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料污染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贝雯 公玮 +2 位作者 李月芬 刘兆顺 刘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060,共10页
为探究塑料污染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被塑料污染的土壤和未被塑料污染的土壤进行配对采样,经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利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团聚体破坏率(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PAD... 为探究塑料污染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被塑料污染的土壤和未被塑料污染的土壤进行配对采样,经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利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团聚体破坏率(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PAD)、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和标准化平均重量直径(Normalized mean weight diameter,NMWD)]体系的差异,研究了塑料污染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团聚体组成来看,农田土壤塑料输入增加了>5 mm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比例,降低了<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比例;塑料输入降低了>2 mm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增加了<0.053 mm土壤颗粒的比例。农田土壤塑料污染显著增加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MWD和GMD,但对水稳性团聚体直径无影响。农田土壤塑料污染显著增加了团聚体的PAD,降低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农田土壤塑料污染会明显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略降低团聚体的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污染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团聚体直径
下载PDF
Re-Use of Hospital Plastic Waste in Asphalt Mixes as Partial Replacement of Coarse Aggregate
2
作者 Syed Shahan Ali Shah Rawid Khan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年第3期381-387,共7页
About 1.3 billion tons of waste is being generated in the world annually. This waste is a cause of various diseases. Open dumping of waste also destroys valuable agricultural land. Various researchers have beneficiall... About 1.3 billion tons of waste is being generated in the world annually. This waste is a cause of various diseases. Open dumping of waste also destroys valuable agricultural land. Various researchers have beneficially used plastic waste in cement concrete and asphalt concrete in the past. This study aims at the use of aggregates, made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plastic waste, as partial replacement of coarse aggregates in asphalt mixes. For this purpose waste i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hospitals of the city. Sorted plastic from the waste consists of 64% low density polyethene, 32% high density polyethene and 4% of polypropylene. Plastic waste is shredded, heated and after cooling, pulverizes manually and mechanically. Specific gravity of plastic aggregates is 0.96. Water absorption and soundness values are 4.68% and 7.68% respectively. Impact, crushing and Loss Angeles values of plastic aggregates are 0.7%, 0.5%, and 1.1% respectively. Replacement of natural aggregates by plastic aggregates in asphalt mixes is done up to 25% with 5% incremental increase. Density of asphalt mixes decreases to 2060 kg/m<sup>3</sup>. Consequently flow increases to 5.73 mm. Maximum stability is at 20% replacement i.e. 34.57 KN. Cost analysis of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205% increase in stability are observed with 219% increase in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spital Waste (HW) plastic Waste Waste Generation Asphalt Stability plastic aggregates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和地膜覆盖对棕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吕欣欣 丁雪丽 +2 位作者 张彬 孙海岩 汪景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29年)不同施肥与地膜覆盖处理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方法,研究了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棕壤各粒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土壤地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29年)不同施肥与地膜覆盖处理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方法,研究了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棕壤各粒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土壤地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选取的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高量氮肥(N4)、氮磷肥配施(N4P2)、单施高量有机肥(M4)、有机-氮肥配施(M2N2)、有机-氮磷肥配施(M4N2P1)以及所有相对应的覆膜处理。结果表明,连续29年的不同施肥和覆膜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的含量、稳定性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不覆膜条件下,长期施肥处理使>2 mm团聚体的含量显著增加,而0.25~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有机肥和氮磷肥处理变幅最大。