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ygen isotope stratigraphy and event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last 6 million years 被引量:6
1
作者 翦知湣 成鑫荣 +2 位作者 赵泉鸿 王吉良 汪品先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10期592-960,共9页
Based on the stable isotopic analysis of more than 1000 samples of planktonic and benthic foraminifers from ODP Site 1148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oxygen isotope stratigraphy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 Based on the stable isotopic analysis of more than 1000 samples of planktonic and benthic foraminifers from ODP Site 1148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oxygen isotope stratigraphy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last 3 million year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CS. Furthermore, the paleoceanographic changes in the northern SCS during the last 6 million years have been unraveled. The benthic foraminiferal δ180 record shows that before ~3.1 Ma the SCS was much more influenced by the warm intermediate water of the Pacific. The remarkable decrease in the deepwater temperature of the SCS during the period of 3.1-2.5 Ma demonstra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ce-sheet. However, the sever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eductions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Pliocene, reflected by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δ18O,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ce-sheet growth in the Antarctic region. Only those stepwise and irreversible SST redu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2.2-0.9 Ma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ce-she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Isotope stratigraphy pliocene-pleistocene Northern Hemisphere glaciation middle pleistocene revolution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Hesperotherium(黄昏兽 )——后期爪兽一新属 被引量:8
2
作者 邱占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5,共9页
记述了山西天镇早更新世爪兽一新属———Hesperotherium。新属为低冠中等大小的爪兽 ,主要鉴别特征是 :吻部极度缩短 ,门齿、犬齿和第一前臼齿消失 ,前臼齿高度退缩 ,上臼齿宽大于长 ,原尖孤立 ,下臼齿后齿带发育。这是爪兽科最后的代... 记述了山西天镇早更新世爪兽一新属———Hesperotherium。新属为低冠中等大小的爪兽 ,主要鉴别特征是 :吻部极度缩短 ,门齿、犬齿和第一前臼齿消失 ,前臼齿高度退缩 ,上臼齿宽大于长 ,原尖孤立 ,下臼齿后齿带发育。这是爪兽科最后的代表。中国过去在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的Nestoritherium ,很可能都应该归入这个新属。这个属的化石目前仅发现于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昏兽 新属 山西天镇 上新世一更新世 爪兽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野火与植被和气候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振 赵永杰 +2 位作者 刘超飞 丁国强 李月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是地球气候由相对温暖的上新世向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模式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现代气候和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野火作为地球生态系统重要的扰动因子,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演变,对维持... 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是地球气候由相对温暖的上新世向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模式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现代气候和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野火作为地球生态系统重要的扰动因子,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演变,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泥河湾盆地NHA钻孔(175.2~106.0 m段)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2.89~1.78 Ma)333个沉积物样品的炭屑分析,并结合孢粉分析结果,揭示了泥河湾盆地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野火活动历史,探讨了研究段内泥河湾盆地野火活动对区域气候、植被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野火强度与火频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泥河湾盆地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野火强度总体可以分为1个火强度较大的时期(2.74~2.32 Ma)和2个火强度较小的时期(2.89~2.74 Ma和2.32~1.78 Ma);2)炭屑总浓度以及>125μm粗粒炭屑浓度均表现出显著的41 ka斜率周期,表明泥河湾盆地野火活动强度受高纬冰量驱动影响显著;3)可燃生物量是影响野火强度的最主要因素,而植被类型对野火强度的影响较小;4)火强度与火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同步,表现为强度大-频率高、强度大-频率低以及强度小-频率高的3种模式;5)2.60~2.14 Ma是研究段泥河湾盆地野火活动最强的时期,表现为火强度大-频率高,该时期泥河湾盆地受全球气候变冷影响,植被以针叶林为主,生物量较大,气候波动频繁,野火活动强;6)强度大-频率高的火活动模式通常出现在气候转型期或古地磁漂移事件期间,在2.60~2.56 Ma、2.15~2.14 Ma以及1.82~1.78 Ma出现的火强度和火频率峰值分别对应于Matuyama/Gauss古地磁倒转时期、Reunion正极性漂移事件以及Olduvai正极性漂移事件中后期,可能与古地磁倒转引起的气候波动变化导致泥河湾盆地野火活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 炭屑 火强度 火频率
