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史扬 耿仁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7-798,共2页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同部位手术次数、感染发生的时间、术后有无囊袋血肿、有无切口脂肪液化、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感染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室无...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同部位手术次数、感染发生的时间、术后有无囊袋血肿、有无切口脂肪液化、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感染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室无菌环境。结果21例囊袋感染,发生率是1.11%;术后6个月内发生囊袋感染的比例为61.9%,同部位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均与起搏器囊袋感染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内是囊袋感染的高发期,第3次更换手术、手术时间>3 h、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差是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囊袋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鹏 陈建辉 马江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能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及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共计127例,对符合标准的患者119例进行...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能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及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共计127例,对符合标准的患者119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56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手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炎症指标、囊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率为6.35%(4/63),研究组为5.36%(3/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同组患者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均高于术前指标(P<0.05);但两组之间同时间段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1例发生严重囊袋感染,经手术扩创、更换起搏器位置后治愈。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炎症指标及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严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抗菌药物冲洗囊袋对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文海 梁艳平 +2 位作者 杨建 姜龙 冯洪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284-328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抗菌药物冲洗囊袋对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降低术后囊袋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预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46例,随机单盲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抗菌药物冲洗囊袋对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降低术后囊袋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预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46例,随机单盲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冲洗囊袋。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囊袋感染2例,占2.74%,随访期间发生3例,占4.11%,囊袋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WBC、hs-CRP、IL-1、IL-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d各项炎性指标高于同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3d、出院前各项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1-4、5-24周囊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建议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冲洗囊袋,以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含量,降低近期及远期囊袋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抗菌药物冲洗 囊袋感染
原文传递
负压伤口疗法在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姜珊 李康 +3 位作者 熊焰 谢昆 齐心 温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35例,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7~84岁。在创面彻底清创...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35例,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7~84岁。在创面彻底清创联合持续NPWT(负压值约-16.67 kPa)的基础上,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胸大肌、胸小肌之间,原囊袋腔隙内放置引流管,关闭创面后再次同前行持续NPWT治疗5~7 d。对本组患者切除囊袋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观察起搏器重植术后10~12 d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42个月,观察有无感染复发。结果本组患者囊袋组织可见纤维囊壁,局部被覆复层上皮,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患者囊袋组织伴多核巨细胞反应。起搏器重植术后10~12 d,35例患者皮肤伤口均愈合良好,拆除伤口缝线。术后随访6~42个月,31例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消退,伤口愈合良好;4例患者在术后因再次感染,移除全套起搏系统。结论对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NPWT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负压伤口疗法 囊袋感染
原文传递
心脏电子装置植入囊袋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雅文 陈胜男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9期1820-1822,共3页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心脏医学发展,心脏电子植入装置(Cardiovascular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CIED)包括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式体内电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acdefibrilator,ICD)和心脏再同步化(Cardiacresynchroniz...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心脏医学发展,心脏电子植入装置(Cardiovascular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CIED)包括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式体内电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acdefibrilator,ICD)和心脏再同步化(Cardiacresynchronizedther—apy,CRT)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随着CIED数量增加,术后感染也随之增多,严重者引起心内膜炎、菌血症,危及生命,同时造成医疗费用激增。