有机肥的施入(M4、M2N2、M4N2P1)均显著增加了不覆膜土壤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且单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不覆膜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说明长期有机物料投入有利于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固持。覆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也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但是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变小,说明相同施肥模式下覆膜与不覆膜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覆膜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只有高量有机肥(M4和M4N2P1)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说明在覆膜条件下,需要投入更多的有机物质才能维持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不同施肥和覆膜处理下,氮磷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但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显著降低或不显著。各处理土壤中水稳性大团聚体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促进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地膜覆盖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及旱作方式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付鑫 王俊 +1 位作者 刘全全 李蓉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3-1430,共8页
【目的】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旱作冬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及与有机碳的关系,为探讨覆盖方式对土壤团聚作用的影响,优化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冬小麦覆盖试验开始于2008年,试验设计4个处理:冬小麦种植期间... 【目的】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旱作冬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及与有机碳的关系,为探讨覆盖方式对土壤团聚作用的影响,优化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冬小麦覆盖试验开始于2008年,试验设计4个处理:冬小麦种植期间无覆盖对照(CK)、全年覆盖秸秆9000 kg/hm^2(M1)、全年覆盖秸秆4500 kg/hm^2(M2)和全年地膜覆盖(PM)。利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筛分了2014年收获期0-10 cm和10 20 cm土层中>5 mm、5~2 mm、2~1 mm、1~0.5 mm、0.5~0.25 mm和<0.25 mm粒级的团聚体,计算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并分析了覆盖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结果】1)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0.25 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m1和M2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5.1%和2.0%;秸秆和地膜覆盖均可提高10-20 cm土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M1、M2和PM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7.6%、4.3%和3.1%。2)秸秆覆盖有利于0-10 cm土层>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M1和M2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6.8%和5.0%PM处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覆盖处理对10-2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影响不显著。3)秸秆和地膜覆盖均有利于0-1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M1、M2和PM处理平均重量直径值较CK处理分别提高47.8%、24.7%和24.6%几何平均直径值分别提高了48.9%、34.8%和31.6%。4)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土层M1和M2处理较CK处理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1.9%和6.3%在10 20 cm土层分别提高4.2%和4.5%,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无促进作用。在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秸秆覆盖处理可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团聚体的水稳性,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且覆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地膜覆盖对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秸秆和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旱作小麦田土壤团聚体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少宏 付鑫 +2 位作者 IHSAN Muhammad 刘文清 王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6-241,248,共7页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旱作农田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团聚体氮组分的影响。基于黄土高原8年冬小麦覆盖定位试验,试验设置生育期秸秆覆盖(SM)、生育期地膜覆盖(PM)和无覆盖对照(CK)3个处理。采用干筛法测定团聚体分布特征及不同粒径团聚体...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旱作农田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团聚体氮组分的影响。基于黄土高原8年冬小麦覆盖定位试验,试验设置生育期秸秆覆盖(SM)、生育期地膜覆盖(PM)和无覆盖对照(CK)3个处理。采用干筛法测定团聚体分布特征及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全氮(STN)、微生物量氮(MBN)和潜在可矿化氮(PNM)含量。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2种覆盖处理均未在各粒径团聚体全氮含量有显著变化,但SM处理相较于PM处理提高了0-10 cm土层的1.00~0.25 mm粒径团聚体STN含量(12.88%,P<0.05)。(2)与CK处理相比,SM处理在0-10 cm土层中>2.00,2.00~1.00,<0.25 mm粒径团聚体MBN含量分别提高18.67%,24.05%,20.08%(P<0.05),且各粒径团聚体PNM含量分别提高35.13%,30.03%,42.88%(P<0.05);SM处理在10-20 cm土层中>2.00 mm粒径团聚体MBN含量提高23.02%(P<0.05),分别提高>2.00,2.00~1.00,<0.25 mm粒径团聚体PNM含量28.59%,31.31%,32.48%(P<0.05)。(3)PM处理较CK处理提高0-10 cm土层中<0.25 mm粒径团聚体PNM含量(32.34%,P<0.05)。(4)微团聚体(<0.25 mm)氮组分含量均高于大团聚(>0.25 mm)氮组分含量,但大团聚体氮组分贡献率为81.88%~87.66%。可见,SM处理可提高土壤表层大团聚体氮组分的贡献率,使更多的氮素储存在大团聚体中,而PM处理对团聚体氮素贡献率的影响作用较小。总体而言,与CK和PM处理相比,SM处理可提高总土壤氮组分含量,提高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氮组分含量,使更多的氮储存在大团聚体中,促进土壤氮素周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秸秆和地膜覆盖 土壤团聚体 氮组分
