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30
1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2 位作者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04-3414,共11页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株型 栽培 技术
下载PDF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52
2
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4 位作者 陈深广 朱德峰 王熹 闵绍楷 翟虎渠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t/hm2(800kg/667m2)。介绍...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t/hm2(800kg/667m2)。介绍了国外水稻超高产育种和国内超级稻育种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该组合表现出高产与优良株型的完美结合,生育后期青秆黄熟,结实率高,籽粒饱满。2000年在浙江新昌验收百亩片平均产量达到11837kg/hm2,最高产田块产量达到12282kg/hm2。以“协优9308”为例,提出了“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和生理特征,并对今后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功能型 生物学意义 协优9308 国际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杂种优势利用 中国超级稻 1996年 2005年 超高产育种 杂交稻组合 2000年 经验基础 株型育种 理想株型 技术路线 育种计划 目标产量 基本情况 生育后期
下载PDF
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 被引量:109
3
作者 郭春华 李宏彬 《中国园林》 2005年第4期59-62,共4页
在分析滨水植物景观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滨水植物的造景艺术手法和滨水植物造景中需要考虑的生态问题,提出了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必须将艺术与生态科学完美结合,达到两者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滨水植物 综述 景观类型 艺术 生态
下载PDF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被引量:130
4
作者 杨建昌 王朋 +2 位作者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955,共7页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源库关系和株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结实率以DC最高,SR最低,千粒重变化不大。由ET到DC,植株高度降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同步提高,收获指数的提高更为明显。由DC到SR,植株高度略有增加,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收获指数变化较小。品种改良明显减小了顶部3叶的着生角度,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但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导致粒叶比(颖花数与叶面积之比)提高。随品种的演进,抽穗期根重以及根冠比提高,但根系伤流液量减少。抽穗至成熟根系伤流液和叶片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浓度下降的速度表现为SR>SDH>SDC。依据品种演进特征,对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水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源库关系
下载PDF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1
5
作者 徐庆章 王庆成 +2 位作者 牛玉贞 王忠孝 张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2-496,共5页
通过人工改型的办法测定5种不同密度下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的不同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高密度下影响更明显.改为紧凑株型后的最高群体光合速率及其最适密度高于平展型,平均群体光合速率改为紧凑型... 通过人工改型的办法测定5种不同密度下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的不同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高密度下影响更明显.改为紧凑株型后的最高群体光合速率及其最适密度高于平展型,平均群体光合速率改为紧凑型比改为平展型的高19.09%.玉米最佳茎叶夹角为10°,最适叶向值为6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群体光合速率 最优株型
下载PDF
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99
6
作者 薛吉全 梁宗锁 +2 位作者 马国胜 路海东 任建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 ,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群体内光分布、物质生产诸因素 (LAI、NAR和CGR)和群体库源特征等群体生理指标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群体内光分布合... 以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 ,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群体内光分布、物质生产诸因素 (LAI、NAR和CGR)和群体库源特征等群体生理指标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群体内光分布合理与否是衡量品种耐密性的重要指标 ,叶面积系数(LAI)、净同化率 (NAR)和作物生长率 (CGR)的动态发展规律是反映耐密性的本质特征 ,群体库源关系协调与否是鉴定品种耐密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耐密性 透光率 群体库源特征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植物活性氧的产生及其作用和危害 被引量:100
7
作者 张梦如 杨玉梅 +4 位作者 成蕴秀 周滔 段晓艳 龚明 邹竹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16-1926,共11页
