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现状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德全 刘瑞君 +5 位作者 张春勇 蔡贤铮 唐铣 杨恒林 杨品芳 董莹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了解恶性疟原虫对各种常用抗疟药的敏感性,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疟药。方法: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结果:甲氟喹和奎宁分别测定36例和33例,未发现抗性病例。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抗性率分别为84.6%、86.1%和38... 目的:了解恶性疟原虫对各种常用抗疟药的敏感性,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疟药。方法: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结果:甲氟喹和奎宁分别测定36例和33例,未发现抗性病例。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抗性率分别为84.6%、86.1%和38.0%。有8.3%病例对咯萘啶有抗性,少数病例对青蒿素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结论:云南和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有高度抗性,但停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有所恢复。对哌喹抗性率和抗性程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对咯萘啶和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在逐渐降低。上述抗疟药抗性之间有一定交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抗药性 敏感性 氯喹 抗疟药 疟疾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25和Pfs48/45基因编码序列的体外扩增 被引量:32
2
作者 罗树红 余新炳 +1 位作者 李学荣 陈观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体外扩增编码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和Pfs48/45的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克隆和体外高效表达创造条件。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合成与纯化;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体外培养;利用碱裂解法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 目的:体外扩增编码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和Pfs48/45的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克隆和体外高效表达创造条件。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合成与纯化;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体外培养;利用碱裂解法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提取染色体DNA;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编码Pfs25和Pfs48/45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分别为657bp和1,359bp。而用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作对照,无扩增条带出现。结论:体外扩增编码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Pfs25和Pfs48/45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合,从而,为该基因的克隆、测序和表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传播阻断抗原 pfs25 pfs48/45
下载PDF
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定量检测恶性疟原虫 被引量:32
3
作者 段宏 陈雪岚 +4 位作者 江湖 沈骏 董胜明 熊勇华 Andrew Wang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以羧基化Cd Te/Zn Se量子点荧光微球为荧光标记物,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法偶联抗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Pf)单克隆抗体制备荧光探针;以羊抗恶性疟原虫组氨酸多克隆抗体和驴抗鼠二抗分别喷涂硝酸纤维膜,... 以羧基化Cd Te/Zn Se量子点荧光微球为荧光标记物,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法偶联抗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Pf)单克隆抗体制备荧光探针;以羊抗恶性疟原虫组氨酸多克隆抗体和驴抗鼠二抗分别喷涂硝酸纤维膜,形成试纸条检测线和质控线,建立了免疫层析试纸条定量检测血清中恶性疟原虫的方法。所使用的羧基化量子点荧光微球的荧光强度为单个量子点的2800倍。实验结果表明,该荧光试纸条定量检测血清中恶性疟原虫线性范围为5.8-8010 Parasite/μL,最低灵敏度达到5.8 Parasite/μL,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只需15 min。加标回收实验显示,试纸条批内回收率为93.0%-111.8%,批间回收率为98.3%-115.1%,且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荧光微球 免疫层析试纸条 恶性疟原虫 定量检测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逸龙 潘卫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8-424,共7页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发明的强效抗疟药,WHO已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ACTs)为治疗恶性疟的一线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已使全球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近年来,在东南亚多个地区陆续报道...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发明的强效抗疟药,WHO已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ACTs)为治疗恶性疟的一线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已使全球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近年来,在东南亚多个地区陆续报道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抗性,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这已严重威胁到全球疟疾防治和消除疟疾计划的实施。本文综述近年来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性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青蒿素抗药性的检测方法、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抗性虫株的起源及传播流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恶性疟原虫 抗药性 起源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9