原文传递
New Fossil Reptile Records from the Siwalik of North India 被引量:1
4
作者 A. C. Nanda H. H. Schleich B. S. Kotlia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6年第8期673-691,共19页
From the Siwalik Group of Haryana and Himachal Pradesh, new fossil reptile records are described. The Siwalik fauna from Haryana and Himachal is recorded from the pre-Pinjor and Pinjor beds (Upper Siwalik Subgroup: Pl... From the Siwalik Group of Haryana and Himachal Pradesh, new fossil reptile records are described. The Siwalik fauna from Haryana and Himachal is recorded from the pre-Pinjor and Pinjor beds (Upper Siwalik Subgroup: Pliocene—Lower Pleistocene). The reptile fauna includes Crocodylus aff. palustris, Gavialis cf. gangeticus, Rhamphosuchus crassidens, Batagur sp., Geoclemys hamiltoni and Hardella thurjii. The findings are significant as fossil reptiles from the Siwalik Group are scanty as compared to the richer mammalian fau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SILS REPTILE Pinjor Formation Siwalik pliocene-pleistocene North India
下载PDF
腾冲-冈底斯新生代造山带的垮塌及陆间裂谷的形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虎 吴中海 +3 位作者 叶培盛 陈光艳 田素梅 姚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腾冲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以往研究较为薄弱,通过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腾冲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划分为高Sr、低Yb的埃达克型英安岩和低Sr、中Yb的浙闽型英安岩,其时限分别为上新世(2.78~4.04Ma)和早更新世(0.73~1.19Ma)... 腾冲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以往研究较为薄弱,通过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腾冲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划分为高Sr、低Yb的埃达克型英安岩和低Sr、中Yb的浙闽型英安岩,其时限分别为上新世(2.78~4.04Ma)和早更新世(0.73~1.19Ma),为腾冲冈底斯带造山隆升后,由稳定至垮塌过程中形成的中酸性火山岩。中新世,腾冲冈底斯高原应力由东西向挤压为主转变为南北向走滑,造山带开始裂解。受潞西—保山地块阻挡,走滑方向偏转,在转折端轴向断片间滑脱形成裂谷盆地。裂谷形成初期,地幔减压上侵,下地壳高压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型花岗质岩浆;至早更新世,随着裂谷加剧,地壳厚度进一步减薄,在低压条件下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浙闽型花岗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 上新世-更新世 英安岩 埃达克型 浙闽型 造山带垮塌 陆间裂谷
下载PDF
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23白令海航次介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木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52-1356,共5页
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23航次于2009年7月6日开始至9月4日结束在白令海实施。该航次的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钻取白令海的海底沉积物岩心样品,获得高纬度边缘海的较长时间尺度沉积序列,用于研究该海区上新世—更新世的从千年尺度到米... 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23航次于2009年7月6日开始至9月4日结束在白令海实施。该航次的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钻取白令海的海底沉积物岩心样品,获得高纬度边缘海的较长时间尺度沉积序列,用于研究该海区上新世—更新世的从千年尺度到米兰科维奇尺度气候变化及其与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关联。经历近2个月的海上钻探与研究工作,在7个井位上共钻取5741m岩芯,获得上新世(近5Ma)以来的不同位置岩芯样品,并取得微体古生物与沉积学等分析测试的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DP323航次 白令海 上新世-更新世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龙骨与龙齿化石
7
作者 曹克清 《上海地质》 1997年第3期50-54,共5页
本文论述了龙骨与龙齿化石的科学归属、药用和科学价值,并对实践中药用和科学研究相左的问题提出了恰当的对待和处置的意见。
关键词 龙骨 龙齿 化石 古动物 上新世 更新世
下载PDF
成都盆地新生代大邑砾岩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凤林 李勇 +2 位作者 李永昭 王谋 张玉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通过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大邑砾岩的发育层序、沉积特征及物源的分析 ,建立其垂向相序 ,总结出大邑砾岩的沉积具冲积扇相的特点 ;恢复大邑砾岩发育时期的古地貌 ,推断其至少由三个冲积扇组成 :古岷江扇 ,古青衣江扇 ,古玉溪扇。同时 ,结合... 通过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大邑砾岩的发育层序、沉积特征及物源的分析 ,建立其垂向相序 ,总结出大邑砾岩的沉积具冲积扇相的特点 ;恢复大邑砾岩发育时期的古地貌 ,推断其至少由三个冲积扇组成 :古岷江扇 ,古青衣江扇 ,古玉溪扇。同时 ,结合测年资料 ,指出大邑砾岩是上新世 -早更新世的整合沉积相 ,有别于全球其他地区同期的不整合事件。大邑砾岩沉积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盆地 大邑砾岩 上新世一早更新世 冲积物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南黄海黑碳记录的中国东部晚上新世以来C_(3)/C_(4)植被演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州美子 万世明 +3 位作者 张晋 黄杰 刘书明 李安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8-964,共17页
