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谢遵江 刘文庆 +2 位作者 贺业春 张湛波 赵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9-313,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IEL)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以探讨IEL在抗原诱导下的粘膜免...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IEL)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以探讨IEL在抗原诱导下的粘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含B和T两种淋巴细胞,以B淋巴细胞为主;电镜下可见上皮内淋巴细胞主要由小和中等淋巴细胞组成,且后者有两种形态。一种细胞器较少,与上皮微绒毛之间有紧密接触。另一种细胞器丰富,内质网呈扩张状态。同时观察到IEL有的位于上皮细胞内,有的位于相邻的上皮细胞间隙内。本研究提示,小肠上皮不仅为粘膜免疫效应部位,而且也是免疫诱导部位。提示伤寒杆菌能诱导淋巴细胞向小肠上皮和圆顶区上皮迁移,且圆顶区上皮比小肠上皮更易接受抗原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淋巴细胞 电镜 肠道 粘膜免疫
下载PDF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
作者 高蓓蓓 彭颖 李晓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2-467,共6页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是四君子汤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具有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证实其在小肠派式结、肠系膜淋巴结、小肠上皮细胞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等部位均能产生免疫应答,但作用机制不明。目前主要认为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可以通过调节肠道...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是四君子汤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具有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证实其在小肠派式结、肠系膜淋巴结、小肠上皮细胞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等部位均能产生免疫应答,但作用机制不明。目前主要认为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多胺信号通路等发挥肠道免疫作用。总结近年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对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深入探究四君子汤复方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 肠道免疫 派式结 肠系膜淋巴结 肠上皮细胞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四君子汤总多糖对化疗荷瘤小鼠脾脏和派氏结及肠系膜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潘华新 王丽虹 +3 位作者 罗霞 周联 王青 邓向亮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0,496,共4页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总多糖(SJZPS)对化疗荷瘤小鼠脾脏、派氏结(PPs)、肠系膜淋巴结(MLNs)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肿瘤模型组,环磷酰胺(CY)化疗组和四君子汤总多糖治疗(CY+SJZPS)组。CY组和CY+SJZPS组每天腹腔注...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总多糖(SJZPS)对化疗荷瘤小鼠脾脏、派氏结(PPs)、肠系膜淋巴结(MLNs)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肿瘤模型组,环磷酰胺(CY)化疗组和四君子汤总多糖治疗(CY+SJZPS)组。CY组和CY+SJZPS组每天腹腔注射CY20 mg.kg-1,CY+SJZPS组同时灌胃SJZPS 1g.kg-1,连续给药9 d。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小肠PPs和MLNs中T、B淋巴细胞比例、活化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SJZPS能提高肠道PPs中B淋巴细胞的比例和活化水平,降低MLNs中CD4+/CD8+的比值,改善化疗所致的肠道黏膜免疫损伤;SJZPS能提高化疗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B淋巴细胞的比例,及T、B淋巴细胞的活化水平,同时降低CD4+/CD8+的比值以改善化疗荷瘤小鼠系统免疫功能,其中SJZPS对B细胞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SJZPS能有效拮抗化疗药物所致的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损伤,同时对整体免疫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总多糖 派氏结 肠系膜淋巴结 整体免疫 荷瘤小鼠 化疗
原文传递
酪蛋白糖巨肽对小鼠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伟 陈庆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40-243,共4页
研究酪蛋白糖巨肽(CGMP)对正常小鼠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对阐述CGMP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将BALB/c雌性小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为0.9%生理盐水对照组(0.2mL/d),低、中、高3种剂量组(30、120、300μ... 研究酪蛋白糖巨肽(CGMP)对正常小鼠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对阐述CGMP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将BALB/c雌性小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为0.9%生理盐水对照组(0.2mL/d),低、中、高3种剂量组(30、120、300μg/d)。连续灌胃16d后,取脾脏、PP结(peyers patches)和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MLN),制备细胞悬液,进行三色荧光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CGMP各剂量组均能够促进脾脏和PP结中CD3+和CD3+CD4+细胞的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能引起脾脏CD3+CD8+淋巴细胞的显著增多(P<0.05),低剂量能引起脾脏CD3+CD4+/CD3+CD8+的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CGMP能使MLN中CD3+CD8+淋巴细胞显著增减少(P<0.01)。研究证实长期灌胃CGMP会诱导肠黏膜产生获得性的免疫应答,并且不会引起机体产生口服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糖巨肽 T淋巴细胞亚群 肠系膜淋巴结 PP结 脾脏
