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付忠良 张峰 +3 位作者 何岩 刘亚奇 杨怀安 姜学钧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21-625,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UPPP术后疗效,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并对术后疗效、咽腔成形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及鼻咽部3D-CT确诊的OSAHS患...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UPPP术后疗效,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并对术后疗效、咽腔成形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及鼻咽部3D-CT确诊的OSAHS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传统的改良UPPP术,术中不切除部分腭咽肌;实验组5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改良UPPP术,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通过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反流、耳闷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嗜睡程度评估量表(ESS)评价嗜睡状态,应用t检验与术前ESS评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应用AG评价疗效。通过测量悬雍垂长度(L1)、软腭游离缘与咽后壁距离(L2)及鼻咽峡宽度(L3)了解咽峡成形结构特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并评价各测量值与疗效的关系。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显效50例(89.29%),有效6例(10.71%);术前ESS评分11.74±2.48,术后3.84±2.05。对照组显效19例(73.08%),有效7例(26.92%);术前ESS评分11.91±2.40,术后6.92±2.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内两组均未见耳闷、听力下降、自家音增大等反映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半年后两组咽腔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L1分别为(5.91±3.38)mm和(6.20±3.76)mm(P>0.05);L2分别为(15.70±3.29)mm和(15.35±1.44)mm(P>0.05);L3分别为(20.54±3.33)mm和(16.43±2.21)mm(P<0.05),说明实验组的术后L3明显增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疗效与L2手术前后的差值和L3手术前后的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并与二者呈负相关。由标化回归系数看出,L3手术前后的差值对术后疗效影响最大。结论: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通过有效增加术后鼻咽峡宽度提高了手术疗效,并且术后未出现咽鼓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改良UPPP 腭咽肌
原文传递
大鼠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支配及调控 被引量:7
2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6,共5页
用PRV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神经支配及调控。观察到中缝核群的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中缝桥核、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和中缝尾侧线形核等部位有PRV和5-HT双标记细... 用PRV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神经支配及调控。观察到中缝核群的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中缝桥核、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和中缝尾侧线形核等部位有PRV和5-H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中缝核群的5-HT能神经元投射到支配咽肌的疑核运动神经元和孤束核中的前运动神经元,调控咽肌的运动。并推测脑干中缝核群中的5-HT能神经元对咽肌运动的调控可能经由5HT3和5HT1A两种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核 5-HT 咽肌 假狂犬病毒
下载PDF
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咽肌及上食管括约肌运动协调性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卫小梅 戴萌 +4 位作者 安德连 王杰 杨诚 韩晓晓 窦祖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咽肌及上食管括约肌运动协调性紊乱的特点,为制定咽期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的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高分辨率咽腔测压检查结果,纳入脑干病变后...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咽肌及上食管括约肌运动协调性紊乱的特点,为制定咽期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的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高分辨率咽腔测压检查结果,纳入脑干病变后确诊为吞咽障碍的患者117例,包括脑干卒中、脑干或四脑室肿瘤术后但未经放疗者、视神经脊髓炎、脑干脑炎患者。按照病程分为3组,其中A组病程3个月以内(50.4±12.3d),共44例;B组病程3—8个月(170.3±34.5d),共41例;C组病程8个月以上(281.6±23.4d),共32例。分析各压力峰值参数:腭咽、下咽的收缩压力峰值、上食道括约肌(UES)静息压和UES残余压;以及时间学参数:腭咽收缩与UES松弛的时间间隔和腭咽与下咽部的时间间隔,并分析咽部收缩曲线的斜率,以明确咽部收缩与UES的协调性以及咽部收缩运动的时序性变化。结果: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的UES静息压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残余压升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B组患者UES残余压增高最明显(82.5±60.3mmHg),3组患者出现UES残余压过高的比例分别为22.7%、58.5%、21.9%;3组患者腭咽收缩峰与UES松弛的时间差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延长的比例分别为:25%、9.7%、15.6%;3组患者的腭咽和下咽收缩压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而B组患者腭咽收缩压峰值较A和C组高(P<0.05),上下咽部收缩压力峰值的时间差缩小的比例分别为43.2%、36.6%、40.6%,组间比较提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咽部收缩压力峰值的曲线的斜率比较也表明,3组患者的斜率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3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干病变后吞咽障碍患者UES残余压明显升高主要出现在发病3—8个月以后的脑干病变患者中,而UES延迟松弛的比例在发病3个月以内较高。脑干病变患者常见上下咽部收缩时序的不协调,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病变 吞咽障碍 咽肌 上食管括约肌 咽腔测压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扫描对吞咽功能正常者咽收缩及环咽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素玲 陈伟雄 +5 位作者 张剑利 朱肇峰 何发尧 汤苏成 杨镜全 王跃建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扫描评估吞咽功能正常者咽收缩及环咽肌功能的优越性,为测量正常咽收缩率、环咽肌厚度、食管开口前后径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经电视透镜吞咽造影检查及纤维喉镜吞咽检查评估为吞咽功能正常的志愿者20例,使用3.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扫描评估吞咽功能正常者咽收缩及环咽肌功能的优越性,为测量正常咽收缩率、环咽肌厚度、食管开口前后径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经电视透镜吞咽造影检查及纤维喉镜吞咽检查评估为吞咽功能正常的志愿者20例,使用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Fiesta序列扫描结合Asset技术,以正中矢状面及颈椎C1~ C5各椎间所在横断面作重复单层扫描,测量矢状面咽收缩率、横断面咽收缩率、食管入口前后径及环咽肌厚度,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1与C2椎间横断面最优于观察横断面咽收缩率,C4与C5椎间横断面优于观察环咽肌开放,正中矢状面咽收缩率平均为0.08 ±0.02((x)±s,下同),C1与C2椎间横断面咽收缩率平均为0.09±0.04,环咽肌开放时环咽肌厚度平均为(6.50±1.69) mm,食管入口前后径平均为(1.99±0.76) mm.结论 磁共振成像动态扫描从矢状面及横断面上可以清晰扫描生理性吞咽过程,在咽收缩及环咽肌功能评估上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肌 磁共振成像 吞咽 肌收缩 生理过程