下载PDF
膜下滴灌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设施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建辉 叶旭红 +6 位作者 韩冰 李文 虞娜 范庆锋 张玉玲 邹洪涛 张玉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561-3571,共11页
【目的】灌溉是设施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子。探究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设施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稳定性的影响,为设施农业合理水分调控、促进设施土壤结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年膜下滴灌试验... 【目的】灌溉是设施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子。探究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设施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稳定性的影响,为设施农业合理水分调控、促进设施土壤结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年膜下滴灌试验地为对象,供试作物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种植模式为沟垄覆膜。设置了3个灌水控制下限,其土壤水吸力值分别为20、30及40 k Pa(分别记为D20、D30、D40),灌水控制上限均为6 k Pa。各小区以埋设深度30 cm的张力计指示土壤水分变化,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了土壤团聚体的组成,>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以及土壤结构破坏率(RDS)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 T)。【结果】在0—30 cm土层,D40处理的土壤电导率(EC)、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容重都显著低于D20和D30处理(D40<D30<D20);D20处理的p H显著低于D30和D40处理(D40>D30>D20)(P<0.05)。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对团聚体数量和大小的测定发现,在0—30 cm土层,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2和1—0.25 mm粒级(23.01%—39.98%),而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1—0.25和0.25—0.053 mm粒级(31.08—47.27%)。在0—20 cm土层,D30处理的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高于D20和D40处理;但在20—30 cm土层,D20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高于D30和D40处理。不同灌水控制下限下的土壤结构破坏率(RDS)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 T)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且RDS与El T的变化规律相似。在0—20 cm土层,D30处理的土壤结构破坏率(RDS)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 T)显著低于D20和D40处理(P<0.05)。但在20—30 cm土层,D20处理的土壤结构破坏率(RDS)比D30和D40处理分别低了12.2%和16.8%。干筛下在10—20 cm土层内,D20、D30、D40处理的分形维数最小,分别是2.13、2.08、2.19;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膜下滴灌 灌水控制下限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Use of Waste Plastic in Flexible Pavements-Green Roads
7
作者 Yash Menaria Rupal Sankhla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5年第3期299-311,共13页
Wrappers of betel nuts, chocolates, chips, hand bags, cold drink bottles and all other forms of plastic creat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roblem. They consume massive energy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d... Wrappers of betel nuts, chocolates, chips, hand bags, cold drink bottles and all other forms of plastic creat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roblem. They consume massive energy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depleting the environment in various ways. In manufacturing firms,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and products delivery services, use of plastic is a priority to handle and pack things comfortably due to its light weight, cost effectiveness and strength. Plastics cannot be banned as it will result in us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like paper, wood at a great extent. It is made up of various chemical elements and is regarded as a highly pestilent material which does not easily degrade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fter its usage. Waste plastics are made up of Polyethylene, Polystyrene and Polypropylene. Temperature varying between 120℃ - 160℃ gives the softening point of these plastics [5]. They do not produce any toxic gases during heating but the softened plastics have tendency to form a lamination or coating over the aggregate, when it is sprayed over the hot aggregate at 160℃.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plastic in terms of cost reduction, increase i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when these plastics are heated and coated upon the aggregates (160℃) to compensate the air voids with plastic and binds with aggregate to provide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NICIPAL plastic Waste aggregates Shredded plastic STRIPPING Marshel Stability Optimum BITUMEN Content Flexible PAVEMENT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黑土覆膜后秸秆碳氮在团聚体中的固存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旭 李庭宇 +5 位作者 安婷婷 徐英德 葛壮 朱平 李双异 汪景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39-4450,共12页
