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荫处理对红叶石楠和洒金桃叶珊瑚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聪颖 方炎明 +1 位作者 姬红利 马成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43-1749,共7页
研究不同遮荫处理(透光率分别为20%、40%、60%、100%)对红叶石楠和洒金桃叶珊瑚两种观叶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6周后,与遮荫状态下原位测定相比,自然状态下两种植物异位测定的光合作用增强,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强,叶片净光... 研究不同遮荫处理(透光率分别为20%、40%、60%、100%)对红叶石楠和洒金桃叶珊瑚两种观叶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6周后,与遮荫状态下原位测定相比,自然状态下两种植物异位测定的光合作用增强,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强,叶片净光合速率呈增大趋势,红叶石楠和洒金桃叶珊瑚的最大值分别为9.7和8.3μmol.m-2.s-1;两种植物的蒸腾速率显著提高.遮荫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种植物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总量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值,降低了叶绿素a/b值,但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在自然状态下,红叶石楠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PPI)分别为2.08和3.21;洒金桃叶珊瑚的相应指标仅为0.55和1.60.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稳定,受外界环境因子影响相对较小.洒金桃叶珊瑚的耐荫性高于红叶石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洒金桃叶珊瑚 遮荫处理 光合特性 表型可塑性指数
原文传递
红叶石楠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晓冬 韩国辉 +8 位作者 李绍臣 张忠辉 李岩 薛金芝 孟祥丽 刘宇明 吕超杰 马光艳 张树伟 《吉林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6-7,10,共3页
利用红叶石楠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为MS+BA1.00+NAA0.10,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 4MS+NAA0.20,在湿度90%左右、温度28℃~32℃、光照1600lx以上的小环境中炼苗20d后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叶片 培养基 培养条件
下载PDF
红叶石楠叶片发育的形态特征及色素含量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孔祥海 李思 +1 位作者 丁力 邱丰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1-55,共5页
以红叶石楠植株同一枝条上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为试材,以叶面积、鲜重、干重、质体色素和花青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测量与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红叶石楠叶片发育的形态特征及色素含量变化,以期揭示叶片形态特征与色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红叶石楠植株同一枝条上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为试材,以叶面积、鲜重、干重、质体色素和花青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测量与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红叶石楠叶片发育的形态特征及色素含量变化,以期揭示叶片形态特征与色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色由红转绿过程中,叶含水量、单位面积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叶干重、单位面积的干重和相对干重则呈现上升趋势,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叶片各种色素含量变化,在叶色由红转绿的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而花青苷的相对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红叶石楠叶片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显著;叶色变化是由色素含量差异引起,其中关键因素是花青苷相对含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叶片发育 形态特征 质体色素 花青苷
原文传递
培养基成分对红叶石楠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建中 孙庆俊 +1 位作者 张海洋 李晓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80-182,共3页
离体条件下,对红叶石楠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其增殖系数为5.90;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红叶石楠的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为79.17... 离体条件下,对红叶石楠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其增殖系数为5.90;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红叶石楠的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为79.17%、3.04和4.45 cm;培养基中添加15 g/L蔗糖与30 g/L蔗糖处理之间对红叶石楠的生根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下载PDF
红叶石楠离体培养与高效再生体系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家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53-1557,共5页
以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y)带芽茎段、叶片为外植体,对其启动培养、叶片愈伤诱导与分化、芽增殖、生根培养及试管苗驯化等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红叶石楠离体培养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幼茎启动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 以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y)带芽茎段、叶片为外植体,对其启动培养、叶片愈伤诱导与分化、芽增殖、生根培养及试管苗驯化等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红叶石楠离体培养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幼茎启动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3mg/L+GA0.5mg/L+蔗糖30g/L+琼脂7g/L,诱导率达63.3%;叶片愈伤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0.5mg/L+2,4-D1.0mg/L+NAA1.0mg/L+蔗糖30g/L+琼脂7g/L,愈伤诱导率达86.0%;愈伤分化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N6+6-BA1.5mg/L+IAA0.1mg/L+蔗糖30g/L+琼脂7g/L,诱导率达21.6%,增殖率为1.4倍;芽增殖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KT0.5mg/L+NAA0.3mg/L+GA0.7mg/L+蔗糖30g/L+琼脂7g/L,最高增殖率达6.1倍;生根培养方法为用25mg/LNAA溶液浸泡0.5~1.0h后接种于1/2MS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3.4%以上;试管苗驯化的适宜混合基质为泥炭∶珍珠岩=3∶1,成活率可达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离体培养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红叶石楠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泽雄 刘奕清 黄登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1-1403,共3页