5
作者 江晓玲 李明 +4 位作者 徐伟文 毕惠祥 程钢 李虎 诸欣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建立恶性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恶性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PCR扩增的恶性疟原虫SSUrRNA片段克隆入载体 ,重组质... 目的 建立恶性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恶性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PCR扩增的恶性疟原虫SSUrRNA片段克隆入载体 ,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后 ,作为阳性模板 ,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和样品检测。结果 应用重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98。检测恶性疟血样 2 6份、间日疟血样 2 0份及混合感染血样 5份均阳性 ;正常血样 36份均阴性。结论 建立了检测恶性疟原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较常规PCR技术更为简便、快速、准确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纵向监测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恒林 杨品芳 +7 位作者 董莹 车立刚 何慧 刘德全 刘瑞君 詹斌 张春勇 高大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33,共3页
应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测定法于停用氯喹前的1981年及停药后的1984、1988—1990和1992年在云南省南部的勐腊县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7.4%、100%、96.1%及93.7%;ID50依次... 应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测定法于停用氯喹前的1981年及停药后的1984、1988—1990和1992年在云南省南部的勐腊县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7.4%、100%、96.1%及93.7%;ID50依次为170、132、125及110nmol/L,ID95为1000、740、707及576nmol/L;平均抑制量分别为55.4、46.7、45.8及35.4pmo1/井。与1981年测得结果相比,抗性率无明显变化;ID50分别下降22.3%(P<0.05)、26.4%(P<0.05)及35.3%(P<0.01),ID95依次下降26.0%(P<0.05)、29.3%(P<0.05)及42.4%(P<0.01)。平均抑制量分别下降15.7%(P>0.05)、17.3%(P<0.05)及36.1%(P<0.01)。提示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并不稳定,而是随药物压力的下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抗性 氯喹 体外微量法
下载PDF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德全 冯晓平 +3 位作者 杨恒林 林世干 陈文江 杨品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监测停止或减少使用氯喹防治恶性疟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 ,在停用氯喹后不同时间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 结果 海南省乐东县抱由镇体外法测定抗... 目的 监测停止或减少使用氯喹防治恶性疟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 ,在停用氯喹后不同时间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 结果 海南省乐东县抱由镇体外法测定抗性率由 1981年的 97 9%降至 1997年的 2 6 7% (P <0 0 1) ,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由 10 46± 7 14 pmol/μl血 降至 1 63± 1 47pmol/μl血 (P <0 0 1) ,用较高药浓度 (>6 4pmol/μl血)才能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病例所占比例由 83 3 %降为 6 7% (P <0 0 1)。体内法测定抗性率由 1981年的 84 2 %降为 1997年的 18 4% (P <0 0 1) ,三级抗性 (RⅢ )占抗性病例的比例由 5 3 1%降为 14 3 % (P <0 0 1) ,血中无性体疟原虫平均消失时间由 72 0± 2 1 6h变为 5 0 7± 16 1h。2 0 0 1年三亚市雅亮乡体外法测定抗性率为 5 9 8% ,平均抑制药浓度 3 5 6± 2 12 pmol/μl血 。 2 0 0 3年乐东县福抱乡体内法测定抗性率为 62 5 % ,RI、RⅡ和RⅢ分别占抗性病例 5 0 %、 3 0 %和 2 0 % ,无性体疟原虫平均消失时间 5 6 9± 17 2h。云南省勐腊县体外法测定抗性率由 1981年的97 4%降至 1999年的 77 8% (P <0 0 1) ,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物浓度由 17 2±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氯喹抗性 体内 抑制 性病 药物浓度 病例 体外法 体形 消长
下载PDF
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哌喹敏感性的体外测定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恒林 杨品芳 +5 位作者 刘德全 刘瑞君 董莹 张春勇 高大庆 何慧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1988及1990年在滇南恶性疟流行区用体外微量法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及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8.7%(75/76)、27.6%(16/58)、13.8%(9/65)及97.7%(43/44);半数抑制量(ID_(50))分别为125.0、19.0、4.7及243.3nmol/L,抗... 1988及1990年在滇南恶性疟流行区用体外微量法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及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8.7%(75/76)、27.6%(16/58)、13.8%(9/65)及97.7%(43/44);半数抑制量(ID_(50))分别为125.0、19.0、4.7及243.3nmol/L,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有明显的交叉抗性;对咯萘啶及青蒿琥酯则未见明显的交叉抗性。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以上3种药均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抗咯萘啶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无交叉抗性,而对氯喹及哌喹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氯喹 咯萘啶 青蒿琥酯
