别集、总集、合集等集本的刊行而传世,少部分诗歌则借助元人选本流传,还有一些诗歌是依靠刻石、题壁、题画、书法墨宝等途径留存下来。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金人诗歌在元代得以保存与流传。
关键词
金诗
元代
留存
传播
Keywords
poems
of
Jin
dynasty
yuan
dynasty
preservation
transmission
分类号
K246.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别集整理的良好先例——读陈增杰先生《李孝光集校注》
被引量:
2
5
作者
虞万里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文摘
元人别集罕见注本,陈增杰先生的《李孝光集校注》开启了良好的先例。全书搜采完备,校勘精当,笺注详赡,评论成一家言。附录研究资料丰富,又有金针度人之功。
关键词
元诗
《五峰集》
陈增杰
《李孝光集校注》
Keywords
poems
in
yuan
dynasty
Collection
of
Wufeng
Chenzengjie
Proofread
and
Comment
on
collection
of
Li
Xiaoguang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诗歌创作的“草原”情结
被引量:
2
6
作者
康相坤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文摘
广袤无垠的北方大草原是众多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习武狩猎,形成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元朝建立,民族融合,各少数民族作家(包括出生在内地的少数民族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时,具有鲜明的"草原情结"。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眷恋草原、热爱草原的民族地域情怀,另一方面,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
关键词
元代诗歌
草原情结
尚武精神
Keywords
poems
in
yuan
dynasty
prairie
complex
martialism
分类号
I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元人选元诗的编选、体例与刊刻
7
作者
张建伟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代选元诗与元代文学研究”(20YJA751028)。
文摘
元人选元诗注重保存资料,达到以诗存人、以诗存史的目的。编选的目的性很强,包括全国性总集、地域文学、遗民诗人、文学家族、围绕个人的倡和与集咏、歌咏名胜、书画鉴赏等内容,涉及范围广,体现了极大的丰富性。元人选元诗多有名人参与,他们或是诗歌活动的组织者、总集的编选者,或参与筛选、评论、作序。元人选元诗采取开放式的编撰方式,具有随得随编随刊的特点。时间上以元代后期最为繁盛,刊刻地点多在东南地区。
关键词
古诗编选
古籍刊刻
元诗总集
元代文学
Keywords
collection
of
ancient
poems
collection
of
ancient
books
collection
of
yuan
poems
literature
in
yuan
dynas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马西来与元代天马歌咏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建伟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ZDA28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天马之名起自汉武帝通西域所得大宛马,对天马的追求和神化体现了武帝对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的渴望。天马成为帝王与文人的情结,不断得到歌咏。天马西来代表着国力强盛,西域畅通。元代天马诗盛行,反映了文人对王朝国力强大、四夷宾服的歌颂,也是元代对外交流繁盛的反映。天马成为丝绸之路的标志,天马诗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关键词
天马诗
域外交流
元代文学
丝绸之路
Keywords
poems
of
the
Magic
Horse
foreign
exchange
the
literary
in
yuan
dynasty
the
Silk
Road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诗中的异域书写——上京纪行诗与边塞诗比较研究
9
作者
赵欢
机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出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基金
2018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青年课题(BGZYKY201861Q)
文摘
上京纪行诗是元代特有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文人随驾上京时的见闻与感受,由于其内容主要为描写草原风物和少数民族生活,因而与唐代边塞诗有相似之处。但上京纪行诗亦不能定义为元代的边塞诗,它是以元代的"两都巡幸"这一特殊事件为背景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在题材上比唐代的边塞诗更具特殊性和局限性。且就元代的情况来看,"上京"并非边疆,而是一座重要的都城,故而上京纪行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边塞诗。将二者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有助于探讨上京纪行诗的独特风格及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关键词
上京纪行诗
边塞诗
元代文学
诗文
元诗
Keywords
Shangjing
poem
frontier
poem
literature
of
yuan
dynasty
poetry
poems
of
yuan
dynasty
分类号
I207.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元诗》余阙诗补遗
10
作者
葛小禾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19,共3页
文摘
《全元诗》总成一代诗歌之文献,嘉惠学林,功莫大焉。但囿于元代诗歌量多、零散等诸多因素,故其疏漏在所难免。本文以《全元诗》中的余阙诗为中心,利用《元诗体要》、《元诗选》、《四朝诗》等典籍,新补辑余阙诗七首,并分别加以考辨。读书偶见,以期对《全元诗》的完璧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全元诗》
余阙
补遗
Keywords
poems
of
yuan
dynasty
Yu
Que
supplement
of
the
lost
poem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元代后期上京纪行诗
11
作者
赵欢
机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出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基金
