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岩鹰 周恕敏 吴军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37-1939,共3页
目的:探讨雷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响,以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雷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响,以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二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ACS,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海峰 杨明 +4 位作者 韩凌 高亢 赵燕 陈萍 李晓红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1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125例行择期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简称替罗非班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患者在PCI前直接冠脉内弹丸式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时间不少于3min,随后以0.15μg/(kg.min)-1持续泵点8h。检测两组患者PCI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mPAR及hs-CRP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mPAR、hs-CRP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h,替罗非班组mPAR、hs-CRP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对照组mPAR较术前显著升高,hs-CRP虽较术前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h及术后7d,两组之间mPAR及hs-CRP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组PCI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hs-CRP对数值与mPAR呈直线相关。术前及术后24h,对照组hs-CRP对数值与mPAR呈直线相关。术后6h及术后7d,对照组未见相关关系。结论PCI术后6h,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替罗非班对接受PCI术的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mPAR与hs-CRP呈正相关,hs-CRP对血小板的聚集状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高敏C反应 蛋白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西洛他唑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田艳华 李国山 张然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西洛他唑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对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50%)AIS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入组40例,完成37例)和西洛他唑组(入组40例,完成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西洛他唑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对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50%)AIS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入组40例,完成37例)和西洛他唑组(入组40例,完成39例);在AIS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换用替格瑞洛治疗(90 mg/次,2次/d);西洛他唑组将氯吡格雷换用西洛他唑治疗(100 mg/次,2次/d)。于改变治疗方案前及改变治疗方案后1、3、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IR),观察2组治疗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改变治疗方案后12个月替格瑞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洛他唑组(z=-2.086,P=0.037)。替格瑞洛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西洛他唑组(χ~2=4.057,P=0.034);替格瑞洛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501,P=0.034);替格瑞洛组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505,P=0.034);替格瑞洛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021,P=0.045)。改变治疗方案后1、3、6、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的PAR低于西洛他唑组(F=15.320,P=0.000)。结论对氯吡格雷抵抗的AIS患者,替格瑞洛比西洛他唑的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强,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但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血栓风险较高、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换用替格瑞洛;对于血栓风险较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建议换用西洛他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氯吡格雷抵抗 替格瑞洛 西洛他唑 血小板聚集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