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麦蛾柔茧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钟宝珠 许再福 覃伟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为明确温度变化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对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寄生作用中的影响,研究了室内17,20,23,26,29,32和35℃条件下,麦蛾柔茧蜂对不同密度的印度谷螟5龄幼虫的麻痹和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在17~29℃... 为明确温度变化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对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寄生作用中的影响,研究了室内17,20,23,26,29,32和35℃条件下,麦蛾柔茧蜂对不同密度的印度谷螟5龄幼虫的麻痹和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在17~29℃范围内,寄生蜂的寄主处理时间与温度成反比,从17℃的0.341d到29℃的0.068d,但温度再升高时,处理时间又延长。寄主搜索率也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17℃时最低,为0.056;29℃时最高,为1.895;当温度升高到32—35℃时,寄主搜索率又下降。温度调节的功能反应模型表明,在26~29℃范围内,寄生率较高。可见,在26~29℃时,麦蛾柔茧蜂对印度符螟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对寄生蜂繁殖后代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蛾柔茧蜂 印度谷螟 寄生 功能反应 温度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印度谷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范家霖 陈云堂 +7 位作者 李旭照 郭东权 吕晓华 张建伟 杨保安 刘江豫 田占军 张晓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利用0~2kGy电子束对不同虫态的印度谷螟进行辐照处理,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卵、幼虫、蛹发育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高低依次为:卵>幼虫>蛹>成虫。辐照后试虫的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及成虫... 利用0~2kGy电子束对不同虫态的印度谷螟进行辐照处理,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卵、幼虫、蛹发育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高低依次为:卵>幼虫>蛹>成虫。辐照后试虫的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及成虫的繁殖力均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分别经100、250和600Gy的剂量辐照的卵、幼虫、蛹不能羽化为成虫,经600 Gy剂量辐照的成虫不能产生下一代成虫。因此,600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可以作为储烟有效防治印度谷螟的参考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电子束 辐照
下载PDF
我国11省79地市(州)储粮场所中印度谷螟和麦蛾的发生分布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殿轩 冀乐 +7 位作者 白春启 白旭光 李慧 阎磊 吕建华 唐培安 邵小龙 贺艳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114,130,共6页
麦蛾和印度谷螟都属于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可危害小麦、稻谷、玉米等多种粮食,对储粮数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危害。了解其在不同储粮场所中的发生分布情况对昆虫生态和科学防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了中国分别属于4个主要储粮生态区... 麦蛾和印度谷螟都属于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可危害小麦、稻谷、玉米等多种粮食,对储粮数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危害。了解其在不同储粮场所中的发生分布情况对昆虫生态和科学防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了中国分别属于4个主要储粮生态区的11个省79地市(州)的不同粮食企业中麦蛾和印度谷螟的发生分布情况,调查包括粮库、大米加工厂、饲料加工厂、面粉加工厂、农户、粮食市场等557个单位和农户的储粮场所。主要结果为:印度谷螟在属于第四储粮生态区的河南省、辽宁省和山西省的发现频率分别为36.8%、39.5%和42.3%,明显高于属于第七储粮生态区的广东省的7.8%,在属于第五储粮生态区的福建省、浙江省、湖南省和湖北省调查地市的发现频率分别为21.2%、25.0%、13.6%和18.9%。印度谷螟在饲料厂和粮食市场的发现频率最高,分别为35.7%和35.1%,在大米厂、农户和粮库中的发现频率较低,分别为12.8%、13.0%和23.9%。麦蛾的发现频率较高的省区分别是属于第五储粮生态区的浙江省(75.0%)、湖北省(41.5%)和属于第六储粮生态区的云南省(44.7%),其次为属于第四储粮生态区的山西省和第五储粮生态区的福建省(26.9%、24.2%),较低的为属于第四储粮生态区的山东省和辽宁省(2.4%、7.9%)。麦蛾的发现频率最高为大米厂的26.9%,其次为粮库24.5%,在饲料厂、农户、面粉厂和粮食市场的发现频率较低,分别为16.7%、18.5%、16.8%和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蛾 印度谷螟 发生分布的
下载PDF
