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71
1
作者 王明鑫 俞光荣 +3 位作者 陈雁西 杨云峰 黄四平 胡孙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布。[方法]使用F-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收集100例志愿者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分析5种生理状态的足底压力分布,以及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步速等因素对足底压力分... [目的]研究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布。[方法]使用F-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收集100例志愿者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分析5种生理状态的足底压力分布,以及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步速等因素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正常中国成年人5种生理状态的足底压力分布各有特点,静、动态差别显著;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最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性别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足底压力分布呈弱相关。[结论]中国正常人的足底压力分布具有独特性,本实验得出的数据可对临床足底压力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中国人 F-scan 足底压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压力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爱红 李家兰 +2 位作者 许樟荣 王玉珍 刘彧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0-501,共2页
应用2米压力平板检测足底峰值压力、峰值时间百分比。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第3、5跖骨头、拇趾峰值压力异常增高,峰值时间增加。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足 足底压力 糖尿病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严励 王永慧 +4 位作者 杨川 肖辉盛 陈黎红 戚以勤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峰值、分布情况,及与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胼胝、穿鞋习惯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38人,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排除糖尿病。所有受试者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峰值、分布情况,及与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胼胝、穿鞋习惯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38人,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排除糖尿病。所有受试者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量两脚各5次动态足底压力。将足底分为10个区域:第1趾,第2趾,第3~5趾,第1、2、3、4、5跖骨头,足弓,足跟。计算5次测量的平均足底最大峰值压力(MPP)和各部位平均最大压力。【结果】MPP值为(385.0±90.2)kPa。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男女之间MPP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第1跖骨头和第1趾区域压力高于女性。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与MPP不相关,但与某些足底压力相关。有胼胝者足底压力较无胼胝者高。【结论】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两脚的MPP和压力分布无明显差异。男女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体质量和BMI不影响MP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力。胼胝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足底最大峰值压力 胼胝
下载PDF
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测量在对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单步周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林嘉 陈小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旨在建立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模型,从身体内部工作状态的角度探讨速度滑冰的一般规律。方法:同步测量速滑运动肌电与足底压力以及视频信号,建立速度滑冰直道蹬冰单周期模型,揭示运动员身体内、外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建立了速滑蹬... 目的:旨在建立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模型,从身体内部工作状态的角度探讨速度滑冰的一般规律。方法:同步测量速滑运动肌电与足底压力以及视频信号,建立速度滑冰直道蹬冰单周期模型,揭示运动员身体内、外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建立了速滑蹬冰单周期模型,提出膝角120°位置处的爆发力为速滑的主要用力特征,将速滑蹬冰单周期细分为6个阶段。结论: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测量、同步肌电分析方法的结合能有效地获取速滑运动身体信息和揭示运动规律,是一种有力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滑 肌电 足底压力 同步测量 建模
下载PDF
糖尿病足治疗鞋减轻了足底压力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玉珍 王爱红 +3 位作者 刘彧 兰颖 张美 许樟荣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治疗鞋的预防作用.方法85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别穿着布鞋、日常皮鞋和糖尿病足治疗鞋,完成足底压力测定.结果穿着糖尿病足治疗鞋时足跟内侧和外侧、第1~5跖骨头、第1~5足趾、足弓、足跟中部、足跟侧部的压力显著低于穿...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治疗鞋的预防作用.方法85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别穿着布鞋、日常皮鞋和糖尿病足治疗鞋,完成足底压力测定.结果穿着糖尿病足治疗鞋时足跟内侧和外侧、第1~5跖骨头、第1~5足趾、足弓、足跟中部、足跟侧部的压力显著低于穿布鞋和皮鞋时.穿布鞋时,第3、4、5跖骨头,足弓、足跟中部和后部压力大于穿皮鞋;第3、4、5跖骨头的压力大于穿治疗鞋.穿皮鞋时,第3、4、5跖骨头、足跟侧部的压力大于穿治疗鞋.布鞋内的足跟中部、后部压力大于穿皮鞋.