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9
1
作者 臧艳芳 袁振林 +1 位作者 董军见 邓瑞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50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入院一周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 目的观察超声、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50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入院一周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CTA检查,观察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结果 CTA在ICA上斑块检出数量明显多于CDUS;两种检查方式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对CCA上易损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CTA(P<0.05);CTA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检出率98.0%,显著高于CTA的84.0%(P<0.05)。结论 CTA在ICA段斑块检出、颈动脉狭窄评估中具有优势,而CDUS能更好判断斑块表面是否规则或存在溃疡,在CCA易损斑块评估中更具价值,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合,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诊疗提供更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斑块形态 易损斑块
下载PDF
缺磷对不同作物根系形态及体内养分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淼 赵书岗 +2 位作者 耿丽平 霍红 刘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7-585,共9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期缺磷(2周)诱导根表沉积铁氧化物是否为水稻特有的性质,以及缺磷对不同作物根系形态及其吸收钾、钙、铁、锰、铜、锌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供磷和缺磷处理并没有...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期缺磷(2周)诱导根表沉积铁氧化物是否为水稻特有的性质,以及缺磷对不同作物根系形态及其吸收钾、钙、铁、锰、铜、锌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供磷和缺磷处理并没有影响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根系的颜色,而缺磷处理水稻根表沉积了铁氧化物而呈红(黄)棕色,且铁氧化物不均匀地富集在根细胞壁的孔隙中;缺磷促进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根系的生长,分别比供磷处理伸长了11%、11%、20%和11%(P<0.05)。此外,缺磷胁迫下水稻根表铁氧化物增强了钙、铁、锰、铜和锌在根表的富集而成为其进入根系的缓冲层。缺磷处理水稻根中铁浓度明显高于供磷处理(P<0.05),而地上部铁的浓度仅为磷营养正常水稻植株的18%,这说明缺磷诱导的铁氧化物促进了根系对铁的吸收但抑制了铁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短期缺磷对其他养分在水稻根中和地上部的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其他3种作物,短期缺磷没有明显影响钾、钙、铁、锰、铜和锌在其根表富集及在植物体内的浓度。因此,在供试的4种作物中,由于磷胁迫诱导根表形成铁氧化物是水稻特有的性质,铁氧化物的沉积可促进铁的吸收但抑制了铁向地上部的转运,而短期缺磷并没有影响其他3种作物对钾、钙、铁、锰、铜和锌养分的吸收和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铁氧化物 作物 根系形态 养分浓度
下载PDF
Dental caries and first permanent molar pit and fissure morphology in 7-to 8-year-old children in Wuhan,China 被引量:13
3
作者 Jin-Dong Wang Xi Chen +2 位作者 Jo Frencken Min-Quan Du Zhi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To obtain the caries experience and, plaque accumulation severity and pit and fissure morphology in first permanent molars in 7-8 children in Wuhan, as a reasonable prediction of caries risk and preventive attention i... To obtain the caries experience and, plaque accumulation severity and pit and fissure morphology in first permanent molars in 7-8 children in Wuhan, as a reasonable prediction of caries risk and preventive attention in the future, a convenient sample of five primary school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Wuhan Universit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was drawn. Two calibrated examiners orally examined all present grade 2 children in the classroom, using standard caries plaque and tooth morphology criteria. Dental caries was scored at enamel (D2) and dentine (D3) for tooth and surface level.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age, gender and school. Data analysis use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test. The sample comprised 1 043 7- and 8-year-olds.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permanent dentition was 8.7% and in primary dentition, 68.7%. Mean Decayed, Missing, Filled Teeth/S (DMFT/S) scores were 0.1 1 and . 14, respectively. Mean dmft/s scores were 2.8 and 5.0. The d-component constituted 75% of the d3mft index, while enamel carious lesions constituted 3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arious lesions (d2,3-component). Prevalence of medium and deep pits and fissures was 84.6%. Prevalence of medium and severe plaque accumulation was 67.4%.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in the deciduous and permanent dentitions of 7- to 8-year-old children was high. Deed oits and fissures in high caries risk children should be sealed_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caries oral epidemiology plaque tooth morphology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清 关浩增 韩伟琪 《医学文选》 2004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斑块形态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 1 5 6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 CT或者 MRI分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 DMCI)、糖尿病非脑梗塞组 ( DMNC...