瓜蒌水分含量与印度谷螟为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晓毅 巢志茂 +2 位作者 田怡 刘海萍 谭志高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瓜蒌水分含量与印度谷螟为害的相关性。方法以遭受印度谷螟为害程度不等的瓜蒌为样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水份测定法"的烘干法测定其中的含水量。结果全部11个样品的水分含量介于5.68%~9.77%范围... 目的研究瓜蒌水分含量与印度谷螟为害的相关性。方法以遭受印度谷螟为害程度不等的瓜蒌为样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水份测定法"的烘干法测定其中的含水量。结果全部11个样品的水分含量介于5.68%~9.77%范围内,未见明显的超高或超低现象。结论瓜蒌水分含量低于一些容易遭受印度谷螟为害的药材的水分含量;防止瓜蒌遭受印度谷螟的为害不应仅仅限制其水分含量,而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 水分含量 印度谷螟
下载PDF
枸杞储藏害虫印度谷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浩 王晓静 +1 位作者 马建华 张蓉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3,96,共4页
通过对危害储藏枸杞的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试验观察发现,在常温仓储条件下的越冬幼虫死亡率高达86.3%,仅11.1%可化蛹,羽化为成虫.18~22℃时印度谷螟成虫、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8,... 通过对危害储藏枸杞的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试验观察发现,在常温仓储条件下的越冬幼虫死亡率高达86.3%,仅11.1%可化蛹,羽化为成虫.18~22℃时印度谷螟成虫、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8,9.8,39.4,8.8d,完成1代需要66.8d.枸杞干果含水量与幼虫发育历期呈反比,与蛹的发育历期呈正比.卵、幼虫、蛹、成虫及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9,8.8,11.9,12.5,11.2℃,有效积温分别为59.7,481.5,130.4,62.8,692.3d·℃.印度谷螟在银川地区可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67代,与实际饲养观察的年发生世代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储藏 害虫 印度谷螟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松花粉工艺处理对防控印度谷螟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何玉友 赵锦年 +3 位作者 高爱新 倪英杰 刘兴建 俞文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印度谷螟是松花粉的重要仓储害虫,为有效控制仓储害虫,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干燥、过筛、灭菌及破壁等松花粉产品主要工艺过程防控印度谷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松花粉产品加工流程中,采用180目以上筛网过筛,49℃、120 min加温干燥,12... 印度谷螟是松花粉的重要仓储害虫,为有效控制仓储害虫,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干燥、过筛、灭菌及破壁等松花粉产品主要工艺过程防控印度谷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松花粉产品加工流程中,采用180目以上筛网过筛,49℃、120 min加温干燥,12 k Gy60Coγ辐照灭菌,机械破壁或压片成型,7 g·m-3、6.5 h硫酰氟熏蒸或-8℃、24h冷冻贮藏等任一工艺处理,都能防杀印度谷螟卵或幼虫。各措施组合应用能有效防控印度谷螟侵入或危害,且经济、实用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印度谷螟 防控工艺
下载PDF
印度谷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培安 张棋麟 +1 位作者 薛昊 袁明龙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1-1209,共9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基因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获得可靠研究结果的基础.本研究以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仓储害虫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出该虫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品系q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基因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获得可靠研究结果的基础.本研究以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仓储害虫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出该虫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品系qRT-PCR的最适内参基因,并利用两个独立软件(ge Norm和Norm Finder)对8个备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最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a,而不同品系最稳定的是b-Actin和Ef1a.利用筛选到的Ef1a,b-Actin及两者组合对目标基因(过氧化物酶POD)进行标准化,印度谷螟不同品系间的POD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以稳定性最差的SD作为内参时,不同品系间POD的相对表达量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开展qRT-PCR研究时评价内参基因的稳定性非常必要,且基于筛选到的最佳基因作为内参时,才能准确获得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印度谷螟发育及品系特异相关基因的功能,并为筛选印度谷螟在其他条件下的最适内参基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仓储害虫 实时定量PCR 基因表达 内参基因 稳定性评价
