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夷一体与元代纪行诗的繁荣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嘉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在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民族文化传统作用下,少数民族诗人喜爱山水,善用拟人笔法,与山水风物深相契合。在混同华夷的文化环境下,上京纪行诗、奉使诗、奉祀诗也大量出现。从元代华夷一体的历史现象、少数民族诗人群体的贡献等维度探析元代纪行诗繁荣的原因,庶几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一体 少数民族诗人 元代诗歌 纪行诗
下载PDF
上都扈从诗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延花 米彦青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15,共5页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传统的边塞题材作品有一致之处,同时也是元代上都扈从诗的独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都 扈从诗 文学地理学 元代文学
下载PDF
论元代诗僧的文学活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5-63,共9页
元代诗僧乐于漫游,关注时政,交游广泛,经常参加诗歌赠答唱和与同题集咏,成为多族士人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僧的行为与诗风类似南宋的江湖诗派,与南宋江湖诗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不通过干谒谋生,而是交流切磋诗艺,提高名望。诗僧还广... 元代诗僧乐于漫游,关注时政,交游广泛,经常参加诗歌赠答唱和与同题集咏,成为多族士人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僧的行为与诗风类似南宋的江湖诗派,与南宋江湖诗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不通过干谒谋生,而是交流切磋诗艺,提高名望。诗僧还广泛与日本、安南等国的人士交往,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组织了很多诗歌活动,编选了多部元人总集。作为元代诗人中特殊的群体,诗僧为元代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僧 元诗 元代
下载PDF
金诗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考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金人诗歌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有多种形式,大部分诗歌依托诗人别集、总集、合集等集本的刊行而传世,少部分诗歌则借助元人选本流传,还有一些诗歌是依靠刻石、题壁、题画、书法墨宝等途径留存下来。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金人诗歌在元... 金人诗歌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有多种形式,大部分诗歌依托诗人别集、总集、合集等集本的刊行而传世,少部分诗歌则借助元人选本流传,还有一些诗歌是依靠刻石、题壁、题画、书法墨宝等途径留存下来。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金人诗歌在元代得以保存与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诗 元代 留存 传播
下载PDF
元代别集整理的良好先例——读陈增杰先生《李孝光集校注》 被引量:2
5
作者 虞万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元人别集罕见注本,陈增杰先生的《李孝光集校注》开启了良好的先例。全书搜采完备,校勘精当,笺注详赡,评论成一家言。附录研究资料丰富,又有金针度人之功。
关键词 元诗 《五峰集》 陈增杰 《李孝光集校注》
下载PDF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诗歌创作的“草原”情结 被引量:2
6
作者 康相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广袤无垠的北方大草原是众多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习武狩猎,形成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元朝建立,民族融合,各少数民族作家(包括出生在内地的少数民族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时,具有鲜明的"草原情结"。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眷恋草... 广袤无垠的北方大草原是众多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习武狩猎,形成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元朝建立,民族融合,各少数民族作家(包括出生在内地的少数民族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时,具有鲜明的"草原情结"。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眷恋草原、热爱草原的民族地域情怀,另一方面,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歌 草原情结 尚武精神
下载PDF
论元人选元诗的编选、体例与刊刻
7
作者 张建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元人选元诗注重保存资料,达到以诗存人、以诗存史的目的。编选的目的性很强,包括全国性总集、地域文学、遗民诗人、文学家族、围绕个人的倡和与集咏、歌咏名胜、书画鉴赏等内容,涉及范围广,体现了极大的丰富性。元人选元诗多有名人参与... 元人选元诗注重保存资料,达到以诗存人、以诗存史的目的。编选的目的性很强,包括全国性总集、地域文学、遗民诗人、文学家族、围绕个人的倡和与集咏、歌咏名胜、书画鉴赏等内容,涉及范围广,体现了极大的丰富性。元人选元诗多有名人参与,他们或是诗歌活动的组织者、总集的编选者,或参与筛选、评论、作序。元人选元诗采取开放式的编撰方式,具有随得随编随刊的特点。时间上以元代后期最为繁盛,刊刻地点多在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编选 古籍刊刻 元诗总集 元代文学
下载PDF
