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 被引量:103
1
作者 周尚意 杨鸿雁 孔翔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6-1576,共11页
探讨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对保护传统的地方性和发展新的地方性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北京和上海两个艺术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析人文主义机制和结构主义机制的相互作用。按照结构主义的分析思路,调查了艺术区与外界的社会关系;按照人文主... 探讨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对保护传统的地方性和发展新的地方性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北京和上海两个艺术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析人文主义机制和结构主义机制的相互作用。按照结构主义的分析思路,调查了艺术区与外界的社会关系;按照人文主义的分析思路,调查了艺术家、画廊经营人和消费者对地方性的认同程度。研究发现:(1)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机制共同促成艺术区以景观体现城市的地方性。(2)国外艺术品需求的结构机制虽促成了对中国题材作品的需求,但尚未形成对两个城市地方性题材作品的强大需求。(3)在外界结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三类人群对城市地方性的深层情感认同比较少,因此他们在创作或营销艺术品时,缺少人文主义的内在机制。由此建议:两市的政府应组织一些活动,鼓励艺术家创作本城市题材的艺术作品,从而使该类题材作品逐渐具有市场竞争力,并能抵制经济全球化过程对地方文化的负面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艺术区 地方性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全球化背景下酒吧的地方性与空间性——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74
2
作者 林耿 王炼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4-801,共8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广州代表性酒吧为对象,援引第三空间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消费地理视角解读酒吧的地方性和空间性,重新诠释地方理论以及人地关系认识论。研究表明,广州环市东酒吧的空间建构包括了一种本土对西方、...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广州代表性酒吧为对象,援引第三空间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消费地理视角解读酒吧的地方性和空间性,重新诠释地方理论以及人地关系认识论。研究表明,广州环市东酒吧的空间建构包括了一种本土对西方、当下本土对历史本土的再结构化过程。在空间实践-空间想象-再现空间三元一体的维度下,酒吧作为地方具有典型的反身性,酒吧影响着主体行为,行为主体构筑的权力话语也成为酒吧空间的意义构成,涉入酒吧消费空间的建构过程。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消费空间,酒吧具有空间生产、空间消费和空间流动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性 空间性 认识论 酒吧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下地方性与身份认同的建构——以拉萨“藏漂”群体为例 被引量:67
3
作者 钱俊希 杨槿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81-1295,共15页
现代性体验是后改革时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一个重要维度。现代性以工具理性与社会进步作为终极价值取向,强调以理性的方式规划和管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期实现持续的增长、稳定的发展以及财富积累。然而,现代化过程在赋予人类更大... 现代性体验是后改革时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一个重要维度。现代性以工具理性与社会进步作为终极价值取向,强调以理性的方式规划和管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期实现持续的增长、稳定的发展以及财富积累。然而,现代化过程在赋予人类更大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束缚与压抑。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现代性的束缚,在那些似乎存在于现代性过程之外的、"落后"的地方重新寻找原真性的生存体验。在这一理论背景下,本文以长期留居在西藏拉萨的汉族"藏漂"群体为对象,探讨在中国后改革时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会成员如何实现对现代性的"逃离"。"藏漂"群体的身份认同,其本质是对西藏的地方性的建构。这一过程包含两个维度,即对西藏的地方性的想象与表征,以及在日常生活的层面对想象的地方性的践行与体验。一方面,"藏漂"通过一系列的表征与话语,将西藏想象为一个与内地在社会文化秩序上截然不同的地方。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与空间实践,体现了"藏漂"群体对想象的地方性的践行与展演,对文化身份同样起到重要的正反馈作用。研究认为:"藏漂"对现代性的体验,反映了现代社会内在的矛盾,而"藏漂"对地方性的建构与体验,对理解"他者"与"我者"之间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地方性 认同 “藏漂” 拉萨
原文传递
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建构 被引量:65
4
作者 胡宪洋 白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2-1649,共18页