原文传递
Effect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on Habrobracon hebetor during combined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odia interpunctella 被引量:4
8
作者 Akinkurolere Rotimi Oluwafemi Qiong Rao +1 位作者 Xi-Qiao Wang Hong-Yu Zhang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09-416,共8页
The suitability of combining microbial pesticides and an insect parasitoid for pest management of stored cereal in China was evaluated using laboratory assays. For this purpose,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illus thuringie... The suitability of combining microbial pesticides and an insect parasitoid for pest management of stored cereal in China was evaluated using laboratory assays. For this purpose,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Bt-intoxicated host larvae and the parasitoid Habrobracon hebetor (Say) (Hymenoptera: Braconidae) were tested against 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 (Lepidoptera: Pyralidae). Bt or H. hebetor alone caused 41.67% and 35.35% P interpunctella larval mortality respectively. The Bt- parasitoid combined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tality ofP interpunctella (86%). Progeny development of H. hebetor was dependent upon its susceptibility to Bt. Fewer parasitoids emerged from Bt-parasitoid combined treatment than in non-Bt treatments. However, since Bt did not prevent parasitoid development, a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Bt and parasitoid release could produce better protection against P. interpunctella than either treatments when used singly, because their lethal effects were additive to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Habrobracon hebetor pest management plodia interpunctella
原文传递
印度谷螟对谷物和花生产卵偏好性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姜碧若 王殿轩 +4 位作者 张留奎 陈亮 荆建国 李振华 唐培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3,共8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储藏过程中容易感染害虫,其中印度谷螟感染后危害严重。研究了印度谷螟成虫在小麦、玉米、稻谷和花生上的产卵偏好性,采用顶空抽取和气质联用测定粮食的挥发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单头印度谷螟雌成虫在小麦、玉米...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储藏过程中容易感染害虫,其中印度谷螟感染后危害严重。研究了印度谷螟成虫在小麦、玉米、稻谷和花生上的产卵偏好性,采用顶空抽取和气质联用测定粮食的挥发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单头印度谷螟雌成虫在小麦、玉米、稻谷和花生仁上的产卵数量分别为20、41、0和79粒。同环境中,雌成虫在水分含量分别为6%、8%、10%和12%的花生仁上产卵数量分别为20、31、55和31粒。同平台雌成虫在破裂花生仁、完整花生仁、破裂花生果和完整花生果上的产卵数量分别为78、38、13和1粒。试验粮食中的挥发物质主要为醛类、烷烃类、醇类、酸类、炔类和烯烃类的化合物,其中花生仁中的挥发物有12种,以酸类、醇类、烷烃类物质居多,相对含量分别为15.77%、9.90%、12.14%。玉米中的挥发物有13种,以醛类物质居多,相对含量为34.84%。小麦中的挥发物有11种,醛类物质居多,相对含量为14.34%,烷烃、烯烃和醇类相对含量均小于5%。稻谷的挥发物有14种,以醛类、醇类、烷烃类物质居多,相对含量分别为8.36%、7.41%、8.12%。结果显示,试虫对物料产卵的偏好性可能与挥发物的种类、相对含量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粮食 产卵偏好性 挥发物
下载PDF
Efficacy of an esfenvalerate plus methoprene aerosol for the control of eggs and fifth instars of Plodia interpunctella (Lepidoptera: Pyralidae) 被引量:3
10
作者 Emily A. Jenson Frank H. Arthur James R. Nechols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1-28,共8页
