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控释肥组配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6
1
作者 邢晓鸣 李小春 +6 位作者 丁艳锋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李刚华 魏广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892-4902,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3—2014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水稻试验基地进行,以当地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进行机插种植,试验设置3种缓控释肥(掺混肥、4个... 【目的】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3—2014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水稻试验基地进行,以当地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进行机插种植,试验设置3种缓控释肥(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以及一次性施肥和一基一蘖两种施肥方式,共7个处理,分别为掺混肥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BSRB)、4个月树脂尿素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PCU)、硫包衣尿素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SCU)、掺混肥的一基一蘖施用(BT-BSRB)、4个月树脂尿素的一基一蘖施用(BT-PCU)、硫包衣尿素的一基一蘖施用(BT-SCU)和当地高产施肥方式(CK)为对照,各处理的施氮量一致,磷钾肥用量均相同。【结果】水稻产量表现为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2年结果一致;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掺混肥一基一蘖处理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11.6 t·hm^(-2)和10.1 t·hm^(-2),较常规高产施肥(CK)处理2年产量分别提高9.4%、12.2%。群体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表现为掺混肥>硫包衣尿素>4个月树脂尿素;群体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2年结果一致。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在拔节期表现为掺混肥>硫包衣尿素>4个月树脂尿素,但是在成熟期表现为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结论】掺混肥在提高水稻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产量上优于4个月树脂包衣尿素和硫包衣尿素,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与当地常规高产施肥相比,组配的掺混肥配合分蘖期速效氮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群体的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肥 施肥方式 产量 光合势
下载PDF
平茬措施对柠条生理特征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53
2
作者 杨永胜 卜崇峰 高国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7-1336,共10页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平茬措施对柠条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枝水势,以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茬措施对柠条生理特征的影响因其生长发育阶段而异。其中,在花期(6月份),平茬柠条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未...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平茬措施对柠条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枝水势,以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茬措施对柠条生理特征的影响因其生长发育阶段而异。其中,在花期(6月份),平茬柠条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未平茬柠条)降低14.72%,日平均蒸腾速率提高27.31%,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低33.33%;随着柠条的生长发育(7月、8月、9月),平茬柠条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最终高于对照,日平均蒸腾速率的差距也不断缩小;相应的其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较快(对照柠条、平茬柠条增幅分别达108.3%、222.5%),至自然生长末期(9月),平茬柠条较对照高出4.76%。(2)平茬柠条枝水势的日变化和月变化均高于对照。(3)在整个生长季,平茬柠条地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在50—240 cm范围内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平茬措施显著降低了0—300 cm剖面各层土壤水分变异情况。(4)相关分析显示,平茬措施对柠条生理特征及土壤水分有重要影响。可见,采取平茬措施的第1年,平茬措施对柠条同时产生消极的生理影响和积极的土壤水分效应。弄清平茬措施的更新复壮机理,需要开展更多的深入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势 土壤水分
下载PDF
绿洲-沙漠过渡带引种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罗维成 曾凡江 +5 位作者 刘波 张利刚 刘镇 宋聪 彭守兰 彭慧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了研究引种植物在绿洲-沙漠过渡带极端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对3种引种植物文冠果、酸枣、紫叶小檗的光合、水分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 为了研究引种植物在绿洲-沙漠过渡带极端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对3种引种植物文冠果、酸枣、紫叶小檗的光合、水分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大净光合速率(Pn)先增大后减小;文冠果和紫叶小檗的光饱和点明显高于酸枣(P<0.01),说明文冠果和紫叶小檗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大,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紫叶小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也明显高于文冠果和酸枣,表明紫叶小檗具有高光合耐胁迫的优势。2)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一致,文冠果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植物(P<0.05);3种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紫叶小檗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植物(P<0.01),说明在该生境下紫叶小檗能够较好的保持体内水分含量,较好的适应该生境。3)3种植物的清晨水势和正午水势都有相同的大小关系,都是文冠果较大,酸枣最小,而且植物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紫叶小檗和酸枣的吸水能力较强,它们主要依靠夜间水分恢复能力来应对干旱环境。总的来说,3种植物的光合参数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不是完全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植物种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植物对同一生境的差异所致,因此,要想选取适合在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大面积种植的引种植物,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引种植物 光合特性 生理指标 水势
