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养虾池浮游植物、理化因子与虾病的关系 被引量:33
1
作者 米振琴 谢骏 +3 位作者 潘德博 张跃 严旭东 庄世鹏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精养虾池中,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因子由大至小依此为磷酸盐>氨氮>铁>亚硝酸氮>盐度>酸碱度>硝酸氮>温度>锰>溶解氧。浮游植物的Shannon-Weaver指数与水质的富营养程度密切相关,前期该指数普遍小于后期,主要随着水质富营... 精养虾池中,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因子由大至小依此为磷酸盐>氨氮>铁>亚硝酸氮>盐度>酸碱度>硝酸氮>温度>锰>溶解氧。浮游植物的Shannon-Weaver指数与水质的富营养程度密切相关,前期该指数普遍小于后期,主要随着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增高,该指数降低;该指数的大小还直接与虾的成活率呈负相关(R=-8.8)。水中理化因子的含量与虾的成活率相关程度不高,但理化因子的变异系数与虾的成活率密切相关(R=0.90左右)。采用施用光合细菌、稳定二氧化氯二种水质处理方式,能减少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理化因子 虾病 精养虾池 对虾
下载PDF
高位虾池养殖过程主要理化因子的变化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瑜斌 章洁香 +2 位作者 詹晓燕 李雪英 孙省利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8-634,共7页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2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虾池水体主要理化因子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对该养殖场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过程水体中DO、pH、温度和盐度波动较小、变化平缓,而COD、DOC、...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2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虾池水体主要理化因子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对该养殖场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过程水体中DO、pH、温度和盐度波动较小、变化平缓,而COD、DOC、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养殖过程而上升。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复杂,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养殖中后期,表征富营养化的NQI值大幅度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池 理化因子 动态变化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天山雪岭云杉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随水热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路 常亚鹏 许仲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139-8148,共10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有机体所需碳(C)、氮(N)、磷(P)等营养元素之间多重平衡关系的科学。本研究以天山雪岭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的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分析...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有机体所需碳(C)、氮(N)、磷(P)等营养元素之间多重平衡关系的科学。本研究以天山雪岭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的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分析了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0—10 cm层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44.6—143.4、0.190—0.940、0.086—0.286 g/kg,10—30 m层C、N、P含量分别介于23.0—131.0、0.122—0.589、0.032—0.178 g/kg之间,30—80cm层三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5—67.0、0.149—0.397、0.062—0.169 g/kg。0—10 cm层C、N、P含量与年均温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0—10 cm和10—30 cm层P含量与年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 0—10 cm层C∶P比与年均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0—10 cm与10—30 cm层N∶P比均随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层中,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是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含水量与C∶P和N∶P值成正相关关系,容重与N∶P值成负相关关系;在30—80 cm层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粘粒含量是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含水量与N和P值成正比,容重与C、C∶N、C∶P和N∶P成正比,与N和P成反比;电导率和pH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并未达到显著程度,可能是研究区土壤的电导率和pH的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林 化学计量特征 年均温度 年降水量 理化因子
下载PDF
7种食用植物油物性及氧化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阳 王春立 +2 位作者 曹培让 李进伟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3-68,共6页
