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在创新药临床研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丽 杨进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28-1732,共5页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可通过整合人体生理系统参数、药物理化性质和机制性药代动力学数据以提早预测人体内的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借用该方法预测新条件(新给药方案、新人群特征)下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促进更有策略、更安全...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可通过整合人体生理系统参数、药物理化性质和机制性药代动力学数据以提早预测人体内的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借用该方法预测新条件(新给药方案、新人群特征)下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促进更有策略、更安全、更经济地进行临床开发。目前,PBPK已经在美国、欧盟的创新药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相关指南出台指引PBPK研究,本文将综述PBPK在创新药临床研发的应用进展、研究策略及相关指南要求,以期为我国创新药临床开发提供策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创新药 临床研发
原文传递
疾病状态下的药物代谢处置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晓芳 周芳 +1 位作者 王广基 张经纬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369-377,共9页
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异常调控会引起药物动力学过程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代谢酶/转运体异常调控的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受体、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系统回... 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异常调控会引起药物动力学过程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代谢酶/转运体异常调控的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受体、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系统回顾并总结了几类主要常见疾病状态下的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的调控变化及相关机制,同时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指导疾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基于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的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代谢酶/转运体 调控机制 生理药动学模型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替格瑞洛药动和药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旻 高宗真 王红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ticagrelor,TIC)在中国人和欧洲白种人的群体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方法通过文献获得TIC建模的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整合进入PK-Sim软件中,构建群体PBPK模型。结果PBPK模...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ticagrelor,TIC)在中国人和欧洲白种人的群体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方法通过文献获得TIC建模的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整合进入PK-Sim软件中,构建群体PBPK模型。结果PBPK模型预测AUC和Cmax与实测值的倍数误差均在0.5~2.0;预测的血小板抑制率(IPA,%)与临床实测值基本吻合。PBPK模型预测的酮康唑和利福平对TIC和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的AUC和Cmax的影响,均与临床数据一致。应用PBPK模型结合TIC谷浓度(Ctrough)均值和95%置信区间方法,确定TIC临床最优的给药剂量为60 mg BID(一天给药两次)或90 mg BID或180 mg OD(一天给药一次)。结论所建立的PBPK模型可较好预测TIC单独给药或与其他CYP代谢酶调节剂联用时的体内稳态Ctrough和IPA(%),且能通过模型指导TIC的最优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 最优给药剂量确定
下载PDF
数学模型预测药源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敏 李思泽 +1 位作者 姚莉 相小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2-390,共9页
药源性肝损伤作为引起上市药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已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重点考察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也开始逐渐用于化合物肝毒性的预测和判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药物是否产生肝毒性与药物... 药源性肝损伤作为引起上市药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已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重点考察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也开始逐渐用于化合物肝毒性的预测和判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药物是否产生肝毒性与药物的化学结构、体内浓度、代谢过程等多个因素有密切关系。根据药物肝毒性原理,多种数学模型被开发和应用于肝毒性预测中,常用方法包括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毒理基因组学模型和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的方法,该3种模型分别以化合物结构、毒理基因组相关信息和PBPK参数作为基础用于预测药物性肝毒性。本文介绍该3类预测药源性肝损伤方法的构建过程和应用,以期为药源性肝损伤的早期预测和肝毒性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预测 量化构效关系模型 毒理基因组学 生理药动学模型 DILIsym模型
下载PDF
阿米卡星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5
作者 李乔希 管宴萍 +2 位作者 夏晨 吴莉莉 王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50-2255,共6页
目的建立阿米卡星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方法使用PK-SIM®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拟合和模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收集阿米卡星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药动学特性参数,结合软件内置人体模型建立成人PBPK模型并外推... 目的建立阿米卡星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方法使用PK-SIM®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拟合和模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收集阿米卡星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药动学特性参数,结合软件内置人体模型建立成人PBPK模型并外推至老年PBPK模型。使用临床药动学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化和验证,以拟合优度、相对残差和平均折叠误差为指标评价模型预测性能。使用最终模型模拟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后的体内暴露情况,对临床常用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给出推荐的给药方案。