囊袋感染是心脏起搏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7%。因此,做好囊袋感染的预防护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子装置 囊袋感染 护理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植入起搏器的安全可行性研究及并发症预防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哲 李月平 +2 位作者 周玉杰 许振业 马秀华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植入起搏器的安全可行性,以及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计87例初次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心脏瓣膜置换...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植入起搏器的安全可行性,以及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计87例初次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为:瓣膜置换组23例,常规观察组64例。分析术中、术后起搏器阈值、感知情况,随访术中、术后7 d、3个月、半年穿刺并发症、电极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组术中、术后及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总并发症发生共计8例,其中瓣膜置换组2例(8. 7%),常规观察组6例(9.4%)。其中与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气胸、血气胸、囊袋血肿、感染等共3例;与电极导线相关电极穿孔、绝缘层破损、脱位等共2例;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起搏器移位、电池提前耗竭、起搏器感知、起搏障碍、起搏综合征等共3例。2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植入起搏器是安全可行性的,采用负压球囊加用凝血酶能减低术后感染以及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瓣膜置换 囊袋感染
下载PDF
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再植入时间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田轶伦 王龙 +7 位作者 李学斌 李鼎 段江波 郭飞 昃峰 苑翠珍 郭继鸿 谭学瑞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起搏器依赖患者80例,其中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为阴性者60例纳入本... 目的探讨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起搏器依赖患者80例,其中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为阴性者60例纳入本研究。人院后,均接受常规起搏器囊袋局部清创及导线拔除术。术中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保留至再植入术后即刻移除。根据术后再植入时间,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导线拔除术后48h进行再植人手术;对照组:导线拔除术后72h进行再植人手术。随访1年,对比2组患者起搏器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手术前,2组在性别(男56.7%对63.3%,P〉O.05),年龄[(58.2±11.2)岁对(55.5±9.9)岁,P〉O.05]、植入时间[(12.7±3.4)年对(10.6±2.8)年,P〉0.05]、感染时间[(16.5±5.2)个月对(13.2±4.6)个月,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发生1例心脏压塞,1例中度三尖瓣反流,对照组发生2例心脏压塞。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为6.7%(P〉O.05)。术后即刻进行血培养,2组均未出现阳性患者。2组患者都于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再植入成功率均为100%。随访1年,2组患者均未出现再植人装置相关感染。结论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可应用于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而进行导线拔除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囊袋感染 导线拔除术 再植入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心脏再同步化及除颤治疗后囊袋感染和相关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崔秀珍 张鸿儒 +2 位作者 祖利 姚兰 于桂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再同步化和除颤(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囊袋感染及相关问题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行CRT-D治疗的54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囊袋皮肤机械性破溃及切口裂开、囊袋出血或血肿等及囊袋感染的原因,...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再同步化和除颤(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囊袋感染及相关问题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行CRT-D治疗的54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囊袋皮肤机械性破溃及切口裂开、囊袋出血或血肿等及囊袋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要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对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行CRT-D治疗的79例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囊袋皮肤机械性破溃及切口裂开、囊袋出血或血肿及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接受CRT—D治疗患者的囊袋感染及相关问题的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结论术前严谨的皮肤准备、消除潜在感染因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囊袋位置、实施预防出血干预措施,术后细致、严密的观察护理、充分的健康知识指导、加强跟踪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能有效的预防CRT-D治疗患者囊袋皮肤机械性破溃及切口裂开、囊袋出血、血肿及囊袋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心脏再同步化 除颤 心力衰竭 囊袋感染
原文传递
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疏导 被引量:5
9
作者 钱彦 姜丽娜 +2 位作者 周论 朱利 左灿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总结心理疏导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2月因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囊袋感染原因、临床特征及囊袋感染后患者心理状况的...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总结心理疏导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2月因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囊袋感染原因、临床特征及囊袋感染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并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采取焦虑、抑郁评分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同时应用生活质量评价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不同维度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心理疏导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心理疏导前(P<0.05)。心理疏导后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心理疏导前(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加重患者负性情绪反应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反应,并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植入术 囊袋感染 预防 心理疏导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海英 荆丽敏 +2 位作者 王向党 孟荣英 韩青 《现代临床护理》 2009年第5期31-32,39,共3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囊袋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6个月、9个月起搏器切开处皮肤干性坏死,给予囊袋清...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囊袋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6个月、9个月起搏器切开处皮肤干性坏死,给予囊袋清除术和重新置入起搏器。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与囊袋大小是否合适、术中操作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应针对原因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护理