地方性作为地方群体的主观创作,其结构随认同群体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为了初步探索地方性认同的组成结构,选择拉萨八廓街为案例地,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对拉萨八廓街的地方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性... 地方性作为地方群体的主观创作,其结构随认同群体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为了初步探索地方性认同的组成结构,选择拉萨八廓街为案例地,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对拉萨八廓街的地方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性游客认同探索性理论模型包括识觉空间、生活空间和主体空间3个主范畴以及自然独特性、人文独特性、自我效能、环境可管理性、一致性、依恋和自我尊重等7个副范畴;研究所开发的地方性游客认同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计23个问项,量表整体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鉴别度;游客对拉萨八廓街地方性认同整体持积极态度,其中,识觉空间平均分最高,生活空间次之,而以主体空间得分最低;依据5种不同的理论结构设计成的5种竞争模型,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模型选择,并通过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对所选模型加以验证,认为模型5是地方性游客认同的最佳模型,同时证明了探索性模型建构的正确性。此外,文章还对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这一概念使用的理论渊源及其与重点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概念模型建构的深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游客认同 八廓街 扎根理论 理论建构 量表开发 拉萨
原文传递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建设模式 被引量:43
5
作者 庞玮 白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27,共8页
通过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辨识与案例分析,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建设模式和内涵结构,并重点说明了田园综合体内涵结构中的乡村性、地方性和创造性呈现,认为田园综合体所呈现的乡村性是其共性,地方性是其个性,创造性是其手段。上述三... 通过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辨识与案例分析,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建设模式和内涵结构,并重点说明了田园综合体内涵结构中的乡村性、地方性和创造性呈现,认为田园综合体所呈现的乡村性是其共性,地方性是其个性,创造性是其手段。上述三性既是田园综合体的本质属性,也是其未来的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建设模式 乡村性 地方性
下载PDF
地方、地方性与城中村改造的社会文化考察——以猎德村为例 被引量:37
6
作者 黄文炜 袁振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9,共8页
本研究尝试从地方性角度出发,分析城中村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和体现方式,利用历史演进的分析方法考察城中村改造前后地方性解构与重构现状。从地方等核心概念出发,探讨地方性的社会建构体系及特征,并认为地方性从景观、文本、符号及感知四... 本研究尝试从地方性角度出发,分析城中村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和体现方式,利用历史演进的分析方法考察城中村改造前后地方性解构与重构现状。从地方等核心概念出发,探讨地方性的社会建构体系及特征,并认为地方性从景观、文本、符号及感知四个维度进行持续的社会建构。结合广州猎德村整体改造为案例发现地方性的建构与时空元素紧密相关,镶嵌在地方的发展过程,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中国城市化中地方性研究框架;现实上为更深入理解城中村改造与地方性的关系,为更好地推进城市更新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性 城中村 广州 猎德村
原文传递
旅游发展语境中的地方性生产——以泸沽湖为例 被引量:28
7
作者 魏雷 钱俊希 朱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09,190-191,共11页
全球化过程中地方可以被视为是动态与未尽的事件,是与外界流动的独特连结,而非出于过去式状态的物体。全球化并不等于绝对的均质化,地方也不会在其中被消弭。全球化进程必将是均质化与地方性凸显相互伴生的过程。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 全球化过程中地方可以被视为是动态与未尽的事件,是与外界流动的独特连结,而非出于过去式状态的物体。全球化并不等于绝对的均质化,地方也不会在其中被消弭。全球化进程必将是均质化与地方性凸显相互伴生的过程。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话语分析,借助研究地方重要维度的语境分析,对旅游发展语境中的摩梭村落进行研究,以理解外界对泸沽湖的地理想象以及摩梭社区与游客的互动对泸沽湖地方性的协商及重构。泸沽湖的地方性是由媒介、游客的旅游实践、摩梭人的地方实践以及大规模全球流动当中复杂的文化、价值、知识、资本等要素互动所共同表征、建构和重塑的过程,并且地方内部的认同亦呈现多元特征。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社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建构,促进民族社区和少数族群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认同 旅游凝视 摩梭人 泸沽湖 地理想象
下载PDF
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机理 被引量:27
8
作者 翟洲燕 李同昇 +1 位作者 常芳 罗雅丽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6,共7页
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城乡发展亟需改变以往城市偏向型发展观导向下忽视甚至漠视乡村的发展,逐步转向区域同步发展观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联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城乡文化共融的过程。传统村落是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我... 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城乡发展亟需改变以往城市偏向型发展观导向下忽视甚至漠视乡村的发展,逐步转向区域同步发展观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联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城乡文化共融的过程。传统村落是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乡村聚落,乡土文化是其区别于城市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视角,从"地方性"角度重新定义传统村落并剖析其文化空间和空间的文化价值,探讨城乡一体化对传统村落文化及其空间演变的综合影响,最后提出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 城乡一体化 统筹性响应机理 地方性