原文传递
完全肌松状态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上气道塌陷性的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彦如 叶京英 +1 位作者 李天佐 林娜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9-824,共6页
目的完全肌松条件下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软腭后气道的塌陷特性(被动塌陷性),评价解剖结构因素异常在OSAH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OSAHS患者30例,无鼾对照者14例,全麻完全肌松后次序给予软腭后气道3~2... 目的完全肌松条件下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软腭后气道的塌陷特性(被动塌陷性),评价解剖结构因素异常在OSAH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OSAHS患者30例,无鼾对照者14例,全麻完全肌松后次序给予软腭后气道3~20cm H2O(1cm H2O=0.09806 kPa)的正压,纤维喉镜定标记录各压力值时咽腔面积。测压并分析能使软腭后咽腔刚刚开放所需的腔内压,即软腭后临界开放压,代表该气道段被动塌陷性。结果30例OSAHS患者完全肌松后气道硬腭平面完全塌陷的1例(3.3%),无鼾对照组14例均无塌陷;全部患者软腭悬雍垂平面完全塌陷,即临界开放压力均大于大气压,对照组有5例仍维持开放(35.7%);舌咽平面全部塌陷的患者共23例(76.7%),对照组7例(50.0%)。OSAHS患者软腭后区平均临界开放压力中位数8.3[5.9;11.5]cm H2O[25分位数;75分位数],与对照组2.7[-3.9;6.0]cm 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8.500,P=0.000)。相关分析发现临界开放压力与AHI呈正相关(r=0.377,P=0.04)。结论OSAHS患者气道被动塌陷性异常增加,咽腔的开放必须依赖咽壁扩张肌主动作用,以软腭后区和舌后区为主。不同OSAHS个体肌松状态下软腭后区临界开放压力及咽壁顺应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咽肌 肌松弛 压力
原文传递
改良UPPP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峰 杨怀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3期30-32,3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术中切除腭咽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特点。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8例阻塞平面在口咽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HAS)患者,...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术中切除腭咽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特点。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8例阻塞平面在口咽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HAS)患者,于全麻下行改良UPPP手术,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对切除腭咽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鼻腔返流、咽鼓管功能障碍等随访观察6个月,术后每个月通过术后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病情,分析其临床变化特点,术后6个月采用ESS(epworth sleepiness scale)量表评价嗜睡状态,与术前ESS评分对比,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进食后鼻腔返流较多(89.3%),5个月后症状消失;有4例(14.3%)术后1个月出现吞咽障碍,2个月后症状消失;未见耳闷、听力下降、自家音增大等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并发症;有6例(21.4%)患者感觉发音改变,2个月后症状消失接近原来状态;ESS评分:术前(18.39±3.72)分,术后第6个月(3.46±2.21)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术后嗜睡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改良UPPP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6个月未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软腭功能、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在6个月内均可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嗜睡症状消失达到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并发症 腭咽肌 ESS
下载PDF
大鼠中缝核群中生长抑素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支配-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包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1-124,243,共5页
用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中缝核群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注射大鼠咽肌后,在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和中缝背核中可见少量PRV和SOM双标记细胞。首次证明了大鼠中缝核群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 用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中缝核群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注射大鼠咽肌后,在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和中缝背核中可见少量PRV和SOM双标记细胞。首次证明了大鼠中缝核群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推测中缝核群中的SOM可能和咽肌运动的精确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肌 中缝核群 生长抑素 假狂犬病毒 大鼠
下载PDF
