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6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瓶梅词话》中“和”类虚词用法差异计量考察
被引量:
4
1
作者
曹炜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1-79,共9页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金瓶梅词话》
“和”类虚词
用法差异
计量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虎”意象的寓意与《金瓶梅》的欲望主题
2
作者
朱海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虎”在《金瓶梅》中是一个象征欲望的意象。词话本中以武松打虎开篇,通过武松打虎与小说其他情节的映射,警示读者“虎中美女”,即色欲的危险;崇祯本第一回则暗写武松打虎,明写玉皇庙观虎,通过二者的互相映射,揭示了财色之欲诱惑与危...
“虎”在《金瓶梅》中是一个象征欲望的意象。词话本中以武松打虎开篇,通过武松打虎与小说其他情节的映射,警示读者“虎中美女”,即色欲的危险;崇祯本第一回则暗写武松打虎,明写玉皇庙观虎,通过二者的互相映射,揭示了财色之欲诱惑与危险并存的两面性;将虎作为象征欲望的意象,其灵感当来自道教内丹学理论,贯穿《金瓶梅》的“龙虎斗”结构以道教理论否定了西门庆等人纵欲的合理性;虎意象体现了《金瓶梅》中观念的丰富与复杂,对这一意象的使用,是服务于《金瓶梅》的欲望主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
意象
金瓶梅
欲望
主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金瓶梅》街巷空间的呈现与叙事功能
3
作者
徐紫云
戴冬平
《泰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金瓶梅》中许多重要事件发生于清河县的大街小巷,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叙事空间之一,不仅为人物提供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而且得以传达角色身份信息、敷演故事桥段,甚至关乎到作品主旨。据统计,全书带有具体名称的街巷,计有“九街十三...
《金瓶梅》中许多重要事件发生于清河县的大街小巷,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叙事空间之一,不仅为人物提供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而且得以传达角色身份信息、敷演故事桥段,甚至关乎到作品主旨。据统计,全书带有具体名称的街巷,计有“九街十三巷”,成为以西门庆为首的人物生活、行动和矛盾展开的重要区域。试以《金瓶梅》“九街十三巷”为考察对象,在列表统计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叙事学相关理论,对街巷空间的呈现方式及其叙事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窥见作者的创作艺术,为深入研究《金瓶梅》的空间叙事价值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九街十三巷
呈现方式
叙事功能
原文传递
《金瓶梅》中的湖州元素
4
作者
虞文清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金瓶梅》被冯梦龙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该小说假托发生在宋代的历史故事,反映明朝的市井生活与社会风尚,对后世的《红楼梦》创作有诸多影响。该小说有100多万字,十数次提到江南城市湖州:既有发生在湖州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典故...
《金瓶梅》被冯梦龙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该小说假托发生在宋代的历史故事,反映明朝的市井生活与社会风尚,对后世的《红楼梦》创作有诸多影响。该小说有100多万字,十数次提到江南城市湖州:既有发生在湖州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典故,也有产自湖州的诸多自然与人造物产,更有湖州的著名历史人物和小说创造的湖州人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湖州在明朝时期的重要地位与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湖州元素
干将与莫邪(耶、䥺)
太湖石
湖州丝绸
菱花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谈《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
被引量:
4
5
作者
李昕升
丁晓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张箭先生在《<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考》[1]一文中,经考证认为明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瓜子",是向日葵的子(葵花子),但是葵花子广泛应用于食用和榨油最早是在晚清。实际上该瓜子应该是西瓜...
