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震荡环频率特性提取多位可靠信息熵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子文 叶乔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4-241,共8页
针对传统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产生信息熵少、易受环境因素干扰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产生多位稳定信息熵的PUF方案。该方案通过对FPGA上环形震荡器所产生频率数据的分析,从每个震荡环中提取能够代表震荡环特性的特征位作为信息熵。通过... 针对传统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产生信息熵少、易受环境因素干扰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产生多位稳定信息熵的PUF方案。该方案通过对FPGA上环形震荡器所产生频率数据的分析,从每个震荡环中提取能够代表震荡环特性的特征位作为信息熵。通过对逆变器温度特性的研究,利用电流饥饿逆变器和常规逆变器组成新的震荡环来降低温度对产生的信息熵的可靠性的影响。通过Cadence IC仿真和进行赛灵思zynq 7000系列FPGA开发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UF结构使用相同数量的震荡环产生更多的信息熵,并且其可靠性、唯一性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环形震荡器 信息熵 逆变器
下载PDF
基于PUF的TEE可信根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 焦玉雷 +1 位作者 陈弈 李晓玥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信执行环境(TEE)在保障系统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TEE可信根生成方法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易被复制、易遭受攻击等.因此,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的可信根生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TEE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信执行环境(TEE)在保障系统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TEE可信根生成方法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易被复制、易遭受攻击等.因此,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的可信根生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TEE可信根生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的TEE可信根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PUF的唯一性和不可预测性,结合TEE的安全特性,生成具有唯一标识和高度安全性的可信根.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强PUF芯片和FPGA搭建了硬件验证平台,对所述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UF的TEE可信根生成方法能够成功生成具有唯一性的可信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可信执行环境 可信根生成 实时安全性 物理存储介质攻击防御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不可复制功能的RFID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龙翔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80-2282,共3页
基于不可复制功能(PUF)的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11年,Bassil等在ITST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UF的RFID认证协议(BASSIL R,EL-BEAINO W,KAYSSI A,et al.A PUF-basedultra-lightweight mutual-authenticatio... 基于不可复制功能(PUF)的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11年,Bassil等在ITST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UF的RFID认证协议(BASSIL R,EL-BEAINO W,KAYSSI A,et al.A PUF-basedultra-lightweight mutual-authentication RFID protocol[C]//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Technology andSecured Transactions.Piscataway:IEEE,2011:495-499)。分析了该认证协议的安全性,通过假设敌手参与协议,指出其不能抵抗密钥泄露攻击、跟踪攻击,也不能抵抗阅读器冒充攻击以及同步破坏攻击;同时描述了这些攻击的细节,并给出了它们的成功概率和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制功能 射频识别系统 认证协议 安全性分析 密钥泄露攻击
下载PDF
基于比特自检SR-Latch PUF与纠偏算法的密钥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贺章擎 徐雄 +1 位作者 张月皎 万美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7-172,共6页
首先提出了一种动态自检SR-Latch PUF(SR锁存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结构,在SR-Latch PUF中引入PDL附加延迟线来检测SR-Latch PUF单元内部信号偏差的大小,从而检测并标记出可靠的PUF单元;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置信信息的去偏算法,将不可... 首先提出了一种动态自检SR-Latch PUF(SR锁存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结构,在SR-Latch PUF中引入PDL附加延迟线来检测SR-Latch PUF单元内部信号偏差的大小,从而检测并标记出可靠的PUF单元;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置信信息的去偏算法,将不可靠的PUF单元引入经典冯诺依曼算法的去偏过程中,改善PUF响应的偏置特性并提升了PUF的利用率;最后综合利用可靠性动态自检SR-Latch PUF、去偏算法设计了一个密钥产生电路.FPGA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密钥生成的错误率可以达到1×10-9,硬件开销降低了约30%.提出的去偏算法比现有算法的PUF利用率提升了32%,通过消除辅助数据的熵泄露提升了密钥的整体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Latch 物理可克隆函数(puf) 可靠性增强 去偏技术 可编程延迟线 密钥生成器
原文传递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综述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紫楠 郭渊博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15-3120,共6页
