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化针铁矿表面次级吸附态锌的化学分组 被引量:12
1
作者 介晓磊 刘凡 +2 位作者 徐凤琳 周代华 李学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40-344,共5页
利用合成针铁矿研究了针铁矿吸附磷酸根后对锌的次级吸附,并用0.5mol/LKCl、0.5mol/LKOH和0.5mol/LHCl连续解吸的方法对针铁矿表面吸附态锌进行了化学分组。结果表明,在一定pH(5.50)和离子... 利用合成针铁矿研究了针铁矿吸附磷酸根后对锌的次级吸附,并用0.5mol/LKCl、0.5mol/LKOH和0.5mol/LHCl连续解吸的方法对针铁矿表面吸附态锌进行了化学分组。结果表明,在一定pH(5.50)和离子强度下,磷的吸附可显著地提高针铁矿表面锌的次级吸附,当磷吸附量由0增至182mmol/kg时,针铁矿吸附锌量由19.0增至47.5mmol/kg。分别由KCl、KOH和HCl溶液解吸的锌量随着针铁矿吸附磷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磷吸附不仅增加针铁矿对锌离子的电性吸附,而且还增加了对锌离子的专性吸附,同时,本试验条件下针铁矿表面上也可能有通过磷酸根和表面“桥接”的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 磷吸附 锌次级吸附 土壤物理化学
下载PDF
Phosphate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Representative Soils of Bangladesh: Effect of Exchangeable Anions, Water Molecules and Solution to Soil Ratios
2
作者 Mohammad Z. Afsar Sirajul Hoque K. T. Osma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2年第3期234-241,共8页
Establishment of phosphate (P) retention and release capacity of soils i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nutrient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experiment,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soil properties on P ... Establishment of phosphate (P) retention and release capacity of soils i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nutrient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experiment,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soil properties on P desorp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at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mong the soil series, the Ghior soil had the highest percent clay (59.32%) and free iron oxide (15241 mg·kg–1) content. Along the catena of the calcareous soils, percent clay contents increased. For sorption study, the soils were equilibrated with 0.01 M CaCl2 solution containing 0, 1, 2, 4, 8, 16, 25, 50, 100 and 150 mg·P·L–1 solution. For desorption, three extractants namely, SO42- (0.005 M) as Na2SO4, HCO3- (0.01 M) as NaHCO3 and distilled water were used at extractant to soil ratios of 30:1, 60:1 and 100:1 (v/w). Among the sorption equations, the Langmuir equation showed better fit to the sorption data at higher P concentrations. The amount of phosphate desorbed by all the three extracta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extractant to soil ratios. Phosphate desorption by and water molecules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pH, percent clay and free iron oxide content of the soil.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r > 0.64, P L). Phosphate desorption by SO42- and water molecules was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reundlich constant, N (r > 0.67, P 0 (r > 0.72, P –0.77, P 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reshly sorbed phosphate ions (inner-sphere complex forming species) can be readily desobed by outer-sphere complex forming species like sulphate and bicarbonate ions. Water molecules also desorbed significant amount of freshly sorbed phosphate from the soil coll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ate sorption EXTRACTANT to SOIL Ratio Surface COMPLEXATION of ANIONS Labile Forms of P phosphate Desorption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磷素固持与释放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经纬 王艳玲 +2 位作者 姚怡 徐江兵 樊剑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0-1250,共11页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26年的旱地红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选取无机肥试验区的NPK、NK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试验区的对照(CK)、CK+稻秆(RS)、CK+花生秸秆还田(PS)、CK+绿肥(FR)及CK+猪厩肥(PM)等7个肥料处理土壤,采用湿筛法逐级提...