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4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冻结对地热换热器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于明志 方肇洪 李明钧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2-46,共5页
研究了土壤冻结对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热换热器与其周围土壤的热交换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水分含量、斯蒂芬数、土壤初始温度 (即地温 )等对周围土壤温度分布、冻结锋面发展等的影响 ,并与不考虑土壤冻结情况作了对比分析。当考虑土壤... 研究了土壤冻结对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热换热器与其周围土壤的热交换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水分含量、斯蒂芬数、土壤初始温度 (即地温 )等对周围土壤温度分布、冻结锋面发展等的影响 ,并与不考虑土壤冻结情况作了对比分析。当考虑土壤中水分冻结时 ,由于冻结时放出大量的潜热 ,且冰的导热系数大 ,因此计算出地下埋管周围的土壤平均温度高 ,传热热阻小 ,设计的地热换热器规模可以变小 ,亦即可以减小钻孔的深度或钻孔的数量 ,从而可以减小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另外也扩大了地下回路中防冻液的选择范围。当土壤含湿量大、土壤初始温度高时 ,对于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传热 地源热泵 地热换热器 土壤 冻结
下载PDF
水驱转CO2混相驱渗流机理及传质特征 被引量:44
2
作者 胡伟 吕成远 +3 位作者 王锐 崔茂蕾 杨阳 王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07,共7页
CO2混相驱作为三次采油技术一般在注水开发之后实施,其需要考虑水驱后残留在孔隙中的注入水对CO2混相驱的影响。基于常规PVT多次接触实验,采用带多点取样孔的长填砂管,在不同含水阶段分别开展注气驱替实验和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多孔介... CO2混相驱作为三次采油技术一般在注水开发之后实施,其需要考虑水驱后残留在孔隙中的注入水对CO2混相驱的影响。基于常规PVT多次接触实验,采用带多点取样孔的长填砂管,在不同含水阶段分别开展注气驱替实验和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多孔介质中可动水参与下的多相多组分渗流规律以及不同含水率对油、气两相组分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率下CO2与原油仍能发生混相,CO2的注入形成了新的渗流通道,扩大了水驱波及体积。但高含水率对油相和气相间组分传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不同含水率下转CO2驱会在储层中形成不同的油、气、水三相渗流和分布特征,从而影响采出程度,而气驱最终采收率主要受注气驱油效率和水驱波及体积共同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多组分 混相 相间传质 含水率 气水交替
原文传递
相变储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昭 李宝让 +2 位作者 陈豪志 文卜 杜小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066-5085,共20页
相变储热技术是储能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太阳能、风能发电、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梳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相变储热技术的研究成果,对相变材料进行分类并对其性质、优缺点、适用范围等进行... 相变储热技术是储能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太阳能、风能发电、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梳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相变储热技术的研究成果,对相变材料进行分类并对其性质、优缺点、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针对相变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泄漏、腐蚀、过冷、传热性能差等缺陷,重点介绍了复合相变储热技术及传热性能强化技术。指出当前相变储热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对相变储热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靠的复合相变技术、高效的传热强化技术、提高储热材料高温及循环稳定性等方面应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该综述研究对相变储热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储热材料 复合材料 传热 强化
下载PDF
无羧酸条件下清洁合成环氧大豆油 被引量:37
4
作者 邓芳 魏俊发 石先莹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3,共3页
在无羧酸条件下,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甲基三辛基硫酸氢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用30%(质量分数)过氧化氢溶液直接环氧化大豆油合成了环氧大豆油。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黏度测定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 在无羧酸条件下,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甲基三辛基硫酸氢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用30%(质量分数)过氧化氢溶液直接环氧化大豆油合成了环氧大豆油。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黏度测定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根据国家标准的方法对产物的色泽、酸值、环氧值和碘值进行了测定。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溶液pH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无羧酸条件下,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可以成功地实现大豆油的环氧化,在溶液pH为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7h的条件下,产物的环氧值为6.27%,碘值(100g)为5.80g。此方法避免了反应中生成过酸,副产物生成量减少,提高了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环氧化 环氧大豆油 过氧化氢 清洁合成 羧酸 催化剂 相转移
下载PDF
摇摆对自然循环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谭思超 庞凤阁 高璞珍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6,69,共5页
对摇摆情况下单相自然循环流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摇摆运动下,自然循环的换热能力得到了加强,摇摆的频率和振幅增加,换热系数也相应增加。针对摇摆运动下换热系数经验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数据的拟... 对摇摆情况下单相自然循环流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摇摆运动下,自然循环的换热能力得到了加强,摇摆的频率和振幅增加,换热系数也相应增加。针对摇摆运动下换热系数经验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了适用于摇摆运动下的自然循环换热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 自然循环 单相流动 换热特性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应用于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地顺 马四国 +1 位作者 刘翠微 任红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4-146,共3页