活性氧(ROS)是一类由O2转化而来的自由基或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离子或分子。植物消耗的O2约有1%在叶绿体、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等多种亚细胞单位中被转化成了ROS。ROS有益或有害取决于它在植物体内的浓度。低浓度的ROS作为第二信使能在植... 活性氧(ROS)是一类由O2转化而来的自由基或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离子或分子。植物消耗的O2约有1%在叶绿体、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等多种亚细胞单位中被转化成了ROS。ROS有益或有害取决于它在植物体内的浓度。低浓度的ROS作为第二信使能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介导多种应答反应,高浓度的ROS则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甚至细胞死亡。植物体内ROS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并由一套有效的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来监控。该文主要系统介绍了植物ROS的种类、产生部位、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其对植物细胞造成的主要伤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提供信息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活性氧 种类 产生 第二信使 氧化损伤
下载PDF
从农大108和郑单958中得到的玉米育种启示 被引量:88
8
作者 段民孝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分析玉米优良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的特征特性,提出育种中可以借鉴的策略,从而提高育种效率。通过拓宽种质基础,注重对抗倒性选择,培育耐密性好和生育特性适应广的品种,兼顾对穗部性状选择,制种技术简单并且高产,从而得到大面积推... 通过分析玉米优良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的特征特性,提出育种中可以借鉴的策略,从而提高育种效率。通过拓宽种质基础,注重对抗倒性选择,培育耐密性好和生育特性适应广的品种,兼顾对穗部性状选择,制种技术简单并且高产,从而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株型 耐密性 抗倒性 生育期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2
9
作者 邹江石 吕川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8,共5页
20世纪 5 0年代末广东的籼稻矮化育种、6 0年代IRRI的“绿色革命”和 70年代我国三系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 ,都使水稻每公顷产量成吨增加。前两者高产育种的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矮秆基因 ,后者则是利用了杂种优势。在尔后的10~ 2 0年里 ,有... 20世纪 5 0年代末广东的籼稻矮化育种、6 0年代IRRI的“绿色革命”和 70年代我国三系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 ,都使水稻每公顷产量成吨增加。前两者高产育种的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矮秆基因 ,后者则是利用了杂种优势。在尔后的10~ 2 0年里 ,有利基因的发掘利用和育种途径没有很大的突破 ,单产徘徊不前。笔者认为 ,利用籼粳亚种间有利性状的互补乃至F1 杂种优势 ,有望在较高的单产水平上实现超高产目标。基于这个认识 ,通过籼粳杂种F1 与粳稻复交 ,于 70年代末育成了中粳品种南粳 35 ,在适宜地区种植 ,大面积产量可达 9t hm2 。 90年代初培育出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 2号” ,在良好气候与栽培条件下产量可超过 10 5t hm2 ,但由于化学杀雄剂的局限性 ,制种纯度始终上不去 ,加之杂种对环境条件特别敏感 ,最终未能大面积生产应用。近 10年来 ,通过两系法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出两优培九 ,成功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被誉为超级杂交稻的先锋组合 ,在掌握栽培特性与良好的肥水条件下 ,大面积产量可达 10~ 10 5t hm2 。笔者认为 ,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应是利用籼粳杂种优势与良好株型及强生理功能相结合之路 ,选育对生态条件有较好适应性、整体素质高的亚种间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亚种间杂种优势 株型 两系法
下载PDF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王庆成 牛玉贞 +2 位作者 徐庆章 王忠孝 张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改变株型的方法,比较了原型(平展型)与改型(紧凑型)玉米不同密度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改型群体光合速率比原型平均提高17.2%,籽粒产量增加5.3%~8.6%。抽丝期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改变株型的方法,比较了原型(平展型)与改型(紧凑型)玉米不同密度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改型群体光合速率比原型平均提高17.2%,籽粒产量增加5.3%~8.6%。抽丝期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692)。改型玉米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CO_2浓度分布比原型相对的“均匀”,是群体光合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认为玉米作物的优化群体结构为紧凑型玉米个体所组成的合理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群体光合 光合速率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的产量潜力与株型演变 被引量:61
11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4 位作者 张文忠 刘丽霞 周淑清 张龙步 杨守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34-536,共3页
在简要分析中国50年来水稻单产变化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了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生理生态特性、株型演变趋势及与产量潜力的关系 。
关键词 直立穗型 株型演变 水稻 产量潜力 超高产株型模式
下载PDF
化学打顶对棉花群体容量的拓展效应 被引量:74
12
作者 赵强 张巨松 +3 位作者 周春江 恽友兰 李松林 田晓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1-407,共7页
以常规人工打顶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种植密度(18万、22.5万和27万株.hm-2),研究化学打顶对棉株形态、群体器官数量和经济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棉花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平均高出17%,中上部果枝显著变短,尤其是上部... 以常规人工打顶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种植密度(18万、22.5万和27万株.hm-2),研究化学打顶对棉株形态、群体器官数量和经济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棉花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平均高出17%,中上部果枝显著变短,尤其是上部果枝平均比人工打顶短75%,冠层中部透光率平均提高约13%。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化学打顶棉花单位面积果枝数、主茎节间数多于对照。化学打顶棉花的皮棉产量在密度为18万株.hm-2时为2541 kg.hm-2,与人工打顶相当;当密度增加到22.5万株.hm-2时,化学打顶的产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600 kg.hm-2),而人工打顶较化学打顶产量下降了10%。因此,化学打顶的最适密度范围扩大,为进一步增密增产提供了可能。化学打顶对综合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化学打顶 种植密度 株型 产量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48