下载PDF
3种PCR方法检测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轲 周水森 +2 位作者 黄芳 夏志贵 郑香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对多重PCR、巢式PCR、实时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筛选适合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的检测方法。方法实验室培养恶性疟原虫,同步化处理至环状体期占99%以上时涂制薄血膜,计数其原始密度。实验分3组,原虫血均按1︰40、1︰80、1︰160、....... 目的对多重PCR、巢式PCR、实时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筛选适合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的检测方法。方法实验室培养恶性疟原虫,同步化处理至环状体期占99%以上时涂制薄血膜,计数其原始密度。实验分3组,原虫血均按1︰40、1︰80、1︰160、......1︰40 960等11个梯度进行稀释,涂制厚血膜,并用显微镜检查确定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密度;再作倍比系列稀释,用3种PCR方法进行检测,确定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显微镜检查确定配制的待测血样恶性疟原虫密度为21.92个/μl,多重PCR检测限为0.171 3个疟原虫/μl血,实时PCR为0.171 3个疟原虫/μl血,巢式PCR为0.085 6个疟原虫/μl血。检出率巢式PCR≥实时PCR>多重PCR。结论 3种PCR方法均可用于检测低密度恶性疟原虫血症。巢式PCR检出率和检测限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 疟原虫 恶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瑞香素杀疟原虫裂殖体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琴美 倪奕昌 +2 位作者 徐月琴 哈淑华 蔡王月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瑞香素在体外和体内的杀裂殖体作用。 [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l株常规体外培养中测试瑞香素杀裂殖体活性 ,并按“四天抑制性试验”在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小鼠中测定不同剂量瑞香素的体内抗疟活性。 [结果 ]体外试验... [目的 ]研究中药瑞香素在体外和体内的杀裂殖体作用。 [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l株常规体外培养中测试瑞香素杀裂殖体活性 ,并按“四天抑制性试验”在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小鼠中测定不同剂量瑞香素的体内抗疟活性。 [结果 ]体外试验中瑞香素在 1~ 10 μmol L剂量范围内有明显杀灭裂殖体作用 ,而体内试验中按D4减虫率与感染鼠在 30d内的平均生存天数评价 ,5 0或 10 0mg kg .d- 1 × 4d瑞香素灌胃以及 10 ,5 0或 10 0mg kg.d- 1 × 4d瑞香素腹腔注射给药在伯氏鼠疟原虫ANKA株感染鼠中的抗疟作用与 10mg kg .d- 1 × 4d氯喹 (CQ)灌胃的疗效相似。 [结论 ]瑞香素在体外和体内均有一定的杀裂殖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素 恶性疟原虫 杀裂殖体活性
下载PDF
瑞香素体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16
11
作者 牟凌云 王琴美 倪奕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研究瑞香素体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 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常规方法体外培养中检测瑞香素和去铁胺杀裂殖体活性。利用荧光探针calcein测定瑞香素和去铁胺的铁螯合能力。 结果 与强铁螯合剂去铁胺相比 ,瑞香素... 目的 研究瑞香素体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 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常规方法体外培养中检测瑞香素和去铁胺杀裂殖体活性。利用荧光探针calcein测定瑞香素和去铁胺的铁螯合能力。 结果 与强铁螯合剂去铁胺相比 ,瑞香素具有中度的铁螯合能力。体外实验中瑞香素在 0~ 12 μmol/L剂量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的杀裂殖体活性。瑞香素与Fe2 + 按 2∶1混合后 ,抗疟作用明显下降。 结论 瑞香素的抗疟作用与它的铁螯合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螯合能力 恶性疟原虫 瑞香素 去铁胺 CALCEIN 体外抗疟作用
下载PDF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抗青蒿琥酯株的体外培养选育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白荷 杨恒林 黄开国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15-216,共2页
为建立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虫株 ,将采自恶性疟病人血 ,用 Trager法进行体外连续培养 ,待其正常生长后 ,在培养基中加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进行培育 ,并在培育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用 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青蒿琥酯半数抑制量 (ID5 0 )... 为建立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虫株 ,将采自恶性疟病人血 ,用 Trager法进行体外连续培养 ,待其正常生长后 ,在培养基中加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进行培育 ,并在培育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用 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青蒿琥酯半数抑制量 (ID5 0 )。用药前及用药后 6 8d、12 9d及停药后 6 7d的 ID5 0 分别为 9.6、30 .6、85 .1及 5 2 .9nm ol/L。结果表明可用人工方法建立高度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虫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青蒿琥酯 抗性培养