结论糖尿病足治疗鞋和鞋垫减低了足部的压强,增加了足弓的支持能力,减轻了足前部和足跟的压力,具有预防足病的作用.布鞋不利于减轻足跟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压力 足底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谢财忠 高润 唐军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方法和技术。方法:选择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早期康复程序、肌肉控制能力训练、平衡...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方法和技术。方法:选择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早期康复程序、肌肉控制能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分别于治疗前24h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Zebris测力板测试足底10个区域(大拇趾、第2—5脚趾、第1—5跖骨、足中部、足跟外侧、足跟内侧)压力峰值的变化,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修订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①足底各区域压力平均峰值:治疗后患足各区域压力均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以第1跖骨、第3跖骨、足中部和足跟内侧压力上升尤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健足压力峰值依次出现在足跟内侧、足中部、足跟外侧,其次是第一跖骨,较治疗前压力均有所下降,其中以足跟中部和足跟内侧压力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平衡参数:患者治疗后压力中心轨迹总长度短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包络椭圆面积,治疗后数值小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压力中心轨迹总长度与包络椭圆面积之比,治疗前比值为2.5±0.4,治疗后比值为0.9±0.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功能评分:治疗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和足底压力分布;足底压力测量能为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 足底压力 偏瘫
下载PDF
扁平足患者足型及步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韩艳坤 霍洪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4-439,共6页
目的:为探究足型及步态特征的动态压力分布,给扁平足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通过三维足型扫描仪,测试80例男性在校大学生的足弓指数、拇外翻角度、后跟角度、足弓类型等指标筛选出扁平足患者,并使用Foot scan高频足底压力... 目的:为探究足型及步态特征的动态压力分布,给扁平足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通过三维足型扫描仪,测试80例男性在校大学生的足弓指数、拇外翻角度、后跟角度、足弓类型等指标筛选出扁平足患者,并使用Foot 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检测正常足和扁平足在自然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对比分析扁平足患者足型的步态特征。结果:扁平足足底各区域冲量在第1—5趾骨、第1—2跖骨处普遍小于正常足,在第3—5跖骨、足弓(P<0.05)、足跟内侧(P<0.05)、足跟外侧普遍大于正常足;扁平足在第2—5趾骨(P<0.05)、第1—2跖骨、第3—4跖骨(P<0.05)、足跟内侧、足跟外侧足底接触面积变小,在第1趾骨、足弓处的足底接触面积大于正常足;扁平足在第1—5趾骨、第1—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的峰值压强均大于正常足,且在第2—5趾骨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5跖骨、足弓处的峰值压强均小于正常足;扁平足在整足接触阶段所占的时相比例均大于正常足,在着地阶段、离地阶段的时相比例小于正常足(P<0.05)。结论:扁平足患者足底接触面积、足弓部位的冲量和峰值压强增大,足部易产生结构性损伤,对扁平足患者尽早开展矫正治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足型 足底压力 步态特征
下载PDF
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与足部保护知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青 钱晓路 +3 位作者 白姣姣 陆敏敏 高键 吕探云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水平和足部保护知识掌握程度,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制订减轻足底压力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仪和足部保护知识问卷对上海市2个社区的3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6.83...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水平和足部保护知识掌握程度,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制订减轻足底压力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仪和足部保护知识问卷对上海市2个社区的3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6.83%的糖尿病患者左足底压力异常,89.34%的患者右足底压力异常;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总分为21.33±3.21,仅35.11%的患者知道减轻足底压力可以预防糖尿病足,28.21%的患者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胼胝;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之冲量、最大力、峰值压力与足部保护知识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比例较高,相关足部保护知识缺乏。应加强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减轻足底压力,早期、有效地预防足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足底压力 足部保护知识 糖尿病足
下载PDF
提踵状态下足纵弓应力分布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顾耀东 李建设 +1 位作者 陆毅琛 张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5-87,共3页
