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被引量:108
1
作者 陈亮 虞富莲 童启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的有无为主要依据 ,结合花冠大小及树型、枝叶等的形态特征提出关于茶组植物分类的讨论 ,即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CamelliatachangensisF S Zhang、厚轴茶C crassicolumnaChang、大理茶C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秃房茶C gymnogynaChang和茶C sinensis (L )O Kuntze等 5个种 ,在茶下分茶C sinensisvar sinensis、普洱茶C sinensis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 sinensisvar pubilimbaChang等 3个变种。列出了茶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描述了每个种、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组 系统分类 演化 植物分类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结构细胞主要类型的演化与系统分类和发育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48
2
作者 蔡联炳 郭延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335,共13页
通过对禾本科203属328种植物的叶表皮解剖观察,对表皮各类结构细胞分别进行了演化探讨。根据结构细胞在类群间呈现的各种差异以及与外部形态、地理分布的相互印证,将禾本科分划为5亚科3超族,原来的芦竹亚科被归并到黍亚科中... 通过对禾本科203属328种植物的叶表皮解剖观察,对表皮各类结构细胞分别进行了演化探讨。根据结构细胞在类群间呈现的各种差异以及与外部形态、地理分布的相互印证,将禾本科分划为5亚科3超族,原来的芦竹亚科被归并到黍亚科中。同时以结构细胞在类群中显示的类型数、类型演化总体水平和类型变异趋势,对禾本科各大类群进行了系统位置的评认和亲缘关系、演化途径的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结构细胞 系统分类 发育途径 演化
下载PDF
西藏牦牛mtDNA cytb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姬秋梅 唐懿挺 +4 位作者 张成福 柴志欣 赵上娟 信金伟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3-1732,共10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西藏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测定了嘉黎牦牛、桑桑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帕里牦牛、康布牦牛、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巴青牦牛等11个西藏牦牛类群共110头牦...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西藏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测定了嘉黎牦牛、桑桑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帕里牦牛、康布牦牛、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巴青牦牛等11个西藏牦牛类群共110头牦牛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其多态性,并构建了11个类群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1个西藏牦牛类群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长均为1 140bp,共有单倍型53种,其中新发现的有49种,序列间共有14个SNPs多态位点,核苷酸变异类型包括转换和颠换,无插入和缺失,以同义突变为主,说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帕里牦牛系、江达牦牛系、巴青牦牛系、桑日牦牛系、类乌齐牦牛系等5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利用GBS技术研究240份宽皮柑橘的系统演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小柯 江东 孙珍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6-1673,共8页
【目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是一种高效而经济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发掘和基因分型技术。采用GBS技术对240份宽皮柑橘进行基因分型,以阐明一些野生宽皮柑橘和地方品种的遗传背景,为其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证据。【方... 【目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是一种高效而经济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发掘和基因分型技术。采用GBS技术对240份宽皮柑橘进行基因分型,以阐明一些野生宽皮柑橘和地方品种的遗传背景,为其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证据。【方法】选用国家柑橘种质重庆资源圃保存的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和地理起源的240份宽皮柑橘作为材料,利用Eco R 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构建GBS文库;然后进行Illumina HiSeqPE150二代测序获得短读序列,通过BWA软件将序列映射到克里曼丁参考基因组上,再利用SAMTOOLS软件鉴定SNP位点。依据SNP的基因分型结果,采用邻近法构建系统演化树,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240份宽皮柑橘进行测序,共获得96.3 Gb的测序数据,平均每个样本测序数据为401.26 Mb,经过测序深度为4X、Miss0.2、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01的筛选条件过滤,最后共获得了114 200个高质量的SNP位点。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40份宽皮柑橘被分为4大类,其中温州蜜柑亚群、野生宽皮柑橘亚群可明显区分于其他宽皮柑橘。利用系统演化树可将240份宽皮柑橘划分到11个类群中。系统演化树和主成分分析都揭示了不同地理来源和特定形态的宽皮柑橘在遗传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来源于日本的温州蜜柑、欧美的克里曼丁橘及其杂种后代,以及中国南方的野生宽皮柑橘由于地理分布不同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类型,彼此间能够相互区分开。进化树结果表明中国南、北不同地域的宽皮柑橘可能存在不同的演化路径,南岭山脉及南方地区的野生宽皮柑橘、酸橘和目前南方地区栽培的砂糖橘存在较近的起源演化联系,而北方宽皮柑橘的演化却与宽皮柑橘中的古老地方品种存在紧密联系。人工杂交育种、长期的人工选择和驯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宽皮柑橘,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 宽皮柑橘 系统演化 品种鉴定
下载PDF
