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测量膈神经传导时间和动作电位幅度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张秀燕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颈部磁波刺激法(MS)与膈神经电刺激法(ES)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和诱发动作电位(AP)的差异。方法 在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COPD患者中,MS法和ES法测定PNCT和AP的幅度。结果 ①ES法测得肺功能正常组的左、右侧PNCF分别为(7.0... 目的 探讨颈部磁波刺激法(MS)与膈神经电刺激法(ES)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和诱发动作电位(AP)的差异。方法 在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COPD患者中,MS法和ES法测定PNCT和AP的幅度。结果 ①ES法测得肺功能正常组的左、右侧PNCF分别为(7.02±0.86)和(8.13±0.91)ms,MS法测得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5.12±0.83)和(5.63±1.48)ms,均明显短于ES的PNCT(双侧P<0.001)。②ES法测得COPD组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7.19±0.72)和(8.08±0.84)ms,MS法测得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5.21±1.07)和(5.51±0.31)ms,亦显著短于ES的PNCT(双侧P<0.01)。③在正常肺功能组和COPD组中,两种不同方法诱发的左、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均呈明显相关,且除由ES诱发的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比MS诱发的稍大(P<0.05)外,其他由两种不同方法诱发的左、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法可代替ES法用于测定PNCT和AP的幅度,但准确了解PNCT时,需应用ES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磁刺激 膈神经传导时间 动作电位
下载PDF
经食管电极和表面电极测量膈神经传导时间和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临床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侯宇虹 罗远明 +2 位作者 李寅环 郑则广 陈荣昌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电极测量膈神经传导时间和膈肌动作电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6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5名健康志愿者,使用表面电极通过单侧磁刺激膈神经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诱发的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 目的探讨表面电极测量膈神经传导时间和膈肌动作电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6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5名健康志愿者,使用表面电极通过单侧磁刺激膈神经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诱发的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幅值,并与标准的经食管电极测定结果比较。结果(1)经食管电极测定的PNCT与表面电极相似(左侧:t=0·397,P=0·698;右侧:t=1·207,P=0·247);经食管电极测定的CMAP幅值显著高于表面电极(左侧:t=-5·635,P<0·001;右侧:t=-5·881,P<0·001)。(2)经食管电极和表面电极测定的左侧CMAP幅值无显著相关性(r=0·371,P=0·174),右侧有显著相关性(r=0·575,P=0·025)。(3)两种途径测定的双侧PNCT及CMAP幅值与年龄、身高、体重及腹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采用单侧磁刺激膈神经时,表面电极测得的PNCT与食管电极检测结果相似,但CMAP降低。表面电极作为无创的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食管电极来评价膈神经和膈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传导时间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磁刺激
原文传递
新型多功能食管电极管和双颈前膈神经磁刺激评估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银燕 林志敏 +5 位作者 陈思蓓 黄勇波 毛璞 何为群 刘晓青 黎毅敏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监测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机械通气≥72 h、病情稳定、通过撤机筛查、拟行自主呼吸试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新型多功能食管电极管结合双颈前外侧膈神经磁刺激(BAMPS),监测... 目的监测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机械通气≥72 h、病情稳定、通过撤机筛查、拟行自主呼吸试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新型多功能食管电极管结合双颈前外侧膈神经磁刺激(BAMPS),监测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膈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颤触性跨膈压(TwPdi)。结果共入选14例患者,1例不能耐受磁刺激,2例无膈肌肌电信号,1例未刺激到膈神经,1例未获得有效颤触性跨膈压(PNCT、CMAP分别为7.2 ms、1.26 mV),9例取得完整检查数据的ICU机械通气患者PNCT、CMAP、TwPdi分别为(8.5±1.5)ms、(1.01±0.35)mV、(11.2±4.7)cm H2O。结论新型多功能食管电极管结合膈神经磁刺激可客观综合评估ICU患者的膈肌功能,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膈肌功能 双侧膈神经磁刺激 膈神经传导时间 膈肌复合动作 电位 颤触性跨膈压
原文传递
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膈肌疲劳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昌枝 梁勇 +4 位作者 叶少武 冯洁美 邹艺 梁仕兰 朱贵朝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64-266,270,共4页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膈肌疲劳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择2003年9月-2005年8月住院的65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按对照组与治疗组1:2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膈肌疲劳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择2003年9月-2005年8月住院的65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按对照组与治疗组1:2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通气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d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幅度。