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哌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阮祥辉 赵洪菊 +5 位作者 张橙 陈丽娟 李普 王一会 贺鸣 薛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7-1204,共8页
以杨梅苷、哌嗪和各种芳香酸为原料,通过甲基化保护羟基和脱苷形成选择性单一的杨梅素中间体,然后以三步取代反应连接哌嗪和芳香酸,合成了13个新型含哌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试了化合物对人类乳腺癌细胞... 以杨梅苷、哌嗪和各种芳香酸为原料,通过甲基化保护羟基和脱苷形成选择性单一的杨梅素中间体,然后以三步取代反应连接哌嗪和芳香酸,合成了13个新型含哌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试了化合物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含哌嗪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对MDA-MB-231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当浓度为1μmol/L时,化合物4a和4i的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药盐酸表阿霉素;当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4h和4i的抑制活性高达86.7%和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素 哌嗪酰胺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聚哌嗪酰胺原生荷正电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英伟 张萌萌 +1 位作者 蒋驰 侯影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8,共8页
纳滤膜表面的荷电性是影响纳滤分离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传统聚哌嗪酰胺纳滤膜表面均带负电,因此对钙镁等二价阳离子的截留率较低.本文通过在界面聚合制膜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并改变有机溶剂类型,以降低单体的跨界面阻力并增强单体跨... 纳滤膜表面的荷电性是影响纳滤分离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传统聚哌嗪酰胺纳滤膜表面均带负电,因此对钙镁等二价阳离子的截留率较低.本文通过在界面聚合制膜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并改变有机溶剂类型,以降低单体的跨界面阻力并增强单体跨界面驱动力,从而促进哌嗪单体向有机相的扩散.利用红外光谱、XPS、SEM、AFM、Zeta电位仪等对复合膜的物化及结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分离层聚酰胺材料中含有过量的氨基,形成了原生荷正电的聚哌嗪酰胺纳滤膜.错流测试表明,该纳滤膜对不同盐溶液的截留率顺序表现为CaCl_(2)>NaCl>Na_(2)SO_(4),其中CaCl_(2)截留率达到95.3%,通量118.4 L/(m^(2)·h·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正电纳滤膜 界面聚合 聚哌嗪酰胺
下载PDF
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敬敬 张美慧 +2 位作者 夏明钰 徐莉英 董金华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53-460,共8页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合成β-榄香烯单氯代物,在其结构中引入取代哌嗪结构来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衍生物,然后再与取代苯甲酰氯或取代苯丙烯酰氯反应制得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通过合成β-榄香烯单氯代物,在其结构中引入取代哌嗪结构来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衍生物,然后再与取代苯甲酰氯或取代苯丙烯酰氯反应制得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等10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经1H-NMR、MS波谱分析确证结构。其中21个化合物经MTT法测定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活性大多高于β-榄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衍生物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增 陈峰 +3 位作者 单永广 杨文婷 张芦斌 金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2,共4页
用哌嗪(PIP)溶液为水相反应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正庚烷溶液为有机相反应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聚哌嗪酰胺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研究了水相单体和有机相单体浓度对纳滤膜的影响及基膜预处理、对复合纳滤膜进行后处理对复合纳滤膜分... 用哌嗪(PIP)溶液为水相反应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正庚烷溶液为有机相反应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聚哌嗪酰胺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研究了水相单体和有机相单体浓度对纳滤膜的影响及基膜预处理、对复合纳滤膜进行后处理对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MF)对制备的纳滤膜进行表征,所制备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在操作压力0.6 MPa下,对质量浓度2 000 mg/L的MgSO4溶液的脱除率为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复合纳滤膜 界面聚合
下载PDF
聚(杯芳烃-哌嗪)酰胺与2,2′-联吡啶超分子泡沫网络结构的构筑 被引量:1
5
作者 苗瑞祥 刘冬青 +3 位作者 任顺 朱泽晛 陈英波 张宇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7-2334,共8页
大环番衍生物单体5,11,17,23-四叔丁基-25,27-二酰氯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DC)与哌嗪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了聚(杯芳烃-哌嗪)酰胺(D).化合物D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形成平均直径为28和164 nm的双分布囊泡形聚集体. 2,2'-联吡啶(bpy)对... 大环番衍生物单体5,11,17,23-四叔丁基-25,27-二酰氯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DC)与哌嗪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了聚(杯芳烃-哌嗪)酰胺(D).化合物D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形成平均直径为28和164 nm的双分布囊泡形聚集体. 2,2'-联吡啶(bpy)对化合物D的交联作用可将囊泡转变为实心无规则交联网.水将交联网转变为两相界面处存在的泡沫.这个变化过程表明,化合物D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调整聚集状态,多重诱因使其最终形成宏观泡沫状自组装构筑.化合物D是一个集合芳香大环-小杂环,疏水-亲水、氢键供体受体、刚性-柔性及富π空腔等多种结构及自组装于一体的高分子结构,其分子链在不同诱因下改变扭曲和取向导致超分子交联网络的形成.这种可逆宏观自组装现象为自组装机理的理解及刺激-响应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试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自组装 聚(杯芳烃-哌嗪)酰胺 2 2′-联吡啶 超分子交联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