陆地植被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C_(3)/C_(4)组成类型及演化进程对于理解过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晚上新世以来东亚C_(4)植被扩张的时间、过程和机制等仍存很大争议,尤其缺少长江流域C_(3)/C... 陆地植被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C_(3)/C_(4)组成类型及演化进程对于理解过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晚上新世以来东亚C_(4)植被扩张的时间、过程和机制等仍存很大争议,尤其缺少长江流域C_(3)/C_(4)植被相对丰度演化的地质记录及不同纬度植被演化的时空综合对比。本研究利用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在南黄海钻取的CSDP-1孔约300.10 m长的岩芯沉积物的黑碳含量、通量及碳同位素组成,重建了晚上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地区C_(3)/C_(4)植被演化历史。研究发现,在晚上新世(约3.0~2.6 Ma),黑碳碳同位素组成发生明显正偏,指示沉积物源区长江流域的C_(4)植被相对丰度的增加,可能受到了中低纬度地区干旱化增强及大气CO_(2)浓度下降的共同影响;而中高纬度如黄土高原地区的C_(4)植被则相对减少,推测更低的温度可能成为了C_(4)植被生长的限制因素。中更新世(约1.0 Ma)以来,黑碳碳同位素比值整体负偏,表明源区C_(4)植被相对丰度减少。尽管沉积物源区在0.8 Ma左右转变为纬度更高的黄河流域,但东亚不同纬度地区记录均显示了碳同位素负偏,表明这是一区域现象,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冷是影响中更新世以来C_(4)植被演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揭示出,除了全球性的因素(大气CO_(2)浓度)外,区域气候(温度和干旱度)在东亚地区C_(3)/C_(4)植被长期演化中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植被演化 黑碳 干旱 全球变冷 南黄海 晚上新世-更新世
原文传递
西藏札达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江尚松 向树元 徐亚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31,共11页
札达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隅的阿里地区,是在中新世晚期约9.6Ma B.P.形成的一个NW-SE向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上新世-早更新世发育一套完整的河湖-冲积扇相地层。在札达县香孜乡西北约1km处精细实测了上上新统一下更新统香孜剖面。根据... 札达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隅的阿里地区,是在中新世晚期约9.6Ma B.P.形成的一个NW-SE向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上新世-早更新世发育一套完整的河湖-冲积扇相地层。在札达县香孜乡西北约1km处精细实测了上上新统一下更新统香孜剖面。根据前人的古地磁及ESR年龄数据确定下更新统香孜组年龄为2.60-1.67Ma B.P.。根据孢粉学研究把香孜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8个孢粉组合),并据此将札达盆地2.75M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划分为3个阶段:(1)孢粉组合带Ⅰ(孢粉组合1~2),植被为温暖偏湿的常绿与落叶针阔叶混交林,2.67Ma以后气候逐渐向干旱转变,地层对比时代为晚上新世(2.75~2.60Ma);(2)孢粉组合带Ⅱ(孢粉组合3~5),发育温凉偏湿的亚高山落叶针阔叶混交林,并在约2.38Ma逐渐变为针叶林,气候趋向变冷,地层对比时代为早更新世(2.54—2.16Ma);(3)孢粉组合带Ⅲ(孢粉组合6~8),发育寒冷干旱的高山针叶林,并存在高寒灌丛草甸草原,低海拔处零星分布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指示较强的地势差异,地层对比时代为早更新世(2.13~1.8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札达盆地 孢粉组合 古气候变化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
下载PDF
全球上新统-更新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介绍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晓丹 王伟铭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关键词 上新统-更新统界线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 新近系 第四系 生物地层 地质年代
原文传递
依据Pulleniatina的旋向变化划定更新统下界─—以台湾二仁溪剖面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凯旋 洪崇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9-555,共7页
在传统上,浮游有孔虫Globorotalia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面一直被用来作为划定海相地层更新统下界的可靠依据。然而,此一初现面(2.0MaB.P.)所界定的更新统下界与超微化石Gaphyroco... 在传统上,浮游有孔虫Globorotalia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面一直被用来作为划定海相地层更新统下界的可靠依据。然而,此一初现面(2.0MaB.P.)所界定的更新统下界与超微化石Gaphyrocopsaoceanicas.l.初现面(1.67~1.7MaB.P.)所界定的并不一致。这一现象对大陆边缘的沉积地层尤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大陆边缘的高沉积速率会导致两个基面有很的层位间距。本研究证明台湾西南部二仁溪剖面之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最后一次的旋向变化(由左至右),几乎与超微化石G.oceanicas.l.的初现面同一时间。因此,就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的观点看,此一族向变化是辨识更新统下界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Pulleniatina 旋向变化 更新统下界
下载PDF
南海深海沉积中的更新统/上新统界线及与意大利Vrica层型剖面的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泉鸿 翦知 成鑫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72,共8页