Desulfurization from cracking of gasoline via selective oxidation catalyzed by phase tranfer catalyst is investigated.Using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 as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hydrogen peroxide as the... Desulfurization from cracking of gasoline via selective oxidation catalyzed by phase tranfer catalyst is investigated.Using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 as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hydrogen peroxide as the oxidant,acetic anhydride as the assistant oxidan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ditions,such as reaction time,reaction temperature,the content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t,on the desulfurization rate are investigated.When the volume ratio of gasoline and oxidative system is 0.2,the volume ratio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acetic anhydride is 5,the content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is 0.06 g,reaction time is 0.5 h,the desulfurization rate of the FCC gasoline is 80.13%.After analyzed by GC-FPD,there is no oxidized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remained in the gaso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 氧化 脱硫 汽油
下载PDF
相转移方法制备银纳米粒子单层膜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德刚 陈慎豪 +1 位作者 赵世勇 王春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8-412,共5页
在油酸钠保护下用NaBH4 还原AgNO3 ,制得了银纳米粒子胶体溶液 .利用相转移剂NaH2 PO4 等 ,使Ag纳米粒子在水 /有机相界面之间形成薄膜 .形成的Ag纳米粒子膜可以转移到玻璃等基质上 ,讨论了其转移机理 ;并用石英晶体微天平 (QCM)定量检... 在油酸钠保护下用NaBH4 还原AgNO3 ,制得了银纳米粒子胶体溶液 .利用相转移剂NaH2 PO4 等 ,使Ag纳米粒子在水 /有机相界面之间形成薄膜 .形成的Ag纳米粒子膜可以转移到玻璃等基质上 ,讨论了其转移机理 ;并用石英晶体微天平 (QCM)定量检测了银纳米粒子的相转移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方法 制备 银纳米粒子 单层膜 QCM 油酸钠
下载PDF
移动热源条件下熔池内流体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邹德宁 雷永平 +1 位作者 黄廷禄 苏俊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对有移动热源的表面重熔问题,在固定坐标系内,采用固定网格、焓-孔隙度法处理相变,并将移动热源引起的能量、 动量方程的变化作为附加源项构建控制方程组,使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对其进行求解,数值模拟了激光扫描条件下熔池内传热、相... 对有移动热源的表面重熔问题,在固定坐标系内,采用固定网格、焓-孔隙度法处理相变,并将移动热源引起的能量、 动量方程的变化作为附加源项构建控制方程组,使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对其进行求解,数值模拟了激光扫描条件下熔池内传热、相交 及流体流动的情况;利用所开发的软件对同一扫描速度、不同激光输入功率条件下不锈钢材料熔化与凝固过程中温度场、速度场进 行了比较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重熔 移动热原 相变 传热 流体流动
下载PDF
葡萄糖香草醛的相转移催化合成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雯 罗德林 刘宏民 《河南科学》 1999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在葡萄糖香草醛结构- 活性相关性研究中,进行了葡萄糖香草醛的合成工作。以溴代四乙酰葡萄糖和香草醛为原料,溴化四丁基铵为催化剂,采用相转移催化法进行糖甙化反应以92 % 的收率得到四乙酰葡萄糖香草醛,经脱保护基后得到葡萄... 在葡萄糖香草醛结构- 活性相关性研究中,进行了葡萄糖香草醛的合成工作。以溴代四乙酰葡萄糖和香草醛为原料,溴化四丁基铵为催化剂,采用相转移催化法进行糖甙化反应以92 % 的收率得到四乙酰葡萄糖香草醛,经脱保护基后得到葡萄糖香草醛。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香草醛 糖甙化反应 相转移催化法 合成
下载PDF
水平表面结霜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马强 吴晓敏 陈永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5-99,共5页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空气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疏水表面上过冷水珠的冻结时间比裸铝表面晚。冷面温度越低,湿空气流速越快,则霜层生长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表面 传热 冻结时间 霜晶形貌 霜层高度
下载PDF
蓄热过程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孟锋 安青松 +3 位作者 郭孝峰 赵军 邓帅 赵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3-1282,共10页
蓄热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供能端与用户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当前的蓄热技术存在蓄、放热速率较低等问题。鉴于此,本文综述了过程强化技术在蓄热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各类蓄热技术,包括显热蓄... 蓄热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供能端与用户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当前的蓄热技术存在蓄、放热速率较低等问题。鉴于此,本文综述了过程强化技术在蓄热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各类蓄热技术,包括显热蓄热、潜热蓄热以及热化学蓄热,并且从蓄热密度、蓄放热速率以及技术可行性上对各类蓄热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其后,重点回顾了代表性过程强化技术在蓄热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结构优化、材料改性以及梯级蓄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过程强化技术可以对蓄热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进行强化,极大地提高蓄热系统的蓄放热效率。最后,本文就蓄热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蓄热系统将朝着紧凑、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蓄热技术与能源互联网的结合是应用研究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蓄热 传热 传质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震相拾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健 王晓明 +3 位作者 张英海 王卫东 商杰 盖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1606,共16页