天马西来与元代天马歌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伟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天马之名起自汉武帝通西域所得大宛马,对天马的追求和神化体现了武帝对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的渴望。天马成为帝王与文人的情结,不断得到歌咏。天马西来代表着国力强盛,西域畅通。元代天马诗盛行,反映了文人对王朝国力强大、四夷宾服的歌... 天马之名起自汉武帝通西域所得大宛马,对天马的追求和神化体现了武帝对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的渴望。天马成为帝王与文人的情结,不断得到歌咏。天马西来代表着国力强盛,西域畅通。元代天马诗盛行,反映了文人对王朝国力强大、四夷宾服的歌颂,也是元代对外交流繁盛的反映。天马成为丝绸之路的标志,天马诗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诗 域外交流 元代文学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元诗中的异域书写——上京纪行诗与边塞诗比较研究
9
作者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上京纪行诗是元代特有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文人随驾上京时的见闻与感受,由于其内容主要为描写草原风物和少数民族生活,因而与唐代边塞诗有相似之处。但上京纪行诗亦不能定义为元代的边塞诗,它是以元代的"两都巡幸"这一特殊事... 上京纪行诗是元代特有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文人随驾上京时的见闻与感受,由于其内容主要为描写草原风物和少数民族生活,因而与唐代边塞诗有相似之处。但上京纪行诗亦不能定义为元代的边塞诗,它是以元代的"两都巡幸"这一特殊事件为背景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在题材上比唐代的边塞诗更具特殊性和局限性。且就元代的情况来看,"上京"并非边疆,而是一座重要的都城,故而上京纪行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边塞诗。将二者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有助于探讨上京纪行诗的独特风格及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纪行诗 边塞诗 元代文学 诗文 元诗
下载PDF
《全元诗》余阙诗补遗
10
作者 葛小禾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19,共3页
《全元诗》总成一代诗歌之文献,嘉惠学林,功莫大焉。但囿于元代诗歌量多、零散等诸多因素,故其疏漏在所难免。本文以《全元诗》中的余阙诗为中心,利用《元诗体要》、《元诗选》、《四朝诗》等典籍,新补辑余阙诗七首,并分别加以考辨。读... 《全元诗》总成一代诗歌之文献,嘉惠学林,功莫大焉。但囿于元代诗歌量多、零散等诸多因素,故其疏漏在所难免。本文以《全元诗》中的余阙诗为中心,利用《元诗体要》、《元诗选》、《四朝诗》等典籍,新补辑余阙诗七首,并分别加以考辨。读书偶见,以期对《全元诗》的完璧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诗》 余阙 补遗
下载PDF
论元代后期上京纪行诗
11
作者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了整体把握元代上京纪行诗的特点,针对后期上京纪行诗,深入分析了后期作品的题材和写作风格,探讨时代特点和文人身份对后期上京纪行诗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上京纪行诗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为了整体把握元代上京纪行诗的特点,针对后期上京纪行诗,深入分析了后期作品的题材和写作风格,探讨时代特点和文人身份对后期上京纪行诗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上京纪行诗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许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纪行诗 元代文学 诗文
下载PDF
论宋无在元代诗坛上的地位及贡献
12
作者 周钰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3-47,共5页
宋无是元代著名诗人,曾随军渡海远征日本,其诗歌在元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当时诗风演进中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综观宋无三部诗集,既以多元的诗歌风格显示了宋元间诗风转换时转益多师的努力,同时《鲸背吟集》作为海洋文学诗集... 宋无是元代著名诗人,曾随军渡海远征日本,其诗歌在元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当时诗风演进中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综观宋无三部诗集,既以多元的诗歌风格显示了宋元间诗风转换时转益多师的努力,同时《鲸背吟集》作为海洋文学诗集的平淡而奇与《啽呓集》以诗观史的创作特质更是元人新诗学精神的有力彰显。对于宋无创作成就和诗史地位的揭橥,不仅可助于丰富元代诗坛研究,亦可由此窥探元人特有的诗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无 元代诗歌 海洋文学 遗民诗人
下载PDF
刘敏中词“援稼轩例”与元代前期词坛之稼轩风
13
作者 赵维江 易淑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可资模仿的便捷途径;稼轩词中英雄豪杰之气和当时"中州气象"式的审美趣向契合;学术文学风会造就了词的体式特征的某些类文、类曲的变异,而以文为词又雅不避俗的"稼轩体"成为体现这些变异的最好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庵词 “援稼轩例” 元代前期词坛 稼轩风
下载PDF
金元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14
作者 路成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7-26,共10页
唐宋是我国古代牡丹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继之而起的金元两朝,政治形势和社会文化与唐宋两朝大不相同。由于金元士大夫文人身份构成比较复杂,由此导致他们对于牡丹的栽培、游赏与题咏,因身份和文化心态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差异。或艳... 唐宋是我国古代牡丹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继之而起的金元两朝,政治形势和社会文化与唐宋两朝大不相同。由于金元士大夫文人身份构成比较复杂,由此导致他们对于牡丹的栽培、游赏与题咏,因身份和文化心态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差异。或艳羡前朝风流,流露出些微的文化传承意识;或推重大都牡丹,从而表达一种"本朝亦盛"的心态;或颇寓兴亡之感,体现异族统治下传统士人的幽怨情愫。因唐宋金元画学昌明,牡丹成为花鸟画的重要题材,金元士大夫文人题咏牡丹绘画的诗词,与唐宋相较,骤然增加,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 牡丹诗词 文化观照