下载PDF
藿香正气胶囊对菌群失调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颖辉 罗晓健 +3 位作者 钱星文 王珏 吴志鹏 吕爱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对福氏痢疾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BSD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Balb/c雄性小鼠50只,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藿香正气高剂量组(藿高组)、藿香正气低剂量...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对福氏痢疾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BSD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Balb/c雄性小鼠50只,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藿香正气高剂量组(藿高组)、藿香正气低剂量组(藿低组)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给药组给予藿香正气药液5.21 g.kg-1,藿高组5.21 g.kg-1,藿低组0.52 g.kg-1,各组于造模后当天给药,每日1次,连续3 d。流式法检测外周血和肠道peyer patches(PP结)淋巴细胞亚群;放免法检测外周血清和肠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BSD小鼠腹泻明显,外周血和PP结CD4+,CD8+T淋巴细胞紊乱,外周血和肠组织TNF-α升高。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减少BSD小鼠腹泻次数,缩短病程,调节CD4+,CD8+T淋巴细胞平衡,降低TNF-α。结论:BSD小鼠表现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异常,而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改善腹泻症状及其伴随的免疫异常,这可能是藿香正气双向胶囊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双向胶囊 菌群失调腹泻 peyer patches(PP结)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小肠集合淋巴结结构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覃飞 郝选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观察6周递增负荷运动中,大鼠小肠集合淋巴结(PP结)形态结构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基本特征。雄性SD大鼠64只,运动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分别在第0、2、4、6周末观察小肠PP结个数和PP结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淋巴细胞Bax、Bcl-2表达和SOD、... 观察6周递增负荷运动中,大鼠小肠集合淋巴结(PP结)形态结构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基本特征。雄性SD大鼠64只,运动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分别在第0、2、4、6周末观察小肠PP结个数和PP结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淋巴细胞Bax、Bcl-2表达和SOD、MDA水平探讨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PP结数目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趋势。2)PP结结构改变主要发生在生发中心及拱顶区(B cell区),第2~4周PP结生发中心出现断裂带,拱顶顶部出现空泡,第6周有所恢复。3)Bax与Bcl-2比值升高,提示淋巴细胞凋亡增多,且主要发生在PP结生发中心。4)运动应激性自由基生成可能是肠道淋巴结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免疫 免疫组织化学 小肠集合淋巴结 淋巴细胞凋亡 自由基
下载PDF
四物汤刺激Peyer’s Patch促进骨髓造血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谭洪玲 高月 +2 位作者 马增春 陶来宝 赵永红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研究了四物汤煎剂刺激Peyer’sPatch产生细胞因子促进骨髓造血的作用。小鼠灌服给药后取Peyer’sPatch诱生得上清 ,MTT法检测上清对骨髓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 ;另以体外直接给药诱生Peyer’sPatch得上清 ,检测Peyer’sPatch诱导的细胞因... 研究了四物汤煎剂刺激Peyer’sPatch产生细胞因子促进骨髓造血的作用。小鼠灌服给药后取Peyer’sPatch诱生得上清 ,MTT法检测上清对骨髓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 ;另以体外直接给药诱生Peyer’sPatch得上清 ,检测Peyer’sPatch诱导的细胞因子活性。结果 :四物汤体内、外给药均可刺激Peyer’sPatch产生细胞因子刺激骨髓细胞增殖 ,此可能是四物汤补血作用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造血生长因子 peyer′spatch
下载PDF
固本通络方对IgA肾病小鼠Peyer小结B淋巴细胞IgA类别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沈沛成 何立群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经过12周诱导建立IgA肾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n=15)、中药组(n=15);另取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15)。12周造模结束时开始,中药组按小鼠体质量予固本通络方1.35mL/(g...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经过12周诱导建立IgA肾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n=15)、中药组(n=15);另取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15)。12周造模结束时开始,中药组按小鼠体质量予固本通络方1.35mL/(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均连续8周。第0周、12周和20周时,测定各组24h尿蛋白;第12周和20周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第20周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yer小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3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Peyer小结TGF-β、Smad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测定Peyer小结(IgA+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24h尿蛋白升高(12周和20周),系膜区IgA沉积,Peyer小结TGF-β、Smad3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IgA+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固本通络方能有效改善IgA肾病小鼠蛋白尿及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可能与其调节Peyer小结TGF-β/Smad3,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IgA类别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peyer小结 B淋巴细胞 IgA类别转换 TGF-β/Smad3 固本通络方