下载PDF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恶性疟原虫及混合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诸欣平 刘强 +3 位作者 周蕾 姜洪杰 牛春 陈沛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设计并合成两对针对恶性疟原虫(P.f.)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特定片...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设计并合成两对针对恶性疟原虫(P.f.)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特定片段。利用该系统诊断云南及海南疟疾患者血样,并随机选取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恶性疟原虫模板均扩增出长度为205bp的特定基因片段,经T-载体克隆测序与恶性疟原虫SSUrRNA特定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符合。该系统特异性强,除恶性疟原虫外,间日疟原虫(P.v.)、三日疟原虫(P.m.)、卵形疟原虫(P.o.)、正常人血DNA样本及空白对照均无此扩增带出现。该系统检测原虫的敏感度为1.5个原虫/μl,大大高于常规镜检。61份P.f.镜检阳性标本在进行PCR检测时亦均呈阳性,同时联合应用套式PCR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RNA特定基因片段的检测系统,发现61例恶性疟病人中23例是P.f.和P.v.混合感染。该检测系统具有特异、敏感、稳定、简便的特点,对疟疾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SSUrRNA PCR 混合感染 诊断 疟疾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燕妮 肖谷田 +4 位作者 毕惠祥 李明 金丽娟 李英杰 谢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 c DNA表达文库。方法 :采用“一步法”提取红内期恶性疟原虫12 2 4 μg RNA,经 Oligo( d T)纤维素柱纯化得到 35.84 μg poly ( A) +m RNA。取 10 μg m RNA反转录得到 1.75μg平端双链 c DNA,与含 Eco RI,Not I,S...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 c DNA表达文库。方法 :采用“一步法”提取红内期恶性疟原虫12 2 4 μg RNA,经 Oligo( d T)纤维素柱纯化得到 35.84 μg poly ( A) +m RNA。取 10 μg m RNA反转录得到 1.75μg平端双链 c DNA,与含 Eco RI,Not I,Sal I酶切位点的衔接头连接后 ,经分级分离柱纯化回收到 2 0 0 ng大小主要在 50 0 bp- 7kb左右的 c DNA片段。取 50 ng c DNA与λgt11噬菌体臂连接后体外包装 ,完成建库。并采用 PCR方法初步鉴定该文库。结果 :已构建一个含 10 6个重组子的 c DNA表达文库。结论 :文库容量及插入 c DNA片段的大小适合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CDNA表达文库 鉴定
下载PDF
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奎宁、氨酚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及咯萘啶敏感性的体外测定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恒林 杨品芳 杨亚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1992年10-12月在云南南部应用体外微量法测得甲氟喹、奎宁、氨酚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磺/乙)及咯萘啶对恶性疟原虫的ID50依次为46、480、52、150、2×104/25×102及15nmol... 1992年10-12月在云南南部应用体外微量法测得甲氟喹、奎宁、氨酚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磺/乙)及咯萘啶对恶性疟原虫的ID50依次为46、480、52、150、2×104/25×102及15nmol/L;ID95分别为160、1536、292、680、24×105/3×105及60nmol/L。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奎宁均敏感;对氨酚喹及氯喹的抗性率分别为100%(30/30)及96.7%(29/30);咯萘啶测定5例,其中1例显示有抗性。20例中有13例的恶性疟原虫可在最高药量磺/乙井中发育至裂殖体。提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与氨酚喹有明显交叉抗性,对奎宁与甲氟喹可能有交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体外微量法 甲氟喹 氟酚喹
下载PDF
恶性疟裂殖子表面蛋白1合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冬梅 潘卫庆 陆德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23-726,共4页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候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 74% ) ,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 (4940bp) ,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的问题。为制备大量msp1重...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候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 74% ) ,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 (4940bp) ,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的问题。为制备大量msp1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 ,本研究建立了ms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将合成的msp1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胞内表达载体 pPIC3 5 ,构建了重组质粒 pPIC3 5 /msp1,用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得到重组转化子 ,经PCR证实msp1基因已整合于毕赤酵母染色体中。含有重组表达质粒的毕赤酵母菌经甲醇诱导后表达出全长msp1重组蛋白。表达产物能与识别MSP1分子二硫键依赖构象表位的特异性单抗发生很强的反应 ,表明msp1重组蛋白至少在该表位构象上与天然蛋白一致。从毕赤酵母中分离得到大量msp1为开展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特别是测定其疟疾保护性免疫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恶性疟原虫 疟疾疫苗 表面蛋白1
下载PDF