根据实拍女性提踵状态下第一跖纵弓MRI成像,综合考虑骨、软骨、足底肌、腱膜等各种材料特性,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和Novelpedar实测足底压力分布变化值,计算得出提踵步态周期各个阶段的第一跖纵弓应力。发现第一跖骨、楔骨、距... 根据实拍女性提踵状态下第一跖纵弓MRI成像,综合考虑骨、软骨、足底肌、腱膜等各种材料特性,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和Novelpedar实测足底压力分布变化值,计算得出提踵步态周期各个阶段的第一跖纵弓应力。发现第一跖骨、楔骨、距舟关节和腱膜等处出现相对较高的应力值,从力学角度解释了由于提踵动作引起的常见足病部位,验证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所建立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步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海 丁建新 +3 位作者 周安艳 黄东锋 江沁 尹运冬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8-821,共4页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在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共选取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脑瘫组),同时选取84例健康儿童归为对照组。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各组对象进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在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共选取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脑瘫组),同时选取84例健康儿童归为对照组。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各组对象进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2组对象步频、步态周期时间、步态周期各时相及其所占步态周期时间的比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脑瘫组患儿与对照组在步频、步态周期时间、步态周期各时相及其所占步态周期时间的比率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脑瘫组患儿步态周期时间为(1.75±1.33)s,较对照组[(0.94±0.09)s]明显延长;脑瘫组步频为(100.75±48.84)次/min,较对照组[(129.13±13.77)次/min]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脑瘫组患儿单侧支撑期、单足摆动期比率下降,双足支撑期比率升高。结论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能有效检测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步态情况,具有使用方便、能获取连续性数据、准确客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学龄前儿童 步态分析 运动力学 足底压力
原文传递
足踝功能的生物力学测评:构建足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 被引量:22
11
作者 白啸天 霍洪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747-2754,共8页
背景:足结构的异常影响着足部的缓冲、动力及储能作用,研究表明足结构和足功能的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对区分无症状的异常足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探究足结构及足功能的生物力学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类梳理。方法:以"足结构,足功能&quo... 背景:足结构的异常影响着足部的缓冲、动力及储能作用,研究表明足结构和足功能的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对区分无症状的异常足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探究足结构及足功能的生物力学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类梳理。方法:以"足结构,足功能""足底压力,压力中心轨迹""足弓,足横弓""步态""Foot function""Center of pressure""Flatfoot""Arch index"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百链学术、PudMed、SpringeLink、Nature等数据库检索1993年1月至2020年5月有关文献,结合足的力学特性,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构建足结构的测试方法,探究足功能的生物力学评价手段。结果与结论:在静态形态学方面,用踝翻转指数和踝关节刚度评价了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用后跟小腿角和内侧纵弓角评价了后跟的结构和功能;以弓高指数和弓高适应性评价足弓的功能;用脚趾适应性评价拇指在外力矩下的功能;结合足姿指数的评分体系,系统地评价了足静态功能。在动态运动学方面,以行进间的足弓指数、压力中心曲线的特征及足翻转指数完成了动态足功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足弓 足功能 足底压力 压力中心轨迹 生物力学 综述
下载PDF
基于sEMG与足底压力信号融合的跌倒检测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席旭刚 武昊 +1 位作者 左静 罗志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44-2049,共6页
跌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事故,需要得到及时救治。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s EMG)和足底压力信号融合的跌倒检测系统。提取s EMG的近似熵及基本尺度熵特征,并根据足底压力的变化规律,提取动作信号段的压力特征,通过D-... 跌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事故,需要得到及时救治。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s EMG)和足底压力信号融合的跌倒检测系统。提取s EMG的近似熵及基本尺度熵特征,并根据足底压力的变化规律,提取动作信号段的压力特征,通过D-S证据推理将肌电信号与足底压力信号的SVM决策融合获得综合判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跌倒与ADL的平均识别率达到了91.7%,优于单一信源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检测 表面肌电 足底压力 支持向量机 信息融合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人群行走足底压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马新颖 满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获取不同年龄段人群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的动力学参数,为设计制作不同年龄段鞋垫和运动鞋提供理论依据,最大程度减小足部发生损伤的风险。方法使用Footscan测力平板对4个年龄段120名受试者(20~30、30~40、40~50、50~60岁男女各15名)... 目的获取不同年龄段人群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的动力学参数,为设计制作不同年龄段鞋垫和运动鞋提供理论依据,最大程度减小足部发生损伤的风险。方法使用Footscan测力平板对4个年龄段120名受试者(20~30、30~40、40~50、50~60岁男女各15名)足底压力峰值、压强峰值进行测试。结果足底压力峰值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大部分呈上升趋势,只有在第1趾骨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峰值逐渐减小,第1趾骨区域女性足底压力峰值在逐渐减小;大部分受试者第2、4拓骨头受力明显高于第1、5跖骨;50~60岁年龄段男性第2跖骨压力峰值也明显大于20~50岁年龄段人群(P<0.05)。随着年龄增长,仅仅第1趾骨压力峰值逐渐减小,其余区域均呈现增长现象;压强峰值有显著变化,尤其以第2、3跖骨变化最大,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人体足底各分区的压力、压强随着年龄增长并非一成不变,找出每个年龄段人群足底压力特点,制定相应的运动鞋,才能更好发挥运动鞋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压力峰值 压强峰值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与注射皮质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比较 被引量:20