青海湖嗜盐微生物系统发育与种群多样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朱德锐 刘建 +4 位作者 韩睿 沈国平 杨芳 龙启福 刘德立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青海湖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水体中嗜盐微生物的生存现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OSM培养基(Oesterhelt-Stoeckenius medium),从湖域生境水样中富集和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35株,以中度嗜盐菌为主,约占62.9%(22株);轻度嗜盐菌次之,约... 青海湖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水体中嗜盐微生物的生存现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OSM培养基(Oesterhelt-Stoeckenius medium),从湖域生境水样中富集和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35株,以中度嗜盐菌为主,约占62.9%(22株);轻度嗜盐菌次之,约占22.9%(8株);耐盐菌与非嗜盐菌分别占11.4%(4株)和2.9%(1株)。根据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菌株最多,约占68.6%(24株);芽孢杆菌纲次之,约占17.1%(6株);放线菌纲、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1株)和散囊菌亚纲(Eurotiomycetidae,1株)的类群相对较少。这些嗜盐菌属于14个属,其中以海洋螺菌目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为优势种群,共计10株;其次为海单胞菌属(Marinomonas),共4株。中度嗜盐菌盐单胞菌属应为青海湖嗜盐菌的优势种群,可能因为相对偏低的盐度环境,为其长期进化和适应性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嗜盐微生物 系统发育 种群多样性 16SrDNA
原文传递
硬骨鱼类精子发生及其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万喜 应雪萍 +1 位作者 竺俊全 周宏 《东海海洋》 2000年第3期53-58,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硬骨鱼类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应用硬骨鱼类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成的特征可以系统研究鱼类的系统演化 ,对精子超微结构以及精子表面大分子物质的三维结构的比较研究 ,在鱼类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 综述了近年来硬骨鱼类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应用硬骨鱼类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成的特征可以系统研究鱼类的系统演化 ,对精子超微结构以及精子表面大分子物质的三维结构的比较研究 ,在鱼类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类 精子发生 精子结构 系统演化 进化
下载PDF
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钟金城 柴志欣 +5 位作者 姬秋梅 赵尚娟 徐利娟 唐懿挺 张成福 信金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通过测定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D-loop区、cytb基因、CO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分析核基因组的RAPD多样性,研究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西藏东部地... 通过测定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D-loop区、cytb基因、CO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分析核基因组的RAPD多样性,研究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西藏东部地区的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的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显示西藏东部地区可能是家牦牛的起源地之一.西藏牦牛的这些遗传多样性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将来培育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应加以妥善保护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②西藏牦牛可分为两大类,有2个母系起源.③牦牛与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比与普通牛的近,作者认为将牦牛(家牦牛和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比将牦牛作为牛属中的一个亚属或一个种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树波 赖剑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51,66,共6页
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物种的形成或进化历史,以及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它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采用计算的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进化历史以及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物种的形成或进化历史,以及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它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采用计算的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进化历史以及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基于分子水平的系统发育学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各种各样基于分子水平的系统发育树推断方法被提出来。现从物种进化距离刻画和系统发育树重构算法两个方面,总结和评述了在过去十几年里,人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种进化关系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物种进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物种进化研究今后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系统发育分析 基因进化 最大简约法 最大似然法 邻接法
下载PDF
植物单萜合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应文 吕季娟 +1 位作者 吴卫 郑有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88-3197,共10页
单萜广泛存在于植物树脂和挥发油中,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医药和生态农业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这类物质是由质体内的5-磷酸脱氧木酮糖(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DXP)途径合成,单萜合酶(monoterpene syn... 单萜广泛存在于植物树脂和挥发油中,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医药和生态农业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这类物质是由质体内的5-磷酸脱氧木酮糖(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DXP)途径合成,单萜合酶(monoterpene synthases,mono-TPS)是单萜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决定了单萜结构的多样性。综述了植物单萜合酶催化机理、系统发育与谱系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克隆及代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生态学研究意义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萜 单萜合酶 催化机理 系统进化 表达调控 次生代谢 代谢工程