Aerosol insecticides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o fumigants for control of the Indianmeal moth, 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ner), the Indianmeal moth, a major insect pest of stored processed food. In this study,... Aerosol insecticides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o fumigants for control of the Indianmeal moth, 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ner), the Indianmeal moth, a major insect pest of stored processed food. In this study, eggs and larvae (5th instars) ofP. interpunctella were exposed to aerosol applications of the pyrethroid esfenvalerate and insect growth regulator methoprene,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in open and obstructed positions inside small sheds. When larvae were exposed to methoprene alone, adult emergence from those exposed larvae was 7.1% ± 1.5%. In contrast, adult emergence was 92.5% ± 3.5% when larvae were exposed to esfenvalerate alone. When eggs were exposed to methoprene, adult emergence of those exposed eggs was approximately 75%; however, when eggs were exposed to esfenvalerate, adult emergence was approximately 35%. In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methoprene plus esfenvalerate at their respective label rates, adult emergence following larval exposure was 0.91% ±0.61% compared to 16.3% ± 9.6% when eggs were exposed. Based on our results, methoprene alone is high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adult emergence after larval exposure. However, it is not as effective on eggs as esfenvalerate. A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esfenvalerate plus methoprene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eggs and the wandering-phase larval stages ofP. interpunctella. An economic risk analysis also supports a strategy of combining methoprene and esfenvale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Indianmeal moth plodia interpunctella
原文传递
Controlling infestation of a chocolate factory by Plodia interpunctella by combining mating disruption and the parasitoid Habrobracon hebetor 被引量:3
11
作者 Pasquale Trematerra Annachiara Oliviero +1 位作者 Sara Savoldelli Matthias Scholler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03-510,共8页
A field experiment of 4 years' dur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 ficacy of combining the mating disruption (MD) formulation Dismate ZETA ((9Z,12E)- tetradecadienyl acetate), with the parasitoid Habro... A field experiment of 4 years' dur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 ficacy of combining the mating disruption (MD) formulation Dismate ZETA ((9Z,12E)- tetradecadienyl acetate), with the parasitoid Habrobracon hebetor against the Indianmeal moth Plodia interpunctella in a chocolate factory.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began early in 2011 and ended in late 2014. Begane Dismate dispensers were placed in the facility from 2011 to 2014 and H. hebetor was released in 2014. Pheromone-baited trap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flight activity of the male moths and oviposition Petri dish traps were placed to assess the progeny production ofP. interpunctella females. Following the start of MD,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P. interpunctella males caught in monitoring traps was observed from 2011 to 2013. A further decline in the moth population was noted in 2014, when MD was combined with the release of parasitoids. The presence of larvae in the oviposition cups was occasionally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monitoring period, from 2011 to 2014.