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26年的旱地红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选取无机肥试验区的NPK、NK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试验区的对照(CK)、CK+稻秆(RS)、CK+花生秸秆还田(PS)、CK+绿肥(FR)及CK+猪厩肥(PM)等7个肥料处理土壤,采用湿筛法逐级提取并得到粒级依次为>2 mm、2~1 mm、1~0.25 mm与0.25~0.053 mm的团聚体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分析获得了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的全磷(TP)、有效磷(Available P)、水溶性磷(CaCl_2-P)、土壤磷素吸持指数(PSI)及土壤磷素饱和度(DPS)等指标值,并探讨了上述测定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可有效保持旱地红壤的供磷水平,配施猪厩肥可显著增加旱地红壤及大小团聚体的TP、有效磷及CaCl_2-P含量、降低土壤PSI并显著增大旱地红壤DPS,加大了旱地红壤磷素的流失风险;随着土壤中>1 mm粒级团聚体数量的增多,旱地红壤磷素储量显著增加,磷素固持能力显著下降,土壤磷释放潜能随之增大。由DPS、有效磷及CaCl_2-P的分段线性拟合方程可以推断得出,当旱地红壤中有效磷为168~260 mg kg^(-1)时或DPS<28%,土壤磷素具有潜在流失风险;当有效磷≥260 mg kg^(-1)或DPS≥28%,土壤磷素具有极高的流失风险,应立即停止施用磷肥尤其是有机磷肥,并重新调整施肥方案,以避免土壤磷素流失及其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长期施肥 团聚体 磷素饱和度(DPS) 土壤磷素吸持指数(PSI)
下载PDF
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杨珠 蒋有利 +2 位作者 黄运湘 胡瑞芝 肖永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从1982~1994年,对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三因素多水平的定位试验土壤,进行磷的恒温吸附试验,研究不同稻作制和地下水位以及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恒温吸附曲线形状都很相似,... 从1982~1994年,对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三因素多水平的定位试验土壤,进行磷的恒温吸附试验,研究不同稻作制和地下水位以及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恒温吸附曲线形状都很相似,均属于高亲和力的“L”型曲线,所有吸附资料与三个已知吸附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一元Langmuir模型优于Freundlich和Temkin两个模型。三种稻作制比较,稻稻冬泡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明显大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施用有机肥和提高地下水位均显著增大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除去土壤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后,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显著下降。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与除去无定形氧化铁后土壤对磷的吸持量的降低值和一元Langmuir方程中的Qm值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供试土壤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氧化铁的活性实现的。一元Langmuir方程中的Qm值与Olsen──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制 有机肥 地下水位 红壤性水稻土 吸持作用
下载PDF
红壤基质组分对磷吸持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艳玲 章永辉 何园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2-559,共8页
在红壤旱地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8年)中,选取了无机肥试验区的NPK、NP、NK、PK,有机无机配施试验区的CK、CK+猪厩肥(BM)及CK+花生秸秆(SR)等7个施肥处理土壤,测定了土壤磷吸持指数(Phosphate sorption index,PSI),分析了PSI与红壤... 在红壤旱地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8年)中,选取了无机肥试验区的NPK、NP、NK、PK,有机无机配施试验区的CK、CK+猪厩肥(BM)及CK+花生秸秆(SR)等7个施肥处理土壤,测定了土壤磷吸持指数(Phosphate sorption index,PSI),分析了PSI与红壤最大吸磷量(Xm)的相关关系,讨论了土壤pH、有机质、黏粒、铁铝氧化物及无机磷酸盐等基质组分对PSI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磷或配施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红壤PSI值,随着土壤pH的升高、有机质及铁结合态磷酸盐(Fe-P)含量的增加,红壤PSI显著降低;土壤游离铁铝氧化物及黏粒含量越高,PSI也越大。PSI与Xm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Xm=0.5PSI+412.8,n=15,r=0.967**,p<0.01),因此,可以用PSI替代Xm来表征土壤固磷能力,亦可由PSI的大小来推断土壤磷的供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磷吸持指数 有机质 PH 铁铝氧化物 磷酸盐组成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耕层磷的吸持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波浪 盛建东 +2 位作者 文启凯 王翠红 王伯仁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2-26,共5页