对国内7种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总酚、生育酚、植物甾醇、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B1、3-氯丙醇酯含量、氧化稳定性指数(OSI)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7种食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78.29%~91.92%),但不同油的脂肪酸... 对国内7种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总酚、生育酚、植物甾醇、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B1、3-氯丙醇酯含量、氧化稳定性指数(OSI)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7种食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78.29%~91.92%),但不同油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各不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分别为菜籽油(91.92%)、油茶籽油(80.44%)和葵花籽油(61.18%);微量活性成分中,菜籽油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39.83 mg/kg;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中γ-生育酚含量较高,葵花籽油、米糠油中α-生育酚含量较高,大豆油生育酚含量最高,为1 129.21 mg/kg;不同油中植物甾醇均以β-谷甾醇为主,米糠油、玉米油中植物甾醇含量较高,分别为10 705.8 mg/kg和8 596.7 mg/kg;危害因子中,只有少数食用植物油检出苯并(a)芘和黄曲霉毒素B1,且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中3-氯丙醇酯总量较低,均小于1.0 mg/kg;菜籽油、大豆油的氧化稳定性指数(OSI)较高,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的较低,且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理化性质 微量成分 危害因子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的浮游植物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才学 孙省利 +2 位作者 谢少英 谢伟良 詹冬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0-630,共11页
本文对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玛珥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99属26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119种,夏季121种,秋季150种,冬季122种,其中蓝藻门20属43种,占种类数的16.5%;硅藻门20属79种,占种类数的30.4%;绿藻... 本文对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玛珥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99属26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119种,夏季121种,秋季150种,冬季122种,其中蓝藻门20属43种,占种类数的16.5%;硅藻门20属79种,占种类数的30.4%;绿藻门49属117种,占种类数的45%;甲藻门2属8种,占种类数的3.1%;裸藻门2属2种,占种类数的0.8%;金藻门2属6种,占种类数的2.3%;黄藻门3属4种,占种类数的1.5%;红藻门1属1种,占种类数的0.4%。全年广布种有40种:蓝藻门15种,硅藻门6种,绿藻门14种,甲藻门3种,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种。各两季节间的共有种数在57—78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28—0.42。优势种(Y>0.02)共有29种:春季8种、夏季16种、秋季13种、冬季11种,分别隶属于蓝藻门13种,绿藻门8种,硅藻门8种,其中Chroococcus m inor、M icrocystis flos-aquae、Pleurocapsa fuliginosa、Chlorella vulgaris为全年广布优势种。在春、夏、秋3季以蓝藻的优势种类居多,而在冬季则以硅藻的优势种类居多。细胞丰度在6.3×104—56.1×104ind/L,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多样性指数平均为4.53,均匀度平均为0.65,其排序都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物种非常丰富。浮游植物群落中存在着os、βm、αm的优势种群,其群落结构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从浮游植物吸收N、P的配比分析,P成为全年唯一的营养限制因子,但从N、P的绝对值看,N和P都是全年的营养限制因子。综合分析结果,湖光岩玛珥湖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亚热带贫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理化因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四环素高效降解酵母菌Trichosporon mycotoxinivorans XPY-10降解特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冯福鑫 许旭萍 +1 位作者 程群星 韩永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779-4785,共7页
Trichosporon mycotoxinivorans XPY-10是一株分离自抗生素制药厂的高效四环素降解酵母菌。为了建立该菌株降解四环素的适宜条件,分别研究了碳源、有机氮源、金属离子等营养物质及初始底物浓度、接种量、pH、温度、装液量、摇床转速等... Trichosporon mycotoxinivorans XPY-10是一株分离自抗生素制药厂的高效四环素降解酵母菌。为了建立该菌株降解四环素的适宜条件,分别研究了碳源、有机氮源、金属离子等营养物质及初始底物浓度、接种量、pH、温度、装液量、摇床转速等理化因素对菌体生长及四环素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XPY-10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在含有0.05%FeSO4的培养基中,菌株XPY-10降解四环素的适宜条件为:接种量2%,pH 8,温度34℃,装液量100mL(25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此条件下,菌株XPY-10在7 d内对初始浓度为600 mg/L的四环素降解率为83.63%。本菌株对养殖废水及制药废水中四环素的污染治理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营养物质 理化因素 TRICHOSPORON mycotoxinivorans 降解率
原文传递
基于地形因子的长白山高山苔原土理化性质空间差异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羽霞 许嘉巍 +4 位作者 靳英华 朱瑞帅 牛莉平 王嫒林 张英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0-648,共9页
为说明长白山高山苔原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差异,并为反演长白山高山苔原变化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在长白山苔原带选取132个土壤采样点,提取海拔、坡度、坡向、坡位4个地形维度;测定13项土壤理化指标,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 为说明长白山高山苔原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差异,并为反演长白山高山苔原变化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在长白山苔原带选取132个土壤采样点,提取海拔、坡度、坡向、坡位4个地形维度;测定13项土壤理化指标,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对土壤理化指标与地形维度进行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1)长白山高山苔原土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均较高,有机质含量为22.96%;土壤偏酸性,p H平均值为4.86;去除砾石后土壤颗粒组成中,粉粒含量最高,沙粒次之,黏粒再次。各理化性质指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经过因子分析,将13个理化性质转化为无机养分供应因子、颗粒组成因子、有机养分供应因子。(2)海拔主要影响土壤的养分供应因子,包括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在研究区海拔范围内(2049~2239 m),与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坡度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养分供应因子,与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坡位主要影响颗粒组成因子。(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坡向、坡位4个地形因子能解释42.8%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第一轴解释了28.2%的变化信息,第二轴解释了14.6%的变化信息。在长白山苔原带,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的主要地形因子是海拔和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苔原土 理化性质 空间差异 地形因子
