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NWW向活动断裂带构造特征: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45
1
作者 索艳慧 李三忠 +5 位作者 刘鑫 戴黎明 许立青 王鹏程 赵淑娟 张丙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3-966,共14页
中国东部新构造期活动强烈,前人对该时期NE向构造已有很多研究,但NWW向构造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地震活动性四个方面对中国东部的NWW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NWW... 中国东部新构造期活动强烈,前人对该时期NE向构造已有很多研究,但NWW向构造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地震活动性四个方面对中国东部的NWW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NWW向活动断裂带具有左行走滑的运动性质,并控制了第四纪盆地左阶雁列的展布样式;NWW向活动断裂带是孕震断裂,诱发了多次地震活动。在动力学上,这些断裂带是板缘的不同段落变形在板内不同块体间响应调节的产物,且在周边板块的联合作用下,华北和华南南部NWW向断裂可能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占主导,而东北和华南东部NWW向断裂可能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 NWW向断裂 左形左阶 孕震构造 板缘 板内
下载PDF
广西若干重大基础地质特征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启勋 《广西地质》 2000年第3期3-12,共10页
文章根据华南地区物探、化探、遥感编图广西综合解译成果 ,研究广西若干重大基础地质特征 ,着重讨论地壳结构、深部构造、主要隐伏深断裂带、基底性质等 ,以板块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提出广西地壳属陆壳型性质和扬子板块在广西的边界... 文章根据华南地区物探、化探、遥感编图广西综合解译成果 ,研究广西若干重大基础地质特征 ,着重讨论地壳结构、深部构造、主要隐伏深断裂带、基底性质等 ,以板块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提出广西地壳属陆壳型性质和扬子板块在广西的边界划在三江—大新一线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 深部地质构造 结晶基底 陷伏断裂 广西
下载PDF
Exotic origin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helf: new insights in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eastern China since the Mesozoic 被引量:33
3
作者 Yaoling Niu Yi Liu +15 位作者 Qiqi Xue Fengli Shao Shuo Chen Meng Duan Pengyuan Guo Hongmei Gong Yan Hu Zhenxing Hu Juanjuan Kong Jiyong Li Jinju Liu Pu Sun Wenli Sun Lei Ye Yuanyuan Xiao Yu Zh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8期1598-1616,共19页
The effect of paleo-Pacific subduction on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continental China is likely complex. Nevertheless, our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esozoic granitoids in the eastern c... The effect of paleo-Pacific subduction on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continental China is likely complex. Nevertheless, our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esozoic granitoids in the eastern continental China in space and time has led us to an interesting conclusion: The basement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beneath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may actually be of exotic origin geologically unrelated to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of eastern China. By accepting the notion that the Jurassic- Cretaceous granitoids in the region are gen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western Pacific subduction and the concept that subduction may cease to continue only if the trench is being jammed, then the termination of the granitoid magmatism throughout the vast region at -88±2 Ma manifests the likelihood of "sudden", or shortly beforehand (- 100 Ma), trench jam of the Mesozoic western Pacific subduction. Trench jam happens if the incoming "plate" or portion of the plate contains a sizeable mass that is too buoyant to subduct. The best candidate for such a buoyant and unsubductable mass is either an oceanic plateau or a micro-continent.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basement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helf represents such an exotic, buoyant and unsubductable mass, rather than seaward extension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of eastern China. The locus of the jammed trench (i.e., the suture) is predictably located on the shelf in the vicinity of, and parallel to, the arc-curved coastal line of the southeast continental China. It is not straightforward to locate the locus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ecause of the more recent (〈20 Ma) tectonic re-organ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Sea