结果建立的阿米卡星PBPK模型在成人和老年患者中均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相对残差绝对值均数为25%;各模拟场合下,峰浓度(c_(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的平均折叠误差均在>0.5~<2范围内。模拟结果显示,与健康成人相比,相同给药方案下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_(max)差异较小,因蓄积引起的谷浓度显著升高。与减少剂量相比,延长阿米卡星给药间隔更有助于保证疗效,减少肾毒性的发生。结论成功建立了阿米卡星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PBPK模型,且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卡星 药动学 生理药动学模型 老年人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策略及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应用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 杨进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085-1091,共7页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会引起不良事件或导致疗效降低,是药物治疗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创新药需对DDI进行研究。本文将对临床DDI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类型进行综述性介绍。数学模型,尤其是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PBPK)在DDI研究中的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会引起不良事件或导致疗效降低,是药物治疗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创新药需对DDI进行研究。本文将对临床DDI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类型进行综述性介绍。数学模型,尤其是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PBPK)在DDI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广泛,其可以整合人体生理系统参数、药物理化性质和机理性药动学数据以提早预测人体内的药物药动学特征,PBPK模型逐渐成为辅助甚至替代部分DDI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PBPK已经在美国、欧盟的临床DDI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相关指南出台指导应用,但我国相关指南尚未颁布。因此,从药物研发的实效性考虑,本文也将综述PBPK在临床DDI研究的策略选择、试验设计、试验豁免及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其预测力评价标准以及研究报告内容,以期为PBPK在我国创新药DDI临床开发的科学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 临床研发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应用于治疗性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凤 何庆烽 +1 位作者 李哲 相小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53-2462,共10页
目的探讨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在治疗性抗体中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方法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治疗性抗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目前用于治疗性抗体的PBPK... 目的探讨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在治疗性抗体中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方法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治疗性抗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目前用于治疗性抗体的PBPK模型进行总结。分析不同情况下PBPK模型的建立和参数优化,以及需要考虑的重要生理过程[如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介导的再循环、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target-mediated drug disposition,TMDD)等]。结果治疗性抗体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分子靶向治疗领域有明显的临床优势。而科学合理地使用PBPK模型,则有助于预测治疗性抗体在动物或者人体的PK变化,对开发其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结论PBPK模型在治疗性抗体中的应用前景较广,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并通过模型验证和参数优化,不断提高PBPK模型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抗体 生理药动学模型 药动学 新生儿Fc受体 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
原文传递
采用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新型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ZSP1601在人体中的药动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逸凡 徐叶 +5 位作者 李海军 陈小新 徐松波 刘佳 王志杰 钟大放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40-3546,共7页
ZSP1601是一种新的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临床拟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治疗,目前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本文拟建立ZSP1601的人体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用于预测药物在人体的药动学行为。首先根据非临床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建立大鼠和犬... ZSP1601是一种新的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临床拟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治疗,目前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本文拟建立ZSP1601的人体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用于预测药物在人体的药动学行为。首先根据非临床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建立大鼠和犬静脉及口服给药的PBPK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人体PBPK模型,分别比较了体外体内外推法(IVIVE)和几种异速放大方法的预测结果。采用IVIVE和游离分数校正的幂指数法建立的模型模拟ZSP1601单次给药的C_(max)和AUC均在实测值的0.5~2倍之内。利用优化并验证的PBPK模型模拟了ZSP1601在北欧高加索人群、老年人、肥胖及病理性肥胖人群的药动学。动物实验经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动物管理及使用委员会批准(批件号为SZ20140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临床药动学
原文传递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郑澳乐 李晓瑜 +1 位作者 何庆烽 相小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430-436,共7页
不论在新药研发阶段还是药品上市后临床应用阶段,药物安全性问题始终是应首要关注的问题,也是药物研发失败甚至上市后药品退市的主要原因。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不仅可以常规预测人体血浆药代动力学,还可以预测药物在不同组织中浓... 不论在新药研发阶段还是药品上市后临床应用阶段,药物安全性问题始终是应首要关注的问题,也是药物研发失败甚至上市后药品退市的主要原因。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不仅可以常规预测人体血浆药代动力学,还可以预测药物在不同组织中浓度分布,是预测新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工具,已逐渐受到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简述了PBPK模型用于预测药物肾脏毒性、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为新药研发中不良反应的早期预测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肾脏毒性 心脏毒性 神经毒性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章袁 朱立勤 +1 位作者 亓芳 周秀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097-2100,共4页