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bined system of MD and parasitoids is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technique that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control P. interpunct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food processing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mating disruption PARASITOID plodia interpunctella
原文传递
麦蛾茧蜂防治面粉仓库蛾类害虫幼虫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超 白春启 +2 位作者 劳传忠 王丽娜 曹克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研究了麦蛾茧蜂在30℃和RH 75%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生存能力、寄生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和其对不同材质包装袋和不同孔径的穿透能力,探讨了麦蛾茧蜂侵入面粉包装的风险。结果表明,在30℃和RH 75%条件下,以地中海粉螟幼虫为寄主的麦蛾茧蜂发... 研究了麦蛾茧蜂在30℃和RH 75%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生存能力、寄生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和其对不同材质包装袋和不同孔径的穿透能力,探讨了麦蛾茧蜂侵入面粉包装的风险。结果表明,在30℃和RH 75%条件下,以地中海粉螟幼虫为寄主的麦蛾茧蜂发育经历卵、幼虫、茧和成虫四个阶段,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12.57 d。在无寄主情况下,麦蛾茧蜂雌虫寿命为7.6±1.7d,雄虫寿命为5.6±1.4 d。以地中海粉螟末龄幼虫和印度谷蛾末龄幼虫为寄主时,麦蛾茧蜂雌虫寿命分别为18.8±5.3 d、15.8±4.8 d,平均产卵量为247.5±78.5粒、31.5±5.9粒,被麻痹的幼虫数量为100.6±29.7头、61.9±4.6头,被寄生的幼虫数量为70.3±20.4头、13.8±6.8头。麦蛾茧蜂雌虫在有寄主的情况时存活时间比无寄主延长8.2~11.2 d,以不同寄主幼虫为寄主时其产卵量、寄生量和麻痹量存在差异。麦蛾茧蜂难以穿透常见棉布袋、编织袋和覆膜编织袋等面粉包装袋,难以穿透小于0.6 mm的包装袋孔洞,不会对具有完好包装袋的面粉产生污染。因此,麦蛾茧蜂发育历期短,繁殖率高,存活时间长,产卵量大,且不能够穿透面粉包装袋,不会对包装内面粉污染,综合分析,在面粉仓库开展麦蛾茧蜂防治蛾类害虫幼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蛾茧蜂 面粉 蛾类害虫 印度谷蛾 地中海粉螟
下载PDF
明亮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安建东 国占宝 +2 位作者 李继莲 罗其花 吴杰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8-702,F0004,共6页
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 L.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果菜传粉昆虫,印度谷斑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bner)是危害明亮熊蜂繁育的主要害虫之一。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危害蜜蜂巢房的大蜡螟Gallerie mellonellaL.和小蜡螟... 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 L.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果菜传粉昆虫,印度谷斑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bner)是危害明亮熊蜂繁育的主要害虫之一。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危害蜜蜂巢房的大蜡螟Gallerie mellonellaL.和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icius明显不同。印度谷斑螟以饲喂熊蜂的花粉为载体传播进熊蜂繁育室,在熊蜂繁育室内可以连续繁殖,1年发生6~8代,且世代重叠。印度谷斑螟幼虫主要以蜂群内的剩花粉为食,当花粉不足时,就开始取食巢房和蜂蛹,对熊蜂的规模化繁育危害较大,每年的5~8月、11~2月为危害高峰期。印度谷斑螟的发育受环境和食物的影响很大,在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60%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的卵期为4d,幼虫期为19~23d,蛹期为11d,成虫期为4~20d。成虫羽化后3~4h即可进行交配,雌蛾交配后当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4~10d不等,平均产卵量107.8粒。在熊蜂繁育室消毒期间,食物短缺,印度谷斑螟幼虫进入休眠状态,各龄幼虫均可发生休眠现象。印度谷斑螟不危害蜜蜂,在蜜蜂巢房中不能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熊蜂 印度谷斑螟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马尾松花粉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锦年 何玉友 +2 位作者 李国松 丰忠平 俞文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研究了马尾松花粉重要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在浙江省富阳市1年发生5代,以成熟幼虫散居包装箱、家具、室内墙角等缝隙和纸张等堆积物间越冬。