原文传递
养殖中后期高位池对虾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晓娟 文国梁 +5 位作者 李卓佳 孙志伟 杨铿 张家松 韩宁 曹煜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1-178,共8页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越冬棚养殖模式,采集养殖中后期水样,分析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种类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棚保温效果良好,池塘水温由搭棚前最低的20.6℃上升并维持稳定于26.5℃左...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越冬棚养殖模式,采集养殖中后期水样,分析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种类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棚保温效果良好,池塘水温由搭棚前最低的20.6℃上升并维持稳定于26.5℃左右,可满足对虾正常生长需求;养殖中后期水体异养细菌数量在5.10×104~2.95×105cfu·m L^(-1)波动,菌群结构相对稳定,优势菌数量在养殖后期略有增加;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亚硫酸杆菌(Sulfitobacter)等在养殖中后期均为优势种,搭棚后黄杆菌(Flavobacteria)、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等形成优势;亚硝氮、硝氮和水温是影响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研究表明,搭建越冬棚有利于保持养殖池塘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养殖中后期水体氮素水平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为促进水中有益菌的生态优势,调控水体菌群结构和生态功能,建议在养殖中后期,尤其是搭建越冬棚前后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净化水质,稳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理化因子 高位池 越冬棚养殖
原文传递
甘肃省徽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宁应之 万贯红 +6 位作者 杨元罡 武维宁 周小燕 王一峰 刘娜 程晓 陈凌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7-1706,共10页
为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耕还林生态恢复的响应且将其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参数,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退耕还林区3个不同退还林型样点和1个撂荒地(对照)样点的土壤纤毛... 为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耕还林生态恢复的响应且将其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参数,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退耕还林区3个不同退还林型样点和1个撂荒地(对照)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土壤纤毛虫127种,隶属于9纲18目28科47属,恢复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物种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点;优势类群由对照样点的肾形目(Colpodida)演替为恢复样点的散毛目(Sporadotrichida),即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进行,纤毛虫群落趋于复杂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纤毛虫群落与地上植被关系密切,且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电导率为影响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的主导因子。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植被逐渐恢复,土壤理化因子发生变化,土壤纤毛虫群落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因此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可以作为评价退耕还林效果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纤毛虫群落 理化因子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赣南地区水稻-根系土系统中硒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付中彪 何宁洁 +3 位作者 鲍征宇 田欢 马明 陈国光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0-229,共10页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而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主粮,其硒含量的高低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水稻-根系土体系中硒含量的影响因素,可为富硒地区水稻种植及开发富硒农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赣南为研究区,采集138组水稻籽实及配套...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而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主粮,其硒含量的高低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水稻-根系土体系中硒含量的影响因素,可为富硒地区水稻种植及开发富硒农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赣南为研究区,采集138组水稻籽实及配套根系土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探究赣南地区土壤理化条件对硒在水稻及其根系土中的实际影响效应,对富硒水稻及土壤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并构建富硒水稻地球化学适生模型。