以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y)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时间、酶类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含量及酶解温度等不同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的纤维素酶+0.3%的果胶酶为混合酶液,11%的甘露醇为渗透压稳... 以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y)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时间、酶类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含量及酶解温度等不同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的纤维素酶+0.3%的果胶酶为混合酶液,11%的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在25℃±1℃的条件下,酶解8h,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可达14.7×106个/g(FW),原生质体活力可达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原生质体分离 叶片
下载PDF
红叶石楠“鲁宾斯”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佳 房丹 +1 位作者 闫媛媛 高中海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以红叶石楠"鲁宾斯"春梢基部的腋芽为材料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鲁宾斯"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IBA 0.4 mg/L,增殖率达到6.66,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IBA 0.1... 以红叶石楠"鲁宾斯"春梢基部的腋芽为材料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鲁宾斯"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IBA 0.4 mg/L,增殖率达到6.66,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IBA 0.1 mg/L,生根率达到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腋芽 离体培养 分化 生根
下载PDF
夏秋季旱涝胁迫对红叶石楠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5
8
作者 曹晶 姜卫兵 +1 位作者 翁忙玲 姜武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分别于夏、秋两季,以1年生红叶石楠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调控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干旱和淹水胁迫下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色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参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夏、秋季干旱和淹水胁迫均使叶片MDA含量和质膜透性... 分别于夏、秋两季,以1年生红叶石楠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调控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干旱和淹水胁迫下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色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参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夏、秋季干旱和淹水胁迫均使叶片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显著上升,叶绿素(Chl.)含量降低,花色素苷(Ant.)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等指标下降,光饱和点(LSP)降低;光补偿点(LCP)升高,可利用的光强范围变小;夏季水分胁迫对红叶石楠的膜伤害大于秋季,Chl.降幅低于秋季,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夏季上升而秋季下降,LSP对降及LCP上升的幅度小于秋季,但Pn降幅却表现为干旱处理小于秋季,淹水处理大于秋季;其中夏季淹水胁迫对红叶石楠膜伤害和Pn、WUE、AQY、CE的影响较干旱胁迫大,光合下降在胁迫初期为气孔限制,到中、后期转化为非气孔限制;与Pn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大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O2)和光照强度(PFD)。而在秋季,干旱胁迫对红叶石楠膜伤害和Pn、WUE、AQY和CE的影响较淹水胁迫大,光合下降主要表现为非气孔限制;与Pn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大气水汽压(Vp)、PFD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水分胁迫 光合特性 膜伤害
下载PDF
红叶石楠硬枝水培生根试验 被引量:26
9
作者 朱玉球 童再康 +1 位作者 黄华宏 姜全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2,共5页
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y扦插繁殖,插条生根时间长,生根率偏低,影响其生产性大规模繁殖。采用多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液、3种生长调节物质(自制生根剂、NAA和ABT)的不同浓度对红叶石楠硬枝水培生根的影响,以寻找最适生根条件。结... 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y扦插繁殖,插条生根时间长,生根率偏低,影响其生产性大规模繁殖。采用多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液、3种生长调节物质(自制生根剂、NAA和ABT)的不同浓度对红叶石楠硬枝水培生根的影响,以寻找最适生根条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插条生根为愈合组织型生根,其生根率受培养液种类、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极显著影响。在所设计的组合中,以清水+自制生根剂10mg·L-1、清水+ABT5mg·L-1和营养液+自制生根剂10mg·L-1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分别为100%,93 3%和91 7%,并对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如何调整培养液种类和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及添加生长调节物质种类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生长调节物质 营养物质 水培 生根
下载PDF
红叶石楠扦插试验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陆小清 李云龙 +1 位作者 毛志滨 朱洪武 《江苏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22-23,43,共3页
在6月下旬全光照间歇喷雾条件下进行红叶石楠嫩枝插扦试验,结果表明:用NAA低质量浓度浸泡4~5 h扦插于混合泥炭的基质中,2个月后平均生根率高达94.87%,且苗木生长良好.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全光照 扦插 激素 基质
下载PDF