下载PDF
水氮减量对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主要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龙龙 殷文 +5 位作者 胡发龙 范虹 樊志龙 赵财 于爱忠 柴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7-447,共11页
地膜玉米免耕结合水氮减量对小麦稳产增产的作用已经验证,但其形成的光合生理机制研究仍比较薄弱。2018—2020年,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地膜玉米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两种耕作方式,传统灌水(I_(2),2400 m^(3) hm^(-2))和传统灌水减量20%(I... 地膜玉米免耕结合水氮减量对小麦稳产增产的作用已经验证,但其形成的光合生理机制研究仍比较薄弱。2018—2020年,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地膜玉米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两种耕作方式,传统灌水(I_(2),2400 m^(3) hm^(-2))和传统灌水减量20%(I_(1),1920 m^(3) hm^(-2)) 2个灌水水平和施纯N 225 kg hm^(-2) (N_(3))、180 kg hm^(-2) (N_(2))和135 kg hm^(-2) (N1) 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耕作措施、施氮水平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光合势、SPAD值、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灌水水平对光合速率影响显著。全生育期平均来看,NT较CT显著提高了小麦叶面积指数、光合势、SPAD值、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4.5%~44.1%、 13.2%~16.3%、 7.4%~9.0%、14.5%~24.2%;与I_(2)相比,I_(1)小麦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了6.5%~13.6%。N1较N_(3)叶面积指数、光合势、SPAD值、光合速率分别显著降低了6.4%~13.6%、7.5%~12.7%、6.0%~10.2%、7.5%~17.5%,N_(2)与N_(3)无显著差异。耕作措施、施氮水平、灌水水平三者均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影响显著。NT较CT分别显著提高13.4%~16.5%和9.0%~13.4%;I_(1)较I_(2)分别显著降低6.5%~6.7%、4.3%~7.4%;与N_(3)相比,N1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0.0%~11.9%、12.6%~19.4%,N_(2)与N_(3)无显著差异。关联矩阵分析表明,地膜玉米免耕结合水氮减量通过延缓小麦SPAD值的降低,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小麦的光合势和光合速率从而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水氮减量 小麦 光合势 光合生理参数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physiological Features and Grain Yield in Different Soybean Varieties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桂杰 蒋高明 +4 位作者 郝乃斌 刘合芹 孔正红 杜维广 满为群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6期725-730,共6页
Photosynthetic rate ( P n ), transpiration rate ( E ), stomatal conductance ( g s ), water use efficiency ( WUE ), intercellular CO 2( C i ) and leaf water potential ( Ψ ) in varieties of soybean ( G... Photosynthetic rate ( P n ), transpiration rate ( E ), stomatal conductance ( g s ), water use efficiency ( WUE ), intercellular CO 2( C i ) and leaf water potential ( Ψ ) in varieties of soybean ( Glycine max (L.) Merr.) measured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1970s, 1980s and 1990s) and their inter_relationships were analyzed. These parameters of soybean changed with development stages. It is shown that there was a strong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eld of soybean and its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Soybean varieties with high yield potential had higher P n , g s and Ψ than those with low yield potential. Their values of C i were remarkably lower. Such relationship was especially remarkable at the critical stage of pod_bearing. P n of soybean of high yield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low yield.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the highest P n was found in the pod_bearing stage and other values were higher, too. P n and Ψ of modern soybean varieties were higher and such was continuing. Increased partitioning of carbon to seed and the size of sink may also be important for yield formation when P n values were remarkably higher in the pod_bear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hotosynthetic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water potential