尽管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是近年来刚刚提出的概念,但由于它在系统认证和密钥生成等安全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已成为硬件安全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了系统得到PUF的全貌,以便在以后的研究和开发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PUF。首先,根据... 尽管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是近年来刚刚提出的概念,但由于它在系统认证和密钥生成等安全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已成为硬件安全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了系统得到PUF的全貌,以便在以后的研究和开发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PUF。首先,根据迄今为止研究人员提出的PUF的各种不同实现方法,分类概括出其详细的设计,并总结出当前仍然面临的一些问题;然后,综合这些不同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的定义,归纳出覆盖PUF共同特性的属性集并讨论了其各自的内涵;最后,从密码学应用的角度,讨论了PUF的应用方向,并展望了关于PUF未来的几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认证 密钥生成
下载PDF
采用PUF保护位置隐私的轻量级RFID移动认证协议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子文 李松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8-428,共11页
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可极大提高供应链系统的识别效率和商品信息的追溯能力。EPC C1G2(electronic product code class 1 generation 2)标准凭借远距离识别和低成本标签的价格优势成为供应链... 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可极大提高供应链系统的识别效率和商品信息的追溯能力。EPC C1G2(electronic product code class 1 generation 2)标准凭借远距离识别和低成本标签的价格优势成为供应链中应用最广的协议标准。针对低成本标签的安全和隐私问题,采用PUF(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作为密钥生成机制以抵御攻击者假冒攻击,实现商品的防伪保护;引入对读写器身份的安全认证,以适应供应链中移动认证的应用环境;采用二次剩余定理和不断更新的共享密钥机制实现标签的前向和后向不可追踪性,保护标签携带者的位置隐私。仿真结果表明,服务器的识别效率为O(1),满足供应链对RFID系统可拓展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RFID)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 安全认证 保护位置隐私 轻量级
下载PDF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 被引量:14
7
作者 寇红召 张紫楠 马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42-145,共4页
在物联网应用中,基于传统加密手段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计算量较大,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分析RFID系统协议的安全需求,根据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设计... 在物联网应用中,基于传统加密手段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计算量较大,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分析RFID系统协议的安全需求,根据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设计轻量级的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利用形式化分析语言证明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随机化Hash-Lock、轻量级认证协议等相比,该协议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假冒、重放、追踪攻击,也能抵抗物理克隆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无线射频识别 认证协议 物联网 形式化分析 防篡改
下载PDF
基于PUF的5G车联网V2V匿名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 被引量:12
8
作者 侯琬钰 孙钰 +3 位作者 李大伟 崔剑 关振宇 刘建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65-2277,共13页
针对目前5G车联网中车辆之间(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的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算法复杂、时延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的5G车联网V2V匿名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协议通过引入轻量级PUF... 针对目前5G车联网中车辆之间(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的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算法复杂、时延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的5G车联网V2V匿名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协议通过引入轻量级PUF避免了V2V认证中的数字签名操作,并精简通信步骤,成功减轻车辆的计算和通信开销.协议还借助PUF实现了车辆的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OBU)和5G SIM卡的绑定,解决了身份假冒问题.同时,通过构建身份索引表,实现监管部门通过5G服务网(serving work,SN)对车辆的伪身份溯源,满足条件匿名性要求.使用形式化工具AVISPA验证了协议在Dolve-Yao模型下的安全性,并在计算开销、通信开销、安全性方面优于已有的车联网匿名通信协议,可为5G车联网的V2V通信提供基本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V2X 伪身份 物理不克隆函数 双向认证 密钥协商 隐私保护
下载PDF
基于PUF的高效低成本RFID认证协议 被引量:12
9
作者 贺章擎 郑朝霞 +1 位作者 戴葵 邹雪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3-685,698,共4页
已提出的针对低成本RFID系统的安全机制,要么存在安全缺陷,要么硬件成本太高。为此设计了一个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利用PUF和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实现了阅读器和标签之间强的安全认证,解决了已有安全协议... 已提出的针对低成本RFID系统的安全机制,要么存在安全缺陷,要么硬件成本太高。为此设计了一个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利用PUF和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实现了阅读器和标签之间强的安全认证,解决了已有安全协议存在的问题。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成本低、安全性高,能够抵抗物理攻击和标签克隆,并有极强的隐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安全认证协议 物理不可克隆功能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加密
下载PDF