14
作者 江海 于瑜 +1 位作者 刘志成 张其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286-3291,共6页
背景:体外冲击波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均可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但未见以足底压力和步态分析方法比较两者疗效的研究。目的:通过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比较体外冲击波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侧足底筋... 背景:体外冲击波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均可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但未见以足底压力和步态分析方法比较两者疗效的研究。目的:通过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比较体外冲击波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和皮质类固醇组,各26例。体外冲击波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5次,每次冲击2000次,频率5-10 Hz,治疗压力120-250 kPa,能流密度0.12-0.16 mJ/mm~2。皮质类固醇组给予2%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1次。试验于2018-12-03经青岛市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临审字第048号。结果与结论:①所有5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得到有效随访;②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 d、1个月和3个月时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均出现明显改善;④治疗后1 d,与体外冲击波组相比,皮质类固醇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双足压力差明显缩小,患足单支撑相以及健足步长/身高明显加大;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接近;治疗后3个月,体外冲击波组在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程度、双足压力差减小程度、患足单支撑相延长程度及健足步长/身高增长程度均明显优于皮质类固醇组;⑤结果说明,体外冲击波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后均能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足的功能;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起效迅速、疗程较短,在治疗后3个月疗效减弱;体外冲击波治疗起效较慢、疗程较长,在治疗后3个月疗效优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体外冲击波治疗 冲击波 皮质类固醇激素 激素 足底压力 步态 步态分析 疼痛
下载PDF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足底应力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殷岳杉 王庆甫 +5 位作者 马玉峰 祁印泽 杨黎黎 时宗庭 王欢 张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测量分析跟痛症患者小针刀治疗前后足底应力学变化,评价针刀在治疗跟痛症中的疗效,为针刀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05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70例完成针刀治疗,其中治疗1组35例切... 目的测量分析跟痛症患者小针刀治疗前后足底应力学变化,评价针刀在治疗跟痛症中的疗效,为针刀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05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70例完成针刀治疗,其中治疗1组35例切割跖腱膜1/2、治疗2组35例切割跖腱膜1/4,运用体外定位技术进行针刀切割跖腱膜松解术治疗;对照组35例进行封闭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时,采用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定足前掌内侧缘(MFF)、足前掌外侧缘(LFF)、足弓(MF)、足跟内侧缘(MHEEL)、足跟外侧缘(LHEEL)各区压力峰值的变化。结果 2个治疗组MFF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LFF、MF、MHEEL、LHEEL压力峰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FF、MF、MHEEL足底压力峰值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LFF、LHEEL部压力峰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术可以有效改善跟痛症患者的足底应力变化,针刀治疗更有助于患者恢复足部正常的力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足底应力 足弓 跟痛症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检测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0
16
作者 肖辉盛 严励 +3 位作者 陈黎红 王永慧 杨川 程桦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改变、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正常对照组(正常组)132名和DM组418名。受试者均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两脚动态足底压力各5次,计算平均足底峰值压力(PP)及各部位压力。结...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改变、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正常对照组(正常组)132名和DM组418名。受试者均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两脚动态足底压力各5次,计算平均足底峰值压力(PP)及各部位压力。结果正常组左右足PP分别为386kPa和384kPa,压力较大的前3位(由大到小),左足为第2跖骨头>第1趾>第3跖骨头,右足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有胼胝者PP升高。DM组左右足PP分别为380kPa和368kP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PP大于正常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对两组患者PP及压力分布无明显影响,而穿鞋习惯对PP有影响。结论DM组P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DM患者足底压力增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压力 足底