张箭先生在《<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考》[1]一文中,经考证认为明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瓜子",是向日葵的子(葵花子),但是葵花子广泛应用于食用和榨油最早是在晚清。实际上该瓜子应该是西瓜的变种,子用西瓜的子,子用西瓜所产瓜子在明清流行程度很高,子用西瓜一般被称为打瓜或子瓜,该瓜子今天又被称为黑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瓜子
向日葵
南瓜
西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芮效卫英译《金瓶梅》的文化战略启示
被引量:
4
6
作者
金学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7,共5页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在大众眼里只是色情小说,数百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芮效卫(David Roy)看来,《金瓶梅》不仅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叙事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芮氏毕其一生研究和翻译《金瓶梅...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在大众眼里只是色情小说,数百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芮效卫(David Roy)看来,《金瓶梅》不仅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叙事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芮氏毕其一生研究和翻译《金瓶梅》,不仅为英语世界奉献了第一部完整的《金瓶梅》英译本,而且以其独特的"全译"理念、高超的翻译技巧和详尽的文后注释将《金瓶梅》变成一部中国(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受到西方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高度认同。研究芮氏的"全译"策略,不仅有益于我们认识微观层面的文学文本翻译,更能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战略带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芮效卫
《金瓶梅》
全译
文化战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箱笼”:《金瓶梅》女性书写的“功能性物象”
被引量:
4
7
作者
赵毓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9,共8页
"箱笼"是明清小说中的常见器具。其出现,一般缘于叙事话语"再现"生活真实的需要。由于与女性相关的文化符码(如服饰、陪嫁、内闱等)大多涉及"箱笼",故其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情节场面中出镜尤为频繁。在《金...
"箱笼"是明清小说中的常见器具。其出现,一般缘于叙事话语"再现"生活真实的需要。由于与女性相关的文化符码(如服饰、陪嫁、内闱等)大多涉及"箱笼",故其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情节场面中出镜尤为频繁。在《金瓶梅》一书中,"箱笼"不仅是"再现"古代女子生活常态的普通物象,也不止作为满足叙事现场真实感的道具存在,而是同人物的生命轨迹紧密关联,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有机结合,在观照女性命运、构造情节场面、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金瓶梅》女性书写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物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笼
《金瓶梅》
女性书写
功能性物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张竹坡批评看吴月娘形象的“多色调”
被引量:
2
8
作者
勾俊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72-75,共4页
在《金瓶梅》人物谱中,吴月娘的形象让人难以把握,张竹坡在解读吴月娘时,出现了许多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说“《金瓶》虽有许多好人,却都是男人,并无一个好女人。屈指不二色的,要算月娘一个”,“月娘,可以向上之人也”;另一方面说“此书...
在《金瓶梅》人物谱中,吴月娘的形象让人难以把握,张竹坡在解读吴月娘时,出现了许多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说“《金瓶》虽有许多好人,却都是男人,并无一个好女人。屈指不二色的,要算月娘一个”,“月娘,可以向上之人也”;另一方面说“此书中月娘为第一恶人罪人,予生生世世不愿见此等男女也”,“真是千古第一恶妇人”。这些矛盾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笑笑生对吴月娘形象的矛盾心理,即一方面肯定吴月娘对传统道德纲常的遵从,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吴月娘的作为,也不足以充当挽救社会崩溃的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吴月娘
张竹坡
矛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瓶梅》芮效卫译本的“入俗”与“脱俗”
被引量:
2
9
作者
朱振武
洪晓丹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3期179-186,共8页
《金瓶梅》中随处可见的熟语,包括那些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是中国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元素。美国著名汉学家芮效卫历经40余年译介《金瓶梅》,他以原著文本为最终归宿的翻译风格,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
《金瓶梅》中随处可见的熟语,包括那些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是中国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元素。美国著名汉学家芮效卫历经40余年译介《金瓶梅》,他以原著文本为最终归宿的翻译风格,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重心置于芮译本中对熟语翻译的得与失,力求以小见大,从各类熟语的巧妙翻译处理方法中总结延伸,从文学翻译视角管窥蠡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熟语翻译
《金瓶梅》
芮效卫
原文传递
论《金瓶梅》中的“王婆”形象
被引量:
2
10
作者
徐长伟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1-23,共3页
在《金瓶梅》一书中,王婆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作者在她身上着墨前后计有十个回目之多,尤其在小说的前九回中,她的戏份颇大,而且她与书中主角之一潘金莲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在塑造潘金莲的形象时,王婆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王婆无疑是《金瓶...