13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2 位作者 张龙步 杨守仁 韩显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重塑株型、利用亚种间杂交优势、使株型与优势相结合是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新株型的共同特点是株高增加;分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大穗...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重塑株型、利用亚种间杂交优势、使株型与优势相结合是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新株型的共同特点是株高增加;分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大穗;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并重。实践证明,通过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中间材料或特异种质资源,经回交或复交进行优化性状组配,是选育超高产品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株型 特点 途径
下载PDF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7
14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9,共5页
采用数学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应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分析了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空间位置的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 采用数学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应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分析了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空间位置的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植物群落可分为3种群丛类型,分别为Ⅰ.马尾松+杉木—牡荆+六月雪—野菊花+夏枯草群丛;Ⅱ.糯米条+紫薇—野菊花+蒲公英群丛;Ⅲ.须芒草+狗尾草群丛,它们分别位于紫色土丘陵坡地的下坡、中坡与上坡。(2)通过分析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物种多样性可知:①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其大小顺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②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有一定的坡性特征,阴坡植被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和草本层,它们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是大于同一水平空间的阳坡;③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的垂直空间位置上表现各异,无论是阳坡还是阴坡其物种丰富度、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总体上来说从上坡至下坡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模糊聚类 物种多样性 紫色土 群丛类型 衡阳盆地
下载PDF
黄淮地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2
15
作者 杜永 王艳 +2 位作者 王学红 孙乃立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79-1085,共7页
对黄淮稻区的129个粳稻品种(品系)进行了株型、产量和品质的观察测定。通过产量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超高产、高产、中产、中低产及低产5种类型。超高产类型品种占3.1%,低产类型品种占14.7%,其他3类品种占82.2%。超高产水稻品种多... 对黄淮稻区的129个粳稻品种(品系)进行了株型、产量和品质的观察测定。通过产量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超高产、高产、中产、中低产及低产5种类型。超高产类型品种占3.1%,低产类型品种占14.7%,其他3类品种占82.2%。超高产水稻品种多为半直立大穗型、叶片挺立,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较高的粒重、结实率和经济系数。优质米品种在高产和中高产类型中较多,在超高产和低产类型中很少。垩白米率高是超高产品种米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淮地区超高产(〉12thm^-2)中粳水稻品种的株型和产量构成指标,即株高1.00-1.08m,全生育期150-155d,穗型半直立,有效穗320-340个m-2,穗长0.17-0.18m,一次枝梗12-15个,二次枝梗30-38个;每穗160-18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27g;倒1、2、3叶叶长分别为0.26-0.28、0.35-0.40和0.32-0.38m,剑叶角度〈20°,收获指数〉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产量 品质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株型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8
16
作者 胡雅杰 曹伟伟 +11 位作者 钱海军 邢志鹏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高辉 沙安勤 周有炎 刘国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3-757,共15页