成虫、幼虫行动极其敏捷,能迅速从存贮被害物的器物空隙中溜飞、爬... 研究了马尾松花粉重要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在浙江省富阳市1年发生5代,以成熟幼虫散居包装箱、家具、室内墙角等缝隙和纸张等堆积物间越冬。成虫、幼虫行动极其敏捷,能迅速从存贮被害物的器物空隙中溜飞、爬离,扩散蔓延能力较强。越冬代成虫羽化呈现次高峰期、主高峰期两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12—13日和22—23日。第1、2、3和4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分别为7月3—4日、7月28—29日、8月27—29日和10月5—6日。雌、雄成虫平均交配时间为75.8 min·次-1。交配当天,雌成虫即可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28粒。成虫平均寿命8.0天,雌雄性比为1.0︰1.2。卵平均历期为4.9天。成熟幼虫平均爬行速度为25.2 cm·min-1,直线型爬行占总虫数的62.5%。每头幼虫平均取食花粉片的质量为0.055 g。幼虫食物缺乏或成熟时,迁移寻觅新食源或隐蔽场所化蛹。蛹平均历期为9.9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花粉 印度谷螟 生物学特性 发生生境
下载PDF
印度谷螟幼虫在不同油酸含量花生品种中的发育期和头壳宽度比较研究
15
作者 黄依林 王殿轩 +5 位作者 杨兴钧 李阳 谷建中 荆建国 李振华 唐培安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3-1492,共10页
【目的】探明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ner)幼虫取食不同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的发育特性,为花生储藏中该虫的科学防治害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15、开农1760和开农301,以及非高油酸花生品种豫... 【目的】探明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ner)幼虫取食不同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的发育特性,为花生储藏中该虫的科学防治害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15、开农1760和开农301,以及非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47、开农192、开农白2号和海花1号的花生仁中接种印度谷螟卵,于24、28和32℃温度下监测其中幼虫的发育历期、龄期和头壳宽度,计算比较其发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所测定的7个品种花生中,印度谷螟幼虫在3个温度下均经历了5个龄期化蛹。对应24、28和32℃的温度,高油酸品种开农1715中幼虫发育最慢,至蛹期发育历期分别为77、46和37d;非高油酸品种开农白2号中幼虫发育最快,相应发育历期分别为53、27和27d。同一温度下,幼虫的发育历期在高油酸品种开农1715、开农1760和开农301中均显著大于非高油酸品种豫花47、开农192、开农白2和海花1号中。试验温度下,温度升高,幼虫发育至蛹的历期显著缩短。5个虫龄的幼虫头壳宽度在不同品种花生中差异不显著(P>0.05),达到相同头壳宽度所经历时间则差异显著(P<0.05)。高油酸品种开农1715、开农1760、开农301和非高油酸品种开农白2号中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4、15.2、17.3和17.7℃。不同品种花生中幼虫期的有效积温差异显著,高油酸品种开农1760中最高达618.9日·度,非高油酸品种开农白2号中最低为331.5日·度。【结论】高油酸品种花生中印度谷螟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非高油酸品种中的幼虫(P<0.05)。花生油酸含量不同的同龄期幼虫头壳宽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花生中印度谷螟幼虫发育始点温度为15.2-17.7℃,高油酸花生中幼虫发育有效积温均明显高于非高油酸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油酸 印度谷螟 幼虫 发育 头壳宽度
原文传递
转Bt基因稻谷对印度谷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海燕 王振华 +3 位作者 华红霞 高艮亮 蔡万伦 杨长举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2-1727,共6页
为建立仓储阶段转Bt水稻安全性评价中靶标害虫抗性汰选研究体系,配制了含不同比例(70%,50%,30%,10%)转Bt基因(Cry1Ab/Cry1Abc)明辉63水稻谷粉(简称Bt谷粉)的人工饲料饲喂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ner),测定其对1~3龄幼虫... 为建立仓储阶段转Bt水稻安全性评价中靶标害虫抗性汰选研究体系,配制了含不同比例(70%,50%,30%,10%)转Bt基因(Cry1Ab/Cry1Abc)明辉63水稻谷粉(简称Bt谷粉)的人工饲料饲喂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ner),测定其对1~3龄幼虫在72h内的急性毒力,及对印度谷螟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检测转基因稻谷和末龄幼虫体内Bt蛋白含量。结果发现:4种比例人工饲料对幼虫的毒力作用均发生在取食48h后,72h后剂量效应明显。含Bt水稻较高比例的饲料对印度谷螟发育的负面效应明显:幼虫死亡率高,发育历期延长。Bt蛋白在幼虫体内含量与对应饲料中的含量基本成正比。综合考虑,将Bt杀虫蛋白含量2.35μg/g作为转Bt基因稻谷对印度谷螟的亚致死剂量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水稻 印度谷螟 急性毒力 种群发育 亚致死剂量
原文传递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印度谷螟幼虫的致死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芳 曹阳 +1 位作者 孙长坡 束长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82,共4页