of Japan. We predict that the trench jam at - 100 Ma led to the re-orienta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motion in the course of NNW direction as inferred from the age-progressive Emperor Seamount Chain of Hawaiian hotspot origin (its oldest unsubdued Meiji and Detroit seamounts are -8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zoic granitoids in eastern ChinaExotic origin of Chinese continental shelf Trenchjam Transform plate boundary Basal hydrationweakening Lithosphere thinning Cratondestruction Mantle hydrous melting Crustalmelting plate tectonics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18.6年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29
4
作者 杜品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2-369,共8页
将全球地震高发地区分成13个研究区,分析各区浅源大地震(1897-1990年)与18.6年月亮交点运动周期的关系,发现各区均有明显的18.6a地震轮回存在:活跃期为12.4a,平静期为6.2a.提出了软流层岩浆潮的概... 将全球地震高发地区分成13个研究区,分析各区浅源大地震(1897-1990年)与18.6年月亮交点运动周期的关系,发现各区均有明显的18.6a地震轮回存在:活跃期为12.4a,平静期为6.2a.提出了软流层岩浆潮的概念,分析18.6a地震轮回的成因是软流层岩浆潮的调制作用,并把这种解释称为岩浆潮假设.全球火山活动的18.6a准周期性和各地震活跃期中心时间分布的规则性是对岩浆潮假设的支持.地震轮回可认为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对地球内部和外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响应或自组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轮回 板块边界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北澜沧江带的性质--是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吗?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才 谢尧武 +3 位作者 董永胜 徐锋 强巴扎西 蒋光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1-1719,共9页
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借助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北澜沧江带两侧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古生物、火山岩浆弧、变质岩、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吉塘岩群、酉西群、构造运... 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借助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北澜沧江带两侧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古生物、火山岩浆弧、变质岩、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吉塘岩群、酉西群、构造运动分期等进行剖析,并与邻区进行了简单对比。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出北澜沧江带是藏东地区连接滇西澜沧江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纽带,是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界线的倾向性意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澜沧江带 冈瓦纳板块 扬子板块 界线
下载PDF
发展中的板块边界: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 被引量:19
6
作者 冯锐 马宗晋 +1 位作者 方剑 吴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7,共17页
亚洲内陆的强地震密集地发生在天山一贝加尔一线,但该处并不存在一条连续的大断裂,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长期相左。文中分析了这条地震带的时空分布、分区特点、应力状态和活动周期,计算了欧亚大陆的布格重力异常场、均衡重力异常... 亚洲内陆的强地震密集地发生在天山一贝加尔一线,但该处并不存在一条连续的大断裂,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长期相左。文中分析了这条地震带的时空分布、分区特点、应力状态和活动周期,计算了欧亚大陆的布格重力异常场、均衡重力异常场,反演了上地幔的密度分布和剪切波速分布。发现在这个部位的70~250b的深部有一条北东向的密度、速度陡变带,它是新生代的冷地幔和热地幔的交界带,与浅部构造存在立交关系,对亚洲大陆的现今构造运动和应力场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个带的地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板缘地震和板内地震,是一种因为深浅构造不同而造成的结构性地震,性质上为大陆内缘地震。文中还就深浅构造的空间立交关系、时间镜像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南北地震带和伊朗东侧地震带的立交结构也与上地幔构造有关。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是正在发展中的板块边界,是大陆内部的一个典型构造,北侧为稳定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次板块,南侧为活动的中国-东南亚次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结构 结构性地震 重力场 上地幔构造 板块边界 欧亚大陆
下载PDF
东北亚大陆地壳运动的GPS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许厚泽 熊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Amurian板块是 2 0年前提出的位于东北亚地区的板内块体 ,目前 ,关于Amurian板块还存在很多争论 ,如Amurian板块是否存在、其南部边界在哪里。介绍了围绕确定Amurian板块这一科学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东北亚地区地壳运动学的研究 。
关键词 大陆地壳 GPS 板块 板内 大地测量 地壳运动 东北亚地区 前提 边界 争论
下载PDF