目的:建立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与奥美拉唑(omeprazole)间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模型,探讨两者合用的药动学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收集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参数、体外... 目的:建立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与奥美拉唑(omeprazole)间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模型,探讨两者合用的药动学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收集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参数、体外酶促动力学参数等数据,建立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模型验证后再建立两者的DDIs模型,预测两者合用时药动学过程的变化。结果:当两者合用时,奥美拉唑会使体内伏立康唑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_(0-inf))和截止至终末观察点时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增加,增加的比率分别为16.5%,38.7%和37.5%。结论:当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合用时,奥美拉唑会增加体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但增加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仍在其治疗窗之内。因此,临床上2种药物合用时,无需调整伏立康唑的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奥美拉唑 生理药动学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模型
原文传递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用于中药风险评估的思考及认识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布达 李晓萌 +3 位作者 刘慧 杨珅珅 魏金霞 李遇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593-4603,共11页
中药含有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其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估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科学手段。通过具体剖析中药毒害物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及问题,以解决关... 中药含有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其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估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科学手段。通过具体剖析中药毒害物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及问题,以解决关键性问题为切入点,总结国内外风险评估相关文献,提出了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的实用性,重点阐述其在风险评估研究中用于组织内剂量预测、跨物种种间剂量外推、不同暴露途径及剂量药动学预测以及不同生命阶段或疾病人群药动学预测的功能优势和局限性,探讨PBPK模型在中药毒害物风险评估研究中的潜在利用价值,以期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和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技术参考及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毒害物质 风险评估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剂量外推 药动学预测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结合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龙杰 计佩影 +2 位作者 郑澳乐 穆耶赛尔·阿里甫 相小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91-2498,共8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已经被广泛用于预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性,而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可以和PBPK模型进行深度融合,从...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已经被广泛用于预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性,而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可以和PBPK模型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加快PBPK的预测速度和提高其预测质量,进一步加快药物研发进展。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对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其应用前景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药代动力学 药物毒理学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绵羊静脉注射恩诺沙星后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智钢 高海 +4 位作者 刘开永 李树娟 魏述永 刘雅红 丁焕中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0,共4页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代入绵羊的生理参数预测药物在该动物血液中的经时变化,并与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推广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一个6室血流限速模型,预测值与文献报道值相关性良好。生理药动学模型强大的预测功能对于药动学中减少试验动物的使用、提高研究效率,尤其是对于研究药物在人类和珍稀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恩诺沙星 血流限速
下载PDF
眼用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14
作者 林子衿 刘晓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08-1415,共8页
视力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临床上倾向于使用侵入性较小的外用和全身给药方式治疗青光眼等眼部常见疾病。眼部许多的生理生化屏障包括泪液周转、角膜渗透、血-眼屏障等,限制药物在眼部的渗透与分布,造成眼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不明确,常用眼... 视力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临床上倾向于使用侵入性较小的外用和全身给药方式治疗青光眼等眼部常见疾病。眼部许多的生理生化屏障包括泪液周转、角膜渗透、血-眼屏障等,限制药物在眼部的渗透与分布,造成眼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不明确,常用眼部房室模型来描述药物在眼内处置动力学。经典眼房室模型以角膜或玻璃体为中央室,将眼部其他组织整体视为外周室,而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则引入眼部血流量变化、转运体对药物转运影响、血-眼屏障等因素,可提供更多药物在眼部的处置细节,有助于辅助眼用新药的开发和指导眼部疾病药物治疗。文章综述了不同给药方式时眼部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经典房室模型和PBPK模型及其在临床眼部用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用药 眼药代动力学 眼部生理结构 屏障 房室模型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煜文 马越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2,共7页