支撑喉镜下环咽肌形态与咽喉反流关系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郭红光 李进让 +4 位作者 赵丹恒 刘娅 赵晶 刘亮 彭莉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喉手术中支撑喉镜下环咽肌呈现出的形态与咽喉反流症状间有无关联。方法连续采集2013年8月—2014年10月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显微喉手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男96例、女51例,年龄15-71... 目的:探讨显微喉手术中支撑喉镜下环咽肌呈现出的形态与咽喉反流症状间有无关联。方法连续采集2013年8月—2014年10月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显微喉手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男96例、女51例,年龄15-71岁(中位年龄47岁)。根据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RSI)和反流体征量表( RFS)评分并分为2组:同时满足RSI>13分和RFS>7分者58例为反流组,其余89例为非反流组。在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结束时,将喉镜插入环后,暴露环咽肌,观察并按分型记录患者环咽肌形态,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47例患者中,3例环咽肌未暴露,其中反流组1例、非反流组2例;其余144例患者环咽肌暴露良好,反流组环咽肌暴露良好的57例中,半槛型36例(63.16%)、全槛型12例(21.05%)、平坦型9例(15.79%);非反流组环咽肌暴露良好的87例中,半槛型63例(72.42%)、全槛型11例(12.64%)、平坦型13例(14.94%)。两组患者环咽肌的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0, P>0.05)。结论显微喉手术中支撑喉镜下观察环咽肌呈现出的形态与咽喉反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肌 喉镜检查 咽喉反流 喉疾病
原文传递
基于微米CT的一例腭裂肌肉解剖学的三维数字化研究
9
作者 赵久丽 麻恒源 +1 位作者 尹宁北 吴镝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对腭咽部肌肉、肌纤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腭裂修复中的肌肉重建,理解腭裂病理语音的形成。方法无人认领的1具诊断为Ⅱ度腭裂的28周流产胎儿尸体,截取头部眶底平面至口角-下颌角平面之间部分,4%甲醛固定8 h,3.75%碘碘... 目的对腭咽部肌肉、肌纤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腭裂修复中的肌肉重建,理解腭裂病理语音的形成。方法无人认领的1具诊断为Ⅱ度腭裂的28周流产胎儿尸体,截取头部眶底平面至口角-下颌角平面之间部分,4%甲醛固定8 h,3.75%碘碘化钾浸泡染色7 d,进行微米CT扫描,并根据扫描所得DICOM图像描绘肌纤维,重建肌肉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观察标本腭咽部肌肉解剖结构。结果由微米CT扫描图像及三维重建模型可发现腭咽部主要肌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咽肌、腭舌肌、咽上缩肌上部。此例腭裂标本的肌肉局部解剖结构特点:(1)腭帆张肌发出分支止于咽侧壁;(2)咽上缩肌与腭咽肌、腭帆提肌和腭帆张肌交叉或延续;(3)腭裂软腭内部肌肉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交叉关系,未见腭垂肌。结论在腭裂标本中,腭咽部主要功能肌肉均与咽上缩肌存在肌纤维的交叉、延续等关联。腭部和咽部肌肉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腭咽肌肉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三维解剖学 咽上缩肌
原文传递
大鼠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
10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用PRV和PNMT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观察到在延髓的C1、C2及C3等部位有PRV和PNM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脑干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孤束核中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有纤维联系.推测可... 用PRV和PNMT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观察到在延髓的C1、C2及C3等部位有PRV和PNM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脑干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孤束核中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有纤维联系.推测可能和调控咽肌的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咽肌 前运动神经元 假狂犬病毒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4
11
作者 金海鹏 王永 +2 位作者 叶清景 谢峦 李相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与常规针刺、常规舌骨上肌群电针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舌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与常规针刺、常规舌骨上肌群电针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治疗,对照1组予常规取穴(廉泉、完骨、风池等)电针治疗,对照2组根据解剖定位予舌骨上肌群电针治疗。3组均予断续波,频率5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视频吞咽造影(VFSS)检查,观察3组患者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舌骨、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并于治疗后记录3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PAS评分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2组患者舌骨、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1组患者舌骨上移和前移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舌骨、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大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观察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为0%(0/40),低于对照1组的20.0%(8/40)和对照2组的47.5%(19/4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可通过增加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度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常规针刺、常规舌骨上肌群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咽期 电针 舌骨上肌群 超声
原文传递
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伴节律性咽肌痉挛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钢花 李哲 +2 位作者 熊华春 乐林 关晨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节律性咽肌痉挛(RSPM)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干卒中后伴吞咽障碍患者92例,其中伴有RSPM的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常规吞咽康复训练配合药物和针刺治疗)22例和常规... 目的观察节律性咽肌痉挛(RSPM)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干卒中后伴吞咽障碍患者92例,其中伴有RSPM的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常规吞咽康复训练配合药物和针刺治疗)22例和常规康复组(仅作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1例;剩余49例患者均未发生RSPM,将其设为无RSPM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前,综合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组吞咽功能均低于无RSPM对照组(P〈0.05),3组患者康复治疗后吞咽功能均高于治疗前(P〈0.05),常规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低于综合治疗组和无RSPM组(P〈0.05),综合治疗组和无RSPM对照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PM影响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对RSPM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性咽肌痉挛 吞咽障碍 评定