选用3种穗型水稻品种,设置3种钵苗机插密度,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系统研究钵苗机插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穗部性状、冠层叶系配置、茎秆物理特性和抗倒伏的影响,旨在探明水稻钵苗机插配套不同穗型品种适宜栽插规格及其增产特点... 选用3种穗型水稻品种,设置3种钵苗机插密度,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系统研究钵苗机插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穗部性状、冠层叶系配置、茎秆物理特性和抗倒伏的影响,旨在探明水稻钵苗机插配套不同穗型品种适宜栽插规格及其增产特点;同时,阐明钵苗机插不同密度下水稻株型特征和抗倒伏特性。结果表明:(1)3种钵苗机插密度处理下,大穗型品种产量随密度降低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均显著高于CK;中、小穗型品种产量有随着密度降低而下降的趋势。不同穗型品种穗数随着密度降低而显著减少,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规律。(2)钵苗机插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均随密度降低而增加,且高于CK;一、二次枝梗数比值和一、二次枝梗粒数比值随密度降低而呈下降趋势。(3)钵苗机插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上三叶的叶长、叶宽、叶基角、披垂度和比叶重随着密度降低而呈增加趋势;且上三叶的叶长、叶宽和比叶重高于CK。(4)随着密度降低,不同穗型品种钵苗机插水稻基部N1、N2、N3节间长度减少,茎秆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干重增加,穗下节间长、秆长、株高、重心高增加,而相对重心高有减小趋势。(5)不同穗型品种钵苗机插水稻基部节间N1、N2、N3抗折力和弯曲力矩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倒伏指数呈下降趋势,且低于CK。说明水稻钵苗机插配套大穗型品种宜适当降低密度,增加每穗粒数以获高产;中穗型品种需兼顾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群体颖花量而增产;小穗型品种依靠穗数而提高产量。水稻钵苗机插降低密度能改善穗部性状和增加上三叶的叶面积,但增大了叶基角和披垂度,同时利于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和充实度,从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钵苗机插 栽插规格 产量 株型 抗倒伏
下载PDF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67
17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李如意 魏凤珍 张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75-1883,共9页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密度 穗型 小穗位 粒位
下载PDF
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6
18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3-639,共7页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为 :剑叶长 35~ 4 0cm ,宽 2cm ,倒二叶、倒三叶长分别为 5 0~ 5 5cm和 5 5~ 6 0cm ,齐穗期 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 5°、10°和 15°,叶面内卷 ,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为 1~ 1.5cm-1,顶 3叶功能期为 70d ,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为 8~ 9,完熟期绿叶LAI为 3左右 ;分蘖盛期叶角较大 ,比叶重SLW 2 .5~ 3g·cm-2 ,叶片薄而披散 ,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 ,SLW为 4~ 5g·cm-2 ;齐穗期基部透光率 5 %左右 ,消光系数 0 .3~ 0 .4 ,可容纳的最大LAI8~ 10 ;植株高度 110~ 12 0cm ,下位节间长 2~ 4cm ,粗壮而壁厚 ,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 4 5 %左右 ;穗长 2 5~ 2 8cm ,着粒密度 8~ 10粒·cm-1,弯曲穗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 ,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 (光氧化级别≤ 3) ,能适应广幅光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汕优63光合株型 生理学 生态学 育种 特征特性 中籼型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1
19
作者 胡萌 魏湜 +4 位作者 杨猛 矫海波 魏玲 王燚 吉彪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对不同密度条件下3个不同株型春玉米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初始荧光(F0)上升,单株功能叶片光合速率(Pn)、PSⅡ的潜在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下降;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 对不同密度条件下3个不同株型春玉米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初始荧光(F0)上升,单株功能叶片光合速率(Pn)、PSⅡ的潜在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下降;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先上升后下降,穗粒数下降,百粒重变化因品种而异。先玉335、金玉4号和吉农大302最高产量分别为9 638.45、8 523.94、8 330.92 kg/hm2;先玉335最适播种密度为75 000株/hm2,吉农大302为60 000~67 500株/hm2,金玉4号为45 000株/hm2。先玉335群体产量与LAI、单株F0呈正相关,与单株Pn、Fv/Fm、Fv/F0呈负相关;吉农大302与金玉4号群体产量与LAI、单株F0呈负相关,与单株Pn、Fv/Fm、Fv/F0呈正相关,且金玉4号的相关程度要高于吉农大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株型 光合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上海市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8
20
作者 张明丽 秦俊 胡永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3,共5页
植物群落对周围环境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该文在对上海市植物群落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4个典型群落进行降温增湿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有很大差异:柳杉群落、香榧群落、东方杉群落和广玉兰群落的降温增... 植物群落对周围环境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该文在对上海市植物群落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4个典型群落进行降温增湿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有很大差异:柳杉群落、香榧群落、东方杉群落和广玉兰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较好,桂花灌丛和雪松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较差,而高羊茅草坪的降温增湿效果最差。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知,结构复杂、郁闭度高、叶面积指数大、植株高的群落比结构简单、郁闭度低、叶面积指数小、植株矮的群落降温增湿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群落类型 生态功能 降温效果 增湿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