原文传递
生长抑素对猕猴小肠Peyer结B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浩 刘苓 +5 位作者 谭庆华 李静 童欢 郭梅梅 胡兵 唐承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6-610,共5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T)对猕猴小肠Peyer结(PP)内免疫B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15只健康成年猕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MODS+ SST组,每组5只.对照组:未手术处理;MODS组手术:沿...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T)对猕猴小肠Peyer结(PP)内免疫B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15只健康成年猕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MODS+ SST组,每组5只.对照组:未手术处理;MODS组手术:沿腹正中切开,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后予以夹闭,60 min后松夹进行再灌注,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MODS+ SST组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前5分钟,静脉滴注SST(5 μg· kg^-1·h^-1),持续至实验结束.术后24h后取出各脏器观察记录器官大体改变,HE染色法观察回肠组织PP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显示Toll样受体(TLR)4、TLR2、CD20、CD5、α4β7、黏附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浆细胞抗体在小肠黏膜的分布及表达强弱变化,并采用Image Pro Plus 4.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MODS组小肠黏膜PP数量较对照组增加(4.8±2.3比1.2±0.9,P< 0.05)、形态增大,预防性给予SST后,MODS+SST组与MODS组比较,PP数量减少(2.7±1.5比4.8±2.3,P< 0.05),但形态大小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显示:MODS组B淋巴细胞CD2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积分光密度值,64.22±42.45比100.00±86.67,P<0.05),MODS+SST组B淋巴细胞CD20表达与MODS组比较明显回升(129.02±75.04比64.22±42.45,P< 0.05);3组猕猴小肠PP内B淋巴细胞均未见或极少见α4β7、MadCAM-1表达,MODS+ SST组肠黏膜B细胞MadCAM-1表达呈强阳性;MODS组PP内TLR4及TLR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93.26±10.40比25.14 ±4.56;62.06 ±9.90比15.08±2.76,P<0.05),MODS+ SST组PP内TLR4及TLR2的表达较MODS组显著降低(56.60 ±6.83比93.26±10.40;35.56 ±4.71比62.06±9.90,P< 0.05);对照组肠黏膜内的浆细胞主要位于固有层,MODS组黏膜固有层内的浆细胞几乎消失,MODS+ SST组黏膜固有层内的浆细胞有所回升.结论 PP内B细胞具有执行天然免疫与获得性体液免疫的双重潜能,SST则像个开关,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多器官功能衰竭 B淋巴细胞 peyer
原文传递
大黄酸对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杉杉 彭胜男 洪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824,848,共7页
目的基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大黄酸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0 mg/kg),每组10只。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采用牛血清白... 目的基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大黄酸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0 mg/kg),每组10只。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联合法复制IgAN模型。造模第7周开始,大黄酸治疗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24 h-UTP)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小肠黏液中分泌型IgA(sIgA)的水平;观察大鼠肾皮质和小肠黏膜Peyer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肾皮质中IgA沉积情况;检测大鼠小肠黏膜Peyer结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检测Peyer结中STAT3和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Peyer结中磷酸化STAT3(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AN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UTP以及血清中IgA、小肠黏液中sIg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皮质中肾小体增大,肾小囊扩张,球内系膜增生、纤维化明显;小肠黏膜Peyer结体积和生发中心增大;肾皮质中IgA沉积明显;小肠黏膜Peyer结中IL-17、IL-6、TGF-β、STAT3 mRNA、RORγt mRNA以及p-STAT3、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IgAN模型组比较,大黄酸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肾皮质病理损伤有所改善,小肠黏膜Peyer结体积和生发中心减小,肾皮质中IgA沉积减弱。