应用浮游有孔虫定量统计、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和磁性地层学等资料来确定南海ODP1148站深海沉积中的上新统/更新统(P/P)界线。氧同位素期(MIS)64和65之间的P/P界线在1148站位于井深112 75m处,计算年龄为1 805Ma,在地层对比上与Vrica层型... 应用浮游有孔虫定量统计、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和磁性地层学等资料来确定南海ODP1148站深海沉积中的上新统/更新统(P/P)界线。氧同位素期(MIS)64和65之间的P/P界线在1148站位于井深112 75m处,计算年龄为1 805Ma,在地层对比上与Vrica层型剖面的P/P界线一致。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在MIS62出现以右旋壳为主的转变,计算年龄为1 76Ma,此事件和Olduvai极性亚时顶界看来是最接近P/P界线的可靠时间面。除此以外,在1148站P/P界线及其附近没有发现重大的地层学和环境变化事件。相比之下,1148站底栖δ18O值在3 05~2 53Ma期间快速变重,冬季表层海水温度下降了5℃,指示了北半球冰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 剖面 更新统/上新统界线 浮游有孔虫 氧同位素 南海
下载PDF
皋兰山红黏土-黄土记录的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C_(3)/C_(4)植被演化
14
作者 李孟 彭廷江 +5 位作者 韩冰雁 郭本泓 李小苗 马振华 冯展涛 宋春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808,共11页
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是上新世温暖气候向更新世冰期-间冰期旋回过渡的重要时段,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也深刻改变了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貌格局和生态环境面貌。因此,开展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的古气候变化研究是理... 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是上新世温暖气候向更新世冰期-间冰期旋回过渡的重要时段,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也深刻改变了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貌格局和生态环境面貌。因此,开展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的古气候变化研究是理解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重要切入点。而兰州盆地地处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衔接位置,对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响应较为敏感,是探讨构造-气候-生态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以兰州皋兰山红黏土-黄土岩芯为研究对象,在已有黄土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学基础上,综合开展了有机碳同位素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西部黄土高原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3.0~2.2 Ma)的C_(3)/C_(4)植被相对丰度演化历史。结果表明:皋兰山上新世-更新世转型期风成沉积中正构烷烃多以C31为主峰的单峰模式,可能指示了草本植被的主要贡献。而典型黄土层位(L32和L33)的正构烷烃多呈现微生物降解的双鼓包模式,表明饱和烃受外源输入影响。综合对比常规指标、总有机碳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后认为,皋兰山底部黄土的总有机碳同位素不能直接用于重建区域C_(3)/C_(4)植被演化。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研究表明:在3.0~2.2 Ma时期,皋兰山古生态整体以C3植被为主;C4植被扩张发生在3.0 Ma之前,3.0~2.9 Ma发生C4植被快速减少事件,初步推测这可能与降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皋兰山 上新世-更新世转型 总有机碳同位素 单体碳同位素 C_(3)/C_(4)植被演化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相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30
15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8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孙立倩 王建平 韩同林 韩建恩 杜建军 余佳 孟庆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45-252,共8页
札达盆地新近系上新统一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香孜组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2z)(Qp1t),属地堑型湖盆沉积,主要发育冲洪积相、冰缘相、冰湖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持续裂陷相、湖... 札达盆地新近系上新统一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香孜组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2z)(Qp1t),属地堑型湖盆沉积,主要发育冲洪积相、冰缘相、冰湖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持续裂陷相、湖相及河流相。札达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早期裂陷(N21x)、稳定隆升(Qp2f)和强烈快速隆升(Qp3~Qh)等5个2z)、湖盆外泻(Qp(N2阶段。盆地南北两侧数条相向正断层的活动性控制着该区的沉积相展布格局:断层活动强烈时,湖盆水域扩大,湖水加深,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断层活动减弱时,水体变浅或干涸,湖盆被充填,主要发育河流相、冲洪积沉积。第四纪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札达盆地周缘高山区冰川活动加剧,主要发育冰缘相和冰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上新世—早更新世 断陷湖盆 构造演化 西藏札达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中两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7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孙立倩 王建平 韩同林 韩建恩 杜建军 余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5-608,共4页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次构造运动(不整合)。从新到老为下更新统香孜组(Qp1x)和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22z)和上新统托林组(N12t)。