在《金瓶梅》一书中,王婆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作者在她身上着墨前后计有十个回目之多,尤其在小说的前九回中,她的戏份颇大,而且她与书中主角之一潘金莲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在塑造潘金莲的形象时,王婆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王婆无疑是《金瓶梅》群丑之中的重要一丑。讨论这一形象,可以加深对作品批判社会现实的思想主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王婆形象
主题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瓶梅》时空叙事的创新及其小说史意义
被引量:
2
11
作者
王进驹
杜治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金瓶梅》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衍展而来,但在时空叙事上却突破了原书的规限。它在时代背景上有意混淆宋明两朝,成为通俗长篇小说鲜明深刻地反映时代特征的先例。其疏密有致的纪时叙事、接踵不断的节庆书写,也都通过...
《金瓶梅》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衍展而来,但在时空叙事上却突破了原书的规限。它在时代背景上有意混淆宋明两朝,成为通俗长篇小说鲜明深刻地反映时代特征的先例。其疏密有致的纪时叙事、接踵不断的节庆书写,也都通过前后的对比呈现出盛衰之变、冷热之感。它把主要叙事地域由阳谷转换到清河,产生具体指实却又无法确究的艺术效果,进而以家庭为中心展开社会描写,将庭院布局与故事发展、人物塑造相结合,营造了联系紧密的多层空间场域。总体而言,《金瓶梅》为通俗长篇小说树立了新的范式,开创了世情章回小说这一新类型,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时空叙事
“借古写今”
多层场域
写实与虚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瓶梅》对《西厢记》的“戏仿”
被引量:
2
12
作者
冯媛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在《金瓶梅》的风情叙事中,贯穿着一种对《西厢记》的"戏仿"。这一戏仿不仅表现在人物的言语、行动上,还表现在具体的场景描摹和情节暗袭中。所谓"戏仿",既是对原文本的降格、脱冕和亵渎,又是一种对才子佳人叙事的...
在《金瓶梅》的风情叙事中,贯穿着一种对《西厢记》的"戏仿"。这一戏仿不仅表现在人物的言语、行动上,还表现在具体的场景描摹和情节暗袭中。所谓"戏仿",既是对原文本的降格、脱冕和亵渎,又是一种对才子佳人叙事的颠覆,带有一种"解构主义"和"反讽"的特征。这种戏仿所形成的审美风格,恰好显现出身体的狂欢和禁忌之消失的时代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西厢记》
戏仿
反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曲法制与道德沦丧的挽歌——《金瓶梅》的主题与文化意蕴再探
被引量:
1
13
作者
韩春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0-75,80,共7页
自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后,儒家思想长期统治中国。儒家主张"礼治",导致法制伦理化,伦理政治化。面对元、明时期法制和伦理道德的沦丧,《金瓶梅》的作者对此却无可奈何无力挽救,因而表达出了强烈的忧...
自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后,儒家思想长期统治中国。儒家主张"礼治",导致法制伦理化,伦理政治化。面对元、明时期法制和伦理道德的沦丧,《金瓶梅》的作者对此却无可奈何无力挽救,因而表达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唱出了一曲法制与道德沦丧的挽歌。对法制与道德沦丧的忧患,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文化意蕴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主题
法制悲剧
道德沦丧
忧患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学”文献概说
14
作者
吴敢
《珠江论丛》
2016年第2期12-25,共14页
《金瓶梅》研究被称为"金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批大家、一批名著和一批稳定的相当数量的研究人员为"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金学"在1989年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前后应运而生。"金学"重要文献的发现与整...
《金瓶梅》研究被称为"金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批大家、一批名著和一批稳定的相当数量的研究人员为"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金学"在1989年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前后应运而生。"金学"重要文献的发现与整理出版,在"金学"发展的每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的《金瓶梅》研究,自1901年至1978年,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标志着古典阶段的结束和现代阶段的开始;1933年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发行《金瓶梅词话》,标志着现代阶段的正式启动;中国大陆和台港地区、日本、欧美(美、苏、法、英)四大研究圈的形成,标志着现代阶段的全面推进;版本、写作年代、成书过程、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文学地位、理论批评、资料汇编、翻译出版等课题的形成与展开,标志着现代阶段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学
《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版本
张竹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性·符号·情欲——论《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
15
作者
杨林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2-57,共6页
《金瓶梅》通过直面女性的情欲使女性的生命存在获得了一种主体地位,使女性从那种不公正的扭曲中摆脱出来,这种对妇女性权利的公平正视,是人性得到尊重的一个基础。但另一方面,它也走进了一个极端,女性形象成了"情淫"的化身、...