下载PDF
绿洲灌区水氮减施密植玉米的光合源动态和产量表现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喜军 魏廷邦 +1 位作者 樊志龙 柴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2-1310,共9页
为进一步探索河西绿洲灌区玉米在水、氮减量的条件下能否支撑较高的种植密度而获得高产,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传统灌水(W1)和生育期减量20%灌水(W2)2个灌水梯度,高施氮(450 kg·hm^-2,N1)、减量30%施氮(300 kg·hm^-2、N2)2... 为进一步探索河西绿洲灌区玉米在水、氮减量的条件下能否支撑较高的种植密度而获得高产,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传统灌水(W1)和生育期减量20%灌水(W2)2个灌水梯度,高施氮(450 kg·hm^-2,N1)、减量30%施氮(300 kg·hm^-2、N2)2个施氮水平和D1(7.5万株·hm^-2)、D2(9.75万株·hm^-2)、D3(12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采用水氮耦合组合,测定玉米生育期内光合源动态、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生育后期W2N2玉米光合势(LAD)与W1N1无显著差异,在W2N2条件下,D2的LAD较D1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平均增加8.7%,D2与D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W2N2条件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终与W1N1持平,D2干物质积累量较D1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平均增加21.1%,D2与D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D2玉米籽粒产量在W2N2与W1N1间保持同等水平,较D1玉米籽粒产量提高9.0%~33.7%;灌水和施氮因素对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均不显著,而在同等水、氮条件下,D3玉米穗粒数较D1降低了5.9%~26.1%,千粒重降低了9.2%~12.3%。综上,D2水平使减量灌水、减量施氮条件下的玉米在生育后期仍然保持较大的LAD,为玉米产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从而获得高产。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水氮减施实现资源节约的高效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灌区 水氮减施 密度 光合势 产量
下载PDF
垄作梯式生态稻作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华斌 刘建霞 +2 位作者 姚林 贺慧 黄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98-2604,共7页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生态稻作(RT)和垄厢生态稻作(B)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稻作(CK)相比,RT的Y两优1号产量显著提高了...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生态稻作(RT)和垄厢生态稻作(B)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稻作(CK)相比,RT的Y两优1号产量显著提高了28.7%,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16.1%,每穗粒数高6.8%,汕优63和黄华占的RT、B处理产量分别高24.3%和19.7%、12.0%和16.2%.RT的Y两优1号叶面积、抽穗前及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总干物质量都高于CK,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粒重/叶面积分别比CK高8.1%、14.8%和15.8%,光合势比CK高32.2%,而净同化率则比CK低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积累 光合势 粒叶比 光合速率 净同化率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方式下马铃薯的群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何庆才 何昀昆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净作制和套作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净作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7.5万~9.07万株/hm^2,套作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5.25万~6.757万株/hm^2。栽培方式不同,各项最... 在净作制和套作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净作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7.5万~9.07万株/hm^2,套作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5.25万~6.757万株/hm^2。栽培方式不同,各项最佳生理指标也不一样,净作条件下叶面积系数1.14~1.16,总光合势153.30万~169.35万(m^2·d)/hm^2,干物质积累量8975.85-9345.00kg/hm^2,净同化率为5.31~5.64g/(m^2·d);套作条件下叶面积系数为0.85~0.86,总光合势107.10万~126.15万(m^2·d)/hm^2,干物质积累量6921.75~7437.00kg/hm^2,净同化率为5.47~5.98g/(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制度 马铃薯 产量 叶面积 光合势 干物质积累 净同化率
下载PDF
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光合能力与叶片含氮量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范晶 张玉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7,共4页
以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蒙古栎、白桦、水曲柳、山杨、胡桃楸、黄波罗为研究对象,测定自然状态下这6个树种的光合能力,并分析光合能力与叶片含氮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树种的光合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树种间的光合... 以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蒙古栎、白桦、水曲柳、山杨、胡桃楸、黄波罗为研究对象,测定自然状态下这6个树种的光合能力,并分析光合能力与叶片含氮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树种的光合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树种间的光合能力、光合潜力存在差异。生长季中,胡桃楸具有最高的光合能力最大值,白桦具有最高的年平均光合能力,蒙古栎具有最大的光合潜力。蒙古栎叶片含氮量与光合能力线性正相关(r=0.97),白桦、水曲柳叶片含氮量与光合能力呈二次曲线相关(r=0.61,r=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能力 光合潜力 叶片含氮量 季节变化 黑龙江省 次生林 树种 组成 蒙古栎 自然状态