结论大黄酸对IgAN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活性、调控小肠黏膜Peyer结内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免疫球蛋白A肾病 肠黏膜 peyer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香菇多糖口服和注射给药对DTH小鼠耳后淋巴结和小肠派氏结中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益平 徐晓飞 +2 位作者 周联 白莎莎 董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8-890,89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口服和注射香菇多糖对DTH小鼠耳后淋巴结和小肠派氏结中T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在口服药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中的重要性。方法:28只6~8周龄NIH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组、香菇多糖灌胃组... 目的:通过比较口服和注射香菇多糖对DTH小鼠耳后淋巴结和小肠派氏结中T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在口服药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中的重要性。方法:28只6~8周龄NIH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组、香菇多糖灌胃组、香菇多糖注射组,各组小鼠用2,4-二硝基氟苯背部致敏,4天后耳廓攻击。攻击30小时后,对比各组小鼠耳肿胀差异,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被攻击耳廓的耳后淋巴结和小肠派氏结中T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和活化水平。结果:与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能有效增强小鼠DTH反应,降低耳后淋巴结和小肠派氏结的T细胞比例,提高T细胞活化水平,且口服组的作用明显优于注射组。结论:对比注射给药,口服香菇多糖可以更有效地调节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和整体免疫系统功能,提示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在口服药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耳后淋巴结 派氏结 DTH
下载PDF
正常小鼠小肠微皱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洁 高杰英 +2 位作者 常昕 赵新荣 胡白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常小鼠小肠Peyer’s集合淋巴小结滤泡相关上皮中微皱褶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布及其表面特性。方法 常规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免疫冷冻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微皱褶细胞的粘膜面具有许多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和微皱... 目的 观察正常小鼠小肠Peyer’s集合淋巴小结滤泡相关上皮中微皱褶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布及其表面特性。方法 常规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免疫冷冻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微皱褶细胞的粘膜面具有许多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和微皱褶 ,基部胞膜向顶部呈穹隆状突起 ,形成“口袋”样结构 ,其内含有B、T淋巴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 ,顶部胞质内终末网不发达 ,有许多小泡 ;荆豆凝集素UEA 1可特异性地与微皱褶细胞结合。结论 微皱褶细胞是分布于Peyer’s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表面滤泡相关上皮中的一种特化的上皮细胞 ,利用标记的凝集素UEA 1可作为鉴别微皱褶细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皱褶细胞 M细胞 peyer's集合淋巴小结 PP结 荆豆凝集素UEA-1 淋巴细胞 免疫学 形态学
下载PDF
天然活性多糖口服吸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宇 张健 +5 位作者 姜进举 邢茂辰 曹琪 梁浩 吉爱国 宋淑亮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05-610,共6页
天然活性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此受到食品和制药工业的关注。然而,天然活性多糖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在胃肠道不稳定等,严重限制了多糖类药物的吸收。多糖进入血液的方式对于实现其生物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多糖口服吸收方式主... 天然活性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此受到食品和制药工业的关注。然而,天然活性多糖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在胃肠道不稳定等,严重限制了多糖类药物的吸收。多糖进入血液的方式对于实现其生物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多糖口服吸收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吸收、通过肠道微生物菌群吸收和通过肠道派尔集合淋巴结吸收。同时,研究者期望通过对不同口服剂型的研究以提高多糖口服生物利用度。如何对口服制剂的剂型进行修饰或添加辅料以解决多糖胃肠道吸收问题仍是保障其有效性的关键。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天然活性多糖口服吸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口服吸收 胃肠道 生物利用度 肠道微生物 派尔集合淋巴结
原文传递
一株植物乳杆菌内化于小鼠回肠派伊尔结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进 乐国伟 +2 位作者 侯丽霞 王乃富 施用晖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决定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6在小鼠小肠派伊尔结(PP)内化的细菌源因素,并分析该菌株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FITC标记不同处理的细菌,分析在含PPs的回肠结扎段内化的情况。给小鼠灌胃活或灭活细菌,研究其对小鼠脾、PP细胞增... 目的探讨决定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6在小鼠小肠派伊尔结(PP)内化的细菌源因素,并分析该菌株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FITC标记不同处理的细菌,分析在含PPs的回肠结扎段内化的情况。给小鼠灌胃活或灭活细菌,研究其对小鼠脾、PP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结果甘露糖可以强烈的抑制细菌内化,灭活和四甲基脲处理可以较明显的减低细菌内化。活菌和灭活菌可以特异性的调节腹腔巨噬细胞、PP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活性。结论细菌表面甘露糖糖凝集素是影响细菌PP内化的最主要因素。细菌活力、表面疏水性也有一定的作用。