《金瓶梅》通过直面女性的情欲使女性的生命存在获得了一种主体地位,使女性从那种不公正的扭曲中摆脱出来,这种对妇女性权利的公平正视,是人性得到尊重的一个基础。但另一方面,它也走进了一个极端,女性形象成了"情淫"的化身、"情欲"的符号。文章主要从"欲海沉沦者"和"欲海超脱者"两大类五小类来分析《金瓶梅》中的淫娃荡妇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女性形象
情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庞春梅形象看《金瓶梅》暴露人性弱点的艺术
16
作者
黄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2-104,107,共4页
《金瓶梅》是一部擅长描绘人性弱点的衰世奇书。文章紧扣庞春梅的形象,暴露、鞭挞、否定其人性的假、恶、丑,窥视晚明赤裸裸的世情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
关键词
庞春梅
形象
《金瓶梅》
人性弱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17
作者
鲁茜
姚红卫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6-90,共5页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生平研究,集中在王世贞年谱,以徐朔方与郑利华《王世贞年谱》为目前最详实年谱;(二)文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王世贞是否为《金瓶梅》的作者;(三)对王世贞的文学思想、史学与书画成就等方面...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生平研究,集中在王世贞年谱,以徐朔方与郑利华《王世贞年谱》为目前最详实年谱;(二)文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王世贞是否为《金瓶梅》的作者;(三)对王世贞的文学思想、史学与书画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同时,20世纪以来对王世贞的研究还存在某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金瓶梅》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瓶梅》借径《水浒传》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
1
18
作者
张进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金瓶梅》在《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不具所谓的"原创性"。笑笑生之所以要借径《水浒传》,主要是基于题材的特定性质和要求,看到了"武松杀嫂"中英雄、侏儒、泼皮与一个美人故事的潜在...
《金瓶梅》在《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不具所谓的"原创性"。笑笑生之所以要借径《水浒传》,主要是基于题材的特定性质和要求,看到了"武松杀嫂"中英雄、侏儒、泼皮与一个美人故事的潜在审美效应,迎合了人们崇拜英雄的心理,体悟到"武松杀嫂"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与自己创作主旨相合的深刻蕴涵,以及与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表达的某些思想观念的合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水浒传》
文化渊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李瓶儿之死看《金瓶梅》众生百态
被引量:
1
19
作者
田茉云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1-85,共5页
李瓶儿从生病到死亡,作者浓墨重彩,各色人物陆续登场,演绎众生相。失去瓶儿,西门是痛,这是他唯一的一次真爱体现;月娘是怒,善良中带有怨恨;玉楼是淡,瓶儿的生死与她关系不大;金莲是快,与自己争宠的眼中钉终于拔掉。丫鬟仆妇哭自己,失去...
李瓶儿从生病到死亡,作者浓墨重彩,各色人物陆续登场,演绎众生相。失去瓶儿,西门是痛,这是他唯一的一次真爱体现;月娘是怒,善良中带有怨恨;玉楼是淡,瓶儿的生死与她关系不大;金莲是快,与自己争宠的眼中钉终于拔掉。丫鬟仆妇哭自己,失去了瓶儿那么强大的靠山。尼姑妓女为利益,一心为了银子,毫无真情。帮闲朋友倒还是真心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瓶儿之死
众生百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瓶梅》配角论
被引量:
1
20
作者
王志刚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21-26,共6页
《金瓶梅》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其主要贡献是:除了塑造西门庆、潘金莲等主要人物形象外,还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配角人物形象。以玳安、秋菊为代表的奴仆下人类配角,虽身为小人物,却个个性格鲜明,不可取代。正...