地震震相拾取是地震数据自动处理的首要环节,包括了信号检测、到时估计和震相识别等过程,震相拾取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事件关联处理的性能,影响观测报告的质量.为了提高震相拾取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观测报告质量,本文采用深度卷积神经... 地震震相拾取是地震数据自动处理的首要环节,包括了信号检测、到时估计和震相识别等过程,震相拾取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事件关联处理的性能,影响观测报告的质量.为了提高震相拾取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观测报告质量,本文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来解决震相拾取问题,构建了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了分类和回归的联合损失函数,定义了基于加权的分类损失函数,以三分量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作为输入,同时实现对震相的检测识别和到时的精确估计.利用美国南加州地震台网的200万条震相和噪声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对于测试集中直达波P、S震相识别的查全率达到98%以上,到时估计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7s,0.082s.利用迁移学习和数据增强,将模型用于对我国东北地区台网的6个台站13000条数据的训练、验证和测试中,对该数据集P、S震相查全率分别达到91.21%、85.65%.基于迁移训练后的模型,设计了用于连续数据的震相拾取方法,利用连续的地震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并与国家数据中心和中国地震局的观测报告进行比对,该方法的震相检测识别率平均可达84.5%,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展示了深度神经网络在地震震相拾取中的优异性能,为地震震相和事件的检测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 震相拾取 联合损失函数 迁移学习
下载PDF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取青霉素G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子生 贾颖萍 +3 位作者 褚莹 王玉洁 刘沛妍 马占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27-1431,共5页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相转移 青霉素G 提取
下载PDF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纯酵母脂肪酶 被引量:6
14
作者 褚莹 纪建业 +2 位作者 马占芳 于艳春 吴子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695-1697,共3页
关键词 反胶团 相转移 酵母脂肪酶 脱氧胆酸 提纯
下载PDF
脂肪酸类相变材料传热及液相渗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雪 崔英德 +2 位作者 张步宁 冯光炷 尹国强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76-2680,共5页
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储热技术研究越来越重要,相变材料作为一种有效的潜热储热材料在潜热储热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脂肪酸相变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具有共熔和共结晶特点、相变焓高和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脂肪酸相变材料也存在... 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储热技术研究越来越重要,相变材料作为一种有效的潜热储热材料在潜热储热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脂肪酸相变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具有共熔和共结晶特点、相变焓高和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脂肪酸相变材料也存在热导率低和固-液相转变时液相渗漏等缺点。本文对国内外脂肪酸相变材料的传热和渗漏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就热导率低的缺点提出了强化传热的方式,通过建立传热模型研究其导热行为并预测传热系数;就渗漏问题提出4种有效解决液相渗漏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解决脂肪酸相变材料的传热和渗漏已成为热点问题。最后对脂肪酸相变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相变 材料 传热 液相渗漏 储热
下载PDF
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Bifunctional Fe_(3)O_(4)-Ag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被引量:17
16
作者 Bhupendra Chudasama Anjana K.Vala +2 位作者 Nidhi Andhariya R.V.Upadhyay R.V.Mehta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2期955-965,共11页
We describe a simple one-pot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stable colloidal suspension of narrowly dispersed superparamagnetic Fe_(3)O_(4)-Ag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These biocompatible nanost... We describe a simple one-pot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stable colloidal suspension of narrowly dispersed superparamagnetic Fe_(3)O_(4)-Ag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These biocompatible nanostructures are highly toxic to microorganisms.Antimicrobial activity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both Gram negative(Escherichia coli and Proteus vulgaris)and Gram positive(Bacillus megaterium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bacterial strains.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uch antibacterial actions.The effect of the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on Gram negative strains was found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bserved for silver nanoparticles.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values of these nanostructures were found to b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ntibiotics.We attribute this enhanced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he nanostructures to their stability as a colloid in the medium,which modulates the phosphotyrosine profile of the bacterial proteins and arrests bacterial growth.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se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medium by means of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hich provides a mechanism to prevent uncontrolled waste disposal of these potentially hazardous nano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shell nanostructur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phase transfer