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斑块形态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 1 5 6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 CT或者 MRI分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 DMCI)、糖尿病非脑梗塞组 ( DMNCI) ,检测分析二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 ( IMT)、内径 ( D)、斑块发生率及斑块形态。结果  DMCI组 IMT、D、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 DMNCI组 ,有显著性差异性 ( P <0 .0 5 ,P <0 .0 1 ) ;不稳定的软斑、溃疡斑、混合斑发生率增加 (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不稳定性斑块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能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理特性 ,对糖尿病患者的脑梗塞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斑块形态 彩色超声多普勒 脑梗塞 糖尿病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颈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璇 于新娟 +2 位作者 邢聪慧 冯磊 司君利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2—2018-06于我院就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68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Hp感染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34例;2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2—2018-06于我院就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68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Hp感染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34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脂药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抗Hp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IMT、动脉内径、血流动力学和血脂水平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IMT和动脉内径明显减少,而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B组降低和改善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抗Hp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血脂、颈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颈动脉斑块 血脂 颈动脉形态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陆军 张绪凤 李勇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60-1764,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以及分布情况、斑块类型、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血流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占比为45.71%,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硬斑占比为25.71%,低于对照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占比为65.71%,高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V、EDV分别为(55.30±3.37)、(10.51±2.76)cm/s,均小于对照组[(60.12±4.28)、(15.91±3.53)cm/s],观察组RI为0.81±0.14,大于对照组(0.73±0.1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颈动脉PSV、EDV联合RI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9.76%,特异度为60.34%,AUC为0.920,大于单项指标PSV的0.631、EDV的0.675和RI的0.6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和狭窄程度变化,通过超声检查显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诊断脑梗死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形态 狭窄 超声
下载PDF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郭铁柱 李建红 +2 位作者 任新亮 崔振奋 刘晗睿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ICVD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并以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ICVD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并以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确定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形态,比较观察组中软斑块、硬斑块、无斑块及CIMT增厚、CIMT正常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分析ICVD患者血浆Hcy水平和CIM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及CI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软斑块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硬斑块和无斑块患者,且硬斑块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无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MT增厚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CIMT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ICV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CIMT呈明显正相关(r=0.372,P=0.000)。结论Hcy水平与ICVD患者斑块形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高水平患者更易出现软化斑块,且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态
原文传递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申太忠 姚志敏 +1 位作者 李宝 谢灵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9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航空总医院80例经初步检查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航空总医院80例经初步检查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分析其与DSA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在80例经初步检查拟诊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共检查316段血管节段,DSA检查结果证实,发生颈动脉狭窄患者67例,共112段血管节段;未发生颈动脉狭窄患者13例,共204段血管节段。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中检出的血管节段数量分别为34段、50段、20段、8段。CTA检查结果显示,发生颈动脉狭窄和未发生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为65例、15例。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25%(77/80)、97.01%(65/67)、92.31%(12/13)。CTA与DS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66、0.914,P<0.01)。DSA检查结果显示,112段血管节段中,8段血管节段发生闭塞,其余104段发生狭窄的颈动脉中均存在粥样硬化斑块。CTA检查结果显示,在颈动脉斑块中,光滑斑块占比最高(65.38%),其次为不规则斑块(25.00%)和溃状斑块(9.62%)。结论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较高,不但能够准确了解狭窄程度,还能明确斑块形态,进而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参考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态
