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PV1在皮肤中的分布及其介导的生理病理活动 被引量:5
1
作者 江夏 陈小玫 张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2-706,共5页
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属于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protein(TRP)蛋白家族,是一种可高效介导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神经元、免疫细胞、多种脏器上皮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等细胞中。该通道... 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属于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protein(TRP)蛋白家族,是一种可高效介导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神经元、免疫细胞、多种脏器上皮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等细胞中。该通道可通过变构调节被多种内源性及外源性刺激激活,介导细胞凋亡、分化、炎症因子分泌等多种生理病理活动。本文主要综述TRPV1的发现过程、蛋白分子结构、激活模式以及TRPV1在皮肤中的分布及其介导的生理病理活动,以进一步探索TRPV1在皮肤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1 阳离子通道 CA^2+ 皮肤 生理病理 活动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一天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795-797,共3页
糖尿病心肌病 (DCM)是与糖尿病 (DM )特有代谢紊乱有关的一种特异的心肌疾病 ,对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的探讨是目前心血管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从组织、细胞。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汝敏 高美 +4 位作者 张郑 王士富 蒋丽 王怀全 朱彬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31-73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神经肽Y(NPY)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浆NPY在EH病理生理进程中的作用及在EH靶器管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选EH患者115例,以左室肥厚、脑卒中与肾功能损害为靶器官损害,其中伴有左室肥厚者21例,伴有脑卒...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神经肽Y(NPY)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浆NPY在EH病理生理进程中的作用及在EH靶器管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选EH患者115例,以左室肥厚、脑卒中与肾功能损害为靶器官损害,其中伴有左室肥厚者21例,伴有脑卒中者13例、伴有肾功能损害者11例,为单一靶器官损害组,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靶器官损害者19例为联合靶器官损害组,余下51例为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NPY的血浆浓度。结果1)EH患者血浆NPY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血压级别之间血浆NPY浓度亦存在显著性差异(F=76.717,P<0.01),且随着血压级别的上升而升高。血浆NPY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86,P<0.01)。2)单一靶器官损害组血浆NPY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联合靶器官损害组血浆NPY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与单一靶器官损害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PY可能与EH的病理生理进程以及EH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检测血浆NPY浓度可作为评价EH进程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浆神经肽Y 病理生理进程 靶器官损害
下载PDF
黄褐斑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娜 刘振锋 +2 位作者 陶旌晶 刘润英 杨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好发于女性,对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影响。黄褐斑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除与黑素细胞有关外,还与血管增生、炎症因子、基底膜的破坏等相关。本文就黄褐斑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相关的药物治疗和联...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好发于女性,对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影响。黄褐斑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除与黑素细胞有关外,还与血管增生、炎症因子、基底膜的破坏等相关。本文就黄褐斑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相关的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为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
下载PDF
颈阔肌瓣防治味觉出汗综合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卫红 朱谨 +3 位作者 吴勇 胡瑶瑶 夏斌 许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及美学效果,同时探讨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9例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及... 目的:探讨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及美学效果,同时探讨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9例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及术区凹陷。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凹陷不明显。结论: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且可降低术区凹陷,为一种理想的腮腺肿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阔肌瓣 味觉出汗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病生机制的耗散结构基础及非线性治疗原则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龙 郁毅刚 林进皇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9期81-83,共3页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机体的病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颅脑自身和全身周围系统的紊乱,主要内容涉及脑神经元兴奋氨基酸、氧自由基、炎症反应、缺血缺氧、脑代谢改变等损伤,以及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导致...