《金瓶梅》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其主要贡献是:除了塑造西门庆、潘金莲等主要人物形象外,还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配角人物形象。以玳安、秋菊为代表的奴仆下人类配角,虽身为小人物,却个个性格鲜明,不可取代。正是这些形象鲜明、富有特点的配角人物,让我们看透了他们卑劣丑恶、堕落无耻的嘴脸,也让我们认识了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明代社会。他们围绕在主要人物周围,为我们展示了世风日下的明代社会的众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配角
典型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瓶梅词话》中“和”类虚词用法差异计量考察
被引量:
4
1
作者
曹炜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1-7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规划基金项目(05JA740024)
文摘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关键词
近代汉语
《金瓶梅词话》
“和”类虚词
用法差异
计量研究
Keywords
modern
Chinese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the
functional
word
group
of
HE
differences
in
usage
metrical
research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虎”意象的寓意与《金瓶梅》的欲望主题
2
作者
朱海啸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文摘
“虎”在《金瓶梅》中是一个象征欲望的意象。词话本中以武松打虎开篇,通过武松打虎与小说其他情节的映射,警示读者“虎中美女”,即色欲的危险;崇祯本第一回则暗写武松打虎,明写玉皇庙观虎,通过二者的互相映射,揭示了财色之欲诱惑与危险并存的两面性;将虎作为象征欲望的意象,其灵感当来自道教内丹学理论,贯穿《金瓶梅》的“龙虎斗”结构以道教理论否定了西门庆等人纵欲的合理性;虎意象体现了《金瓶梅》中观念的丰富与复杂,对这一意象的使用,是服务于《金瓶梅》的欲望主题的。
关键词
虎
意象
金瓶梅
欲望
主题
Keywords
the
tiger
image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desire
theme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金瓶梅》街巷空间的呈现与叙事功能
3
作者
徐紫云
戴冬平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文摘
《金瓶梅》中许多重要事件发生于清河县的大街小巷,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叙事空间之一,不仅为人物提供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而且得以传达角色身份信息、敷演故事桥段,甚至关乎到作品主旨。据统计,全书带有具体名称的街巷,计有“九街十三巷”,成为以西门庆为首的人物生活、行动和矛盾展开的重要区域。试以《金瓶梅》“九街十三巷”为考察对象,在列表统计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叙事学相关理论,对街巷空间的呈现方式及其叙事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窥见作者的创作艺术,为深入研究《金瓶梅》的空间叙事价值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金瓶梅》
九街十三巷
呈现方式
叙事功能
Keywords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Nine
Streets
and
Thirteen
Alleys
presentation
method
narrative
func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I242
原文传递
题名
《金瓶梅》中的湖州元素
4
作者
虞文清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文摘
《金瓶梅》被冯梦龙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该小说假托发生在宋代的历史故事,反映明朝的市井生活与社会风尚,对后世的《红楼梦》创作有诸多影响。该小说有100多万字,十数次提到江南城市湖州:既有发生在湖州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典故,也有产自湖州的诸多自然与人造物产,更有湖州的著名历史人物和小说创造的湖州人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湖州在明朝时期的重要地位与历史影响。
关键词
《金瓶梅》
湖州元素
干将与莫邪(耶、䥺)
太湖石
湖州丝绸
菱花镜
Keywords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Huzhou
elements
Ganjiang
and
Moye
Taihu
lake
stone
Huzhou
silk
Linghua
mirror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谈《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
被引量:
4
5
作者
李昕升
丁晓蕾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域外蔬菜作物的引进及本土化研究"(12BZS09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同体构建"(2012JDXM015)
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助)"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KYZZ_0170)
文摘
张箭先生在《<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考》[1]一文中,经考证认为明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瓜子",是向日葵的子(葵花子),但是葵花子广泛应用于食用和榨油最早是在晚清。实际上该瓜子应该是西瓜的变种,子用西瓜的子,子用西瓜所产瓜子在明清流行程度很高,子用西瓜一般被称为打瓜或子瓜,该瓜子今天又被称为黑瓜子。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瓜子
向日葵
南瓜
西瓜
Keywords
plum
in
a
golden
vas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melon
seeds
sunflower
pumpkin
watermelon
分类号
K892.25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芮效卫英译《金瓶梅》的文化战略启示
被引量:
4
6
作者
金学勤