下载PDF
3种动物模型与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病理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录山 唐志晗 +3 位作者 任重 唐雅玲 姜志胜 唐朝克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建立并比较不同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小型猪、新西兰兔、载脂蛋白(Apo)E-/-小鼠As模型。苏丹Ⅳ染色检测血管As病变大体形态,HE染色进行显微形态学分析。结果3种动物模型都在主动... 目的建立并比较不同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小型猪、新西兰兔、载脂蛋白(Apo)E-/-小鼠As模型。苏丹Ⅳ染色检测血管As病变大体形态,HE染色进行显微形态学分析。结果3种动物模型都在主动脉弓处病变最明显,其中小型猪较新西兰兔和ApoE-/-小鼠在腹主动脉的病变更加明显。显微形态学分析发现,3种动物模型与人As病变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动物模型As病变在不同研究中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人类As病变,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动物模型 病理形态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斑块形态特征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航 陈绍良 +5 位作者 单守杰 叶飞 周陵 段宝祥 刘玲玲 阚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的比较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分 2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4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的比较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分 2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4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9岁 ;稳定性心绞痛组 :5 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男 3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2± 10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的偏心性、线状夹层、低回声血栓、无回声暗区及斑点状回声物质等形态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偏心性及钙化无显著性差异 ,但低回声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组 15 %vs稳定性心绞痛组 0 % ) ,线状夹层 (37%vs 4 % ) ,无回声暗区 (31%vs 0 % ) ,斑点状回声物质(90 %vs 0 % )急性心肌梗死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低回声血栓 ,线状夹层 ,无回声暗区 ,斑点状回声物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的形态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超声 斑块特征 斑块破裂
下载PDF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及其形态学检测技术的新认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宪友 朱济文 刘志宏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约70%是由易损斑块(VP)所致。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核心机制,其较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更能反映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血管... 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约70%是由易损斑块(VP)所致。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核心机制,其较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更能反映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识别和判断VP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斑块的形态、成分,甚至功能状态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信息支持,在诊断和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方面,高分辨率的0CT检测水平已近似于组织学检测水平。该文就VP形态学检测技术的进展和认识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易损斑块 形态学 影像技术
下载PDF
汞胁迫下氮磷减施及铁膜形成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天元 邓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17-2421,共5页
以水稻(绿旱1号)为供试材料,通过对根系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的测定,探索了汞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对缺氮、缺磷和铁膜诱导的响应。结果发现:减少氮、磷供应和铁膜诱导均可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其中根长分别提高了35.8%、75.3%、102.2%,根表面... 以水稻(绿旱1号)为供试材料,通过对根系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的测定,探索了汞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对缺氮、缺磷和铁膜诱导的响应。结果发现:减少氮、磷供应和铁膜诱导均可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其中根长分别提高了35.8%、75.3%、102.2%,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46.6%、47.8%、60.8%,根冠比分别从对照组的22.1%提高到29.9%、27.3%、28.23%。与此同时,在汞胁迫条件下(0.5 mg Hg(II)·L-1),减少氮、磷供应及铁膜诱导的处理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单独的汞胁迫处理对水稻根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在汞胁迫且减少氮磷施用的条件下,进行铁膜诱导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表现为:铁膜诱导处理提高了汞胁迫下缺氮水稻的根长,增幅为64.6%;对于汞胁迫下的缺磷水稻,铁膜的形成对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均有提高作用,增幅分别为74.9%、56.5%和94.7%。研究表明:汞胁迫对水稻根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减弱了水稻根系对养分缺乏的响应,而铁膜的生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汞离子对根系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铁膜 根系形态
原文传递
能谱CT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13