下载PDF
浙江地区甬优15直播稻的最佳播期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江晓东 吕润 +4 位作者 金志凤 毛智军 李建业 杨沈斌 郭建茂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0,共8页
以"甬优15"水稻为材料,于2017年在浙江龙游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5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A1:5月5日,A2:5月15日,A3:5月25日,A4:6月4日,A5:6月14日),分析播期对直播稻叶面积指数(LAI)、光合生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和转移以及产量的... 以"甬优15"水稻为材料,于2017年在浙江龙游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5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A1:5月5日,A2:5月15日,A3:5月25日,A4:6月4日,A5:6月14日),分析播期对直播稻叶面积指数(LAI)、光合生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和转移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A2,5月15日)下,直播稻LAI、群体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多,地上部干物质的输出量和转化率大,A2地上部营养器官干物质输出量和转换率分别比A1、A3、A4、A5高7.87%、15.29%、49.43%、56.43%和5.59%、13.18%、28.60%和39.83%。与当地常年单季晚稻适宜播种日期(5月25日)相比,适当早播(5月15日)可增加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及穗粒数,提高水稻产量,其中A2产量最高(为8879.70kg·hm-2),分别比A1、A3、A4和A5高392.10、610.20、1445.85和2085.15kg·hm-2。由此可见,甬优15在浙江龙游最佳直播期为5月中旬,偏早或偏迟(5月上旬或5月下旬)播种均将导致减产,而过迟播种(6月及以后)将导致产量严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播期 光合势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复播油用向日葵不同密度对群体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胜利 王鹏 +3 位作者 柳延涛 赵刚 李万云 陈寅初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复播油用向日葵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新葵20号5个不同栽培密度进行产量比较、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研究。复播油用向日葵随着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先呈上升趋势,达到一定产量后开... 为复播油用向日葵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新葵20号5个不同栽培密度进行产量比较、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研究。复播油用向日葵随着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先呈上升趋势,达到一定产量后开始降低;叶面积指数随生育进程推进基本呈单峰曲线变化;各阶段的光合势差异较大;新葵20号复种净光合生产率的变化出现两个峰值;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成"S"形曲线,开花前积累较快,开花期积累慢,灌浆期积累快,灌浆末期干物质积累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至成熟期。新疆北疆地区复播油用向日葵的合理密度应在90 000株/hm^2左右为宜。此密度下群体结构合理,可获得较高的叶面积植数、干物质积累、光合势及净光合生产率,进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叶面积指数 光合势 干物质积累 净光合生产率
下载PDF
新大豆2号高产生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胜利 孔新 +4 位作者 任林昌 战勇 李玉梅 魏建军 罗赓彤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在实现了1hm2产量4536kg基础上,研究了新大豆2号产量构成、生长发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产量垂直分布以中上部为主,下部也有一定的产量;开花至结荚时期是植株生长最快的时期,株高日增长2.14cm;鼓粒盛期叶面积达到最大(LAI:5.4... 在实现了1hm2产量4536kg基础上,研究了新大豆2号产量构成、生长发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产量垂直分布以中上部为主,下部也有一定的产量;开花至结荚时期是植株生长最快的时期,株高日增长2.14cm;鼓粒盛期叶面积达到最大(LAI:5.47),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属稳生稳降型;干物质积累以结荚鼓粒期最快,日增加463.5kg/hm2;总光合势199178.7m2/d,其中结荚鼓粒期至黄熟初期占总光合势63.6%;平均净光合生产率3.34g/m2·d,结荚至鼓粒期最高达8.7g/m2·d;NR酶花期最高,蔗糖酶活力和H2O2酶鼓粒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 光合势 净光合生产率 新大豆2号
下载PDF
黄连木光合特性和水势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宏伟 张江涛 +2 位作者 王晶 刘俊磊 卢绍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924-9926,共3页
[目的]了解林间环境条件下黄连木的光合特性和水势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代表性黄连木作为固定样株,测定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势。[结果].在上午8:00黄连木净光舍速率为全天最高值或较高值,8:00—10:00是净光合速率... [目的]了解林间环境条件下黄连木的光合特性和水势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代表性黄连木作为固定样株,测定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势。[结果].在上午8:00黄连木净光舍速率为全天最高值或较高值,8:00—10:00是净光合速率较高的时间段。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受环境因子影响分别呈现出双峰或衰减型单峰曲线。黄连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相关性。黄连木枝条水势在上午8:00为全天最低值,而后整个上午都呈上升趋势,至12.00达到最高值。[结论]黄连木光合特性和水势变化规律反映出其对外界环境因子不敏感,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木 光合特性 水势
下载PDF
表皮环割对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水势及光合参数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钢梁 李向义 +2 位作者 林丽莎 李磊 鲁建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7-1536,共10页