在板块边缘的冲撞地区重力场的求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俊勇 刘允诺 +1 位作者 张骥 张江齐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在陆地上,板块边缘的冲撞地区一般都是呈现地形复杂、地表和地下的质量分布不均衡、有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构造运动,因此,该地区的重力场(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变化剧烈,对它的归算和推估都需要作特殊的考虑。本文以位于... 在陆地上,板块边缘的冲撞地区一般都是呈现地形复杂、地表和地下的质量分布不均衡、有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构造运动,因此,该地区的重力场(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变化剧烈,对它的归算和推估都需要作特殊的考虑。本文以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冲撞地区的珠穆朗玛峰测区的重力场求定为例,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冲撞 珠穆朗玛峰 重力场 板块边缘
下载PDF
新疆主要断裂的分布及其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舍建忠 朱志新 +3 位作者 贾健 段旭杰 彭戈 邸晓辰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0,共12页
新疆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华北、华南和西藏等板块交汇处,位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结合处,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发育,而深大断裂是古板块构造的主要划分标志之一。本文以断裂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全面梳理、... 新疆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华北、华南和西藏等板块交汇处,位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结合处,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发育,而深大断裂是古板块构造的主要划分标志之一。本文以断裂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全面梳理、总结新疆境内主要断裂类型、规模、产状、物质组成、运动方式、力学性质、形成时代及活动性等特征,在新疆境内划分出10条超岩石圈断裂、21条岩石圈断裂和9条壳断裂,共计40个主要深断裂,这些深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新疆大地构造发展格局完全一致,且往往构成主要构造单元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断裂 板块 界线
下载PDF
层流平板摩擦阻力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丹 禹建军 阎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3-667,共5页
为提高层流摩擦阻力数值计算的精度,采用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层流平板摩擦阻力进行了计算.计算中采用4种先进上风格式,同时配合以14种不同的壁面法向网格分布和5种常用限制器,并将计算结果与布拉修斯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an Leer... 为提高层流摩擦阻力数值计算的精度,采用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层流平板摩擦阻力进行了计算.计算中采用4种先进上风格式,同时配合以14种不同的壁面法向网格分布和5种常用限制器,并将计算结果与布拉修斯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an Leer的FVS(Flux Vector Splitting)格式数值耗散大,对网格分布和限制器敏感,不适合用于摩擦阻力计算.限制器和计算格式的粘性分辨率越高,摩擦阻力的计算精度越高.在计算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壁面法向第1层网格高度,以提高计算精度,但应同时兼顾网格长宽比.对于摩擦阻力计算,边界层内应至少布置4个网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修斯解 层流 平板 边界层 摩擦阻力
下载PDF
双参数弹性地基上受压的正交异性板的自由振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炎 廖瑛 谢燕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49,共4页
双参数弹性地基上面内受压的正交异性矩形薄板自由振动问题可分两种情况求解;当板的四边为简支时可用双正弦级数解法来求得各阶固有频率。对其他任意边界情形,可采用分离变量法先求得各种代数多项式解以及单正弦级数解,然后建立一个适... 双参数弹性地基上面内受压的正交异性矩形薄板自由振动问题可分两种情况求解;当板的四边为简支时可用双正弦级数解法来求得各阶固有频率。对其他任意边界情形,可采用分离变量法先求得各种代数多项式解以及单正弦级数解,然后建立一个适用于除四边简支外能满足四边以及四角的一般解,其中的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来确定。以四边简支和平夹的正方形板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这种解法简单全面,便于实际应用。全部公式同样可用来求解板的稳定性问题。此时令板的固有频率为零,两个对边压力的比或其中一个为已知即可求得各阶临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板 自由振动 弹性地基 频率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关于各向异性纤维复合材料板裂纹尖端应力场的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维阳 张少琴 马玉兰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63-269,共7页
本文对各向异性纤维复合材料板的Ⅰ型、Ⅱ型和混合型裂纹尖端应力场进行了有关的力学分析。通过求解一类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推出了Ⅰ型、Ⅱ型和混合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各向异性纤维复合材料板 裂纹尖端应力场 材料力学
下载PDF
The plate contact geometry investigation based on earthquake source parameters at the Burma arc subduction zone 被引量:8
13
作者 ZHANG LangPing SHAO ZhiGang +2 位作者 MA HongSheng WANG XingZhou LI ZhiH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806-817,共12页