下载PDF
王冕咏梅诗研究
15
作者 陈必应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3-50,共8页
作为元末明初之际的一代大家,王冕因画、印之名过盛,至于掩盖其文学上之成就。咏梅诗在王冕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所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探讨以梅入诗之传统及王冕与梅之情结;二是剖析其咏梅诗中“梅”的多... 作为元末明初之际的一代大家,王冕因画、印之名过盛,至于掩盖其文学上之成就。咏梅诗在王冕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所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探讨以梅入诗之传统及王冕与梅之情结;二是剖析其咏梅诗中“梅”的多元内涵,即作为文人、隐士、狂士,在咏梅诗的创作中以梅言诗者之情、以梅状隐逸之趣、以梅表孤傲之志;三是讨论王冕咏梅诗之价值及成就,明确其诗歌创作中“咏梅诗”这一题材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冕 咏梅诗 梅花 元诗
下载PDF
元代畏兀人偰百辽逊的送别诗
16
作者 刘嘉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88-95,共8页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富。其诗歌呈现出西域人善于理财的文化特征,乐观幽默、勇武任侠的民族性格,为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体裁选择上,偰百辽逊将西域音乐特点融于汉语诗歌创作中,五句诗、六言诗等"杂体诗"别具一格。其诗感情真挚,证实了元代多族士人间关系之紧密。西域诗人对于科举的关注,畏兀家族连胜科场,当是元代文史不同往古的新异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元代诗歌有别于唐宋的"异量之美",更好地构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其中教益,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偰百辽逊 送别诗 多族士人圈 元代诗歌 中华文学史
原文传递
论答禄与权《杂诗》及皈依汉文明的原因
17
作者 牛贵琥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答禄与权采用"杂诗"这一体裁,是为了便于表现这一时期复杂的心境。其内容、写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汉魏六朝古诗相一致,但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表现出温柔敦厚的特征。其出仕明朝以及一系列的表现都可于此得到印证。作为亡国的... 答禄与权采用"杂诗"这一体裁,是为了便于表现这一时期复杂的心境。其内容、写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汉魏六朝古诗相一致,但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表现出温柔敦厚的特征。其出仕明朝以及一系列的表现都可于此得到印证。作为亡国的太阳汗的子孙,源远流长的汉文明填补了心灵的空缺,并和远祖的文明融合在一起。这是其真诚皈依汉文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禄与权 《杂诗》 元代文学 乃蛮诗人
下载PDF
从上京纪行诗看元代文人心态
18
作者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在当前的元代诗文研究中,较少有学者涉及上京纪行类作品。但作为元代诗文中特色突出的一支,上京纪行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了填补古代文学领域这一较薄弱的环节,完善和丰富元代诗文的研究,考察元代文人的境遇和心态,对上京纪行诗进... 在当前的元代诗文研究中,较少有学者涉及上京纪行类作品。但作为元代诗文中特色突出的一支,上京纪行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了填补古代文学领域这一较薄弱的环节,完善和丰富元代诗文的研究,考察元代文人的境遇和心态,对上京纪行诗进行深入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纪行 元代诗文 文人心态
下载PDF
《全元诗》作者地理分布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永明 唐云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全元诗》收入元诗作者4 950余人,有籍贯或省籍著录者共3 106人。从作者省籍分布来看,南方集中于江浙行省及其周边省县,北方集中于元中书省所辖腹里地区,前者以浙江、江西、江苏、安徽为主,后者以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为主。总体上,... 《全元诗》收入元诗作者4 950余人,有籍贯或省籍著录者共3 106人。从作者省籍分布来看,南方集中于江浙行省及其周边省县,北方集中于元中书省所辖腹里地区,前者以浙江、江西、江苏、安徽为主,后者以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为主。总体上,南方作者比例升高,北方作者则比例下降。从作者籍贯的地理分布来看,苏州、宣城、杭州人数占据前三,与《全元文》相比变动较大。从浙江籍作者的各路分布看,台州、绍兴、杭州三路总量靠前,具体州县上,则以杭州、绍兴、湖州等为主要分布点;婺州与庆元二路在《全元诗》中排名相比在《全元文》中下降显著,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文胜于诗的地域文化传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诗》 作者地理分布 可视化 浙江
原文传递
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 被引量:11
20
作者 查洪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0-46,共7页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他有如此多方面的成就,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文 元代文论 江西文派 刘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