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4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被引量:1176
1
作者 吴福元 李献华 +1 位作者 郑永飞 高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220,共36页
Lu-Hf是近几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示踪技术。本文对这一同位素体系的发展历史、岩石学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对目前常见的样品溶解、质谱测定和激光剥蚀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虽然Lu-Hf同位素的发展... Lu-Hf是近几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示踪技术。本文对这一同位素体系的发展历史、岩石学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对目前常见的样品溶解、质谱测定和激光剥蚀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虽然Lu-Hf同位素的发展历史可划分为TIMS、hot-SIMS、MC-ICPMS三个阶段,但MC-ICPMS仪器的出现,使Hf同位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介绍了Lu-Hf同位素的基本地球化学行为和基本原理之后,本文对这一同位素体系在岩石学上的应用作了全面的介绍,内容包括含石榴石和磷灰石岩石的同位素定年、早期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不同端元地幔的性质及成因、岩浆作用过程的Hf同位素鉴别、区域地球动力学演化、变质作用过程中的Hf同位素变化等。最后对Lu的衰变常数、测定标准(JMC475溶液和固体锆石/斜锆石标准)的Hf同位素组成及Hf同位素的封闭温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全岩 LU-HF同位素 岩石学
下载PDF
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闭合时限的岩石学约束——来自震旦纪、石炭纪火山岩的证据 被引量:231
2
作者 夏林圻 张国伟 +3 位作者 夏祖春 徐学义 董云鹏 李向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5-62,共8页
天山及邻区各微地块上分布有震旦纪—早寒武世火山-沉积岩系,寒武系底部均发育含磷层,震旦系中见2~3层大致可对比的冰碛岩,暗示各微地块当时可能是一个统一大陆块的组成部分。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火山活动是天山古生代... 天山及邻区各微地块上分布有震旦纪—早寒武世火山-沉积岩系,寒武系底部均发育含磷层,震旦系中见2~3层大致可对比的冰碛岩,暗示各微地块当时可能是一个统一大陆块的组成部分。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火山活动是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的前兆,意味着早寒武世为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时限的下限。中天山巴仑台微地块中的下石炭统马鞍桥组底部的粗碎屑岩,是碰撞造山中晚期的地质记录。它意味着天山古生代洋盆已经闭合。石炭纪时,天山造山带已进入新的造山后裂谷拉伸阶段,发育有大规模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活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早石炭世是天山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火山岩 造山带 洋盆 岩石学 震旦纪 石炭纪
下载PDF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66
3
作者 罗静兰 刘小洪 +2 位作者 林潼 张三 李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4-673,共10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的岩石学、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部与盆地西部延长组来自不同物源区。压实作用是造成延长组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分别使长1—长3砂岩和长4+5—... 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的岩石学、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部与盆地西部延长组来自不同物源区。压实作用是造成延长组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分别使长1—长3砂岩和长4+5—长10砂岩丧失的平均孔隙度占原始孔隙的59%和73.3%。胶结作用导致长1—长3和长4+5—长10砂岩丧失的平均孔隙度分别占原始孔隙的25.8%和27.5%,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晚成岩阶段盆地中发生的油气侵位和烃类物质在砂岩孔隙中的聚集抑制了自生石英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油气的富集对伊利石和绿泥石薄膜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后者可能对油气的聚集起了促进作用。晚成岩阶段水-岩反应产生的无机酸性流体和烃源岩中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性流体、以及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导致砂岩储层物性改善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 储层物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19
4
作者 朱金初 黄革非 +2 位作者 张佩华 李福春 饶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52,共8页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以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9±1.2Ma,单颗粒锆石熔融法U-Pb年龄为161±2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偏低(0.70854),Nd同位素初始比值偏高(-5.4~-5.8),Nd模式年龄偏低(0.9...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以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9±1.2Ma,单颗粒锆石熔融法U-Pb年龄为161±2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偏低(0.70854),Nd同位素初始比值偏高(-5.4~-5.8),Nd模式年龄偏低(0.94~1.49Ga)。在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方面,属钙碱系列,准铝,富含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REE、Nb等高场强元素。常见较多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微花岗岩类暗色包体。这些同位素、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总体上反映了菜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成岩组成中有明显的地幔物质的参与。该花岗岩可能是在燕山早期华南地壳开始拉张减薄的构造背景下定位的,壳幔相互作用对本区大陆地壳物质的重熔和花岗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RB-SR等时线年龄 侵位年龄 同位素年龄 岩石学 微量元素 物质来源 骑田岭岩体 湖南