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水稻根系土Se平均质量分数为0.29mg/kg,Se水平主要为足硒水平,富硒土壤仅占14.5%;有效硒(Sebio)质量分数平均为46.0μg/kg,占总硒质量分数的16.44%;水稻的Se平均质量分数为0.05mg/kg,无重金属元素超标的安全富硒水稻率达到45%,富硒水稻对Cd,Zn,Cu的生物富集能力较强。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土中Se质量分数与TFe2O3,MnO,MgO,有机碳(Corg)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要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伴生关系。水稻Se质量分数与根系土Se,Sebio,SiO2质量分数和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l2O3,有机碳(Corg)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项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基本属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Cd,Pb,As,Hg,Cu存在一些样品超标,其中Cd超标率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征77.0%的样品属于安全等级;富硒土壤综合评估显示研究区主要为良级富硒土壤,优级富硒土壤仅占8.7%。通过最佳子集回归分析最终选取了根系土总Se、有机质、pH值为自变量构建富硒水稻地球化学适生模型,拟合的模型可以解释水稻中Se30.6%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土 理化性质 影响因素 模型
下载PDF
常规生化/物化工艺处理猪场废水效果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汪文强 王电站 +4 位作者 颜成 叶韬 邬振江 梁剑茹 周立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4-31,共8页
常规生化/物化组合工艺常被中、大型养殖场用于其废水达标排放处理,但长期运行效果和经济性却鲜有报道。以广东惠州某5万头猪场已运行10多年的污水处理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3个多月现场采样,重点跟踪测定各单元进、出水水质,以探究... 常规生化/物化组合工艺常被中、大型养殖场用于其废水达标排放处理,但长期运行效果和经济性却鲜有报道。以广东惠州某5万头猪场已运行10多年的污水处理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3个多月现场采样,重点跟踪测定各单元进、出水水质,以探究其实际处理效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猪场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高,COD、NH3-N、TN和TP浓度最高达到15875、1680、1838和1022 mg/L;经常规A/O生化处理后,COD、NH3-N、TP浓度仍达到646.9~1593、130~573、43.5~103.2 mg/L,不能达标,需进行物化处理;通过芬顿高级氧化和化学混凝处理后,出水COD和TP浓度可稳定达标,但氨氮浓度仍在150 mg/L以上,明显超标;运行成本高,直接运行成本达到17.8元/m3。研究还发现,猪场废水处理难以达标的主要原因在于废水中SS浓度太高,使水中COD和磷大都以颗粒态或"惰性"形态存在,溶解性COD和磷相对较少,相对较难生化完全;此外,沼液在A/O生化单元的停留时间较短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设法在进入生化池前尽可能地去除SS,使进入生化池废水的污染物主要以溶解性组分为主;通过扩大池容等方式适度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生化处理 物化处理 芬顿高级氧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凡纳滨对虾常见养殖模式下养殖后期浮游植物及理化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才学 劳赞 +1 位作者 刘玉莲 区兆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8-44,共7页
对凡纳滨对虾几种常见养殖模式后期的浮游植物及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因养殖模式、养殖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等原因变化很大,其群落组成由最少的11种到最多的28种不等;其优势种与次优势种中以蓝藻门、绿... 对凡纳滨对虾几种常见养殖模式后期的浮游植物及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因养殖模式、养殖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等原因变化很大,其群落组成由最少的11种到最多的28种不等;其优势种与次优势种中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为主,甲藻门、裸藻门偶有出现,主要优势种有小环藻、波吉卵囊藻、中肋骨条藻、颤藻、林氏藻、裸甲藻、胶球藻、小席藻、腔球藻等,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由高至低依次为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海水土池粗养模式、低盐度养殖模式、咸淡水半精养模式、工厂化集约养殖模式、高位池集约养殖模式,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均匀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细胞密度485.9× 10^4~35459.8×10^4 L^-1,在高密度精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在早期呈负相关,在后期则几乎同步增长;在低密度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始终呈负相关.各养殖模式pH值的变化与浮游植物的密度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密度养殖宜采用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低密度养殖宜采用海水土池粗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养殖模式 浮游植物 理化因子
下载PDF
不同封窖方式对酱香白酒基础酿造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君 唐平 +6 位作者 山其木格 王丽 王凡 孟天毅 梁青松 张乐 李长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为了探明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封窖泥的作用,该研究在酱香白酒窖内发酵过程的封窖步骤,分别采用使用窖泥和不使用窖泥这两种方式进行酿酒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封窖方式(“无窖泥/有窖泥”)窖内发酵过程温度变化趋势、出窖糟醅的水分、淀... 为了探明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封窖泥的作用,该研究在酱香白酒窖内发酵过程的封窖步骤,分别采用使用窖泥和不使用窖泥这两种方式进行酿酒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封窖方式(“无窖泥/有窖泥”)窖内发酵过程温度变化趋势、出窖糟醅的水分、淀粉含量、酸度、还原糖含量、窖面基酒产量和整个窖池的基酒产量均非常接近。“无窖泥”实验窖的窖面基酒相比于“有窖泥”对照窖的窖面基酒在酒体的干净度上得分更高,然而在酱香和酒体醇厚度方面则得分较低;在后味和曲香两个特征的得分比较接近。但两种方式酿造的窖面基酒质量均为合格。利用PLS-DA模型分析,初步确定出了10种风味物质作为质量差异成因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封窖泥对于发酵进程、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产量均影响不大;对于窖面酒风格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作用。最后,该文根据酱香白酒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提出了关于封窖泥的质量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白酒 窖泥 理化指标 封窖方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雪岭云杉林叶片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晓菲 李路 +1 位作者 常亚鹏 许仲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9-605,共7页