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札达组、札达组与托林组之间2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2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该区新近纪以来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和环境演化,以及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上新世-早更新世 河湖相沉积 不整合面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本文将西藏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地层的古地磁法和ESR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内河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新近纪上新世-第... 本文将西藏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地层的古地磁法和ESR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内河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根据该套河湖相地层沉积演化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河湖相沉积中所发现的各种古动植物化石等的综合分析,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札达地区上新世-早更新世气候经历了从湿热-温暖潮湿-偏冷潮湿-寒冷干旱的变化,以及植被从森林-灌木-草原的逐渐演化。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其总体特征是:①5.4~4.4Ma,札达地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④4.4~3.95Ma,为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⑧3.95~3.5Ma,为偏凉潮湿阶段,气候开始转冷;①3.5~3.2Ma,为温暖潮湿阶段;⑤3.2~2.9Ma,气候转为偏冷潮湿阶段;⑥2.9~2.57Ma,该阶段气候偏冷而干旱,整体较为干冷;⑦2.57~1.36Ma,气候寒冷而干旱。表明自上新世-早更新世,该区的古气候环境在逐渐变干、变冷的总趋势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上新世-早更新世 孢粉记录 古生物 古环境与古气候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1-1120,共10页
通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对分布于盆地内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上新世—早更新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上新统—... 通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对分布于盆地内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上新世—早更新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上新统—下更新统三分方案,将该套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3个组、7个沉积相、11个岩性段,并为确定上新统与下更新统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上新世-早更新世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年代地层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6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83-992,共10页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古地磁、ESR样品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札达盆地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时间序列。测试结果表明:从剖面自下而上所做的古地磁测年数据为5.41~1.60Ma;而ESR测年数据为5.4~1.3...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古地磁、ESR样品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札达盆地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时间序列。测试结果表明:从剖面自下而上所做的古地磁测年数据为5.41~1.60Ma;而ESR测年数据为5.4~1.36Ma,两者大体吻合。根据古地磁、ESR测年结果,可将该套河湖相地层的时序划分为:上新世托林组(N21t)的形成时间为5.41~4.20Ma、上新世古格组(N22g)为4.20~2.57Ma、早更新世香孜组(Qp1-1x)为2.57~1.36Ma。为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地层时间序列标尺的建立,以及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上新世-早更新世 地层划分 磁性地层 年代地层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孟宪刚 朱大岗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0-167,共8页
通过对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的实测,确定了札达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在喜马拉雅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位置,并从基底构造、盆缘构造和盆内构造三个方面,论述了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盆地类型、盆地的形成过程,对... 通过对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的实测,确定了札达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在喜马拉雅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位置,并从基底构造、盆缘构造和盆内构造三个方面,论述了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盆地类型、盆地的形成过程,对札达盆地的构造成因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古格组、古格组与托林组之间两个不整合面的发现,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两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以及上新统褶皱的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运动晚阶段(第Ⅲ幕)的表现形式及新近纪到第四纪时期高原隆升过程、方式等,提供了实际资料和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上新世-早更新世 地质构造组合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