机构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文摘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在大众眼里只是色情小说,数百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芮效卫(David Roy)看来,《金瓶梅》不仅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叙事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芮氏毕其一生研究和翻译《金瓶梅》,不仅为英语世界奉献了第一部完整的《金瓶梅》英译本,而且以其独特的"全译"理念、高超的翻译技巧和详尽的文后注释将《金瓶梅》变成一部中国(明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受到西方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高度认同。研究芮氏的"全译"策略,不仅有益于我们认识微观层面的文学文本翻译,更能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战略带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芮效卫
《金瓶梅》
全译
文化战略
Keywords
David
Tod
Roy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translate-everything
principl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箱笼”:《金瓶梅》女性书写的“功能性物象”
被引量:
4
7
作者
赵毓龙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9,共8页
文摘
"箱笼"是明清小说中的常见器具。其出现,一般缘于叙事话语"再现"生活真实的需要。由于与女性相关的文化符码(如服饰、陪嫁、内闱等)大多涉及"箱笼",故其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情节场面中出镜尤为频繁。在《金瓶梅》一书中,"箱笼"不仅是"再现"古代女子生活常态的普通物象,也不止作为满足叙事现场真实感的道具存在,而是同人物的生命轨迹紧密关联,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有机结合,在观照女性命运、构造情节场面、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金瓶梅》女性书写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物象"。
关键词
箱笼
《金瓶梅》
女性书写
功能性物象
Keywords
chest,
plum
in
a
golden
vase
,
female
writing,
functional
image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张竹坡批评看吴月娘形象的“多色调”
被引量:
2
8
作者
勾俊涛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72-75,共4页
文摘
在《金瓶梅》人物谱中,吴月娘的形象让人难以把握,张竹坡在解读吴月娘时,出现了许多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说“《金瓶》虽有许多好人,却都是男人,并无一个好女人。屈指不二色的,要算月娘一个”,“月娘,可以向上之人也”;另一方面说“此书中月娘为第一恶人罪人,予生生世世不愿见此等男女也”,“真是千古第一恶妇人”。这些矛盾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笑笑生对吴月娘形象的矛盾心理,即一方面肯定吴月娘对传统道德纲常的遵从,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吴月娘的作为,也不足以充当挽救社会崩溃的药方。
关键词
《金瓶梅》
吴月娘
张竹坡
矛盾
Keywords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WU
Yueniang
ZHANG
Zhupo
contradicton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瓶梅》芮效卫译本的“入俗”与“脱俗”
被引量:
2
9
作者
朱振武
洪晓丹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出处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3期179-186,共8页
基金
朱振武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策略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AWW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金瓶梅》中随处可见的熟语,包括那些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是中国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元素。美国著名汉学家芮效卫历经40余年译介《金瓶梅》,他以原著文本为最终归宿的翻译风格,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重心置于芮译本中对熟语翻译的得与失,力求以小见大,从各类熟语的巧妙翻译处理方法中总结延伸,从文学翻译视角管窥蠡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熟语
熟语翻译
《金瓶梅》
芮效卫
Keywords
Idiom
Idiom
translation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David
Tod
Ro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金瓶梅》中的“王婆”形象
被引量:
2
10
作者
徐长伟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1-23,共3页
文摘
在《金瓶梅》一书中,王婆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作者在她身上着墨前后计有十个回目之多,尤其在小说的前九回中,她的戏份颇大,而且她与书中主角之一潘金莲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在塑造潘金莲的形象时,王婆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王婆无疑是《金瓶梅》群丑之中的重要一丑。讨论这一形象,可以加深对作品批判社会现实的思想主题的认识。
关键词
金瓶梅
王婆形象
主题意义
Keywords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the
image
of
Wangp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m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瓶梅》时空叙事的创新及其小说史意义
被引量:
2
11
作者
王进驹
杜治伟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文摘