原文传递
旅游对古镇地方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周庄的多案例考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姜辽 苏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6-771,共6页
综合运用倾听、照相、参与式观察、访谈、笔记等多种调研方法,选择能代表周庄旅游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游憩场所,收集田野调查数据,游客、居民、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的访谈数据,分析周庄古镇地方性多样化建构的过程。研究发现资... 综合运用倾听、照相、参与式观察、访谈、笔记等多种调研方法,选择能代表周庄旅游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游憩场所,收集田野调查数据,游客、居民、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的访谈数据,分析周庄古镇地方性多样化建构的过程。研究发现资本权力是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力,是地方性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化知识影响社会空间的氛围,通过对社会秩序和关系的再生产影响地方性,文化中的艺术扮演了营造氛围的重要角色,间接培育地方性;民俗生活属于社会文化层面的软实力,发自内心的民俗活动促进了睦邻友好和相互交流,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对权力和资本规训进行诗意的抵制,增加了地方的日常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旅游 建构 古镇 周庄
下载PDF
酒吧与旅游古镇地方性的建构——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霄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5,共8页
随着全球流动的迅速加快,移动性理论成为解释全球化与地方化冲突的一个有用视角。在第三世界不断蔓延的酒吧消费空间可以看作是移动性的一个重要表征。然而游客带来了旅游目的地变迁,以及西方游客在第三世界国家创立文化飞地的移动性研... 随着全球流动的迅速加快,移动性理论成为解释全球化与地方化冲突的一个有用视角。在第三世界不断蔓延的酒吧消费空间可以看作是移动性的一个重要表征。然而游客带来了旅游目的地变迁,以及西方游客在第三世界国家创立文化飞地的移动性研究结论却无法解释酒吧在中国的古镇不仅成为重要的休闲场所,而且成为了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象。文章以湖南凤凰古镇为例,运用观察、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探讨酒吧是如何与古镇的地方性相结合的。得出结论如下:1)酒吧起初完全是由游客生产,游客消费的空间是游客在古镇中创造出来的文化飞地;2)由于游客的某些文化行为(绘画、音乐、阅读等)使得古镇叠加了现代文化的地方性,从而与同是现代文化的酒吧相得益彰;3)随着大众游客、组团游客的不断增多,原来的游客关注凤凰古城展现传统文化的习惯已经被打破,组团游客更多地只是对古城匆匆一瞥,更关心的是听觉、嗅觉等身体感觉以及喝醉的放纵感;4)由于漫步的停步与放纵同时汇聚于酒吧,使得游客透过酒吧更好地将身体安放在古镇中,这使得酒吧融入进了古镇中的地方性。综上所述,人与地方的连接是复杂的过程,带有文化与身体2种属性,因为有身体属性的存在,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并不仅仅是审美需求,而酒吧则是在双重属性下连接人与古镇的重要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吧 旅游古镇 移动性 地方性 凤凰古城
下载PDF
语言景观研究进展:地方主体的空间实践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蔼恒 孙九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9,共7页
本文以地方主体性理论为切入点梳理语言景观相关文献,以构建主体为分析框架,从“国家”、“私人机构”和“多元主体互动”三方面综述语言景观的研究。不同主体通过空间实践达到规训、表达、压迫和抵抗等目的,而语言景观则是这些实践的... 本文以地方主体性理论为切入点梳理语言景观相关文献,以构建主体为分析框架,从“国家”、“私人机构”和“多元主体互动”三方面综述语言景观的研究。不同主体通过空间实践达到规训、表达、压迫和抵抗等目的,而语言景观则是这些实践的中介和结果。自上而下的语言政策表现为国家作为主体对地方的规训;反之,由个体作为构建主体的语言景观是主体表达自我和抵抗他者的实践。流动性较强的地方,多元主体通过语言景观互动构建地方性,其语言景观是资本、文化和权力多重力量作用下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过去语言学视角的研究只关注单主体的空间实践,未来采取跨学科研究可进一步探寻多主体互动过程与结果,更全面地发掘语言景观在地方构建中的作用以及构建的地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地方性 空间实践 主体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游记对旅游地地方性的影响研究——以曲阜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唐顺英 殷秀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以42篇曲阜游记作为分析材料,梳理了游记再现的曲阜地方性要素以及游记对曲阜地方性塑造的作用。游记是游客地方感的文本再现过程,由此可以了解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地地方性要素。游记中再现偏少的地方要素是今后旅游地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 以42篇曲阜游记作为分析材料,梳理了游记再现的曲阜地方性要素以及游记对曲阜地方性塑造的作用。游记是游客地方感的文本再现过程,由此可以了解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地地方性要素。游记中再现偏少的地方要素是今后旅游地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的重点。游记中再现的具有负面感知的地方要素,可为旅游地管理提出改进的建议。知名游记是旅游地营销的重要手段,旅游地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游记在旅游地营销中的重要作用,用游记来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 旅游地 地方性 曲阜