下载PDF
跟痛症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洪璋 陈超 +1 位作者 黄波 党桂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3期54-57,F0004,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跟痛症患者患侧及健侧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单侧跟痛症30例患者,应用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Footscan USB2)测量患者患侧与健侧足底10个区域的峰值压力及... 目的比较单侧跟痛症患者患侧及健侧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单侧跟痛症30例患者,应用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Footscan USB2)测量患者患侧与健侧足底10个区域的峰值压力及冲量值。结果患者的患侧第1跖骨底(M1)、足跟外侧底(HL)和足跟内侧底(HM)的峰值压力均高于健侧(P<0.05);而两侧第1趾骨底(T1)、第2~5趾骨底(T2~T5)、第2~5跖骨底(M2~M5)和足中部底(MID)峰值压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M1、HL、HM的冲量均高于健侧(P<0.05);而M5和MID的冲量均则低于健侧(P<0.05)。结论跟痛症患者患侧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患侧的足跟处压力较健侧增加,且足跟处的压力中心轨迹发生弯曲并向内侧方偏移,而前足的足底压力也由中心向内下侧方偏移;患侧足跟内侧底冲量高于健侧,考虑与足底跖腱膜炎及跟垫病变有关。测量分析足底压力分布,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跟痛症并进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病症 足底压力 步态分析
下载PDF
个性化扁平足矫形鞋垫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苏宏伦 郭俊超 +1 位作者 莫中军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和不同材料硬度的矫形鞋垫对扁平足的矫正效果。方法利用Infoot设备扫描扁平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的外形轮廓。通过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比较3种矫形鞋垫内侧纵弓高度(类型Ⅰ、Ⅱ、Ⅲ)和3种材料硬度(30°、35°...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和不同材料硬度的矫形鞋垫对扁平足的矫正效果。方法利用Infoot设备扫描扁平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的外形轮廓。通过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比较3种矫形鞋垫内侧纵弓高度(类型Ⅰ、Ⅱ、Ⅲ)和3种材料硬度(30°、35°、42°)对扁平足的作用效果。结果类型Ⅰ鞋垫对提高舟骨高度有效,且在硬度为35°时分散了足底压力集中的区域和增大了内侧足弓的承载面积。结论合适的鞋垫对改善扁平足畸形有良好的矫正作用,研究结果为个性化矫形鞋垫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矫形鞋垫 材料硬度 足底压力
下载PDF
扁平足与正常足举重运动员足底压力分布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魏东凌 张文 周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调查举重运动员扁平足发病情况,分析对比扁平足和正常足举重运动员足底压力分布特点。方法:38名举重运动员,利用三线印迹法分为扁平足组和正常足组。采用Tekscan的HRMat System足底压力测试仪分别检测并分析两组对象中立位站立时... 目的:调查举重运动员扁平足发病情况,分析对比扁平足和正常足举重运动员足底压力分布特点。方法:38名举重运动员,利用三线印迹法分为扁平足组和正常足组。采用Tekscan的HRMat System足底压力测试仪分别检测并分析两组对象中立位站立时的足底压力分布。结果:(1)38名举重运动员中扁平足14人,正常足24人。(2)扁平足组报告足部疼痛症状的比例为57.1%,正常足组为25%,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扁平足组膝关节疼痛者所占比例为64.7%,正常足组为41.7%,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3)扁平足组中足及第一跖骨力度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足组(P<0.05),而内、外侧足跟处力度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足组(P<0.05)。(4)扁平足组中足接触面积以及接触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足组(P<0.05),而扁平足组足跟内侧以及第三跖骨处接触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足组(P<0.05)。(5)扁平足组第一跖骨处接触压力显著高于正常足组(P<0.05),而其足跟外侧接触压力则显著低于正常足组(P<0.05)。(6)扁平足组足跟内侧峰值压力显著低于正常足组(P<0.05)。结论:本研究中扁平足组报告足踝部及膝关节疼痛症状的比例均高于正常足;扁平足举重运动员足底压力分布特点与正常足举重运动员不同,站立、负重时足底受力模式向脚掌中部及前部内侧转移,中足接触面积及力度百分比增大、第一跖骨压力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扁平足 举重运动员
下载PDF
我国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站立和行走足平衡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孟昭莉 元文学 郝欣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7,78,共5页
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我国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站立和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运动员赤足站立的平衡能力高于穿鞋,双脚站立时闭眼稳定能力高于睁眼,单脚站立时左脚好于右脚;赤足行走支撑足足底压力... 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我国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站立和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运动员赤足站立的平衡能力高于穿鞋,双脚站立时闭眼稳定能力高于睁眼,单脚站立时左脚好于右脚;赤足行走支撑足足底压力时间曲线具有双峰特征、压力中心在横向摆动幅度较小;大部分运动员在足中部支撑阶段出现足内、外翻现象,建议教练指导队员加以注意并选用适合的鞋或添加鞋垫,增加足背屈时对应肌腱韧带专向力量的练习,减少行走时足内外翻情况的出现,避免身体损伤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两项 优秀运动员 足底压力 平衡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