基于PUF的低开销物联网安全通信方案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森森 黄一才 +1 位作者 郁滨 鲍博武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2-817,共6页
将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与椭圆曲线上的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相结合,提出一种面向物联网的安全通信方案,在节点设备不存储任何秘密参数的情况下,实现设备间消息的安全传递.方案无需使用高计算复杂度的双线... 将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与椭圆曲线上的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相结合,提出一种面向物联网的安全通信方案,在节点设备不存储任何秘密参数的情况下,实现设备间消息的安全传递.方案无需使用高计算复杂度的双线性对运算,并提供了消息认证机制.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能够抵抗窃听、篡改、重放等传统攻击,而且可以有效防范节点设备可能遭到的复制攻击.对比结果显示,相较于同类方案,该方案明显降低了设备的资源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椭圆曲线密码 安全通信 消息认证
下载PDF
Techniques fo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FPGA-Specific 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 被引量:8
11
作者 Ji-Liang Zhang Qiang Wu +5 位作者 Yi-Peng Ding Yong-Qiang Lv Qiang Zhou Zhi-Hua Xia Xing-Ming Sun Xing-Wei Wang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 (PUF) makes use of the uncontrollable process variation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IC to generate a unique signature for each IC. 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in security such as FPGA intell... 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 (PUF) makes use of the uncontrollable process variation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IC to generate a unique signature for each IC. 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in security such as FPG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protection, key generation and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Ring oscillator (RO) PUF and Arbiter PUF are the most popular PUFs, but they are not specially designed for FPGA. RO PUF incurs high resource overhead while obtaining less challenge-response pairs, and requires "hard macros" to implement on FPGAs. The arbiter PUF brings low resource overhead, but its structure has big bias when it is mapped on FPGAs. Anderson PUF can address these weaknesses of current Arbiter and RO PUFs implemented on FPGAs. However, it cannot be directly implemented on the new generation 28 nm FPGA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delay-based PUF that uses two LUTs in an SLICEM to implement two 16-bit shift registers of the PUF, 2-to-1 multiplexers in the carry chain to implement the multiplexers of the PUF, and any one of the 8 flip-flops to latch 1-bit PUF signatures. The proposed delay-based PUF is completely realized on 28 nm commercial FPGA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its high uniqueness, reliability and reconfigurability. Moreover, we test the impact of aging on i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aging on the proposed PUF is insignificant, with only 6% bit-flips. Finally, the prospects of the proposed PUF in the FPGA binding and volatile key generatio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 puf FPGA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fabrication variation hardware security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PUF的超轻量级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可可 刘亚丽 殷新春 《密码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115-133,共19页
针对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中存在的数据完整性受到破坏、物理克隆攻击、去同步攻击等多种安全隐私问题,新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的超轻量级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PUROTP.该协议中标签所有权的原所有者和新所有者之间... 针对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中存在的数据完整性受到破坏、物理克隆攻击、去同步攻击等多种安全隐私问题,新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的超轻量级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PUROTP.该协议中标签所有权的原所有者和新所有者之间直接进行通信完成所有权转移,从而不需要引入可信第三方,主要涉及的运算包括左循环移位变换(Rot(X,Y))和异或运算($\oplus$)以及标签中内置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并且该协议实现了两重认证,即所有权转移之前的标签原所有者与标签之间的双向认证、所有权转移之后的标签新所有者与标签之间的双向认证.通过使用BAN(Burrows-Abadi-Needham)逻辑形式化安全性分析以及协议安全分析工具Scyther对PUROTP协议的安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协议的通信过程是安全的,Scyther没有发现恶意攻击,PUROTP协议能够保证通信过程中交互信息的安全性及数据隐私性.通过与现有部分经典RFID所有权转移协议的安全性及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能够满足标签所有权转移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前向安全性、双向认证性等安全要求,而且能够抵抗物理克隆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去同步攻击等多种恶意攻击.在没有额外增加计算代价和存储开销的同时克服了现有方案存在的安全和隐私隐患,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超轻量级 所有权转移 无线射频识别 BAN逻辑 Scyther