结果 对照组PNCT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8.130±0.710)ms比(8.270±0.410)ms;右:(8.072±0.690)ms比(8.350±0.390)ms,P均〉0.05];AP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0.414±0.141)mV比(0.590±0.140)mV;右:(0.414±0.135)mV比(0.550±0.170)mV,P均〈0.01]。治疗组PNC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7.991±0.560)ms比(7.664±0.509)ms;右:(8.041±0.590)ms比(7.719±0.520)ms,P均〈0.01];AP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0.405±0.165)mV比(0.613±0.164)mV,右:(0.388±0.170)mV比(0.599±0.171)mV,P均〈0.01]。两组治疗前PNCT及AP幅度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PNCT有显著差异(P均〈0.01),AP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可以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的膈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医疗干预仅能提高膈肌的动作电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膈肌疲劳 膈神经传导时间 动作电位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膈神经传导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宇虹 陈荣昌 +3 位作者 罗远明 李寅环 郑则广 钟南山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膈神经传导及膈肌联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变化。方法对7例轻度、9例中度和23例重度OSAHS患者,以及23例正常人使用表面电极,通过单侧磁刺激膈神经,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膈神经传导及膈肌联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变化。方法对7例轻度、9例中度和23例重度OSAHS患者,以及23例正常人使用表面电极,通过单侧磁刺激膈神经,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CMAP的幅值,其中18例受试者使用食道电极记录上述指标。结果①经食道电极测定的PNCT:左侧为(7.79±0.89)ms,右侧为(7.41±0.79)ms;表面电极测定的PNCT:左侧为(7.66±1.20)ms,右侧为(7.19±1.02)ms,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78,P=0.708;t=0.735,P=0.467)。②轻度OSAHS患者双侧PNCT及CMA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双侧PNCT较正常对照组及轻度OSAHS组显著延长(P均<0.001);重度OSAHS患者双侧CMAP幅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其右侧CMAP明显低于轻度OSAHS组(P<0.01),而中度OSAHS组双侧CMAP无显著变化;重度OSAHS患者双侧PNCT较中度OSAHS患者显著延长(P均<0.05),而双侧CMAP无明显变化(P均>0.05)。③所有受试者双侧PNCT和CMAP与微觉醒指数、呼吸紊乱最长时间、平均SaO2、最低SaO2、低氧指数、SaO2<90%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及AHI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①经表面电极进行单侧磁刺激膈神经代替食道电极和电刺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②OSAHS患者膈神经传导的潜伏期延长,和/或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减弱,且随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有不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膈神经传导时间 联合肌肉动作电位 磁刺激
下载PDF
膈神经传导时间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张秀燕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7,13,共4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PNCT。结果:①13例肺功能正常者左、右侧... 目的:探讨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PNCT。结果:①13例肺功能正常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02±0.86)ms和(8.13 ±0.91)ms,右侧显著长于左侧(P<0.001);②7例COPD患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19 ±0.72)ms和(8.08 ±0.84)ms,右侧同样长于左侧(P<0.05);③肺功能正常组COPD组间,双侧PNCT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双侧P>0.05);④PNCT与年龄和身高呈直线相关,而与体重无显著性相关;⑤PNCT不随电流刺激量增高而变化。结论;左、右侧PNCT的正常值分别为:(7.02 ± 0.86)ms和(8.13 ±0.91)ms;COPD肺功能异常者的PNCT基本无变化;PNCT与受试者的身高和年龄相关,不受电刺激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膈神经 膈神经传导时间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昌枝 梁勇 +2 位作者 叶少武 冯洁美 邹艺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机理。方法100例AECOPD呼吸衰竭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并分别... 目的探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机理。方法100例AECOPD呼吸衰竭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并同时检测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最大呼气流速(PEF)和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FVC、FEV1%、PEF、pH值、PaO2、PaCO2、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PNCT显著升高(P<0.01),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而FVC、pH值、动作电位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能改善AECOPD呼吸衰竭病人的膈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医疗干预只能提高膈肌的动作电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膈神经传导时间 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