作者 郝妮娜 孙羽 +1 位作者 刘松 靳松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的不断提高,众多研究证实不稳定斑块是轻-中度脑血管狭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快速、准确的对粥样硬化性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不稳定斑块的...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的不断提高,众多研究证实不稳定斑块是轻-中度脑血管狭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快速、准确的对粥样硬化性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特征包括表面欠规则或溃疡形成、斑块内出血、大脂质核心、钙化结节等。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影像CT,能谱CT先进的单能量成像技术及能谱参数的评价模式提高了对不稳定斑块诊断的准确度,对能谱CT在评估不稳定斑块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稳定性 斑块形态 斑块组织成分
下载PDF
冠脉斑块形态与血管活性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培英 陈云龙 +1 位作者 郭益红 吴志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斑块形态与血管活性因子ET1、NO、CGRP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斑块形态学分为I型组18例、II型组28例、III型组14例,比较三组血管活性因子ET1、NO、CRRP、ET1/NO、ET1/CGRP、NO/CGRP水...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斑块形态与血管活性因子ET1、NO、CGRP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斑块形态学分为I型组18例、II型组28例、III型组14例,比较三组血管活性因子ET1、NO、CRRP、ET1/NO、ET1/CGRP、NO/CGRP水平情况。结果病理形态I型、II型和III型间ET1和CGR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O、ET1/NO、ET1/CGRP和NO/CG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斑块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斑块形态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4-羟甲基-2(5H)-呋喃酮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态结构和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霖 杨弘雯 +1 位作者 王芳 赵鹏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9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探讨4-羟甲基-2(5H)-呋喃酮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态结构和活性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牙菌斑进行培养,分为对照组、0.05%洗必泰组、4-羟甲基-2(5H)-呋喃酮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ml-1)。测定各组牙菌斑细菌吸光度(A)值... 目的:探讨4-羟甲基-2(5H)-呋喃酮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态结构和活性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牙菌斑进行培养,分为对照组、0.05%洗必泰组、4-羟甲基-2(5H)-呋喃酮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ml-1)。测定各组牙菌斑细菌吸光度(A)值、存活率、菌落形成单位、牙菌斑细菌总面积、活菌面积、活菌面积百分比水平,并观察牙菌斑生物膜形态结构和活性。结果:0.05%洗必泰组、4-羟甲基-2(5H)-呋喃酮各剂量组牙菌斑A值、存活率、菌落形成单位、牙菌斑细菌总面积、活菌面积、活菌面积百分比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羟甲基-2(5H)-呋喃酮各剂量组牙菌斑A值、存活率、菌落形成单位、牙菌斑细菌总面积、活菌面积、活菌面积百分比水平均明显高于0.05%洗必泰组(P<0.05);随着4-羟甲基-2(5H)-呋喃酮剂量水平的升高,牙菌斑A值、存活率、菌落形成单位、牙菌斑细菌总面积、活菌面积、活菌面积百分比水平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0.05)。对照组牙菌斑生物膜结构中结构完整,管道结构清晰,活菌占绝对优势,可见微量死菌;4-羟甲基-2(5H)-呋喃酮处理牙菌斑生物膜后,细菌总量明显减少,活菌数量明显下降,管道结构紊乱,生物膜结构明显改变,生物膜结构密度明显下降,且随着4-羟甲基-2(5H)-呋喃酮剂量的增加,这种变化趋势更加明显;0.05%洗必泰处理牙菌斑生物膜后,有残存的生物膜结构,基本为死菌,生物膜中各管道结构模糊不清,细菌变得疏散开,生物膜结构和密度下降。结论:4-羟甲基-2(5H)-呋喃酮能改变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态结构,降低牙菌斑生物膜密度,降低其生物膜内部活菌比例,对牙菌斑生物膜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甲基-2(5H)-呋喃酮 牙菌斑生物膜 形态结构 活性
下载PDF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宫晓倩 汪秀会 +7 位作者 阮宝阳 刘晓敏 周艳君 郑浩 童武 李泽君 童光志 于海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1-786,共6页
为了构建猪流感病毒A/swine/Heilongjiang/1/2005(H3N2)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利用RT-PCR扩增了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pBD双向转录表达载体上。将8个重组质粒纯化后,共转染293T细胞,48h后收集上清,接种MDCK细胞... 为了构建猪流感病毒A/swine/Heilongjiang/1/2005(H3N2)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利用RT-PCR扩增了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pBD双向转录表达载体上。将8个重组质粒纯化后,共转染293T细胞,48h后收集上清,接种MDCK细胞。当MDCK细胞呈现明显病变时,收集上清,做血凝试验,检测出有血凝现象。通过MDCK细胞病变情况、生长曲线、空斑形态等验证拯救病毒的可靠性,结果发现:野生毒株和拯救毒株在MDCK细胞上引起的病变情况基本一致,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空斑形态也极其相似。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成功拯救为猪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传播机制、基因功能研究以及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 H3N2亚型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生长曲线 空斑形态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造影斑块形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富强 王玮 +5 位作者 程龙献 王崇全 党书毅 何朝荣 王俊峰 徐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造影斑块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将62例冠心病(CHD)患者按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形态学分型分为:Ⅰ型亚组(18例),Ⅱ型亚组(24例),Ⅲ型亚组(20例),另选冠脉正常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造影斑块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将62例冠心病(CHD)患者按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形态学分型分为:Ⅰ型亚组(18例),Ⅱ型亚组(24例),Ⅲ型亚组(20例),另选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30例)。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CRP和心脏肌钙蛋白T(cTnT)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另外,将斑块形态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和血清CRP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其它各组比较,Ⅱ型亚组血清CRP水平最高(P<0.05);且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与吸烟相关因素后Ⅱ型斑块与血清CRP水平独立相关(OR=3.27,P=0.03)。结论在CHD患者血清CRP水平可能具有提示斑块易损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斑块形态 易损性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cold-exposure on culprit plaque morphology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18