下载PDF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起搏器囊袋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胜武 黄雄梅 +2 位作者 林亚洲 庄兢 林根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用于治疗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5例,根据NPWT原理,一期清创后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系统,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300~400mmHg)引流5~7d,...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用于治疗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5例,根据NPWT原理,一期清创后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系统,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300~400mmHg)引流5~7d,二期将起搏器重置深埋于胸大肌后间隙并闭合创面,保留原心脏起搏器系统。结果术后随访5~3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个月,其中1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治愈,伤口愈合良好,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前后经过3个疗程的NPWT治疗,感染仍无法控制,最终移除感染侧整套起搏器装置,并在对侧植入新的起搏器系统后治愈。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NPWT是一种可行的治疗血培养阴性、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单纯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囊袋感染 治疗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原文传递
无导线起搏器研究进展
12
作者 禹子清 宿燕岗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54-260,共7页
近年来兴起的无导线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LPM)避免了传统有导线起搏器的导线和囊袋相关并发症,如三尖瓣反流、电极导线断裂、电极导线心内膜炎或囊袋感染。LPM不仅在安全性上较传统起搏器有显著优势,而且起搏相关参数的稳定性也... 近年来兴起的无导线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LPM)避免了传统有导线起搏器的导线和囊袋相关并发症,如三尖瓣反流、电极导线断裂、电极导线心内膜炎或囊袋感染。LPM不仅在安全性上较传统起搏器有显著优势,而且起搏相关参数的稳定性也在相对较长的随访时间内得到证实。目前,LPM已在我国获批上市,虽然其应用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但植入量迅速增长,因此可预见到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本文将围绕现有LPM的临床应用证据、LPM植入相关技术及术后管理、未来LPM的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并发症 导线 三尖瓣反流 囊袋感染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冬梅 石蓓 +1 位作者 龙仙萍 荣季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完全移除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种种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我科2015-01至2016-02共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消毒,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囊袋... 目的:完全移除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种种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我科2015-01至2016-02共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消毒,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囊袋。4例患者均未拔除电极导线,术后予静脉用抗生素治疗7~10天。结果:4例患者术后发生囊袋感染时间平均14.75个月,均为单纯囊袋感染。经囊袋清创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置后,随访5~10个月(平均7.25个月),起搏器囊袋感染消失,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结论:通过对感染囊袋的彻底清创、对残留电子系统的合理处理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实现痊愈,并避免电极导线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囊袋感染 封闭式负压引流
下载PDF
钝性分离囊袋纤维网格对心脏起搏器更换术患者囊袋出血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晖 马文英 沈璐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时期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更换起搏器的方法和临床经验,从而提高起搏器更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10年间167例更换起搏器时局部囊袋处理方法的变化,即2008年...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时期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更换起搏器的方法和临床经验,从而提高起搏器更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10年间167例更换起搏器时局部囊袋处理方法的变化,即2008年以前原囊袋内周围形成的纤维网格不予以分开,仅在囊袋上部切口附近分离皮肤及组织,形成大小适中的囊袋;2008年以后尽量将原囊袋中形成的纤维网格分开,适当扩大原囊袋,并加强术后囊袋管理;同时观察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和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 167例更换起搏器患者,均为起搏器电池耗竭;其中2008年1月以前更换者为77例,2008年1月以后更换者为90例。2个时间段,与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相关的患者和植入因素无显著不同,与2008年以前相比,2008年以后行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6.7%vs 27.3%,P<0.01),其中局部囊袋血肿10例(5.9%),8例(80%)为2008年以前更换,局部囊袋感染17例(10.2%),13例(76.5%)为2008年以前更换。结论起搏器更换术中将由结缔组织形成的原囊袋周围钝性分开的处理方法可降低起搏器更换术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起搏器 更换术 感染 血肿
原文传递