原文传递
球囊扩张训练式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环咽肌痉挛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牟静 李玲 +3 位作者 熊光 苏娟 袁蕾 王贵强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训练式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环咽肌痉挛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泸州市人民医院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人术后均予以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训练式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环咽肌痉挛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泸州市人民医院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人术后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训练。分别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可进水、可进食流质物、可进食固体食物、可进食糊状物人数占比分别为79.55%(35/44)、70.45%(31/44)、84.09%(37/44)、72.73%(32/44),均高于对照组的40.91%(18/44)、38.64%(17/44)、54.55%(24/44)、36.36%(16/4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护理后观察组为(8.87±0.55)分,对照组为(6.41±0.54)分,高于护理前(2.25±0.53)分和(2.23±0.57)分,护理后VF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18%,较对照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球囊扩张训练式护理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环咽肌痉挛情况,有利于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并发症 吞咽困难 环咽肌痉挛 球囊扩张训练 护理
下载PDF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0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小青 王颖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治疗... 目的观察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治疗,疗程均为3周。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WAL-QOL、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MBI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B、ALB、Hb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Hb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刺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
下载PDF
析因设计在腭裂修复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熊国强 雷荣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6期18-20,共3页
目的 :运用析因设计方法 ,研究实验动物咽后瓣术后愈合的组织学动态变化 ,为选择口腔手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拟定析因设计中的因素与水平 ,选用 10只健康成年混血犬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模拟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于... 目的 :运用析因设计方法 ,研究实验动物咽后瓣术后愈合的组织学动态变化 ,为选择口腔手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拟定析因设计中的因素与水平 ,选用 10只健康成年混血犬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模拟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采用超薄切片透视电镜观察结合电脑图像分析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咽后瓣愈合组织的动态变化。选用其中效应指标———肌纤维横切面积 (μm2 )进行 5× 4× 2× 5的析因分析。结果 :术后 3~ 7d表现为组织水肿和炎性改变 ,肌纤维变粗 ,面积增大 ;术后 30~ 90d表现为复原期 ,可见肌细胞新生现象。以肌纤维横切面积为例 ,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得出 ,时间因素五水平均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78) ;部位因素 (咽后瓣的蒂、尖等 )四水平均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394 ) ;部位与蒂型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P =0 .0 382 )。结论 :动物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模拟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因设计 腭裂 修复 实验研究 腭咽成形术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咽缩肌放射剂量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窦艳仙 刘袁颖 王帅兵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1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观察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咽缩肌放射剂量与吞咽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6个月,根据患者治疗需求选取咽缩肌放射剂量,分别于放疗1、3及6个月,记录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析咽... 目的:观察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咽缩肌放射剂量与吞咽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6个月,根据患者治疗需求选取咽缩肌放射剂量,分别于放疗1、3及6个月,记录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析咽缩肌放射剂量与吞咽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并于放疗结束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将患者分为吞咽功能正常、吞咽障碍轻度、中度及重度障碍,比较无-轻度吞咽障碍组与中-重度吞咽障碍组咽缩肌放射剂量,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咽缩肌放射剂量对吞咽功能的影响。结果:各时点中,放疗1个月时MDAD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最高,后由高到低依次为放疗3个月时、放疗6个月时,不同时点MDA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咽癌患者咽上缩肌放射剂量为(44.72±5.58)Gy,中咽缩肌放射剂量为(48.94±6.17)Gy,咽下缩肌放射剂量为(38.95±4.74)Gy,咽缩肌放射总剂量为(132.61±28.52)Gy;经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点MDADI总分与咽缩肌总放射剂量呈负相关;80例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时,29例吞咽功能正常,18例轻度吞咽障碍,21例中度吞咽障碍,12例重度吞咽障碍;初步比较中-重度吞咽障碍组与无-轻度吞咽障碍组咽缩肌放射剂量后,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咽缩肌放射剂量高是患者放疗结束时发生中-重度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咽缩肌放射剂量可影响吞咽功能,随剂量增加,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吞咽障碍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癌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咽缩肌 吞咽功能