作者 Jinxin Liu Shaohong Fang +4 位作者 Shanjie Wang Changbin Sun Rong Sun Hengxuan Cai Bo Yu 《Frigid Zone Medicine》 2022年第2期82-89,共8页
Objective: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cold-exposure(ICE)on culprit plaque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in frigid zone.Methods:Totally 848 ... Objective: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cold-exposure(ICE)on culprit plaque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in frigid zone.Methods:Totally 848 STEMI patients with plaque rupture(N=637)or plaque erosion(N=211)were enrolled consecutively according to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ing.Data on the changes of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24 solar terms were collect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24 solar terms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indoor central heating.Imaging data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the STEMI patients of different groups with plaque morphology of culprit vessel with alterations of ambient temperature.Results:The incidence of both plaque rupture and plaque erosion presented trough in summer.The incidence of plaque rupture reached a peak value in early winter when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dropped below 0℃and declined with supply of central heating.Persistent cold exposure in early winter wa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laque rupture.The incidence of plaque erosion presented a peak in severe winter with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dropping below-20℃and steady supply of central heating.ICE in severe winter wa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laque with intact intima,especially in aged male or current smoking patients.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cold exposure with lipid size in culprit plaque in winter weakened with central heating.Conclusion:ICE resulted from switching staying in between outdoor cold environment and indoor warm temperature with central heating in severe winter changed culprit plaque morphology in STEMI.Plaque rupture decreased whereas plaque erosion increased impacted by ICE.The effect of IC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laque morphology might be explained by reduced lipid de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ittent cold exposure culprit plaque morphology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远期卒中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吴宏伟 李世英 胡岱君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7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远期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都进行CT血管成像评估、临床资料的调查与远期随访。结果观察组的颈动...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远期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都进行CT血管成像评估、临床资料的调查与远期随访。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多为重度与闭塞,而对照组多为中度与轻度;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类型多为易损斑块,而对照组多为稳定斑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随访6个月的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6.7%和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OR=3.327,95%CI:1.211~9.145)、颈动脉斑块形态(OR=3.699,95%CI:1.292~10.589)都为远期卒中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血管成像能有效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与斑块形态,远期卒中的发生率也比较高,而狭窄程度与斑块形态与远期卒中密切相关,为此CT血管成像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狭窄程度 斑块形态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关系初探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郭大乔 王玉琦 +1 位作者 符伟国 王文平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颅外颈动脉硬化性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Duplex超声对188例患者行颈颅外段动脉检测。将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度分成五级,颈内动脉斑块形态分成四型。结果:本研究共对376侧颈动脉行狭窄度检测,对... 目的:研究颅外颈动脉硬化性斑块形态与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Duplex超声对188例患者行颈颅外段动脉检测。将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度分成五级,颈内动脉斑块形态分成四型。结果:本研究共对376侧颈动脉行狭窄度检测,对213侧颈动脉行斑块形态学分型。结果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狭窄度和形态学类型与脑缺血症状的发生均有密切关系(P<0.01)。斑块形态学类型与狭窄度两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斑块形态学的改变并不增加狭窄度预测脑缺血症状发生的敏感性。结论:颈动脉斑块类型随着其狭窄度的增加而改变,斑块形态不能作为预测脑缺血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形态学 脑缺血 颅外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