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植物在生长季常遭受虫害和放牧的影响,频繁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为试验材料,模拟干扰对于花花柴生理状况的短期影响... 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植物在生长季常遭受虫害和放牧的影响,频繁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为试验材料,模拟干扰对于花花柴生理状况的短期影响,设置了对照(正常枝条)、中度环割(表皮环割50%)、重度环割(表皮环割100%),观测了环割后10d内花花柴气孔导度、水势、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等在不同环割条件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除了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外,中度环割对花花柴各项生理参数的影响不明显;(2)重度环割能够明显降低花花柴气孔导度、清晨水势和正午水势、叶绿素(Cal)含量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3)重度环割使得花花柴的光合原初反应遭到抑制,光系统Ⅱ(PSⅡ)结构和功能遭到损害,活性降低,光合器官对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和电子捕获等过程也遭到抑制,用于耗散的能量显著增多。整体来看,重度环割下的花花柴短期内各项生理参数均出现显著降低,而中度环割下花花柴各项生理参数短期内变化不大。当人为或者昆虫、野兔等对花花柴表皮产生机械损伤时,表皮部分损伤的植物也许可以通过自身修复,使得各项生理机能恢复正常,而表皮遭受重度破坏的植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向于死亡。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花花柴的表皮被全部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光合色素 气孔导度 水势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n Solar Radiation Resource and Photosynthetic and Therm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建源 赵玉金 +1 位作者 陈艳春 冯建设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2期150-154,共5页
To evaluate scientifically the change of photosynthetic and therm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caused by climate variation,based on comparison with mean of previous 30 years(1971-2000),the change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To evaluate scientifically the change of photosynthetic and therm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caused by climate variation,based on comparison with mean of previous 30 years(1971-2000),the change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sunshine hours,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photosynthetic and therm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since 2001 were analyzed through data of radiation,sunshine and tempera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71 to 2007,and the change trend was also tested by Mann-Kendall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m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radiation Duration of sunshine photosynthetic and therm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Shandong Province
下载PDF
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在豫中、豫北地区光能利用率及生产潜力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黛静 陈倩青 +4 位作者 马建辉 王真 宗洁静 杨雪倩 李春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3,共7页
以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和豫北地区各设1个典型观测点,进行田间栽培,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光能利用率和生产潜力,以期为豫中和豫北两地区冬春性小麦品种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主要生育时期,豫北地区小麦旗叶的... 以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和豫北地区各设1个典型观测点,进行田间栽培,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光能利用率和生产潜力,以期为豫中和豫北两地区冬春性小麦品种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主要生育时期,豫北地区小麦旗叶的SPAD值高于豫中地区(冬性品种除外);同一品种在豫中地区的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PAR)高于豫北地区,开花期两地区冬性品种(济麦20)最大,弱春性品种最小,不同冬春性类型间差异显著;两地区各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Pn下降较Gs更加剧烈,而胞间CO_2浓度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豫中和豫北地区小麦总光能利用率以弱冬性品种最高,两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已开发度分别为20.67%和22.76%,光温生产潜力已开发度分别为40.72%和4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春性 光合特性 光能利用率 生产潜力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夏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守林 张丞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7期15-20,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性状关系,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中国生产上利用的15个优良玉米杂交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增长率和光合势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玉米杂交种中‘登海602’产量最高,玉...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与主要性状关系,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中国生产上利用的15个优良玉米杂交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增长率和光合势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玉米杂交种中‘登海602’产量最高,玉米叶面积指数较高,具有较高的光合势;各玉米品种间的叶面积指数随生育进程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吐丝期达到最高,各玉米品种间存在差异,玉米叶面积指数增长率亦具有相同趋势;各品种光合势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吐丝期至乳熟期;拔节—苗期叶面积指数增长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蜡熟—完熟期的光合势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苗期—拔节期和蜡熟—完熟期是玉米高产形成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 产量 叶面积指数 光合势 相关性