四川省红叶石楠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潜在侵染源测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杰 沈雪梅 +3 位作者 刘丹 张敏 高粉 李沛利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646,共10页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红叶石楠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潜在侵染源,采集疑似感染炭疽病的典型病叶进行分离获得纯化病原菌菌株,从中随机选取菌株HYSN3制成分生孢子悬浮液和菌饼,以无伤、刺伤、剪伤3种方式进行接种,筛选出效果最好的接种方式进行...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红叶石楠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潜在侵染源,采集疑似感染炭疽病的典型病叶进行分离获得纯化病原菌菌株,从中随机选取菌株HYSN3制成分生孢子悬浮液和菌饼,以无伤、刺伤、剪伤3种方式进行接种,筛选出效果最好的接种方式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多基因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到种,并采用筛选出的接种方式将分离自其它19种寄主的23株炭疽菌接种到红叶石楠上,明确其潜在侵染源。结果表明,从红叶石楠病叶中共纯化得到14株菌株,基于形态特征和显微初步鉴定结果,从中选择8株代表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3种接种方式中,以刺伤后接种菌株HYSN3菌饼的效果最好,可用于致病性测定。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5株)、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i(1株)和暹罗炭疽菌C. siamense(2株),表明四川省红叶石楠炭疽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来自其它寄主的23株炭疽菌菌株都能侵染红叶石楠,但致病力强弱不同,附近受炭疽菌侵染的植物都有可能成为红叶石楠炭疽病的潜在侵染源,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需予以一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潜在侵染源
原文传递
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轶慧 刘玉军 +4 位作者 毕飞虎 蒋欢 赵本文 鲁林琴 陈名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0-215,235,共7页
红叶石楠是我国园林绿化常用的彩叶树种。近来,安徽合肥市红叶石楠叶斑病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为科学防控红叶石楠叶斑病,对其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红叶... 红叶石楠是我国园林绿化常用的彩叶树种。近来,安徽合肥市红叶石楠叶斑病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为科学防控红叶石楠叶斑病,对其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红叶石楠叶斑病的病原菌,并通过显微形态观察结合系统发育树的方法,最终将其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适宜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三个红叶石楠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丽 刘坤 +1 位作者 张栋 周守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4,共4页
利用CI-34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仪,在晴天条件下对三种红叶石楠品种火艳石楠(Photinia×fraseri’Camely’)、红罗宾石楠(Photinia×fraseri’Red Robin’)和小叶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Parvifolia’)的光... 利用CI-34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仪,在晴天条件下对三种红叶石楠品种火艳石楠(Photinia×fraseri’Camely’)、红罗宾石楠(Photinia×fraseri’Red Robin’)和小叶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Parvifolia’)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红叶石楠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中午均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通过对它们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的比较研究,可知红罗宾石楠不耐强光.(2)三个红叶石楠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平均值一致表现为:小叶红叶石楠〉火艳石楠〉红罗宾石楠,表明小叶红叶石楠在自然栽培条件下光合作用旺盛.(3)根据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方向,推测三种红叶石楠品种的光合"午休"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栽培品种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盐胁迫对红叶石楠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义成 傅庆林 +2 位作者 郭彬 刘琛 丁能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0-977,共8页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Na Cl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和0.4%)对红叶石楠地上部鲜重、株高、叶片Na含量、K^+/Na^+、细胞膜透性、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及更高浓...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Na Cl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和0.4%)对红叶石楠地上部鲜重、株高、叶片Na含量、K^+/Na^+、细胞膜透性、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及更高浓度的Na Cl处理下,红叶石楠生长受到抑制,叶片Na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显著(P<0.05)增加,K^+/Na^+、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P<0.05)下降。盐胁迫造成红叶石楠叶片的H_2O_2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P<0.05)增加,0.4%Na Cl处理下,H_2O_2及MDA含量在新叶上的增幅分别为162%和128%,在老叶上的增幅分别为114%和33%。随着盐胁迫加剧,新叶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P<0.05)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花青素含量显著(P<0.05)下降。与之相反,老叶的SOD和CAT酶活显著(P<0.05)下降,而POD活性和花青素含量显著(P<0.05)上升。由此可见,花青素在抵御盐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在叶片中的含量与CAT酶活性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抗氧化酶 红叶石楠 盐胁迫
下载PDF
红叶石楠愈伤组织抗褐化研究以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丽梅 张洁 +1 位作者 赵立红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1,共6页