下载PDF
咽部力量结合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子 王海英 何丽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4期2534-2537,共4页
目的:观察咽部力量结合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10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咽部力量结合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10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咽部力量、舌肌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及经口摄食功能、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57%与77.36%,P<0.05)。训练1个月后,两组清蛋白、血红蛋白、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训练前,吞咽功能评定(SSA)评分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部力量结合力量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病人经口摄食功能、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障碍 咽部力量训练 舌肌训练 摄食功能 吞咽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呑咽功能训练配合舌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攀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呑咽功能训练配合舌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时间为2017年03月至2018年10月,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43例。结果两组干预前SSA与VF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目的探讨呑咽功能训练配合舌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时间为2017年03月至2018年10月,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43例。结果两组干预前SSA与VF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SA低于对照组,而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BI指数与SWSL-QO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BI指数与SWS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呑咽功能训练配合舌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呑咽功能训练 舌肌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胸大肌肌皮瓣与中厚皮片修复颈部咽瘘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少新 李彬 +2 位作者 陈建超 王朝晖 刘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索以胸大肌肌皮瓣及中厚皮片联合修复颈部咽瘘的方法。方法对因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与放疗后形成颈部的咽瘘,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与中厚皮片联合修复咽食管黏膜及颈部皮肤缺损。结果本组11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5d去除中厚皮片之... 目的探索以胸大肌肌皮瓣及中厚皮片联合修复颈部咽瘘的方法。方法对因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与放疗后形成颈部的咽瘘,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与中厚皮片联合修复咽食管黏膜及颈部皮肤缺损。结果本组11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5d去除中厚皮片之缝线包扎敷料,术后12—14d拆线,其中2例皮瓣边缘部分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全部皮瓣及中厚皮片存活良好,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外形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与中厚皮片联合用于颈部咽瘘的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瘘 胸大肌肌皮瓣 中厚皮片
原文传递
CT辅以Muller检查法对OSAHS的诊断价值及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治疗OSAHS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光维 夏巍巍 +1 位作者 张静 李治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5期17-20,24,共5页
目的探讨CT辅以Muller检查法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的诊断价值,观察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法治疗解剖狭窄不明显的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OSAHS患者73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 目的探讨CT辅以Muller检查法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的诊断价值,观察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法治疗解剖狭窄不明显的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OSAHS患者73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60例,设为对照组。对全部受试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气道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上气道各测量参数。另选取观察组中气道狭窄不明显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亚组和B亚组,A亚组给予咽腔与颏舌肌功能锻炼治疗,B亚组不行任何治疗,观察两亚组患者埃普沃思嗜睡量表(Epworth)、匹兹堡睡眠指数及最长低通气时间和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结果(1)观察组腭后区、舌后区气道矢状径、横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咽侧壁和后壁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舌后区、腭后区、喉咽部各气道平面狭窄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腭长度和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A亚组Epworth、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明显低于B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亚组最长低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亚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高于B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和气道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OSAHS患者的咽壁软组织和上气道狭窄情况;对于气道狭窄不明显、上气道扩张肌功能下降、咽侧壁顺应性高者进行咽腔与颏舌肌功能锻炼治疗可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诊断价值 咽腔与颏舌肌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