下载PDF
三株海南岛野生灵芝的鉴定、多糖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金鑫 熊川 +4 位作者 李萍 李强 陈祖琴 张璐 黄文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为探究海南岛部分野生灵芝的功效活性以及对野生灵芝的合理利用,分别对采集于海南岛的三株野生灵芝进行了形态和分子鉴定,并对子实体多糖的单糖组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N-1为紫芝(Ganoderma sinense)、HN-2为南方灵芝(Ga... 为探究海南岛部分野生灵芝的功效活性以及对野生灵芝的合理利用,分别对采集于海南岛的三株野生灵芝进行了形态和分子鉴定,并对子实体多糖的单糖组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N-1为紫芝(Ganoderma sinense)、HN-2为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e)、HN-3为无柄紫灵芝(Ganoderma mastoporum);三株灵芝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存在一定的差异,HN-1多糖主要由甘露糖、木糖、鼠李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29∶0.14,HN-2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1.7,HN-3多糖主要由甘露糖、木糖、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1∶1.98∶1.8;三株灵芝的多糖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都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HN-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HN-3,HN-2的抗氧化活性最弱。该研究结果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海南岛野生灵芝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系统进化 多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我国主要乌骨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文娟 朱文奇 +2 位作者 束婧婷 宋迟 陈宽维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0-14,共5页
为了探究乌骨鸡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本研究运用DNA测序技术直接测定了9个乌骨鸡品种(丝毛乌骨鸡、金湖乌鸡、江山乌骨鸡、余赣乌骨鸡、乌蒙乌骨鸡、沐川乌骨鸡、兴文乌骨鸡、德化黑鸡、盐津乌骨鸡)的mt DNA细胞色素b基因520... 为了探究乌骨鸡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本研究运用DNA测序技术直接测定了9个乌骨鸡品种(丝毛乌骨鸡、金湖乌鸡、江山乌骨鸡、余赣乌骨鸡、乌蒙乌骨鸡、沐川乌骨鸡、兴文乌骨鸡、德化黑鸡、盐津乌骨鸡)的mt DNA细胞色素b基因520 bp序列,分析了这9个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9个乌骨鸡品种的mt DNA细胞色素b基因520 bp序列共存在16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位点8个,简约位点8个;确定了13个单倍型,9个乌骨鸡品种单倍型多样度为0-0.78571;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81-0.00399,其中金湖乌鸡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盐津乌骨鸡遗传多样性最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9个乌骨鸡品种主要的母系起源为3种红色原鸡亚种,可能还含有少量的灰纹原鸡血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乌骨鸡
原文传递
分子系统学的理论、方法及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莹 赵华斌 郝家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84-88,共5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发展,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分子系统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并已成为进化生物学、古生物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手段,并在诸多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发展,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分子系统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并已成为进化生物学、古生物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手段,并在诸多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相对于一些传统学科而言,它毕竟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许多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尝试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作一系统评述,以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它,并利用它有效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学 分子系统树 进化 分子钟
下载PDF
沙冬青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对比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段义忠 张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23-1332,共10页
该研究以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1)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全长为153935 bp和154140 bp,其中大单拷贝区(LSC)分别为83891 bp和84126 bp... 该研究以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1)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全长为153935 bp和154140 bp,其中大单拷贝区(LSC)分别为83891 bp和84126 bp,小单拷贝区(SSC)分别为18022 bp和18014 bp,以及长度各自为26011 bp和26000 bp的成对反向重复区(IRs);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均注释130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37个转运RNA(tRNA)以及8个核糖体RNA(rRNA)。(2)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出26和15个回文重复序列,39和50个串联重复序列,23和34个散在重复序列。同时都鉴定出96个SSRs位点,包括74和73个单核苷酸重复,5和6个二核苷酸重复,以及各有17个复合SSR位点;边界分析显示两者IR区相似,但仍有一定差异。(3)通过近邻结合法(NJ)对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在内的17种蝶形花亚科以及2种云实亚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沙冬青和矮沙冬青以较高的支持率聚为一个独立分枝。该研究结果为沙冬青属的种间鉴别、SSR分子标记开发、保育工作、种群动态以及进一步研究坡塔里族的演化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矮沙冬青 叶绿体全基因组 系统进化
