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治疗不同部位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章子骏 付杰 韩静霆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治疗不同部位进展性脑梗死(P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2023年1月—2024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IS患者,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将其分为前循环组(n=47)、后循环组(n=50)。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治疗不同部位进展性脑梗死(P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2023年1月—2024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IS患者,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将其分为前循环组(n=47)、后循环组(n=50)。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减小,血小板计数(PLT)均上升,后循环组PDW和MPV均小于前循环组,PLT高于前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1周后,后循环组NIHSS评分均低于前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组总有效率(86.00%)高于前循环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00%)与前循环组(14.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PIS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参数和神经功能,其对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病情改善更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梗死 后循环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血小板参数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