下载PDF
基于正交混淆的多硬件IP核安全防护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跃军 王佳伟 +2 位作者 潘钊 张晓伟 汪鹏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47-1854,共8页
为了解决集成电路设计中多方合作的成员信息泄漏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正交混淆的多硬件IP核安全防护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正交混淆矩阵产生正交密钥数据,结合硬件特征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电路,产生多硬件IP核的混淆密钥;然后,在正... 为了解决集成电路设计中多方合作的成员信息泄漏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正交混淆的多硬件IP核安全防护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正交混淆矩阵产生正交密钥数据,结合硬件特征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电路,产生多硬件IP核的混淆密钥;然后,在正交混淆状态机的基础上,实现多硬件IP核的正交混淆安全防护算法;最后,利用ISCAS-85基准电路和密码算法,验证正交混淆方法的有效性。在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65 nm工艺下测试正交混淆的多硬件IP核方案,正确密钥和错误密钥下的Toggle翻转率小于5%,在较大规模的测试电路中面积和功耗开销占比小于2%。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正交混淆的方式能够提高多硬件IP核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御成员信息泄漏、状态翻转率分析等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混淆 合伙人组织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硬件IP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特征向量提取的FF-APUF攻击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雪娇 李刚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98-2507,共10页
为评估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的安全性,需针对不同的PUF结构设计相应的攻击方法。该文通过对强PUF电路结构和工作机理的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提出一种针对触发器-仲裁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FFAPUF)的有效攻击方法。首先,根据FF-APU... 为评估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的安全性,需针对不同的PUF结构设计相应的攻击方法。该文通过对强PUF电路结构和工作机理的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提出一种针对触发器-仲裁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FFAPUF)的有效攻击方法。首先,根据FF-APUF电路结构,利用多维数组构建电路延时模型;然后,对FFAPUF的二进制激励进行邻位划分,将划分后的激励转换为十进制并表示为行向量,实现特征向量提取;最后,基于提取的特征向量利用ANN构建攻击模型并通过后向传播算法获得最优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攻击预测率均高于其他3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尤其当激励响应对(CRP)数量较少、激励位数较多时,优势更加明显。当激励位数为128、CRP个数为100和500时,平均攻击预测率分别提高36.0%和16.1%。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不同噪声系数下攻击预测率与可靠性相差最大仅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触发器-仲裁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人工神经网络 特征向量提取
下载PDF
一种基于PUF的两方认证与会话密钥交换协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贺章擎 李红 +1 位作者 万美琳 吴铁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7-21,共5页
提出了一个轻量级的两方认证及会话密钥交换协议,在一个拥有PUF实体的密码设备(Device)与服务器(Server)之间进行安全认证并建立共享会话密钥。协议采用了模糊提取器来进行认证和密钥提取,同时使用伪随机函数和异或加密来进行消息认证... 提出了一个轻量级的两方认证及会话密钥交换协议,在一个拥有PUF实体的密码设备(Device)与服务器(Server)之间进行安全认证并建立共享会话密钥。协议采用了模糊提取器来进行认证和密钥提取,同时使用伪随机函数和异或加密来进行消息认证和通信数据加密,有效降低了执行开销。协议中Server只需要获取并存储Device中PUF的一条激励-响应信息,用于后续的密钥更新与交换,避免了因采集大量的激励-响应信息而带来的存储资源的消耗和数据泄露隐患。分析表明提出的协议实现了双向认证和可靠的密钥交换,能够抵抗窃听攻击、篡改攻击、中间人攻击、DOS攻击、建模攻击、物理探测攻击等各种攻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钥交换协议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模糊提取器 消息认证
下载PDF
工业物联网中基于PUFs轻量级的密钥交换协议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艳东 戚荣鑫 季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6-321,共6页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恶意用户访问传感器设备,针对工业物联网提出一种轻量级的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采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模糊提取器保障传感器设备的安全。同时采用单向散列函数、异或操作和对称加解密等技术建...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恶意用户访问传感器设备,针对工业物联网提出一种轻量级的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采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模糊提取器保障传感器设备的安全。同时采用单向散列函数、异或操作和对称加解密等技术建立安全的会话通道。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认证方案,该协议有效减少了密钥交换的通信和计算开销,所提出的协议适用于资源受限的传感器设备且能够抵抗现有多种已知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模糊提取器 密钥交换
下载PDF