下载PDF
青海高原牦牛mtDNACytb基因和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兴东 郭宪 +5 位作者 吴晓云 马启财 张振宇 叶娜 阎萍 潘和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7,共9页
为探究青海高原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测定和分析青海高原牦牛155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D-loop区全序列,分析多态性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青海高原牦牛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40 bp,个体间序列长度无... 为探究青海高原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测定和分析青海高原牦牛155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D-loop区全序列,分析多态性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青海高原牦牛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40 bp,个体间序列长度无差异,4种核苷酸T、A、G、C的含量分别为26.26%、31.73%、13.09%、28.920%;发现13个SNP位点,全部为转换,符合Cytb基因保守的特征;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 88,单倍型数(H)为9,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45;D-loop区序列长度在892~895 bp之间,不同个体间存在序列长度差异;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8.69%、32.22%、13.75%、25.34%,A+T含量为60.91%,G+C含量为39.09%。在155个个体中共统计出41个SNP位点,其中转换38个,颠换3个,缺失5个,插入3个。其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2 44,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H)为38,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81。在基于Cytb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中,青海高原牦牛首先与野牦牛和巴州牦牛聚在一起,紧接着与美洲野牛聚在一起;在D-loop区的系统进化分析中,青海高原牦牛首先与西藏牦牛和野牦牛聚在一起,展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进一步支持了牦牛和野牦牛划为牛亚科牦牛属(Bovidae)的观点。本研究结果为牦牛改良及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牦牛 CYTB D-LOOP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苏铁在种子植物进化中的位置——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被引量:14
15
作者 屈良鹄 余小强 +1 位作者 施苏华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72-76,共5页
用大分子rRNA快速测序法测定了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Koch]和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Lemee et Levl)S.Y.Hu]三种裸子植物Ls-rRNA5′端区108个核苷酸的序列。用这些数据构建的rRNA系统... 用大分子rRNA快速测序法测定了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Koch]和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Lemee et Levl)S.Y.Hu]三种裸子植物Ls-rRNA5′端区108个核苷酸的序列。用这些数据构建的rRNA系统树揭示了苏铁与水松和南方红豆杉构成一个关系密切的姐妹群,而所分析的被子植物都为另一自然类群。另以绿藻作为种子植物群外参照物种,表明苏铁这一位置并不是由于一个特异的进化速度所造成的。这一结果支持了苏铁与松杉类为一自然群类,它们的分歧发生在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分歧之后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种子植物 植物进化 裸子植物
下载PDF
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传江 马爱喆 +5 位作者 汪曦 杨长幸 李筝 张常青 朱国超 顾钱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2,共9页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 DNA,mtDNA)具有严格的母系遗传且能进行自我复制,并且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不易发生重组、进化速率较快等优点.因此mtDNA广泛应用于系统进化、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等领域中.本文对鱼类mtDNA研究做了详...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 DNA,mtDNA)具有严格的母系遗传且能进行自我复制,并且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不易发生重组、进化速率较快等优点.因此mtDNA广泛应用于系统进化、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等领域中.本文对鱼类mtDNA研究做了详细阐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鱼类mtDNA结构与特征、线粒体的起源与演化、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鱼类条形码物种识别等研究进展,以期对相关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mtDNA) 系统进化 种群遗传 条形码 适应性进化
下载PDF
普通烟草ARF基因家族序列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亭亭 张磊 +5 位作者 陈乐 龚达平 王大伟 陈雅琼 陈蕾 孙玉合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168,共7页
ARF(AUXIN RESPONSE FACTOR)基因含有一个B3功能域和具有转录激活或抑制活性的中心功能域,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ARF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ARF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 ARF(AUXIN RESPONSE FACTOR)基因含有一个B3功能域和具有转录激活或抑制活性的中心功能域,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ARF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ARF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序列特征、系统发生、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分析。目前在普通烟草基因组中共得到50个ARF基因成员,其基因结构相对复杂,一般含有10个外显子。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少数ARF蛋白定位到线粒体或叶绿体,大多数未检测到定位信号。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ARF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部分基因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普通烟草ARF基因家族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烟草 ARF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Pylentonemid Radiolarians and Their Late Devonian Species from Southwestern Tianshan,China 被引量:13