原文传递
Lee相变传质方程中传质系数取值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邱国栋 蔡伟华 +2 位作者 吴志勇 姜益强 姚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9,共5页
针对Lee相变传质方程中传质系数主要依靠经验取值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一种确定传质系数的方法,给出了评价传质系数合理性的2个指标——潜热份额(潜热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份额)和饱和温差(流体温度与饱和温度的差值),建立了稳态分析模型,... 针对Lee相变传质方程中传质系数主要依靠经验取值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一种确定传质系数的方法,给出了评价传质系数合理性的2个指标——潜热份额(潜热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份额)和饱和温差(流体温度与饱和温度的差值),建立了稳态分析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潜热份额和饱和温差的理论表达式,据此分析了传质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已有特定条件下的理论解验证了本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传质系数越大,计算精度越高.基于分析结果解释了不同文献对该系数取值差异很大的原因,并给出了传质系数的通用取值方法,最后推荐了常见工况模拟中传质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传质 冷凝 沸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两亲性超支化聚(酯-胺)在染料相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宇 唐黎明 +1 位作者 邱藤 齐东超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9-311,共3页
Hyperbranched poly(ester-amine) with terminal amine groups was synthesized by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trimethylolpropanetriacrylate (B 3 monomer) and pizine (A 2 monomer) under molar ratio of 6∶13 via a one... Hyperbranched poly(ester-amine) with terminal amine groups was synthesized by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trimethylolpropanetriacrylate (B 3 monomer) and pizine (A 2 monomer) under molar ratio of 6∶13 via a one-step procedure.It was further modified by stearyl chloride to form an amphiphilic hyperbranched polymer.The structures of these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1H-NMR,DSC and GPC analyses.Due to the existence of interior secondary amines,the modified polymer can be used as phase transferring agent to extract methylic orange from water layer to CHCl-3 layer.Both higher transferring capability and higher transferring rate were achieved at lower pH of the water phase.The extracted dye in the organic layer can be further released to the water layer under a basic condition.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extracting dye by amphiphilic hyperbranched polymer was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超支化聚(酯-胺) 染料 相转移 树枝状大分子 甲基橙 可逆萃取
下载PDF
微槽道脉动热管的启动及传热特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孝军 屈健 +2 位作者 韩新月 王谦 刘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63-2270,共8页
对竖直和水平放置情况下微槽道脉动热管(当量直径2.82 mm)的启动及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内径分别为3.4 mm(1~#)、4.0 mm(2~#)和4.8 mm(3~#)的3个光管脉动热管进行了比较。实验工质为去离子水,充液率为50%。实验结果表明... 对竖直和水平放置情况下微槽道脉动热管(当量直径2.82 mm)的启动及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内径分别为3.4 mm(1~#)、4.0 mm(2~#)和4.8 mm(3~#)的3个光管脉动热管进行了比较。实验工质为去离子水,充液率为50%。实验结果表明,竖直放置(底部加热)时,微槽道结构可以显著降低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和启动温度,在约305 W的加热功率下其热阻分别比1#、2#和3#光管脉动热管下降41.7%、35.6%和30.9%,蒸发段壁面平均温度分别下降12.1、11.8和7.6℃;水平放置时,微槽道脉动热管在一定加热功率下能够正常启动,光管脉动热管难以有效运行。使用微槽道结构后,脉动热管显热和潜热传热能力的提高以及微槽道毛细作用利于冷凝液向蒸发段回流可认为是实现热管传热强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微槽道 相变 传热 两相流 毛细作用
下载PDF
翅片重力热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奕新 金宇 +2 位作者 张虎 王娴 唐桂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4-601,共8页
热管是一种利用工质相变传热,具有传热温差小、热响应速度快、换热量大等优点的传热元件。为研究翅片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测试了翅片重力热管与平板重力热管(铝-丙酮工质)的传热性能,比较了其瞬态热响应速率,获得了翅片与平板重力... 热管是一种利用工质相变传热,具有传热温差小、热响应速度快、换热量大等优点的传热元件。为研究翅片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测试了翅片重力热管与平板重力热管(铝-丙酮工质)的传热性能,比较了其瞬态热响应速率,获得了翅片与平板重力热管在蒸发段不同电功率稳定加热条件下表面温度沿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平板热管的等效热导率,并与铝板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重力热管传热速度快、表面均温效果好,热导率随功率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整体上热导率高达纯铝的84~258倍,翅片热管相比于平板热管具有更好的均温性和散热效果,在建筑供暖、车载电池散热、余热利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重力热管 相变 传热 均温性 热导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