2017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课题(BGZYKY201754Q)
文摘
为了整体把握元代上京纪行诗的特点,针对后期上京纪行诗,深入分析了后期作品的题材和写作风格,探讨时代特点和文人身份对后期上京纪行诗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上京纪行诗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许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的观点。
关键词
上京纪行诗
元代文学
诗文
Keywords
Shangjing
poems
literature
of
the
yuan
dynasty
poems
and
proses
分类号
I207.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无在元代诗坛上的地位及贡献
12
作者
周钰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3-47,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元末明初蒙古色目士人的生存状态与文学创作研究”(17CZW028)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元代六言诗研究”(KYCX20_2151)。
文摘
宋无是元代著名诗人,曾随军渡海远征日本,其诗歌在元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当时诗风演进中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综观宋无三部诗集,既以多元的诗歌风格显示了宋元间诗风转换时转益多师的努力,同时《鲸背吟集》作为海洋文学诗集的平淡而奇与《啽呓集》以诗观史的创作特质更是元人新诗学精神的有力彰显。对于宋无创作成就和诗史地位的揭橥,不仅可助于丰富元代诗坛研究,亦可由此窥探元人特有的诗学风貌。
关键词
宋无
元代诗歌
海洋文学
遗民诗人
Keywords
Song
Wu
poems
of
the
yuan
dynasty
Marine
literature
Adherent
poet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敏中词“援稼轩例”与元代前期词坛之稼轩风
13
作者
赵维江
易淑琼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2,共7页
文摘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可资模仿的便捷途径;稼轩词中英雄豪杰之气和当时"中州气象"式的审美趣向契合;学术文学风会造就了词的体式特征的某些类文、类曲的变异,而以文为词又雅不避俗的"稼轩体"成为体现这些变异的最好范本。
关键词
中庵词
“援稼轩例”
元代前期词坛
稼轩风
Keywords
Zhong'
an
Ci
poems
imitating
Jia
Xuan
Style
the
Early
yuan
dynasty
the
prevailing
of
Jia
Xuan
Style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元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14
作者
路成文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7-26,共10页
文摘
唐宋是我国古代牡丹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继之而起的金元两朝,政治形势和社会文化与唐宋两朝大不相同。由于金元士大夫文人身份构成比较复杂,由此导致他们对于牡丹的栽培、游赏与题咏,因身份和文化心态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差异。或艳羡前朝风流,流露出些微的文化传承意识;或推重大都牡丹,从而表达一种"本朝亦盛"的心态;或颇寓兴亡之感,体现异族统治下传统士人的幽怨情愫。因唐宋金元画学昌明,牡丹成为花鸟画的重要题材,金元士大夫文人题咏牡丹绘画的诗词,与唐宋相较,骤然增加,值得关注。
关键词
金元
牡丹诗词
文化观照
Keywords
Peony
poems
ultural
observation
Jin
and
yuan
dynasty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冕咏梅诗研究
15
作者
陈必应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3-50,共8页
文摘
作为元末明初之际的一代大家,王冕因画、印之名过盛,至于掩盖其文学上之成就。咏梅诗在王冕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所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探讨以梅入诗之传统及王冕与梅之情结;二是剖析其咏梅诗中“梅”的多元内涵,即作为文人、隐士、狂士,在咏梅诗的创作中以梅言诗者之情、以梅状隐逸之趣、以梅表孤傲之志;三是讨论王冕咏梅诗之价值及成就,明确其诗歌创作中“咏梅诗”这一题材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
王冕
咏梅诗
梅花
元诗
Keywords
Wang
Mian
poems
on
plum
plum
blossom
yuan
dynasty
poet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畏兀人偰百辽逊的送别诗
16
作者
刘嘉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88-9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ZD124)。
文摘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富。其诗歌呈现出西域人善于理财的文化特征,乐观幽默、勇武任侠的民族性格,为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体裁选择上,偰百辽逊将西域音乐特点融于汉语诗歌创作中,五句诗、六言诗等"杂体诗"别具一格。其诗感情真挚,证实了元代多族士人间关系之紧密。西域诗人对于科举的关注,畏兀家族连胜科场,当是元代文史不同往古的新异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元代诗歌有别于唐宋的"异量之美",更好地构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其中教益,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
偰百辽逊
送别诗
多族士人圈
元代诗歌
中华文学史
Keywords
Xie
Bai-Liaoxun
farewell
poems
multi-ethnicliterati
circle
poetry
of
the
yuan
dynasty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答禄与权《杂诗》及皈依汉文明的原因
17
作者
牛贵琥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金元文人雅集研究"(11YJA751059)。
文摘
答禄与权采用"杂诗"这一体裁,是为了便于表现这一时期复杂的心境。其内容、写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汉魏六朝古诗相一致,但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表现出温柔敦厚的特征。其出仕明朝以及一系列的表现都可于此得到印证。作为亡国的太阳汗的子孙,源远流长的汉文明填补了心灵的空缺,并和远祖的文明融合在一起。这是其真诚皈依汉文明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答禄与权
