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经典教育 倡导人文教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笔谈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新 干成俊 +1 位作者 戴兆国 宣庆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研,从中西马哲学经典的不同类别出发,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改变大学经典教育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哲学经典 教育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与语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文丽 纪福银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9-22,25,共5页
中国哲学典籍属于高语境文本,译者在进行英译时应坚持"本原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按照"求真"的英译标准,充分考虑典籍本身的同源性、继承性、阐释性、互融性等特点。译者在对中国哲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 中国哲学典籍属于高语境文本,译者在进行英译时应坚持"本原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按照"求真"的英译标准,充分考虑典籍本身的同源性、继承性、阐释性、互融性等特点。译者在对中国哲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典籍的文本语境、著者背景语境、语言风格语境和历史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典籍 典籍英译 语境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翻译研究——以《庄子》为例
3
作者 杨莉 赫崇敏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31-535,共5页
以《庄子》术语翻译为例,从模因论的全新视角探究《庄子》术语的英译,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的传播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典籍中术语英译的实质与过程。为典籍英译中涉及的哲学术语概念和文化因素... 以《庄子》术语翻译为例,从模因论的全新视角探究《庄子》术语的英译,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模因的传播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典籍中术语英译的实质与过程。为典籍英译中涉及的哲学术语概念和文化因素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更好地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典籍 术语翻译 《庄子》 翻译模因论
下载PDF
顾炎武“理学,经学也”新释
4
作者 戚福康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9,共2页
顾炎武“理学 ,经学也”这一著名命题 ,是试图对“理学”概念作一种历史释解 ,并表明了他所提倡的社会改造理论的一种致思趋向。现代著名学者侯外庐先生批评了全祖望的说法 ,以为全氏之说缩小了顾炎武“经学”所涵盖的内容 ,而认为顾炎... 顾炎武“理学 ,经学也”这一著名命题 ,是试图对“理学”概念作一种历史释解 ,并表明了他所提倡的社会改造理论的一种致思趋向。现代著名学者侯外庐先生批评了全祖望的说法 ,以为全氏之说缩小了顾炎武“经学”所涵盖的内容 ,而认为顾炎武此论主要是区别古今思想的异同离合和批判理学———禅学式脱离现实的空谈。宋人所论“理学” ,即顾炎武所述的“今之所谓‘理学’ ,已非孔子儒学 ;其专论“心”、“性” ,空谈义理 ,故顾炎武斥之为“禅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经学 理学 社会改造理论 历史释解 禅学
下载PDF
董仲舒与汉代经学哲学
5
作者 金春峰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7-22,共6页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的实际上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建立的道德目的论哲学体系,确立起"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主题,从而重新恢复与发扬了先秦儒学的人本与人文主义传统。汉代,《易》《诗》《书》《礼》《...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的实际上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建立的道德目的论哲学体系,确立起"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主题,从而重新恢复与发扬了先秦儒学的人本与人文主义传统。汉代,《易》《诗》《书》《礼》《春秋》都贯彻董仲舒的这一哲学思想,从而使"经学"成为政治的指导方针与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经学哲学 道德目的论 天人关系
下载PDF
退五经升四书运动的发展历程述略
6
作者 蒋开天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2-35,42,共5页
唐宋之际,学术史上掀起了一场退五经升四书运动,在儒学史与经学史上意义重大,影响至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大致都历经了超子入经、由传升经的升格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两股推动力量:一是士大夫的提倡与宣扬,这是四书... 唐宋之际,学术史上掀起了一场退五经升四书运动,在儒学史与经学史上意义重大,影响至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大致都历经了超子入经、由传升经的升格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两股推动力量:一是士大夫的提倡与宣扬,这是四书升格过程中前提与导向性的力量;二是王权的推动,既包括皇帝直接参与的如注书、加封或诏命校订、颁行官方经典文本的行为,也包括统治者将四书文本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等举动,这是四书升格过程中的决定性力量。以此为基础,退五经升四书运动得以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五经升四书 超子入经 王权
下载PDF
朱子《学校贡举私议》述评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存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7,共9页
宋代新儒学是"明体达用之学",由范仲淹、胡瑗开其端,而二程、朱熹等承其续。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突出了理学家对"义利之辨"的重视,但这并非朱子的完整教育思想。朱子晚年所作《学校贡举私议》,除重视"德... 宋代新儒学是"明体达用之学",由范仲淹、胡瑗开其端,而二程、朱熹等承其续。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突出了理学家对"义利之辨"的重视,但这并非朱子的完整教育思想。朱子晚年所作《学校贡举私议》,除重视"德行"科外,又分设"诸经、子、史、时务"等科,并批评了当时科举取士的种种弊端,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完整表达。元代以后的科举制,可以说正是朱子所批评的对象。而在中国近代的学制改革中,胡瑗的教学之法和朱子的《学校贡举私议》曾起了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新儒学 明体达用之学 学校贡举私议 学制改革
原文传递
POA视域下中西古典哲学比较与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董洛铭人 《林区教学》 2023年第1期28-31,共4页
中西古典哲学比较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育人载体。运用产出导向法(POA),以希腊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比较为切入点,实现中西古典哲学比较与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此融合对学生英语能力提升与思政育人成效影响显... 中西古典哲学比较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育人载体。运用产出导向法(POA),以希腊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比较为切入点,实现中西古典哲学比较与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融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此融合对学生英语能力提升与思政育人成效影响显著,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课程思政 希腊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比较
下载PDF
经典诠释视域下儒学普遍意义之抉发与精神性人文主义之建构——以杜维明先生《〈中庸〉洞见》为中心
9
作者 许家星 Peng Ping(Translated) 《孔学堂》 CSSCI 2023年第3期11-19,115-124,114,共20页
杜维明的《〈中庸〉洞见》通过对儒家经典哲学意蕴的深刻抉发,阐发了儒学的普遍意义和当代价值,建构起其独特的精神性人文主义,具有多重学术价值和方法论启示意义。《〈中庸〉洞见》把经典文本、哲学诠释、体系建构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相... 杜维明的《〈中庸〉洞见》通过对儒家经典哲学意蕴的深刻抉发,阐发了儒学的普遍意义和当代价值,建构起其独特的精神性人文主义,具有多重学术价值和方法论启示意义。《〈中庸〉洞见》把经典文本、哲学诠释、体系建构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相得益彰、互涵互摄的有机而立体的整体,生动呈现了哲学之“可爱”与经典之“可信”。既具有世界哲学、比较宗教、人类关怀的全球视野,又坚守扎根儒学、立足经典、涵养文本的儒者本色,体现了掘井及泉的哲学创造的智者之思,展现出儒家经典的诠释创新之活力,堪称经学哲学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维明 《〈中庸〉洞见》 经学哲学 精神性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