瑞香素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牟凌云 王琴美 倪奕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研究瑞香素(DPNT)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体外培养体系中,以SOD试剂盒检测瑞香素、瑞香素铁盐及去铁胺(DFO)对疟原虫SOD活性的影响。疟原虫培养同步化,利用荧光素Ho... 目的 研究瑞香素(DPNT)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体外培养体系中,以SOD试剂盒检测瑞香素、瑞香素铁盐及去铁胺(DFO)对疟原虫SOD活性的影响。疟原虫培养同步化,利用荧光素Hoechest33258测定在瑞香素和去铁胺作用下疟原虫不同发育阶段(环状体和滋养体)的DNA合成水平。结果 与未加药对照组比较,经瑞香素作用后疟原虫总SOD下降约60%(P<0.01),而相应的经去铁胺作用后,疟原虫的总SOD仅下降约22%(P>0.05)。瑞香素铁螯合能力被遮蔽后,几乎失去对疟原虫SOD的影响。同步培养的滋养体阶段疟原虫,在瑞香素作用下DNA合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体外瑞香素可显著降低疟原虫SOD活性,并影响滋养体阶段疟原虫的DNA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素 体外培养 恶性疟原虫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 DNA
下载PDF
疟疾多抗原表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烟草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霞 陈杭 +3 位作者 李晓东 钟辉 曹诚 马清钧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9年第4期39-44,38,共7页
本文首次报道疟疾多表位抗原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表达成功。疟疾是当今最需要研究有效疫苗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过去的研究表明,AWTE基因编码的疟疾多种抗原表位是有效的抗疟表位,CTB基因编码的霍乱毒素B亚基,是一种既能引起细... 本文首次报道疟疾多表位抗原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表达成功。疟疾是当今最需要研究有效疫苗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过去的研究表明,AWTE基因编码的疟疾多种抗原表位是有效的抗疟表位,CTB基因编码的霍乱毒素B亚基,是一种既能引起细胞免疫又能引起体液免疫的免疫载体和佐剂。本研究把AWTE-CTB融合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BVG-ny1上,采用共转化的方法,通过基因枪导入转化烟草。经PCR扩增AWTE-CTB基因片段检测,证实了疟疾多表位抗原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整合。SDS-PAGE蛋白电泳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中表达了AWTE-CTB融合基因分子量相同的特异蛋白。经抗原性分析实验和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特异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与CTB和AWTE抗体结合,具有CTB和AWTE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多抗原表位基因 转基因烟草 表达
下载PDF
青蒿琥酯敏感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的体外敏感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恒林 高白荷 黄开国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了解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是否存在交叉抗性 ,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是否有增效作用 ,运用 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上述 3种药物对青蒿琥酯敏感株恶性疟原虫的 ID5 0 分别为 72 .3、14.6及 13.4nm ... 为了解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是否存在交叉抗性 ,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是否有增效作用 ,运用 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上述 3种药物对青蒿琥酯敏感株恶性疟原虫的 ID5 0 分别为 72 .3、14.6及 13.4nm ol/ L ;对抗性株的 ID5 0 依次为 6 6 .8、80 .5及 72 .6 nmol/ L。蒿甲醚、双氢青蒿琥酯对抗性株的 ID5 0 分别较敏感株高出 4.5及 4.4倍 ,本芴醇对敏感株的 ID5 0 与抗性株相似。在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中 ,两者对抗性株的 ID5 0 分别为 44 .8及 39.6 nmol/ L ,为单用组的 1/ 1.5 4(44 .7/ 6 6 .8)和 1/ 2 .2 (39.6 / 85 .1)。结果提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无交叉抗性 ,青蒿琥酯与本芴醇伍用在体外测定中具有一定增效作用 ;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蒿甲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木芴醇 青蒿琥酯 敏感性 体外测定
下载PDF
复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姝 陆惠民 +1 位作者 高琪 唐学恒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 建立在同一次扩增中即可鉴别患者感染的疟原虫虫种的复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中度重复基因序列pBRK1-14 和间日疟原虫(P.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III合成引物,采用... 目的: 建立在同一次扩增中即可鉴别患者感染的疟原虫虫种的复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中度重复基因序列pBRK1-14 和间日疟原虫(P.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III合成引物,采用经优化的PCR反应体系, 对疟原虫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 P.f.与P.v.分别被扩增出206 和370 bp 大小的DNA片段,与人白细胞DNA 无交叉;用该反应体系至少可检测出原虫血症为5×10- 7的P.f.感染和1.02×10- 6 P.v.感染; 自云南疟疾流行区采集的783份滤纸干血滴样本中, 复式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5.8% , 误诊率为0, 漏诊率为0.1% , 而镜检法依次分别为84.9% 、3.1% 和1.0% , 两者符合率为95.8% 。结论: 本复式PCR检测疟原虫较镜检敏感、特异, 适用于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的疗效考核和献血员的筛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