物联网中移动节点抗克隆攻击的UC安全认证协议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生宇 张紫楠 +1 位作者 王亚弟 李俊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物联网中的感知网一般由计算、通信和存储能力极差的感知节点通过移动节点和静态节点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以采集信息;而传输网通常利用现有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计算、通信和存储服务。为了满足物联网中移动节点漫游时实施接入认... 物联网中的感知网一般由计算、通信和存储能力极差的感知节点通过移动节点和静态节点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以采集信息;而传输网通常利用现有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计算、通信和存储服务。为了满足物联网中移动节点漫游时实施接入认证的访问控制要求,同时兼顾实际应用中可行性与移动节点轻量级、抗物理克隆攻击等的安全性需求,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提出了移动节点抗克隆攻击的UC(Universally Composable)安全认证协议,其可实现移动节点漫游到其他区域时与接入基站之间的双向认证与密钥交换过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协议在UC安全模型下是可证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系统(pufS) UC安全
下载PDF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设计
18
作者 冯平 廖文丽 +2 位作者 左石凯 陈铖颖 黄渝斐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9,共9页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将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变化作为一种安全原语,已被广泛应用于硬件安全领域,特别是身份认证和密钥存储。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变存储器(RRAM)阵列的PUF优化设计,采用2T2R差分存储结构,并利用阵列中RRAM单元的...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将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变化作为一种安全原语,已被广泛应用于硬件安全领域,特别是身份认证和密钥存储。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变存储器(RRAM)阵列的PUF优化设计,采用2T2R差分存储结构,并利用阵列中RRAM单元的阻值变化产生PUF的随机性,以实现更高安全级别所需的大量激励-响应对(CRP)。RRAM PUF的存储单元基于28 nm工艺实现,其面积仅为0.125μm~2,相比传统PUF存储单元面积开销减小,在入侵和侧信道攻击方面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实验数据表明,RRAM PUF唯一性达到了约49.78%,片内汉明距离为0%,一致性良好,具有较好的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安全 阻变存储器(RRAM)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 激励-响应对(CRP) 灵敏放大器
下载PDF
基于非正交离散变换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可靠性提升算法
19
作者 李诗扬 倪少杰 +2 位作者 邓丁 陈雷 林红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6-2122,共7页
为了解决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受外部环境和自身老化因素影响存在响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非正交离散(NOD)变换的PUF可靠性提升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重排序混淆器,将随机种子向量及PUF响应经重排序混淆器迭代处理后得到非正交混淆... 为了解决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受外部环境和自身老化因素影响存在响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非正交离散(NOD)变换的PUF可靠性提升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重排序混淆器,将随机种子向量及PUF响应经重排序混淆器迭代处理后得到非正交混淆矩阵与混淆响应矩阵的内积,据此建立NOD谱,有效缓解了因PUF本身均匀性不足而产生偏向性密钥的问题;随后,通过分区编解码策略,赋予NOD谱一定的波动容错能力,将不稳定响应的影响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从而显著提高最终响应的可靠性。所提算法相较于传统基于纠错码的方法,需要的帮助数据更少。基于SRAM-XMC数据集进行实验,所提算法在对2949120组64位响应进行101次重复实验过程中平均可靠性达到99.97%,唯一性达到49.92%,均匀性达到50.61%。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PUF响应均匀性与唯一性的同时有效提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离散变换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可靠性 分区编解码 唯一性 布尔函数
下载PDF
基于MI-PUF的V2X车联网通信安全认证协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伟杰 杨雨婷 +1 位作者 牛坤 彭长根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48,共11页
针对目前车联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中车辆与路边单元(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车辆与车辆(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的认证协议计算开销大、易受到攻击者假冒合法身份攻击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索引图与索引... 针对目前车联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中车辆与路边单元(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车辆与车辆(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的认证协议计算开销大、易受到攻击者假冒合法身份攻击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索引图与索引提示符物理不可克隆函数(Map-Index 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MI-PUF)的车联网通信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引入PUF并利用其轻量级计算的特性降低车辆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借助PUF自身不可克隆的特性,解决身份假冒攻击问题;通过构建索引图以及哈希函数对PUF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机器学习攻击问题。在Dolve-Yao模型下使用形式化验证工具AVISPA验证该协议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为车联网的V2I及V2V通信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V2X 双向认证 MI-puf 车联网通信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