18
作者 LIU Yu HAO Shoug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47-655,共9页
A group of radiolarian fossils with a complete morphological gradient of increasing polarization are reported from upper Devonian successions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 China. Specifically, the important transitional m... A group of radiolarian fossils with a complete morphological gradient of increasing polarization are reported from upper Devonian successions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 China. Specifically, the important transitional mophotypes, Pylentonema transitorum sp. nov., Archocyrtium medium sp. nov. and Quadrapesus transitivus sp. nov, were foun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new transitional radiolarian fossils resemble more closely to pylentonemids (cyrtoid nassellarians) than to entactinids (spumellarians) in morphology, they are assigned to pylentonemids. Pylentonemids share characters of both the Nassellaria (e.g., horned cephalis, basal opening with pylome) and Spumellaria (e.g., system of trabecular spicules), and they are thus of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The evolutionary trend from spumellarians to nassellarians is characterized by (1) internal spicule: from simple trabecular spicules to complicate components (A;Ir,II;D;V;Lr,Li;MB); (2) polarization of the radiolarian tests due to rearrangment of spine, from radial to an axial symmetry; (3)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a basal opening (aperture, pylome, or podome);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a pseudopylome, a primative pylome with a narrow margin on the outer shell, to a true pylome rimmed with a narrow, elevated impermite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LARIAN spumellarian nassellarian entactinids pylentonemids phylogenetic evolution Late Devonian southwestern Tianshan
下载PDF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重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志腾 杜予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3-851,共9页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通常组成稳定,基因排列也相对保守,极少发生重组。但是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具有重排的可能性,而且这些重排事件可能为系统发育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深入研究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可能有助于解决具有争议的系统发...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通常组成稳定,基因排列也相对保守,极少发生重组。但是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具有重排的可能性,而且这些重排事件可能为系统发育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深入研究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可能有助于解决具有争议的系统发生关系。本文对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类型、重排机理和重排在昆虫系统发育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昆虫 基因重排 系统进化 系统发育
下载PDF
10株桑黄菌基于rDNA ITS序列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凯 杜明 +2 位作者 吕英华 李玉平 宋新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4-589,共6页
建立桑黄菌的分类学基本框架,可为桑黄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采自秦巴山区的9株野生桑黄菌和1株实用桑黄菌进行分类鉴定。以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中的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对10个菌株的基因组... 建立桑黄菌的分类学基本框架,可为桑黄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采自秦巴山区的9株野生桑黄菌和1株实用桑黄菌进行分类鉴定。以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中的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对10个菌株的基因组DNA模板PCR扩增出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割胶纯化、克隆并测序,获得10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已登录桑黄菌的rDNAITS同源序列,应用MEGA4.1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株桑黄菌均为针层孔菌属(Phellinus),其中:S1、S4、S6、Rh、Sc菌株初步鉴定为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S2、S3、S5、S7、Gy菌株初步鉴定为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RDNA ITS序列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进化 鲍氏针层孔菌 裂蹄木层孔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