下载PDF
结构主义视角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建构动力机制解析——以石林大糯黑村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宏芳 明庆忠 韩剑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从结构主义视角来看,地方性建构受到了结构性动力与非结构性动力的影响。其中结构性动力主要源自国家政策、制度安排、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与旅游化浪潮;非结构性动力主要来自社区精英、外来人员、民间组织机构、空间及族群... 从结构主义视角来看,地方性建构受到了结构性动力与非结构性动力的影响。其中结构性动力主要源自国家政策、制度安排、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与旅游化浪潮;非结构性动力主要来自社区精英、外来人员、民间组织机构、空间及族群关系的紧密程度。研究以此为基础,对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大糯黑彝族村寨地方性建构的各动力要素进行了进一步阐释。研究显示:各级政府政策与资金的积极支持、石林景区及周边的旅游发展为其带来切实收益、社区精英的引领作用、艺术家的审美创作以及较小的空间尺度和紧密的族群联系等对糯黑地方性的维持和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自上而下"的支持力与民众"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力这两股力量的耦合是村寨地方景观与民族文化得以良性传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民族旅游村寨 地方性 动力机制 大糯黑村
原文传递
北京市老城区菜市场的地方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一溪 张荷 冯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1,103,共8页
地方性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领域,能够揭示地方的特质特性,从而实现对空间的理解。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基于地方理论的研究对象开始转向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而质性研究方法尤其适用于这一揭示空间社会意义的研究。本文选取菜市场这一... 地方性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领域,能够揭示地方的特质特性,从而实现对空间的理解。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基于地方理论的研究对象开始转向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而质性研究方法尤其适用于这一揭示空间社会意义的研究。本文选取菜市场这一典型城市空间,尝试运用质性方法对其进行地方性的建构并分析其地方性形成机制。研究认为,菜市场的地方性可归为地方空间特性、地方时间特性、地方意义三个方面;地方性的形成机制是地方物质环境、活动者、历史文化和现代性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通过深入理解承载市民生活的空间,希望促进城市空间地方性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菜市场 质性方法 城市空间
原文传递
本土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乡村地方性重构——基于阳美玉器产业的文化经济地理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槿 徐辰 朱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382,共9页
以广东揭阳的玉器生产专业村阳美村为例,从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解读本土产业发展中地方性的嵌入与重构。研究发现:本土产业在地方性多方要素的驱动与支撑下产生,在多重尺度政治经济过程作用与地方主体的响应下发展。地方性是本土产业产... 以广东揭阳的玉器生产专业村阳美村为例,从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解读本土产业发展中地方性的嵌入与重构。研究发现:本土产业在地方性多方要素的驱动与支撑下产生,在多重尺度政治经济过程作用与地方主体的响应下发展。地方性是本土产业产生并建立对外功能联系的初始条件,也是主体响应结构变动所做战略选择和地方营销的依托。在地方性嵌入产业发展的同时,生产、生活和宗教等地方活动被强化了与玉器生产相关的功能和意义,民居、街巷、宗祠等空间形制因传统功能被挤压而出现重塑。地方活动与景观的变化并未弱化地方意义,村民的地方依赖和依恋因本土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与荣誉感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本土产业 结构 主体行动 广东揭阳阳美村
下载PDF
城市回族社区的地方性——基于开封东大寺回族社区地方依恋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艾少伟 李娟 段小微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8,97,共8页
作为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少数民族,回族社区的地方性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严重挑战。论文以"地方依恋"为理论模型,以开封东大寺回族社区为典型案例,对城市回族社区的"地方性"进行深入解读。研究发现,由于围寺而居和... 作为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少数民族,回族社区的地方性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严重挑战。论文以"地方依恋"为理论模型,以开封东大寺回族社区为典型案例,对城市回族社区的"地方性"进行深入解读。研究发现,由于围寺而居和强烈的回族认同感,城市回族社区的地方性特征主要受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年龄大小和宗教信仰的深刻影响,地方依恋较深的地方主要在"寺市并存"或距离寺市都近的街道,内部空间上存在不同的宗教知识传承模式。这为丰富社区地理尺度的地方依恋理论和揭示回族社区人地关系机制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回族社区 地方性 地方依恋 封东大寺社区