下载PDF
南天山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01
5
作者 姜常义 穆艳梅 +3 位作者 白开寅 赵晓宁 张虹波 黑爱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8-308,共11页
在南天山褶皱带,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侵位顺序,岩石类型依次为: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精确的锆石U-Pb法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末期。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 在南天山褶皱带,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侵位顺序,岩石类型依次为: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精确的锆石U-Pb法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末期。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而二云母花岗岩充分表现了S型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与洋中脊花岗岩相比,它们不同程度地富集K2O、Rb、Th而贫于Ta、Nb、Zr,显示了碰撞造山阶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碱长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和富羟铁云母组分的黑云母组成。它们普遍具有高的SiO2、Na2O+K2O、Nb、Y、REE(Eu除外)丰度和Fe/Mg比值,以及低的CaO、TiO2、Sr、Ba、Eu丰度。从而,系统地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普遍特征。证明它们形成于后造山垮塌阶段。各种岩石的εSr(t)界于+37.75和+2100.7之间,而εNd(t)界于-4.42和-6.51之间,证明它们全部源自于陆壳物质的深熔作用。北天山古洋盆于晚石炭世的闭合导致了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而在早二叠世末期,更大范围的大陆伸展作用与南天山的后造山垮塌作用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岩石 年代学 岩石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的记录:藏北超钾质及钠质火山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5
6
作者 丁林 张进江 +3 位作者 周勇 邓万明 许荣华 钟大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8-421,共14页
藏北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一中等规模的熔岩被, 可分为三期。前两期主要为霞石黝方白榴石响岩、霞石白榴斑岩等, 后期主要为方钠石霓石粗面岩、霓霞粗面岩等。时代为18~30 Ma。本区超钾质岩浆 Si O2 强烈不饱和、强碱性、... 藏北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一中等规模的熔岩被, 可分为三期。前两期主要为霞石黝方白榴石响岩、霞石白榴斑岩等, 后期主要为方钠石霓石粗面岩、霓霞粗面岩等。时代为18~30 Ma。本区超钾质岩浆 Si O2 强烈不饱和、强碱性、高度富集 L R E E及 L I L E、放射成因 Sr、 Pb 及非放射成因 Nd 同位素 (86 Sr/87 Sr= 0708766~0709162, 206 Pb/204 Pb= 18882888~ 19104751, 207 Pb/204 Pb= 15642037 ~ 15828458, 208 Pb/204 Pb= 39138921 ~ 39686835 及143 Nd/144 Nd= 0512116 ~0512342),其上述特征指示岩浆源区为受到地壳物质强烈交代的富集 E M I I型地幔。藏北拉嘎拉钠质碱性橄榄玄武岩为高原面上的剥蚀残丘, 时代为60 Ma。其岩石学、 R E E、微量元素及 Sr Nd Pb 同位素指示了岩浆源区为受到洋壳俯冲物质交代的轻度富集地幔。本研究结果指示, 羌塘高原南部富集地幔的形成可能是受到印度板块俯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火山岩 钠质火山岩 岩石学 岩石圈 火山岩
下载PDF
南岭西段花山——姑婆山A型花岗质杂岩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被引量:112
7
作者 朱金初 张佩华 +2 位作者 谢才富 张辉 杨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9-542,共14页
花山—姑婆山花岗质杂岩带由同安、花山、牛庙、金子岭、乌羊山、里松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岩性为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富含中基性暗色包体,主要侵位时代为160~163Ma。岩带以富碱,高钾,富含Rb、K、Ba、Pb等... 花山—姑婆山花岗质杂岩带由同安、花山、牛庙、金子岭、乌羊山、里松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岩性为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富含中基性暗色包体,主要侵位时代为160~163Ma。岩带以富碱,高钾,富含Rb、K、Ba、Pb等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LILE)及富含Th、U、REE、Y、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中酸性主岩和暗色包体的ISr值分别在0.70501~0.70742和0.70473~0.70570范围内,εNd(t)值分别在-0.37^-3.21和-0.47^+1.94范围内。这是一个以地幔物质略占优势的A1亚型花岗质杂岩带,其源区物质可能主要是经过交代和富集的具有OIB型微量元素特征的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在后造山阶段大陆地壳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下,软流圈地幔沿超壳深断裂的上涌和底侵,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源区物质不同程度、不同深度和多批次的熔融,以及硅酸盐熔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是形成岩带中不同类型中酸性岩浆岩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花山—姑婆山岩带 A型花岗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东吴运动性质的厘定及其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102
8
作者 何斌 徐义刚 +1 位作者 王雅玫 肖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6,共8页