碳(C)、氮(N)对于植物生长和生理调节机能意义重大。研究雪岭云杉林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和未来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全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以雪岭... 碳(C)、氮(N)对于植物生长和生理调节机能意义重大。研究雪岭云杉林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和未来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全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以雪岭云杉林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探究叶片C、N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对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含量的平均值为465.28 g·kg^-1,变异系数为14%;叶片N含量的平均值为6.54 g·kg^-1,变异系数为42%;土壤C/N的平均值为90.63,变异系数为82%。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在0~30 cm层中,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和pH的驱动,土壤含水量与叶片C/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叶片C、N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H与叶片C、N含量成正比,与C/N成反比;在30~80 cm层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和叶片C/N之间呈正比,土壤粘粒含量与C、N含量之间呈正比,与叶片C/N之间呈反比;pH、土壤C、N含量对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林 冗余分析 化学计量特征 理化因子
下载PDF
岩溶洞穴水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明达 周忠发 +2 位作者 张强 谢雅婷 张绍云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321,348,共9页
为揭示洞穴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特征、控制因素及其环境意义,从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①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2+)-Mg^(2+)型水,阴离子中H... 为揭示洞穴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特征、控制因素及其环境意义,从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对贵州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①织金洞洞穴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2+)-Mg^(2+)型水,阴离子中HCO_3^-占84.5%以上,阳离子中Ca^(2+)、Mg^(2+)为优势离子;②洞穴滴水EC、Ca^(2+)、Mg^(2+)、HCO_3^-、SO_4^(2-)浓度均大于石灰岩石裂隙水、池水相应的浓度;③洞穴水滴率、滴量、Ca^(2+)、HCO_3^-以及Ca^(2+)/HCO_3^-比值对气候有一定的响应,其地球化学指标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④洞穴滴水中的EC与Ca^(2+)离子浓度呈显著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水 理化特征 影响因素 织金洞 贵州
下载PDF
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贵文 陈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取含有裂头蚴的黑斑蛙肉(约1 cm3),分别经不同温度(-20℃、4℃、37℃和56℃)或不同乙醇浓度(20%、30%、40%、50%和60%)处理1、2或3 h,或经生姜汁、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 3.05)或... 目的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取含有裂头蚴的黑斑蛙肉(约1 cm3),分别经不同温度(-20℃、4℃、37℃和56℃)或不同乙醇浓度(20%、30%、40%、50%和60%)处理1、2或3 h,或经生姜汁、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 3.05)或食用酱油(含19.3%NaCl)浸泡3、6、12或24 h,同时均设20℃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种条件分别处理含30条裂头蚴的蛙肉,喂饲10只昆明小鼠(3条/只)。另将含20条裂头蚴的蛙肉机械匀浆处理3 min后平均喂饲10只小鼠。所有处理组喂饲1周后剖杀,计数阳性感染鼠数和小鼠体内的裂头蚴数。结果裂头蚴于-20℃处理2 h,无小鼠感染;56℃处理2 h或3 h后,所有小鼠均被感染,分别检获裂头蚴18和13条,具有感染性的裂头蚴所占比例分别为60%和43%,与对照组(均为90%,27/3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头蚴于60%乙醇中浸泡2 h,无小鼠感染;60%乙醇中浸泡1 h,或者50%乙醇中浸泡2 h或3 h后,所有小鼠均被感染,分别检获裂头蚴18、17和15条,具有感染性的裂头蚴所占比例分别为60%、57%和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93%,28/30)(P<0.05)。裂头蚴于食用醋中浸泡24 h,或食用酱油中浸泡6 h后,无小鼠感染。裂头蚴经生姜汁浸泡24 h后的感染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裂头蚴的蛙肉匀浆后感染小鼠,其中5只小鼠被感染,检获6条裂头蚴。结论 -20℃或60%乙醇处理2 h,食用酱油中浸泡6 h,或食用醋中浸泡24 h,均可使1 cm3蛙肉中的裂头蚴对小鼠的感染性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感染性 理化因素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分布及与理化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代春 苏婧 +3 位作者 王骥 席北斗 霍守亮 纪丹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27-132,156,共7页