下载PDF
徐州历史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特色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中国名城》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建立特色性与地方性逻辑联系,既有利于深化特色性的理论认识,也有利于丰富地方性的实践内容。基于地方性理论实证研究表明,作为大汉之源、军事重镇,徐州文化具有北方之韵、融合之美、雄壮之气三大特色。岗岭四合、汴泗交流的地理环境是... 建立特色性与地方性逻辑联系,既有利于深化特色性的理论认识,也有利于丰富地方性的实践内容。基于地方性理论实证研究表明,作为大汉之源、军事重镇,徐州文化具有北方之韵、融合之美、雄壮之气三大特色。岗岭四合、汴泗交流的地理环境是徐州文化特色的自然本底,政治经济中心南北分离的宏观格局是长期结构性力量,命运多舛的人文历史是锻造力量,抗争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能动力量,新近人口流动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是转向推力。徐州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具有多元统一性,形成因素具有耦合联动性,保护开发应坚持整体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地域文化 特色性 地方性 徐州
下载PDF
旅游发展视角下陕西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晓华 白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以陕西华阴老腔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融入式观察与深度访谈,分析老腔在展演中地方性保持与现代性适应的问题。研究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呈现结构化过程,该过程介乎于旅游者、旅游活动与旅游业之间,是... 以陕西华阴老腔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融入式观察与深度访谈,分析老腔在展演中地方性保持与现代性适应的问题。研究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呈现结构化过程,该过程介乎于旅游者、旅游活动与旅游业之间,是旅游内生悖论的必然;也是华阴老腔在全球化条件下保持地方性的权宜之策,是现代性与地方性相互嵌入和转换的过程。具体包括:主体上,地方文化精英对官方与民间几方面力量的协调;动机上,自我意识和自我呈现通过旅游凝视对他者认同的响应;内容上,日常生活的符号化与符号化导致的非日常展演;结果上,由时空移植导致的地方性异地表达与非地方展演之间的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地方性 传统民俗文化 商业化进程 华阴老腔
下载PDF
日游黄山,夜泊黎阳:黄山市黎阳in巷旅游街区的地方营造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品宇 孔翔 +1 位作者 袁超 吴栋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48,共9页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生产与再生产"地方"的主要力量。本文以黄山市黎阳in巷旅游街区为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地方营造的策略以及游客和居民的响应。研究发现:开发商兼运营商在地方营造中,既保留和移植了传统徽派建筑和...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生产与再生产"地方"的主要力量。本文以黄山市黎阳in巷旅游街区为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地方营造的策略以及游客和居民的响应。研究发现:开发商兼运营商在地方营造中,既保留和移植了传统徽派建筑和其它徽文化元素,也植入了现代化的建筑语言和有机更新街巷的氛围;同时,借助微信、影视媒体和博客等视觉媒介,展现愉悦、热闹的地方氛围,塑造游客的感知和期待;此外,还在节事活动展演中,融合了时尚文化与徽州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从响应来看,游客对黎阳in巷表现出地方性与无地方性的两面交织;原住民则由于空间置换产生了地方的流离失落感。研究深化了地方营造的过程和结果,有助于理解当代旅游目的地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营造 地方性 旅游街区 黎阳in巷 徽州文化
原文传递
认同与支持:居民对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的后效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小同 刘人怀 +1 位作者 文彤 杨汀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4,共13页
旅游演艺是基于地方文化的艺术性的生产结果,可以从多方面再现地方性。但其对地方性的呈现效果如何,当地居民是否认可其地方性进而产生地方认同及支持态度尚不明晰。文章以湖北恩施女儿城为案例地,基于327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 旅游演艺是基于地方文化的艺术性的生产结果,可以从多方面再现地方性。但其对地方性的呈现效果如何,当地居民是否认可其地方性进而产生地方认同及支持态度尚不明晰。文章以湖北恩施女儿城为案例地,基于327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索居民对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及其对地方认同与旅游支持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居民对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包括地方独特性感知、地域附着性感知两个维度,旅游演艺在两维度上的地方性呈现获得基本认可:(2)居民对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可以显著增强其地方认同,但地方性感知的两维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3)居民对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一方面会直接促使其对旅游支持,且集中体现在地方独特性感知维度,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地方认同间接影响旅游支持态度,主要体现在地域附着性感知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演艺 地方性 地方认同 旅游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