《金瓶梅》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衍展而来,但在时空叙事上却突破了原书的规限。它在时代背景上有意混淆宋明两朝,成为通俗长篇小说鲜明深刻地反映时代特征的先例。其疏密有致的纪时叙事、接踵不断的节庆书写,也都通过前后的对比呈现出盛衰之变、冷热之感。它把主要叙事地域由阳谷转换到清河,产生具体指实却又无法确究的艺术效果,进而以家庭为中心展开社会描写,将庭院布局与故事发展、人物塑造相结合,营造了联系紧密的多层空间场域。总体而言,《金瓶梅》为通俗长篇小说树立了新的范式,开创了世情章回小说这一新类型,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关键词
《金瓶梅》
时空叙事
“借古写今”
多层场域
写实与虚构
Keywords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temporal
and
spatial
narration
using
the
past
to
describe
the
present
multilayered
fields
realism
and
fiction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瓶梅》对《西厢记》的“戏仿”
被引量:
2
12
作者
冯媛媛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3,共7页
文摘
在《金瓶梅》的风情叙事中,贯穿着一种对《西厢记》的"戏仿"。这一戏仿不仅表现在人物的言语、行动上,还表现在具体的场景描摹和情节暗袭中。所谓"戏仿",既是对原文本的降格、脱冕和亵渎,又是一种对才子佳人叙事的颠覆,带有一种"解构主义"和"反讽"的特征。这种戏仿所形成的审美风格,恰好显现出身体的狂欢和禁忌之消失的时代征候。
关键词
《金瓶梅》
《西厢记》
戏仿
反讽
Keywords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The
Western
Chamber
parody
irony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曲法制与道德沦丧的挽歌——《金瓶梅》的主题与文化意蕴再探
被引量:
1
13
作者
韩春萌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0-75,80,共7页
文摘
自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后,儒家思想长期统治中国。儒家主张"礼治",导致法制伦理化,伦理政治化。面对元、明时期法制和伦理道德的沦丧,《金瓶梅》的作者对此却无可奈何无力挽救,因而表达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唱出了一曲法制与道德沦丧的挽歌。对法制与道德沦丧的忧患,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文化意蕴所在。
关键词
《金瓶梅》
主题
法制悲剧
道德沦丧
忧患意识
Keywords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
theme
tragedy
of
the
legal
system
moral
decay
consciousness
ofdistresses
and
worries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学”文献概说
14
作者
吴敢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珠江论丛》
2016年第2期12-25,共14页
文摘
《金瓶梅》研究被称为"金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批大家、一批名著和一批稳定的相当数量的研究人员为"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金学"在1989年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前后应运而生。"金学"重要文献的发现与整理出版,在"金学"发展的每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的《金瓶梅》研究,自1901年至1978年,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标志着古典阶段的结束和现代阶段的开始;1933年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发行《金瓶梅词话》,标志着现代阶段的正式启动;中国大陆和台港地区、日本、欧美(美、苏、法、英)四大研究圈的形成,标志着现代阶段的全面推进;版本、写作年代、成书过程、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文学地位、理论批评、资料汇编、翻译出版等课题的形成与展开,标志着现代阶段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
金学
《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版本
张竹坡
Keywords
"Gold
Study"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Versions
of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Zhang
Zhupo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性·符号·情欲——论《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
15
作者
杨林夕
机构
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2-57,共6页
基金
200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项目编号:09GJ-04
+1 种基金
惠州学院2009年重点项目
项目编号:C209.0305
文摘
《金瓶梅》通过直面女性的情欲使女性的生命存在获得了一种主体地位,使女性从那种不公正的扭曲中摆脱出来,这种对妇女性权利的公平正视,是人性得到尊重的一个基础。但另一方面,它也走进了一个极端,女性形象成了"情淫"的化身、"情欲"的符号。文章主要从"欲海沉沦者"和"欲海超脱者"两大类五小类来分析《金瓶梅》中的淫娃荡妇形象。
关键词
《金瓶梅》
女性形象
情欲
Keywords
The
plum
in
a
golden
vase
women
characters
sexual
pass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庞春梅形象看《金瓶梅》暴露人性弱点的艺术
16
作者
黄越
机构
黄石理工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2-104,107,共4页
文摘
《金瓶梅》是一部擅长描绘人性弱点的衰世奇书。文章紧扣庞春梅的形象,暴露、鞭挞、否定其人性的假、恶、丑,窥视晚明赤裸裸的世情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
关键词
庞春梅
形象
《金瓶梅》
人性弱点
Keywords
Peng
Chunmei
image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humanity
weaknes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17
作者
鲁茜
姚红卫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
出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6-90,共5页