试验以耕型红壤上12年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对耕型红壤磷的吸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50mg/L加磷浓度范围内,用Langmuir,Temkin和Freundl ich三种恒温吸附方程都能对供试土壤磷... 试验以耕型红壤上12年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对耕型红壤磷的吸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50mg/L加磷浓度范围内,用Langmuir,Temkin和Freundl ich三种恒温吸附方程都能对供试土壤磷的恒温吸附曲线加以拟合,结果均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土壤中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磷的解吸率,其中以OM+NPK处理的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 不同施肥制度 土壤磷 吸持特性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磷素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杏红 王艳玲 +1 位作者 殷丹 樊剑波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0-877,共8页
磷素饱和度(Degree of phosphorus saturation,DPS)能够有效评估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及地表水磷富营养化问题,可用于评价土壤磷素环境风险。DPS值通常由酸性草酸钱提取态磷(PQ与提取态铁铝(FemAlQ的摩尔质量比除以校正常数(Corrected con... 磷素饱和度(Degree of phosphorus saturation,DPS)能够有效评估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及地表水磷富营养化问题,可用于评价土壤磷素环境风险。DPS值通常由酸性草酸钱提取态磷(PQ与提取态铁铝(FemAlQ的摩尔质量比除以校正常数(Corrected constant,a)计算得到,而a是通过建立土壤饱和吸磷量与影响土壤磷吸附的土壤特征值间的相关关系而计算得到的数值;a的取值大小(常取0.5)会直接影响到DPS的准确估算。因此,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28。04,~28。37取,116°4 r^117。09馆)为依托,以长期施肥(1988-2014年)的旱地红壤为研究材料,通过两种计算方法得到了土壤的DPS值,分析了校正常数a=0.5在长期施肥的旱地红壤DPS计算中的适用性,并确定了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计算中a的适用性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校正常数a=0.5虽适用于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的估算,但易导致旱地红壤DPS的过高估算;对比计算发现,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计算时,校正常数a的最适取值范围为0.71-0.81。但是,不同环境背景下旱地红壤DPS计算公式中校正常数a的适应性阈值仍需进一步校正与验证,从而提高红壤区土壤磷素环境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旱地红壤 磷素饱和度 土壤磷吸持容量 校正常数a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红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娟 张乃明 +1 位作者 徐红娇 张淑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110,共8页
土壤磷素流失已成为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威胁,红壤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研究红壤磷素累积与流失特征可为红壤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防止区域地表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红壤区牧草地、休闲地、玉米地、菜地、大棚5种常见土... 土壤磷素流失已成为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威胁,红壤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研究红壤磷素累积与流失特征可为红壤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防止区域地表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红壤区牧草地、休闲地、玉米地、菜地、大棚5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素累积状况、形态组成和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及其环境阈值。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Olsen-P含量的范围为6.81~178.17 mg/kg,土壤溶解态活性磷(CaCl 2-P)含量的范围为0.29~8.26 mg/kg,藻类可利用总磷(NaOH)的变化范围为30.34~369.81 mg/kg,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磷素累积;(2)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的磷吸持指数PSI范围为31.95~47.05,均值大小表现为牧草地>玉米地>菜地>休闲地>大棚;(3)红壤地表径流中TP的浓度范围为0.245~2.073 mg/L,TDP浓度范围为0.023~0.308 mg/L,PP浓度范围为0.223~1.826 mg/L,不同场次降雨地表径流中TP和PP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大小与土壤表层Olsen-P含量分布规律一致,TDP平均浓度表现为大棚>菜地>旱地玉米>牧草地>休闲地,而TDP流失量却表现为大棚>菜地>牧草地>休闲地>旱地玉米;径流输出以PP为主,占TP的比例为82.46%~90.15%;(4)土壤Olsen-P与NaOH-P和CaCl 2-P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随着Olsen-P含量的增加,NaOH-P和CaCl 2-P提高,且Olsen-P与NaOH-P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点”,确定36.17 mg/kg为红壤磷素流失的环境阈值,同时还指出,径流TP浓度或流失量与土壤NaOH-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环境阈值 磷吸持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