根据8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的菌悬液对印度谷螟幼虫的生物测定结果,筛选出5株对该幼虫致死作用较好的Bt菌株。提取出5株Bt菌株的杀虫晶体蛋白,再对印度谷螟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0.06 mL/g(饲料)的SC1... 根据8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的菌悬液对印度谷螟幼虫的生物测定结果,筛选出5株对该幼虫致死作用较好的Bt菌株。提取出5株Bt菌株的杀虫晶体蛋白,再对印度谷螟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0.06 mL/g(饲料)的SC1-B3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对印度谷螟幼虫的致死率达到100%,同样浓度的Bt33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对印度谷螟幼虫的致死率超过70%,其余3株Bt的杀虫晶体蛋白致死率较低,致死率小于22.2%,但对印度谷螟幼虫的羽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晶体蛋白 印度谷螟 幼虫
下载PDF
不同性信息素配方、诱捕器类型与不同来源诱芯对印度谷螟诱捕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俞卓尔 邓建宇 +6 位作者 汪中明 傅伟杰 周国鑫 林海红 曹跃军 郑雄友 唐建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91,共6页
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防治方式,能有效提高储粮安全,降低防治成本。为进一步提高印度谷螟性信息素诱捕效果,本研究对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Z9,E12-14:OAc)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1-醇(Z9,E12-14:OH)两种印度谷... 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防治方式,能有效提高储粮安全,降低防治成本。为进一步提高印度谷螟性信息素诱捕效果,本研究对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Z9,E12-14:OAc)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1-醇(Z9,E12-14:OH)两种印度谷螟性信息素组分设计不同配方的诱芯进行诱捕效果测定,对比了不同类型的诱捕器与不同来源的诱芯对印度谷螟的诱捕效果。筛选出二元组分Z9,E12-14:OAc与Z9,E12-14:OH制成的诱芯最佳配比为7:3,剂量0. 5 mg。米面蛾诱捕器与自制诱芯为诱捕印度谷螟最高效的组合。本研究为应用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印度谷螟的技术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性信息素 配比 剂量 信息素诱捕器
下载PDF
Dismate PE对印度谷螟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广威 王丽丽 《粮食储藏》 2013年第2期3-4,共2页
食品在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到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危害,印度谷螟尤为常见,由于其幼虫极易在谷堆或者食品包装内部孳生,使得害虫防治遇到了困难。Dismate PE是一种专门针对螟蛾科害虫研发的昆虫信息素性诱剂,通过多年的药效试验表明,其对印度... 食品在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到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危害,印度谷螟尤为常见,由于其幼虫极易在谷堆或者食品包装内部孳生,使得害虫防治遇到了困难。Dismate PE是一种专门针对螟蛾科害虫研发的昆虫信息素性诱剂,通过多年的药效试验表明,其对印度谷螟的防治效果不低于任何化学杀虫剂,同时安全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交配 性信息素 印度谷螟
下载PDF
干果贮藏害虫印度谷螟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盛 玉山江.麦麦提 +3 位作者 潘俨 郑素慧 车凤斌 杨渡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74-1480,共7页
【目的】确定乌鲁木齐地区红枣、葡萄干、巴旦木、核桃、杏仁、杏脯等干果贮藏害虫种类及其优势种,研究优势贮藏害虫在乌鲁木齐的年生活史、不同食料对其发育历期的影响及自然天敌对其控制作用。【方法】采集不同来源贮藏害虫危害的干... 【目的】确定乌鲁木齐地区红枣、葡萄干、巴旦木、核桃、杏仁、杏脯等干果贮藏害虫种类及其优势种,研究优势贮藏害虫在乌鲁木齐的年生活史、不同食料对其发育历期的影响及自然天敌对其控制作用。【方法】采集不同来源贮藏害虫危害的干果,鉴定其贮藏害虫种类及优势贮藏害虫,以印度谷螟幼虫接种葡萄干研究印度谷螟在乌鲁木齐的年生活史。采用初产印度谷螟卵接种红枣、葡萄干、玉米粉、黄豆粉、人工饲料等五种食料,分析五种食料对印度谷螟卵~成虫发育历期的影响。采集野生麦蛾茧蜂成蜂接种印度谷螟幼虫,分析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幼虫的控制作用。【结果】印度谷螟在供试五种干果样品中危害比例为100%,花斑皮蠹和锯谷盗仅在部分核桃、杏干、巴旦木等干果中有危害,印度谷螟一年可发生三代。28℃、40%RH培养条件下,人工饲料、黄豆粉、红枣、葡萄干、玉米粉卵一成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0.66±5.02)d、(53.98±5.30)d、(59.91±5.48)d、(68.54±6.16)d、(74.61±9.24)d。野生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5~6龄老熟幼虫的单雌寄生率达(43.80±20.63)%,麻痹率达100%。【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干果优势贮藏害虫为印度谷螟,印度谷螟在乌鲁木齐一年可发生三代,五种食料培养条件下印度谷螟卵一成虫发育历期由长至短依次为玉米粉〉葡萄干〉红枣〉黄豆粉〉人工饲料,人工饲料可作为印度谷螟人工繁殖饲料,野生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具备较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年生活史 麦蛾茧蜂 发育历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