地膜覆盖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理解覆膜条件下黑土团聚体中外源碳和氮的固存特征,为深刻认识地膜覆盖措施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长期定位试验站(29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3个典型施肥处理,... 地膜覆盖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理解覆膜条件下黑土团聚体中外源碳和氮的固存特征,为深刻认识地膜覆盖措施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长期定位试验站(29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3个典型施肥处理,表层土壤(0-20 cm)添加^(13)C^(15)N双标记玉米秸秆后设置裸地和覆膜的田间原位微区培养试验,探讨不同施肥处理结合覆膜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对秸秆来源碳和氮的响应。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所有处理覆膜后微团聚体(<0.25 mm)中秸秆来源碳和氮的含量平均降低了26.49%和32.05%。覆膜MNPK与裸地处理相比大团聚体(>0.25 mm)中秸秆来源碳和氮的含量显著降低了35.58%和15.97%,但大团聚体中原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提高了9.16%。在CK和NPK处理微团聚体中,秸秆来源碳占该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比例表现为覆膜>裸地,而在MNPK处理各粒级团聚体中则表现为裸地>覆膜。无论覆膜与否,秸秆来源碳对团聚体有机碳和秸秆来源氮对团聚体全氮的贡献率受施肥处理的影响表现为CK>NPK>MNPK。且秸秆来源碳和氮占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的比例大于大团聚体。总之,单施化肥处理结合覆膜促进了微团聚体中有机碳的更新;而有机肥配施化肥结合覆膜加快了各粒级团聚体中秸秆来源碳和氮的损失,也促进大团聚体中原土壤有机碳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15)N双标记 秸秆来源碳 秸秆来源氮 地膜覆盖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岩石锚杆基础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应力状态监测 被引量:3
9
作者 阎石 宋壁丞 +2 位作者 孙威 阎寒 于琦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6-40,共5页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国电铁岭开发区风电场新建工程风机岩石锚杆基础进行有限元Pushover分析。探讨了其受力特性,与传统重力式基础的应力状态进行对比,同时与安装在其上的压电式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国电铁岭开发区风电场新建工程风机岩石锚杆基础进行有限元Pushover分析。探讨了其受力特性,与传统重力式基础的应力状态进行对比,同时与安装在其上的压电式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基础与传统的基础相比较有很大的优势,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重力式基础;另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转正常,基础工作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岩石锚杆基础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PUSHOVER分析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压电智能骨料
原文传递
建筑固废再生填料累积变形及临界动应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坤锋 陈锋 +4 位作者 肖源杰 姜钰 Umar Faruk Aminu 陈宇亮 李志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20-2831,共12页
建筑固废用作粒料基层填料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可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受益。重复交通荷载作用下粒料基层永久变形的逐渐累积可导致车辙和开裂等路面病害,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通过循环加载三轴试验研究建筑固废再生粗粒土填料在不... 建筑固废用作粒料基层填料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可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受益。重复交通荷载作用下粒料基层永久变形的逐渐累积可导致车辙和开裂等路面病害,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通过循环加载三轴试验研究建筑固废再生粗粒土填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变形特性,并通过设计5种不同级配的试样研究颗粒破碎状态对塑性变形和临界动应力的影响规律;进而基于实测数据建立可综合考虑颗粒破碎状态和应力水平的累积塑性应变和临界动应力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轴向累积应变随围压的增大或动应力幅值的降低而逐渐减小;颗粒破碎程度的增大削弱了试样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所建立的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克服了不同级配条件下累积塑性应变计算模型参数的分散性;基于安定理论提出的临界动应力经验公式为合理评估交通荷载作用下再生粗粒土填料的动力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累积塑性应变 循环加载三轴试验 建筑固废再生填料 临界动应力 颗粒破碎
原文传递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大蒜田土壤有机碳库及团聚体的影响
11
作者 胡乃娟 陈倩 +2 位作者 张倩 张洪永 孙洪武 《土壤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6-1332,共7页
【目的】探明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团聚体的影响,为改善土壤质量和实现普通塑料地膜减量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邳州大蒜地开展的大田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无地膜覆盖(CK)... 【目的】探明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团聚体的影响,为改善土壤质量和实现普通塑料地膜减量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邳州大蒜地开展的大田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无地膜覆盖(CK)、普通聚乙烯地膜覆盖(PM)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BM)3个处理,探究0~20 cm耕作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相较于CK,PM和BM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相较于PM,BM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不同处理下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占比均以>5 mm粒径最大,占比为33.65%~37.85%;相较于CK,PM和B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而对团聚体破碎率影响不显著。不同处理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以0.5~1 mm粒径中为最高;除>5 mm和3~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外,其他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BM处理下均显著高于CK或PM。【结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能改善蒜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有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蒜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