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的微囊藻毒素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文章总结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湖泊中的分布情况、季节变化,介绍了微囊藻毒素与营养盐、叶绿素、藻细胞密度、光照、水温等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分布、季节变化以及... 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的微囊藻毒素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文章总结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湖泊中的分布情况、季节变化,介绍了微囊藻毒素与营养盐、叶绿素、藻细胞密度、光照、水温等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分布、季节变化以及与理化因子之间关系结论不一致的原因,进一步提出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来控制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并将叶绿素a作为微囊藻毒素和富营养指标的一个纽带来确定营养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浓度分布 理化因子
下载PDF
北京怀柔水库的浮游藻类与水体营养状态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妮 陈晓江 +2 位作者 杜桂森 黄振芳 刘波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3期55-58,共4页
对怀柔水库2009—2010年的浮游藻类及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库区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密度为988.16万个/L,其中蓝藻占47.0%;优势种群中3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种,2种为中营养型水体指示种;库区Shannon-Weaver物种多样性... 对怀柔水库2009—2010年的浮游藻类及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库区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密度为988.16万个/L,其中蓝藻占47.0%;优势种群中3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种,2种为中营养型水体指示种;库区Shannon-W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49,Pielou指数为0.37,显示库区水体为中度污染;怀柔水库5项理化指标的综合IM指数为49.42,显示库区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的Ch-la与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认为控制和治理怀柔水库水域、京密引水渠、怀沙河、怀九河流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降低水体中的TN和TP含量,是控制怀柔水库水体向富营养化发展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柔水库 浮游藻类 理化指标 营养程度
下载PDF
底栖细鞘丝藻和苦草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策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舒柔 何海涛 +1 位作者 陈武琦 裴国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7-1582,共6页
底栖藻类和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是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对象,主要受到水体营养状况、附着藻类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系统的水体理化因子、底栖细鞘丝藻和苦草生物量、苦草丙二醛... 底栖藻类和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是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对象,主要受到水体营养状况、附着藻类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系统的水体理化因子、底栖细鞘丝藻和苦草生物量、苦草丙二醛含量等指标,评估光照对底栖细鞘丝藻和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水体pH、DO与光照强度显著正相关(P <0.05);底栖细鞘丝藻在弱光照下(≤2 mol m^(-2)s^(-1))的生物量较低,中等光照(9-18 mol m^(-2)s^(-1))条件下的生物量最高,当光照强度≥27 mol m^(-2)s^(-1)时,细鞘丝藻由呈丝状附着生长的底栖藻转变为浮游生长的藻殖段,使水体Chl a浓度峰值最高达到146μg/L.此外,中等光照强度下的底栖细鞘丝藻能够有效缓冲水体磷浓度,抑制了沉积物磷释放.苦草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而苦草在中等光照强度下的叶片最长,表明底栖细鞘丝藻对苦草的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底栖细鞘丝藻和苦草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不同,底栖细鞘丝藻通过改变生长方式响应光照环境的变化;而苦草通过生物量分配适应不佳的光照环境;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底栖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调控水体理化因子和沉积物氮、磷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底栖藻类 沉水植物 生物量 理化因子
原文传递
山西老陈醋大曲制备过程中理化因子、微生物群落变化及风味形成规律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伟 魏莎莎 +4 位作者 闫裕峰 郎繁繁 王宏霞 张晓宇 许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59,共8页
该实验研究了山西老陈醋大曲制备过程中理化因子、微生物群落变化及风味物质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大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态氮、酯化力、糖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呈上升趋势,而水分、... 该实验研究了山西老陈醋大曲制备过程中理化因子、微生物群落变化及风味物质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大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态氮、酯化力、糖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呈上升趋势,而水分、淀粉、总酸和还原糖呈下降趋势。草酸和乙酸为大曲制备过程中的主体有机酸,二者约占有机酸总量的58%,随着大曲制备过程的进行,有机酸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后火期达到峰值为1.01 g/100 g。大曲制备过程中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包括酯类22种、醇类8种、酸类5种、酮类5种、醛类6种、吡嗪1种和6种其他类组分,大部分香气物质在大曲制备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2,3,5,6-四甲基吡嗪(川芎嗪)和乙酸乙酯皆在后火期达到峰值,分别为0.06 mg/100 g和0.40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大曲 理化因子 微生物 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