活菌和灭活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抑制脾和PP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派伊尔结 内化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高原地区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Peyer结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对T淋巴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明 张诚 +2 位作者 刘毅 周文军 张世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6-29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淋巴细胞凋亡在不同海拔高度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32只,分别在1517m和3848rn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30)、即时复苏组(IFR,n=30)、假伤组(SG,n=6...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淋巴细胞凋亡在不同海拔高度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32只,分别在1517m和3848rn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30)、即时复苏组(IFR,n=30)、假伤组(SG,n=6)。建立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12、24、48和72h各取6只大鼠开腹,取回肠组织肠壁Peyer结,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回肠Peyer结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及HIF-1α和CD3的阳性表达。结果DFR组伤后各时间点Peyer结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同海拔高度IFR各组,随海拔高度上升凋亡率升高,伤后12h凋亡率最高(P均〈0.05)。HIF—1α阳性表达位于Peyer结中淋巴细胞胞核内,IFR组和DFR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海拔SG组,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强(P均〈0.05)。CD^3+表达位于Peyer结中T淋巴细胞胞膜上,IFR组和DFR组CD3。表达强度低于同海拔SG组,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弱,伤后12h表达降至最低(P均〈0.05)。结论高原地区烫伤延迟复苏后HIF—1α表达增高可能是Peyer结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和细胞数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复苏 peyer 细胞凋亡 低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Peyer结介导的小肠黏膜免疫及其物种间差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阳 孙静 +2 位作者 葛良鹏 张进威(指导) 李周权(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19-2926,共8页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的消化器官,也是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器官,在机体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Peyer结位于肠相关淋巴组织的诱导部位,是小肠黏膜免疫的重要组织,是产生IgA的主要来源。本文阐述了Peyer结的组织...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的消化器官,也是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器官,在机体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Peyer结位于肠相关淋巴组织的诱导部位,是小肠黏膜免疫的重要组织,是产生IgA的主要来源。本文阐述了Peyer结的组织学特征,重点归纳了Peyer结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及其参与的黏膜免疫过程,并对人及主要模式动物Peyer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Peyer结介导的黏膜免疫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黏膜免疫 peyer IGA 物种间差异
下载PDF
豚鼠回肠Peyer's集结含神经肽Y、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的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金山 苏慧慈 张远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GDN显色技术,在光镜水平观察了含NPY、SP和CGRP神经纤维在豚鼠回肠Peyer's集结的定位与分布。结果显示,邻近Peyer's集结的粘膜下层内有以上3种肽能神经纤维和神经元胞体分布,...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GDN显色技术,在光镜水平观察了含NPY、SP和CGRP神经纤维在豚鼠回肠Peyer's集结的定位与分布。结果显示,邻近Peyer's集结的粘膜下层内有以上3种肽能神经纤维和神经元胞体分布,Peyer's集结不同区域含NPY、SP和CGRP神经纤维的定位有明显差异。在上皮下圆顶区,3种肽能神经分支均形成纤细的神经网,并向滤泡相关上皮方向延伸;滤泡间区含NPY神经多循微血管壁走行、仅少数分支定位于免疫细胞之间,而含SP和CGRP神经以非血管性纤维为主、常分布于此区的免疫活性细胞间;滤泡区内仅见少量含NPY和SP神经终末分布、未发现含CGRP神经分支。总体上,Peyer's集结内含NPY和SP神经纤维数较CGRP免疫反应纤维为多。Peyer's集结含NPY、SP和CGRP神经支配的发现,为研究神经肽调节消化道粘膜免疫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本文对Peyer's集结内这些肽能神经的起源、性质及其在胃肠粘膜局部免疫反应中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肽能神经 peyer's集结 回肠 降钙素 基因
下载PDF
致敏IEL过继转移诱导抗弓形虫感染的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亚波 沈嬿琼 +1 位作者 殷国荣 刘红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分离供体鼠感染弓形虫后不同时间点的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并过继转移,研究其诱导受体鼠抗弓形虫感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5×104个/只,对照组未感染,作为供体提供... 目的分离供体鼠感染弓形虫后不同时间点的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并过继转移,研究其诱导受体鼠抗弓形虫感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5×104个/只,对照组未感染,作为供体提供IEL。同品系小鼠36只为受体鼠,分为6组,每组6只,经尾静脉分别接受分离自供体鼠感染弓形虫后第7(IEL7组)、9(IEL9组)、11(IEL11组)、13(IEL13组)、15d(IEL15组)的致敏IEL或未致敏(IEL0组,即对照组)的IEL3×105/0.2ml·只。各组小鼠过继转移后第4d,用弓形虫速殖子灌胃攻击,攻击后第13d分离纯化脑、肺、脾组织内速殖子并计数,测定小肠Peyer′s Patch(PP)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致敏IEL过继免疫可使受体鼠脑、肺、脾组织内速殖子数显著减少,接受致敏后第13d IEL的小鼠组织内速殖子数减少最为显著(Ρ<0.01),与IEL0组相比,脑、肺和脾组织内速殖子数分别减少81.13%、58.43%和70.97%;同时,小肠PP结CD4+T细胞增多,CD4+/CD8+比值增高(Ρ<0.01)。结论过继转移致敏IEL能显著提高受体鼠的抗弓形虫感染能力,且保护作用同致敏时间关系密切,以感染后13d分离的致敏IEL保护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粘膜免疫 过继转移 peyer’s patch小鼠