生理药动学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进展,包括搭建模型框架、设定组织模型、建立模型方... 生理药动学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进展,包括搭建模型框架、设定组织模型、建立模型方程组、设定模型参数、模拟和评估;并分析了它在药物领域中应用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药动学 数学机制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体内吸收机制
16
作者 陈芳 贾秋予 +2 位作者 王兵 相小强 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采用GastroPlus^(TM)软件的口腔房室吸收转运(OCCAT)模型和高级房室吸收转运(ACAT)模型,结合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试验结果,构建并验证了马来酸阿塞那平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考察了... 采用GastroPlus^(TM)软件的口腔房室吸收转运(OCCAT)模型和高级房室吸收转运(ACAT)模型,结合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试验结果,构建并验证了马来酸阿塞那平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考察了原料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Z因子值)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溶出和吸收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阿塞那平在口腔中的吸收可见延迟和反向扩散现象;当溶解度大于6.2 mg/mL、体外溶出度符合在水中2 min时溶出70%以上的条件时,药物吸收不受溶解度和溶出度的限制。在PBPK模型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可对舌下膜制备工艺中的固体分散技术进行简化。Beagle犬体内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工艺过程变更前后所得舌下膜的AUC_(0→∞)(P=0.869)、c_(max)(P=0.902)和t_(max)(P=0.356)未见显著性差异。因此,通过PBPK模型有助于建立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限度标准,并用于指导制剂研发及工艺过程的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膜 生理药动学模型 马来酸阿塞那平 口腔黏膜吸收
原文传递
PBPK模型在植物活性成分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徐孥 张磊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66-2271,2280,共7页
植物活性物质是大量存在于植物非营养素中的一类物质,多具有保健、治疗等作用。因此,了解和研究活性物质的体内药动学对推动化学物质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具有重大意义。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基于机体的生理、生化、解剖和药动学基础的综... 植物活性物质是大量存在于植物非营养素中的一类物质,多具有保健、治疗等作用。因此,了解和研究活性物质的体内药动学对推动化学物质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具有重大意义。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基于机体的生理、生化、解剖和药动学基础的综合工具和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文献、计算机研究、体外实验等作为基础,预测和外推药物的药动学过程和剂量反应关系,为植物活性成分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支持,并且减少研究成本和时间,更加符合当代毒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植物活性成分 药动学
下载PDF
儿童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儿科用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果 黎国富 +1 位作者 郑青山 王大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420,共7页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模型的特点,介绍儿童PBPK模型的建模策略、误区及注意事项,同时结合最新的文献实例和FDA审评观点,对其在儿科用药研究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儿童 临床试验 生理药动学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麻醉靶控输注智能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丁正敏 熊冬生 +2 位作者 王小红 钟炳艺 张兴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726-732,共7页
目的:麻醉靶控输注是在人体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基础上,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以达到控制麻醉深度的目的。控制过程的改善有利于实现麻醉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给药。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的模糊自适应PID麻醉靶控输注算法,应用基于... 目的:麻醉靶控输注是在人体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基础上,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以达到控制麻醉深度的目的。控制过程的改善有利于实现麻醉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给药。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的模糊自适应PID麻醉靶控输注算法,应用基于异丙酚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以设定的脑电双频指数值为控制目标,利用模糊控制的经验规则库整定PID各个参数,对病人的麻醉剂量和给药方法给予参考和指导,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结果:实验仿真过程中,PID各参数实现了在线整定,麻醉靶控输注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良好。结论: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整定的麻醉靶控输注控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麻醉靶控输注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智能化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靶控输注 模糊控制 PID控制 异丙酚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人体预测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桦 庄笑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5,共5页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并与药效动力学和毒性评价相关联,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临床失败率和节省资源。经典的异速放大法和体外-体内外推法主要用于预测人体清除率和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等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近10年来,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实践,推动了DMPK人体预测在新药研发、药物监管、临床合理和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PBPK模型不仅能预测消除和分布等参数,还能用于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的预测,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人群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代-药效预测。作为新药研发的转化科学技术以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工具,DMPK人体预测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药代动力学 人体预测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新药研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