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机体的病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颅脑自身和全身周围系统的紊乱,主要内容涉及脑神经元兴奋氨基酸、氧自由基、炎症反应、缺血缺氧、脑代谢改变等损伤,以及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干等生命中枢的损伤,这些复杂机制网络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sTBI病生机制,并提出符合其复杂系统控制的非线性治疗,促进其向有序的预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病生机制 耗散结构 非线性 治疗原则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帅(综述) 刘升强(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3-848,共6页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降解系统,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基因转录、抗原递呈、细胞增生与分化以及信号转导等各种病理生理过程.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致病机制相关.近年来...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降解系统,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基因转录、抗原递呈、细胞增生与分化以及信号转导等各种病理生理过程.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致病机制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存在于视网膜中,一些视网膜损伤在退行性疾病人群中同步出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视网膜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新生、神经损伤、信号转导等病理生理过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活性氧簇(ROS)等一些信号通路起重要作用,其蛋白质的降解和合成失衡对视网膜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减轻网膜病变炎症等病理改变.本文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病理生理机制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冠脉瘤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伟 石蓓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81-84,共4页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在临床中的广泛引用,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期血管造影随访过程中,发现与之相关冠脉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冠脉瘤形成后可能发生支架内血栓、...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在临床中的广泛引用,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期血管造影随访过程中,发现与之相关冠脉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冠脉瘤形成后可能发生支架内血栓、冠脉痉挛及瘤体破裂等并发症;这引起了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重要关注点之一。但目前为止,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冠脉瘤形成机制以及如何制定正确治疗策略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将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冠脉瘤的诊断、病理生理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及治疗冠脉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瘤 病理生理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UTX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冲 黄依雪 +3 位作者 黄昆 袁杨棉 周依豪 郑凌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387-1394,共8页
UTX是一种含有多个TPR结构域和一个JmjC催化结构域的组蛋白修饰酶,主要负责去除H3K27位点的二/三甲基化。在分子机制上,UTX一方面可通过其去甲基化酶活性降低靶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上的H3K27me2/3水平,另一方面可与MLL3/4形成复合物调控... UTX是一种含有多个TPR结构域和一个JmjC催化结构域的组蛋白修饰酶,主要负责去除H3K27位点的二/三甲基化。在分子机制上,UTX一方面可通过其去甲基化酶活性降低靶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上的H3K27me2/3水平,另一方面可与MLL3/4形成复合物调控增强子的H3K4甲基化水平,从而促进基因转录。此外,UTX还可以通过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或去乙酰化酶HDAC1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进而影响基因转录。在生理病理方面,UTX主要参与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免疫以及代谢等生理过程,并调控多种疾病如歌舞伎综合征、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对UTX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就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可能作用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UTX H3K27me2/3去甲基化 基因转录调控 生理病理调控
原文传递
颅内外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卓汐 李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死因,其中脑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首要原因。随着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的提升,血管内治疗因微创、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等特点迅速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然而,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会使远期疗效大...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死因,其中脑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首要原因。随着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的提升,血管内治疗因微创、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等特点迅速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然而,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会使远期疗效大打折扣,令其成为介入治疗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拟对颅内外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预测因子、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病理生理机制 危险因素 预测 治疗
下载PDF
脑室液撞击模型中海马、丘脑区细胞凋亡的研究
11
作者 陈锐 阳小生 +4 位作者 吴小兵 邹钦 王君宇 姜冰 万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82-84,87,共4页
目的应用脑室液撞击模型研究海马及丘脑区神经细胞凋亡。方法观察该模型动物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及HE、TUNEL染色后海马丘脑区光镜下改变。结果在病死率、伤后生命体征改变、伤后意识恢复时间的比较中轻、中、重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HE染... 目的应用脑室液撞击模型研究海马及丘脑区神经细胞凋亡。方法观察该模型动物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及HE、TUNEL染色后海马丘脑区光镜下改变。结果在病死率、伤后生命体征改变、伤后意识恢复时间的比较中轻、中、重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伤后早期海马、丘脑区出现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TUNEL染色显示各损伤组海马、丘脑区出现神经元凋亡改变。结论创伤性脑损伤中获取一定能量的脑室液对室周结构的撞击力可以对侧脑室周边的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及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液 海马 丘脑 凋亡 病理改变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谈家金 叶建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3-617,共5页