Accurately characteriz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contacts between the crust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adjacent region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is part of Asia from the viewpoint of g... Accurately characteriz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contacts between the crust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adjacent region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is part of Asia from the viewpoint of global plate systems. In this pa per, a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contacts between the Eurasian and Indian plates at the Burma arc sub duction zone using earthquake source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Slabl.0 model of Hayes et al. (2009, 2010).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focus depths positioned in 166 sections along the Burma Arc subduction zone boundary has been investigated. Linear plane fitting and curved surface fitting has been performed on each section.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contacts and the extent of subduction are defined quantitatively. Finally, the focal depth distribution is outlined for six typical sections along the Burma arc subduction zone, combining focal mechanisms with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geologic structure. Possible dy namic interaction pattern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lementary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geometric contact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crust with adjacent plates and serves as a global reference for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tes and related geodynamic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ma arc subduction zone earthquake source parameters plate boundary geometric contact Slab1.0 model
原文传递
Dirac method for nonlinear and non-homogenous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f plates
14
作者 Xiaoye MAO Jiabin WU +2 位作者 Junning ZHANG Hu DING Liqun CHE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5-38,共24页
Th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tinuum dynamics. In this paper, an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the Dirac operator to solve the nonlinear and non-homogeneous boundar... Th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tinuum dynamics. In this paper, an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the Dirac operator to solve the nonlinear and non-homogeneous 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rectangular plates is proposed. The key concept behind this method is to transform the nonlinear or non-homogeneous part on the boundary into a lateral force within the governing function by the Dirac operator, which linearizes and homogenizes the original boundary, allowing one to employ the modal superposition method for obtaining solutions to reconstructive governing equations. Once projected into the modal space, the harmonic balance method(HBM) is utilized to solve coupled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ODEs)of truncated systems with nonlinearity. To validate the convergence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Dirac method, the results of typical examples, involving nonlinearly restricted boundaries, moment excitation, and displacement excit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element method(DQ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hen dealing with nonlinear boundaries, the Dirac method exhibits more excellent accuracy and convergence compared with the DQEM. However, when facing displacement excitation, there exist som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proposed approach and simulations;nevertheless, the proposed method still accurately predicts resonant frequencies while being uniquely capable of handling nonuniform displacement excitations. Overall, this methodology offers a convenient way for addressing nonlinear and non-homogenous plate bound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ngular plate Dirac operator nonlinear boundary time-dependent boundary boundary value problem
下载PDF
矩形板结构的弯曲问题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端生 黄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69,共5页