高龄老年患者置入起搏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哲 周玉杰 +4 位作者 刘宇扬 史冬梅 胡宾 杨士伟 贾得安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置入起搏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计256例初次置人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75岁,168例)和低龄组(60~74岁,...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置入起搏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计256例初次置人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75岁,168例)和低龄组(60~74岁,148例)。观察术中、术后起搏器阈值、感知情况,随访术中及术后7d、3个月、半年穿刺并发症及电极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糖尿病病史、BMI、心房感知和起搏阈值、右心室感知和起搏阈值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患者年龄、肺部疾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低龄组老年患者[(84±9)岁比(68±7)岁,63,9%(69/108)比10.1%(15/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发生并发症共计13例,低年龄组6例,高龄组7例。与起搏器置入相关并发症5例,低龄组2例,1例穿刺过程中出现气胸,1例术后7d内出现囊袋血肿;高龄组3例,1例置入术后24h出现气胸,1例置入过程中出现血气胸,1例术后5个月发生起搏器感染。与电极导线相关并发症2例,低龄组和高龄组各I例。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6例,其中低龄组3例,分别为电池提前耗竭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高龄组3例,分别为起搏器移位2例,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障碍1例。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置人起搏器安全可靠,但同时要了解高龄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注意围手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高龄 囊袋感染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16
作者 冼少芳 陈佳丽 +1 位作者 余健 黄贤珍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3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到16例术后发生囊袋感染并分析感染发生情况、原因及预防措施。结...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3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到16例术后发生囊袋感染并分析感染发生情况、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6例患者给予积极换药、抗生素治疗等。有12例抗感染成功,随访期间(术后1~5年)未再发囊袋感染;2例感染反复发作,去除原起搏装置后在对侧重新植入起搏器装置;1例行溃疡清创术后将原起搏器消毒后移位置入治愈;1例囊袋破溃并导丝#t-露行清创修复术后将导丝移位后深埋至胸大肌后治愈。结论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加强术前准备;控制术中因素,加强手术环境及参与手术人员的管理;术后密切观察囊袋情况;加强出院随访,预防并减少囊袋感染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感染 心脏起搏器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的管理及预防
17
作者 喻瑜 牛红霞 华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8期684-686,694,共4页
囊袋血肿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显著增加囊袋感染的风险。因此,预防囊袋血肿的发生可以有效地降低囊袋感染的风险。现就囊袋血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危害、处理方法和预防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囊袋血肿 囊袋感染 并发症
下载PDF
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景景 段江波 +4 位作者 昃峰 李鼎 王龙 苑翠珍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发生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男性44例(78... 目的探讨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发生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男性44例(78.6%),女性12例(21.4%),年龄(66±13)岁。有囊袋感染清创史的35例(62.5%),有起搏器更换史23例(41.1%),深静脉置管2例(3.6%),糖尿病史11例(19.6%),乙肝病史5例(8.9%),肿瘤史2例(3.6%)。56例中1例患者因重症感染死亡,余55例患者均行电极导线拔除治疗,其中12例为外科拔除。术中发生心脏压塞3例(5.5%),肺栓塞1例(1.8%),再植入患者27例(49.1%),无一例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囊袋感染后保守清创治疗与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直接相关,一旦明确诊断应行电极导线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律植入装置 感染性心内膜炎 囊袋感染 电极导线 拔除
原文传递
心血管置入式电子设备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傅新镇 张玉榕 +3 位作者 张毅 贾荣波 张宝凯 杨金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174-2178,共5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置入式电子设备(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因CIED囊袋感染入滨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8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血流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分析心血管置入式电子设备(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因CIED囊袋感染入滨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8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血流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患者中,其中34例合并血流感染,余14例未合并血流感染。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持续>14 d、寒颤、全身不适及精神状态改变)、铅或电池侵蚀、生命体征、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白细胞计数、肌酐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炎症反应(SIRS)、低血压、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2项及症状持续>14 d。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SIRS及低血压是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SIRS及低血压是CIED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置入式电子设备 囊袋感染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感染保守治疗的初步临床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俊鹏 杨杰孚 佟佳宾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完全移除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即完全或部分保留电子系统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北京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8例CIED囊袋感染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行全套起搏系... 目的完全移除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即完全或部分保留电子系统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北京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8例CIED囊袋感染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行全套起搏系统移除,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组织、慢性炎性组织、肉芽及瘢痕组织,并对创面进行彻底消毒,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络合碘、生理盐水、抗生素反复冲洗腔隙,再使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局部浸润灌洗.8例患者均未拔除导线,其中6例移除脉冲发生器(75%).术后辅以静点抗生素及物理治疗.结果随访3~59(中位:34.12±20.99)个月,8例患者均感染控制,伤口愈合.结论CIED囊袋感染通过彻底清创、抗菌药物局部灌洗、残留电子系统的合理处理、联合抗感染及物理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囊袋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