从病理生理学和与病害相关的微生物2个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对病理生理学进行了阐述,包括水分代谢、活性氧代谢、苯丙烷类代谢、酶、毒素和激素,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致病机理 病理生理学 病害 微生物
下载PDF
苹果—褐斑病菌相互作用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武贵 冷怀琼 余师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77-284,共8页
本文对苹果一褐斑病菌相互作用中苯丙氨酸解氨酶作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幼苗不同品种叶片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是苹果、褐斑病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苹果叶片感染病原菌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形成速度和程度与品种抗病性有直接... 本文对苹果一褐斑病菌相互作用中苯丙氨酸解氨酶作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幼苗不同品种叶片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是苹果、褐斑病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苹果叶片感染病原菌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形成速度和程度与品种抗病性有直接关系。进一步提出了苹果一褐斑病菌相互作用中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病不能有病理生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褐斑病 抗病性 氨基酸解氨酶
下载PDF
Current knowledge on diabetic retinopathy from human donor tissues 被引量:22
14
作者 Jessica H Eisma Jennifer E Dulle Patrice E Fort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5年第2期312-320,共9页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es was the seven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in working age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0.Diabetes is cha...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es was the seven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in working age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0.Diabetes is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associated with either hypoinsulinemia or insulin resistance,and over time,this chronic metabolic condition may lead to variou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kidney failure,heart attacks,and retinal degeneration.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animal models have been the primary approach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abetes on various tissues or cell types of the body,including the retina.However,inherent to these animal models are critical limitations that make the insight gained from these models challenging to apply to the human pathology.Thes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the knowledge obtained from animal studies have led a growing number of research groups to explore the diabetes complications,especially diabetic retinopathy,on tissues from human donor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diabetic patients at various stage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classifies the data based upon their relevance to the main aspect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retinal vasculature dysfunction,inflammation,and neurodegeneration.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ose studies to discriminate and establish the relevance of the findings obtained from animal models but also the limitations of such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A Diabetic RETINOPATHY HUMAN DONOR physiopathologY Vascular disease Inflammation NEURODEGENERATION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唐敏 李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类常见的临床重症,异质性强,病死率高,目前诊断主要依据柏林定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该研究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出发,综述其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以帮助临床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机制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遗尿症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吕麟亚 李旭良 +3 位作者 何大维 魏光辉 林涛 陈志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通过针对病理生理改变治疗方案与常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治疗原发性遗尿症(PNE)的对比研究 ,探讨PNE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实验组患儿 92例 ,男 53例 ,女 39例 ,年龄 5~ 1 3 .5岁 ,中位年龄 7.8岁。每周总遗尿次数 5~ 1 8次。根... 目的 通过针对病理生理改变治疗方案与常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治疗原发性遗尿症(PNE)的对比研究 ,探讨PNE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实验组患儿 92例 ,男 53例 ,女 39例 ,年龄 5~ 1 3 .5岁 ,中位年龄 7.8岁。每周总遗尿次数 5~ 1 8次。根据夜间自然充盈状态的尿动力学、动态脑电图、排尿日记结果 ,将其病理生理变化分成 5型 ,针对各自病理生理特点选择治疗方案 ;对照组 63例 ,男 38例 ,女 2 5例 ,年龄 5~ 1 4岁 ,中位年龄 8.0岁。每周总遗尿次数 5~ 1 8次 ,直接以DDAVP +奥宁进行联合药物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时间 3个月 ,随访 1 2个月 ,年龄、性别构成、尿床次数、遗尿量、遗尿发生的时间无差异。结果 疗程结束后第 3个月随访 ,实验组治愈率为 78.3 % ,对照组为68.3 % ,疗效无差异 (P <0 .0 5) ;第 6个月随访 ,实验组治愈率 67.3 % ,对照组 50 .1 % ,疗效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第 1 2个月随访 ,实验组治愈率 65 .2 % ,对照组 39.7% ,疗效显著差异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原发性遗尿症 病理生理学 膀胱功能训练 抗胆碱药 DDAVP