下载PDF
石河子荒漠绿洲农业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连军 吕新 李鲁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8-13,共6页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和4个气象站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石河子地区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计算分析了该区主要作物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光能资源丰富,高于长江中下游及同纬度其他地区;沙漠、戈壁...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和4个气象站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石河子地区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计算分析了该区主要作物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光能资源丰富,高于长江中下游及同纬度其他地区;沙漠、戈壁的增温效应使其热量资源高于国内同纬度其他地区。降水量虽小,作为灌溉农业的调节用水,可基本上满足生产需要。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质量差。其主要作物实际产量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相差很大,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潜力。对光温潜力分析表明,该区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其次是温度。同时根据对石河子荒漠绿洲耕地资源潜力、宜农土地光热资源潜力和水资源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自然资源优化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 增温效应 光热水土资源 空间分布 光合潜力 光温潜力 自然生产潜力 优化利用
下载PDF
多年生稻云大107产量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小波 黄光福 +6 位作者 施继芳 王春荣 张玉娇 程卯 胡建 张石来 胡凤益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35-39,共5页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具有多年生性的栽培稻品种已经获得成功。云大107是通过"滇瑞449//RD23/长雄野生稻"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多年生性的优质稻品种。为明确云大107的产量潜力,进而为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具有多年生性的栽培稻品种已经获得成功。云大107是通过"滇瑞449//RD23/长雄野生稻"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多年生性的优质稻品种。为明确云大107的产量潜力,进而为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用云南主栽的优质稻品种滇屯502、滇瑞449、文稻5作对照,于2018年在云南景洪进行田间试验,调查分析了各品种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潜力等性状。结果表明,云大107产量可达564.52 kg/667 m^2,较滇屯502、文稻5和滇瑞449分别增产25.94%、5.41%和2.93%,其中与滇屯502相比差异达显著;从产量构成看,云大107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比对照文稻5、滇屯502和滇瑞449高,粒多粒大是其高产的原因;同时,云大107剑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比滇屯502、滇瑞449和文稻5增加4.45%、4.65%和16.83%,差异显著。因此,挖掘云大107产量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其每穗粒数,同时提高齐穗后剑叶光合能力,以积累较多光合产物,进而提高成熟期生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干物质 光合特性 产量 产量潜力
下载PDF
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伟 李玉发 +5 位作者 何中国 刘红欣 李伟堂 杨翔宇 张连喜 牛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36-40,共5页
研究不同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林省多粒型花生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省生态环境的种植技术和最佳种植密度,完善吉花2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采用2种种植技术及5个种植密度(1.79×10^(5)、2.02×10^(5)、... 研究不同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林省多粒型花生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省生态环境的种植技术和最佳种植密度,完善吉花2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采用2种种植技术及5个种植密度(1.79×10^(5)、2.02×10^(5)、2.30×10^(5)、2.69×10^(5)、3.23×10^(5)株/hm^(2)),研究特定时期花生光合指标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吉花2号采用小垄双行种植技术、种植密度为2.02×10^(5)株/hm^(2)时生育期最短,较双粒穴播种植技术生育期提前1~2 d;植株的株高最小,有利于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最大,总光合势最大;产量最高(3651.15 kg/hm^(2)),较双粒穴播种植技术增产10.17%。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在不同密度下,吉花2号产量都高于双粒穴播种植技术。因此,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在生产上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粒型花生 种植技术 种植密度 叶面积系数 光合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