采用一般解析解法,先根据矩形薄板弯曲问题的微分方程来求得各种类型的解,如双正弦级数、单正弦级数和代数多项式的解,然后选取其中能满足四个边和四个角的全部边界以及各种载荷作用的解的组合作为每块板的一般解.然后可以用来求解板结... 采用一般解析解法,先根据矩形薄板弯曲问题的微分方程来求得各种类型的解,如双正弦级数、单正弦级数和代数多项式的解,然后选取其中能满足四个边和四个角的全部边界以及各种载荷作用的解的组合作为每块板的一般解.然后可以用来求解板结构计算中的所有积分常数.作为算例考虑了一个静水压力作用下的水池.本文的解为精确解,理论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结构 弯曲 边界条件
下载PDF
计算机多尺度辅助定位车牌算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亭 邱实 +1 位作者 李晨 王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88-2193,共6页
违法占道拍摄出的单帧车辆图像具有数据量大、时效性强,检测环境复杂等特点.对其检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人们在定位过程中,无法避免因经验、疲劳等方面的干扰,导致遗漏和错误定位.为此本文从视觉感知角度提出计算机多尺度辅... 违法占道拍摄出的单帧车辆图像具有数据量大、时效性强,检测环境复杂等特点.对其检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人们在定位过程中,无法避免因经验、疲劳等方面的干扰,导致遗漏和错误定位.为此本文从视觉感知角度提出计算机多尺度辅助定位车牌算法.模拟视觉感知原理,从车辆特征、纹理特征、颜色特征尺度,逐次聚焦至车牌所在区域.提出了完整的单帧图像车牌定位流程.并且提出基于边界对的车牌区域准确定位算法.通过对实拍的交通图像实验,表明本算法对于正对的车辆有较高的准确率,符合人类视觉感知的过程可实时的对图像进行车牌检测,可同时检测单幅图片的多个车牌.但对于光线过暗、过强或者颜色失真的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定位 视觉感知 车牌 多尺度 边缘对
下载PDF
圆形或扇形薄板竖向小振动两个基本问题探讨
17
作者 方奕忠 沈韩 +3 位作者 崔新图 廖德驹 冯饶慧 王钢 《大学物理》 2024年第7期11-15,共5页
理论上对圆形或扇形薄板小挠度理论下的竖向小振动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再次讨论了圆心处的自然边界条件的提法,纠正了相关文献上的一些不恰当说法,得到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扇形薄板的小振动问题的过程中,求解结果与先求角向部分变量或先... 理论上对圆形或扇形薄板小挠度理论下的竖向小振动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再次讨论了圆心处的自然边界条件的提法,纠正了相关文献上的一些不恰当说法,得到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扇形薄板的小振动问题的过程中,求解结果与先求角向部分变量或先求径向部分变量的次序无关.经典的边界条件的提法与变分法没有矛盾.结论表明,到目前为止,传统的薄板理论在解决板的竖向小振动问题上都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薄板 扇形薄板 竖向振动 边界条件 分离变量法
下载PDF
不同力学边界下梯度功能材料板稳态热应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杨健 涂代惠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4,共7页
用有限元法研究了由ZrO2和Ti-6Al-4V组成的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稳态热应力问题,检验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给出了不同力学边界条件下该材料板的稳态热应力场分布。结果表明:无限自由长板内的热应力最小;当无限长板只能伸长、不能弯曲时,板内... 用有限元法研究了由ZrO2和Ti-6Al-4V组成的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稳态热应力问题,检验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给出了不同力学边界条件下该材料板的稳态热应力场分布。结果表明:无限自由长板内的热应力最小;当无限长板只能伸长、不能弯曲时,板内稳态拉应力最大,比无限自由长板时板内最大拉应力增大6.1倍;当无限长板的伸长、弯曲受限时,板内的压应力最大,比无限自由长板时板内最大压应力增大12.0倍;此外,材料组分形状分布系数M、对流换热系数、环境介质温度和孔隙度的变化对不同力学边界条件下该材料板稳态热应力场的影响显著。此结果为该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准确的理论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梯度功能材料板 稳态热应力 力学边界 对流换热
下载PDF
竖壁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珍 褚衍东 +1 位作者 李险峰 张建刚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为了研究竖壁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将边界层的控制方程转化为相似方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引入中间变量的方法,将相似方程转化为五个常微分方程。运用MATLAB对相似解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层流边界层内速度和温度的分布特点,同时,得到... 为了研究竖壁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将边界层的控制方程转化为相似方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引入中间变量的方法,将相似方程转化为五个常微分方程。运用MATLAB对相似解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层流边界层内速度和温度的分布特点,同时,得到了与其相关的其它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流 竖壁 边界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板缘与板内活动构造与地震触发机制对比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霄飞 余珊 +4 位作者 李三忠 马云 赵淑娟 刘鑫 戴黎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75,共17页
按照板块位置划分,强烈地壳形变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主要有两种:板内型与板缘型,都受活动构造控制。系统总结了前人对主要板缘活动构造带和研究热点地区的板内活动构造和自然灾害规律,进而探讨全球范围的板缘和板内活动构造和灾害形... 按照板块位置划分,强烈地壳形变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主要有两种:板内型与板缘型,都受活动构造控制。系统总结了前人对主要板缘活动构造带和研究热点地区的板内活动构造和自然灾害规律,进而探讨全球范围的板缘和板内活动构造和灾害形成的差异机理。板缘活动构造形成机制主要是板块构造机制,板内活动构造形成机制除了受板块构造机制影响外还与板内构造-热不均一性和深部动力机制有关。重点讨论了从板缘到板内的活动构造(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探讨地震触发机制,以便更加清楚地揭示地震发生的规律,并为预测地震发生概率提供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地震 活动断裂 板缘 板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