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 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成本和健康收益,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使用CORE糖尿病模型,模拟患者30年的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目的 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成本和健康收益,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使用CORE糖尿病模型,模拟患者30年的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研究所使用的患者基线数据为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数据和成本数据来源于中国地区相关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效用数据使用模型默认值,贴现率使用5%。该文对贴现率、研究时限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进行概率敏感性分析,并对不使用换线治疗的方案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显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相比于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方案并发症发生率低,累积QALYs增加0.02(9.49 QALYs vs 9.47 QALYs),同时累积成本降低7 804元(298 214元 vs 306 018元),是具有经济性的绝对优势方案,且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结论 相较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方案,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可降低患者直接医疗成本,并在长期获得更高健康产出,是一种更具经济性的治疗方案。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卡双平(吡格列酮15ms/二甲双胍500mg)替换单用或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rr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单用或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11.0%)的患者80例,余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卡双平...目的观察卡双平(吡格列酮15ms/二甲双胍500mg)替换单用或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rr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单用或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11.0%)的患者80例,余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卡双平替换二甲双胍,观察12周后HbA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的变化,同时观察血脂谱、肝肾功、体重的变化。结果入组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4.79±13.99)岁,病程(9.76±6.59)年,平均HbAlc(9.06±1.34)%,共68例完成试验。与基线比较,第12周时.FPG下降(2.06±0.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Alc下降(0.8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与基线比较,体重增加(0.34±1.13)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7);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较基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肾功能各项指标(ALT、AST、TBIL、DBIL、Urea、UA、Cr)无明显变化。不良事件分析:无严重低血糖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6例出现浮肿,4例因严重下肢浮肿退出试验;无新增胃肠道反应。结论卡双平在T2DM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可作为单用或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欠佳患者联合用药的选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
文摘目的观察卡双平(吡格列酮15ms/二甲双胍500mg)替换单用或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rr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单用或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11.0%)的患者80例,余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卡双平替换二甲双胍,观察12周后HbA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的变化,同时观察血脂谱、肝肾功、体重的变化。结果入组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4.79±13.99)岁,病程(9.76±6.59)年,平均HbAlc(9.06±1.34)%,共68例完成试验。与基线比较,第12周时.FPG下降(2.06±0.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Alc下降(0.8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与基线比较,体重增加(0.34±1.13)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7);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较基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肾功能各项指标(ALT、AST、TBIL、DBIL、Urea、UA、Cr)无明显变化。不良事件分析:无严重低血糖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6例出现浮肿,4例因严重下肢浮肿退出试验;无新增胃肠道反应。结论卡双平在T2DM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可作为单用或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欠佳患者联合用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