原文传递
婴幼儿血管瘤自然消退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洪莉 吴晔明 +2 位作者 王燕 张文竹 施诚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1,W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凋亡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中的作用 ,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以往未经任何治疗的手术切除的血管瘤病理组织切片 ,根据病理组织学表现 ,参照Mul liken标准分为两组。第一组均为增生期血管瘤 ,共 10例 ,其中... 目的 探讨凋亡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中的作用 ,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以往未经任何治疗的手术切除的血管瘤病理组织切片 ,根据病理组织学表现 ,参照Mul liken标准分为两组。第一组均为增生期血管瘤 ,共 10例 ,其中男 5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7± 2 .4 )个月 (1~ 12个月 ) ;第二组均为退化期血管瘤 ,共 10例 ,其中男 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18.7± 11.7)个月 (7个月~ 5岁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基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 (dUTP)—生物素颈端标记法 (TUNEL方法 ) ,检测两组病理组织切片的凋亡阳性细胞数 ,计算凋亡指数 (AI) =染色阳性细胞数 (10个HPF中 ) /计数细胞总数 (10 0× 10 )× 10 0 % ,并采用Mann WhitneyU test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组凋亡指数为 2 .16± 0 .6 88,退化期血管瘤组凋亡指数为 2 3.7± 11.84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良性肿瘤 ,大多可自然消退 ,但仍有10 %左右病例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目前血管瘤增生及自然消退的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结果发现伴随血管瘤增生退化的自然病程 ,存在着逐渐活跃的细胞凋亡现象 ,提示凋亡在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血管瘤 病理生理学 自行性肿瘤消退 儿童
原文传递
功能性尿道重建术治疗前列腺术后真性尿失禁初探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家华 季惠翔 +6 位作者 金锡御 陈志文 宋波 熊恩庆 龚宇 方强 鄢俊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 探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新方法 ,评估功能性尿道重建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功能性尿道重建术” ,对 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 ,明确诊断并了解... 目的 探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新方法 ,评估功能性尿道重建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功能性尿道重建术” ,对 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 ,明确诊断并了解后尿道情况。球部尿道替代并重建功能性尿道术 5例 ,球部尿道 前列腺部尿道吻合重建功能性尿道术 1例。手术过程 :切除膜部尿道瘢痕 ,电凝破坏扩张的前列腺部尿道上皮组织 ,创造新创面 ,将游离的球部尿道拖入与膀胱吻合 ,重建足够长度和正常弹性的功能性尿道。结果 所有 6例患者都有后尿道纤维组织增生 ,其中膜部尿道狭窄并储尿期和排尿期前列腺部尿道扩张、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减小 4例 ,整段后尿道狭窄、功能尿道长度正常并弹性下降 2例 ;球部尿道替代并重建功能性尿道术 5例 ,取得良好效果 ( 3例治愈 ,2例好转 ) ,后尿道无扩张 ,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得以恢复 ;球部尿道 前列腺部尿道吻合重建功能性尿道术 1例 ,手术失败 ,仍然有后尿道扩张、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缩小。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改变有两种类型 :功能性尿道功能受损型(后尿道狭窄型 ) ;功能性尿道长度缩短型 (前列腺尿道扩张型 )。临床初步研究表明 :球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 前列腺手术 尿失禁
下载PDF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晓 刘玲英 柴家科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042-1044,1051,共4页
外泌体是由细胞内涵体分泌的小囊泡,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泌体可通过受体介导的交互作用直接刺激靶细胞,或通过向靶细胞转移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膜受体、蛋白质、m RNA和micro RNA等方式发挥其生物学功能。随着相关技术的... 外泌体是由细胞内涵体分泌的小囊泡,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泌体可通过受体介导的交互作用直接刺激靶细胞,或通过向靶细胞转移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膜受体、蛋白质、m RNA和micro RNA等方式发挥其生物学功能。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目光投向了利用外泌体进行疾病的诊断、预后及治疗临床应用。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细胞学 生理病理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懿 赵海燕 +1 位作者 成杰 王文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糖皮质激素是引发股骨头坏死的非创伤因素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仍是一种复杂的难治性疾病,其相应的机制目前仍不够明确。以往认为血供受损、内皮损伤、凝血障碍、血栓形成、脂质代谢异常及细胞凋亡等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发现非编... 糖皮质激素是引发股骨头坏死的非创伤因素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仍是一种复杂的难治性疾病,其相应的机制目前仍不够明确。以往认为血供受损、内皮损伤、凝血障碍、血栓形成、脂质代谢异常及细胞凋亡等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发现非编码RNA及遗传易感性在股骨头坏死机制中的重要性,并随着更多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被揭示,有望通过对疾病中某个或多个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干预,逆转激素对股骨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总结了因糖皮质激素造成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未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 间充质干细胞 病理生理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