《杂诗》
元代文学
乃蛮诗人
Keywords
Daluyuquan
Miscellaneous
poems
the
literary
in
yuan
dynasty
poet
of
Naima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上京纪行诗看元代文人心态
18
作者
赵欢
机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出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基金
2014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BGZYKY201434)
文摘
在当前的元代诗文研究中,较少有学者涉及上京纪行类作品。但作为元代诗文中特色突出的一支,上京纪行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了填补古代文学领域这一较薄弱的环节,完善和丰富元代诗文的研究,考察元代文人的境遇和心态,对上京纪行诗进行深入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上京纪行
元代诗文
文人心态
Keywords
shangjing
poems
yuan
dynasty
literature
poets'
psycholog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元诗》作者地理分布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
17
19
作者
徐永明
唐云芝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文摘
《全元诗》收入元诗作者4 950余人,有籍贯或省籍著录者共3 106人。从作者省籍分布来看,南方集中于江浙行省及其周边省县,北方集中于元中书省所辖腹里地区,前者以浙江、江西、江苏、安徽为主,后者以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为主。总体上,南方作者比例升高,北方作者则比例下降。从作者籍贯的地理分布来看,苏州、宣城、杭州人数占据前三,与《全元文》相比变动较大。从浙江籍作者的各路分布看,台州、绍兴、杭州三路总量靠前,具体州县上,则以杭州、绍兴、湖州等为主要分布点;婺州与庆元二路在《全元诗》中排名相比在《全元文》中下降显著,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文胜于诗的地域文化传统特色。
关键词
《全元诗》
作者地理分布
可视化
浙江
Keywords
The
Complete
poems
of
yuan
dynasty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visualization
Zhejiang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
被引量:
11
20
作者
查洪德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0-4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元代文学思潮与诗文流派>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03BZW030。
文摘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他有如此多方面的成就,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关键词
元代诗文
元代文论
江西文派
刘诜
Keywords
poems
and
essays
in
the
yuan
dynasty
theory
of
literature
in
the
yuan
dynasty
Jiangxi
school
of
literature
Liu
She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夷一体与元代纪行诗的繁荣
刘嘉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都扈从诗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赵延花
米彦青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元代诗僧的文学活动
张建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金诗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考述
张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元代别集整理的良好先例——读陈增杰先生《李孝光集校注》
虞万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诗歌创作的“草原”情结
康相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元人选元诗的编选、体例与刊刻
张建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天马西来与元代天马歌咏
张建伟
《中原文化研究》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元诗中的异域书写——上京纪行诗与边塞诗比较研究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全元诗》余阙诗补遗
葛小禾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元代后期上京纪行诗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宋无在元代诗坛上的地位及贡献
周钰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刘敏中词“援稼轩例”与元代前期词坛之稼轩风
赵维江
易淑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金元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路成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王冕咏梅诗研究
陈必应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元代畏兀人偰百辽逊的送别诗
刘嘉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0
原文传递
17
论答禄与权《杂诗》及皈依汉文明的原因
牛贵琥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从上京纪行诗看元代文人心态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全元诗》作者地理分布的可视化分析
徐永明
唐云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7
原文传递
20
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
查洪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