基金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成果
文摘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生平研究,集中在王世贞年谱,以徐朔方与郑利华《王世贞年谱》为目前最详实年谱;(二)文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王世贞是否为《金瓶梅》的作者;(三)对王世贞的文学思想、史学与书画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同时,20世纪以来对王世贞的研究还存在某些不足。
关键词
王世贞
《金瓶梅》
研究
述评
Keywords
Wang
Shizhen
The
plum
in
a
golden
vase
research
review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瓶梅》借径《水浒传》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
1
18
作者
张进德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文摘
《金瓶梅》在《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不具所谓的"原创性"。笑笑生之所以要借径《水浒传》,主要是基于题材的特定性质和要求,看到了"武松杀嫂"中英雄、侏儒、泼皮与一个美人故事的潜在审美效应,迎合了人们崇拜英雄的心理,体悟到"武松杀嫂"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与自己创作主旨相合的深刻蕴涵,以及与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表达的某些思想观念的合榫。
关键词
《金瓶梅》
《水浒传》
文化渊源
Keywords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Heroes
of
the
Marshes
cultural
origin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李瓶儿之死看《金瓶梅》众生百态
被引量:
1
19
作者
田茉云
机构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出处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1-85,共5页
文摘
李瓶儿从生病到死亡,作者浓墨重彩,各色人物陆续登场,演绎众生相。失去瓶儿,西门是痛,这是他唯一的一次真爱体现;月娘是怒,善良中带有怨恨;玉楼是淡,瓶儿的生死与她关系不大;金莲是快,与自己争宠的眼中钉终于拔掉。丫鬟仆妇哭自己,失去了瓶儿那么强大的靠山。尼姑妓女为利益,一心为了银子,毫无真情。帮闲朋友倒还是真心意。
关键词
《金瓶梅》
瓶儿之死
众生百态
Keywords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the
death
of
Piner
human
nature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瓶梅》配角论
被引量:
1
20
作者
王志刚
机构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出处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21-26,共6页
文摘
《金瓶梅》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其主要贡献是:除了塑造西门庆、潘金莲等主要人物形象外,还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配角人物形象。以玳安、秋菊为代表的奴仆下人类配角,虽身为小人物,却个个性格鲜明,不可取代。正是这些形象鲜明、富有特点的配角人物,让我们看透了他们卑劣丑恶、堕落无耻的嘴脸,也让我们认识了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明代社会。他们围绕在主要人物周围,为我们展示了世风日下的明代社会的众生相。
关键词
金瓶梅
配角
典型形象
Keywords
The
plum
in
a
golden
vase
supporting
character
typical
imag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瓶梅词话》中“和”类虚词用法差异计量考察
曹炜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虎”意象的寓意与《金瓶梅》的欲望主题
朱海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金瓶梅》街巷空间的呈现与叙事功能
徐紫云
戴冬平
《泰山学院学报》
2024
0
原文传递
4
《金瓶梅》中的湖州元素
虞文清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再谈《金瓶梅》、《红楼梦》之瓜子
李昕升
丁晓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芮效卫英译《金瓶梅》的文化战略启示
金学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箱笼”:《金瓶梅》女性书写的“功能性物象”
赵毓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张竹坡批评看吴月娘形象的“多色调”
勾俊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金瓶梅》芮效卫译本的“入俗”与“脱俗”
朱振武
洪晓丹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
2
原文传递
10
论《金瓶梅》中的“王婆”形象
徐长伟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金瓶梅》时空叙事的创新及其小说史意义
王进驹
杜治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金瓶梅》对《西厢记》的“戏仿”
冯媛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一曲法制与道德沦丧的挽歌——《金瓶梅》的主题与文化意蕴再探
韩春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金学”文献概说
吴敢
《珠江论丛》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女性·符号·情欲——论《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
杨林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从庞春梅形象看《金瓶梅》暴露人性弱点的艺术
黄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研究述评
鲁茜
姚红卫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金瓶梅》借径《水浒传》的文化渊源
张进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从李瓶儿之死看《金瓶梅》众生百态
田茉云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金瓶梅》配角论
王志刚
《新乡学院学报》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