以红叶石楠无菌苗叶片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悬浮细胞系。结果表明:红叶石楠愈伤组织初代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2,4-D 1.0 mg/L+NAA 0.1 mg/L,诱导率可达97%。继代培养以MS+6-BA 1.0 mg/L+NAA 0.1 mg/L为宜。针对红叶... 以红叶石楠无菌苗叶片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悬浮细胞系。结果表明:红叶石楠愈伤组织初代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2,4-D 1.0 mg/L+NAA 0.1 mg/L,诱导率可达97%。继代培养以MS+6-BA 1.0 mg/L+NAA 0.1 mg/L为宜。针对红叶石楠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褐化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吸附剂、抗氧化剂及其它因素对褐化的影响。采用MS+6-BA 1.0 mg/L+NAA 0.2 mg/L+Vc 1.0 mg/L+Ch 100 mg/L附加1%蔗糖的继代培养基,可以明显降低红叶石楠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将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1/2 MS+6-BA 1.0 mg/L+NAA 0.1 mg/L附加2%蔗糖,pH 5.5液体培养基中悬浮震荡培养获得了分散性好、色泽鲜艳的悬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愈伤组织 褐化 悬浮系
下载PDF
红叶石楠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建 铁筱睿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红叶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由于其具有观赏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容易等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对红叶石楠的扦插繁殖和组培繁殖的方法与技术要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不同繁育方式的特点,并针对红叶石楠的育苗及应用提出... 红叶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由于其具有观赏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容易等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对红叶石楠的扦插繁殖和组培繁殖的方法与技术要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不同繁育方式的特点,并针对红叶石楠的育苗及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繁育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基质物化特性及对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彬 林义成 +2 位作者 傅庆林 丁能飞 刘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5,共4页
通过对不同基质(泥炭、木屑、FDL-Ⅲ及树皮;其中FDL-Ⅲ由牛粪、树皮、木屑和山核桃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最大持水量、基质容重、基质固、液、气三相比、淋洗液电导率、pH、NH4+和P浓度的测定,研究不同基质对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结... 通过对不同基质(泥炭、木屑、FDL-Ⅲ及树皮;其中FDL-Ⅲ由牛粪、树皮、木屑和山核桃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最大持水量、基质容重、基质固、液、气三相比、淋洗液电导率、pH、NH4+和P浓度的测定,研究不同基质对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在FDL-Ⅲ基质中生长显著好于其他三种基质;各基质的淋洗液电导率和pH值变幅分别在0.39~0.91mscm-1和5.32~6.72之间,NH4+浓度和水溶性P浓度变幅分别在10.0~171.6mgkg-1和1.16~8.93mgkg-1之间;容重变幅在0.14到0.20gcm-3之间,均属于轻型基质;各处理基质的水/气比变幅较大,在1~4.8之间,其中FDL-Ⅲ为1.63,为最适植物生长的水/气比。与泥炭、木屑及树皮基质相比,FDL-Ⅲ持水稳定性最强;苗木生长与基质最大持水量呈线性显著相关,而与其他理化性状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持水量 液相/气相 红叶石楠
原文传递
红叶石楠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和平 赵凯 《安徽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2-3,10,共3页
红叶石楠是一种优良的彩色观叶园林植物,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对其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采用MS+6-BA0.5mg/L+IBA0.1mg/L,不定芽的诱导率达76%;增殖培养基采用MS+6-BA2.0mg/L+KT0.5mg/L+IBA0... 红叶石楠是一种优良的彩色观叶园林植物,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对其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采用MS+6-BA0.5mg/L+IBA0.1mg/L,不定芽的诱导率达76%;增殖培养基采用MS+6-BA2.0mg/L+KT0.5mg/L+IBA0.2mg/L,丛生芽增殖率达6.32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CCO0.5mg/L,生根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育苗基质对红叶石楠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华 傅庆林 +4 位作者 林义成 李凝玉 郭彬 丁能飞 刘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将农业废弃物作为基质的主要原料进行育苗是目前处置废弃物及促进苗木生长的双赢措施,但前期研究并未关注农业废弃物对苗木生长期间氮磷流失的影响。选用2种育苗基质,通过建设野外径流场,研究传统基质1(木屑与水洗牛粪等组成)与新型基... 将农业废弃物作为基质的主要原料进行育苗是目前处置废弃物及促进苗木生长的双赢措施,但前期研究并未关注农业废弃物对苗木生长期间氮磷流失的影响。选用2种育苗基质,通过建设野外径流场,研究传统基质1(木屑与水洗牛粪等组成)与新型基质2(腐熟枝叶与山核桃壳等组成)育苗条件下,容器苗氮磷流失通量与红叶石楠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施肥后1个月是控制苗木氮磷流失的关键时期,2种基质育苗条件下,TN、NH4+-N与NO3–-N径流流失通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基质2中TP与PO34-流失通量显著高于基质1。红叶石楠生物量表现为基质2显著大于基质1。因此,新型育苗基质可作为传统基质的替代品,投入到大规模的红叶石楠育苗生产中,但须对氮磷特别是磷素用量进行控制,以减少苗圃氮磷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氮磷流失 育苗基质 红叶石楠
下载PDF
生长素对红叶石楠组培苗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秀莲 吴月燕 汪财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试验对红叶石楠组培苗根诱导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IBA和NAA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先迅速下降,然后急剧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又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d... 试验对红叶石楠组培苗根诱导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IBA和NAA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先迅速下降,然后急剧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又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也开始下降.而在不使用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则不生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15 d后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根诱导过程中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还发现,在生根过程中,处理与对照相比,各酶的活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红叶石楠组培苗的不定根发生和发育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根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