下载PDF
Prion Protein Binds to Aldolase A Produced by Bovine Intestinal M Cells 被引量:1
19
作者 Yuya Nagasawa Yu Takahashi +15 位作者 Wataru Itani Hitoshi Watanabe Yusuke Hidaka Shotaro Morita Kei Suzuki Kouichi Watanabe Shyuichi Ohwada Haruki Kitazawa Morikazu Imamura Takashi Yokoyama Motohiro Horiuchi Suehiro Sakaguchi Shirou Mohri Michael T. Rose Tomonori Nochi Hisashi Aso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5年第3期43-60,共18页
Microfold (M) cells are a kind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 the 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 (FAE) of Peyer’s patches. They can transport antigens and microorganisms to lymphoid tissues. Bovine spongiform encep... Microfold (M) cells are a kind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 the 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 (FAE) of Peyer’s patches. They can transport antigens and microorganisms to lymphoid tissues.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is a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in cattle. It is linked to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in humans. Although it is thought that M cells transport the BSE agent, the exact mechanism by which it crosses the intestinal barrier is not clear. We have bovin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line (BIE cells), which can differentiate into the M cell type in vitro after stimulation, and which is able to transport the BSE agent. We show here that M cells are able to incorporate large numbers of PrP coated magnetic particles into intracellular vesicles, which we collected. The results of 2-DE show a specific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PrP-coated particles, compared with non-coated particles. This protein was identified as aldolase A, a glycolytic pathway enzyme, using LC-MS/MS analysis. Aldolase A was synthesized and secreted by BIE cells, and increased during M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villi of the bovine intestine, aldolase A was detec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epithelium and in the mucus droplet of goblet cells. In the FAE of bovine jejunal and ileal Peyer’s patches, aldolase A was localized on the surface and the apical part of the M cells. The binding of rbPrP to aldolase A was clearly detected and inhibited by pre-treatment of anti-aldolase A antibody. Aldolase A was co-stained with incorporated PrPSc in M-BIE cel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vine M cells and goblet cells synthesize aldolase A, and that aldolase A may have the ability to bind PrP and associate with PrP in cellular vesicles. Therefore, aldolase A-positive M cells ma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invasion of BSE into the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yer’s patch M Cell BIE Cells ALDOLASE A PRP Binding Protein
下载PDF
M细胞吞噬并转运甲醛化空弯菌进入Peyer集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维亚 郭仁强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未免疫的成年小鼠在麻醉状态下剖腹,于Peyer淋巴集结处小肠结扎作肠,然后将甲醛化的空肠弯曲菌悬液(2×10~9CFU/ml)注入肠袢。1小时后取材,电镜观察,发现该菌特异性地粘附在Peyer淋巴集结表面上皮中的M细胞上,而且M细胞的微皱褶象... 未免疫的成年小鼠在麻醉状态下剖腹,于Peyer淋巴集结处小肠结扎作肠,然后将甲醛化的空肠弯曲菌悬液(2×10~9CFU/ml)注入肠袢。1小时后取材,电镜观察,发现该菌特异性地粘附在Peyer淋巴集结表面上皮中的M细胞上,而且M细胞的微皱褶象■足样伸出捕捉细菌,细菌被包裹在M细胞胞质内的吞噬泡中,转运并释放到中央腔内的淋巴细胞之间,偶见被淋巴细胞吞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细胞 空肠弯曲菌 peyer集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