东吴运动是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 ,然而对其涵义、起始时间、构造界面位置、影响范围和运动属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对上扬子茅口组对比、不整合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结合对华南地区二叠纪的地层、沉积... 东吴运动是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 ,然而对其涵义、起始时间、构造界面位置、影响范围和运动属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对上扬子茅口组对比、不整合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结合对华南地区二叠纪的地层、沉积及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 ,对东吴运动的性质、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茅口末期峨眉山地幔柱上升引起的地壳抬升、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和东吴运动这三者之间存在成因联系 ;上扬子中晚二叠世之间的东吴运动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所造成的地壳快速差异抬升 .东吴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 ,空间上西强东弱、南强北弱 ,时间上西早东晚、南早北晚 .下扬子及华南地块可能不存在东吴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吴运动 扬子地台 二叠纪 峨眉山玄武岩 地幔柱 地壳抬升
下载PDF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 被引量:88
9
作者 桑树勋 朱炎铭 +2 位作者 张时音 张井 唐家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文中重点讨论了煤孔隙的固气作用分类方案,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联合测试了沁水盆地南部煤样 品煤孔隙并分析了固气作用煤孔隙发育特征,探讨了固气作用煤孔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认为:煤中存在渗 流孔隙、凝聚—吸附孔隙、吸附... 文中重点讨论了煤孔隙的固气作用分类方案,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联合测试了沁水盆地南部煤样 品煤孔隙并分析了固气作用煤孔隙发育特征,探讨了固气作用煤孔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认为:煤中存在渗 流孔隙、凝聚—吸附孔隙、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四种固气作用孔隙类型;沁水盆地南部C—P煤储层凝聚—吸附孔 隙较其他地区同煤级煤显著发育,凝聚—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对煤比表面积有重要贡献;煤的岩石学结构决定渗 流孔隙发育,吸附孔隙、吸收孔隙与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有关,凝聚—吸附孔隙可能是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和岩石 学结构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固气作用 分子结构 分子大小 吸附气
下载PDF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81
10
作者 张泽明 游振东 +1 位作者 韩郁菁 桑隆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6-325,共20页
秦岭-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压变质岩的研究将为整个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分布于大别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及... 秦岭-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压变质岩的研究将为整个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分布于大别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1)榴辉岩可分成低温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超高压榴辉岩分布于前寒武纪的大别、东海、胶东和胶南变质杂岩之中,低温高压榴辉岩分布于中晚元古代的红安群、松宿群和苏家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在大别山地区,超高压榴辉岩、高压榴辉岩,以及绿帘-蓝片岩成带状,从北到南依次平行于造山带展布。(2)大别山地区的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是:450-550℃,1.4-1.6GPa。超高压榴辉岩变质条件是:650-870℃,>2.7-2.9GPa,苏鲁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是820-1000℃,>2,8-3.1GPa,榴辉岩的形成温度从西向东逐渐升高。(3)榴辉岩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或绿帘-蓝片岩相→绿片岩相5期变质作用。超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变质作用为缓慢升温显著增压过程,退变质作用早期为近等温迅速降压过程,中期具近等压降温特征,晚期为近等温降压过程。(4)大别-苏鲁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夹持于华北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岩石学 变质作用 成因 变质岩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1.8Ga镁铁质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晋冀蒙交界地区为例 被引量:71
11
作者 彭澎 翟明国 +2 位作者 张华锋 赵太平 倪志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9-456,共18页
华北克拉通1.8 Ga镁铁质岩墙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岩墙群之一。在晋冀蒙交界地区,岩墙群表现为NNW和EW向近直立具有冷凝边结构的岩墙,它们产出于统一构造体制之下。单条岩墙的长度达几十公里,宽度0.5~100m,通常20m左右。可以根据岩墙产... 华北克拉通1.8 Ga镁铁质岩墙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岩墙群之一。在晋冀蒙交界地区,岩墙群表现为NNW和EW向近直立具有冷凝边结构的岩墙,它们产出于统一构造体制之下。单条岩墙的长度达几十公里,宽度0.5~100m,通常20m左右。可以根据岩墙产状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这些岩墙群分成三组,简记为S-I、S-II和 S-EW,分别对应两组NNW向和一组EW向的岩墙群。岩墙的主要造岩矿物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其它矿物包括角闪石、Fe-Ti氧化物、黑云母、磷灰石、碱性长石和石英。S-II能见到橄榄石斑晶及围绕橄榄石和单斜辉石颗粒生长的斜方辉石和角闪石反应边结构,以及斜长石正环带结构。S-I相对低FeO(全)-TiO_2-P_2O_5,成分为相对高MgO拉斑玄武岩,而S-II高 FeO(全)-TiO_2-P_2O_5,由碱性到亚碱性高Fe玄武岩组成。S-EW包括高Fe拉斑玄武岩和安山岩。所有岩墙稀土总量(∑REE)和轻稀土含量(LREE)较高。它们相对富集Ba、K和P,并且亏损Nb和Ta。S-II和EW相对亏损Sr。分析表明,S-I表现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特征,内部又有一定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混染过程。S-II表现为富铁贫硅(Fenner趋势)的分离结晶作用和明显的地壳混染。 而S-EW表现为富硅贫铁(Bown趋势)的演化过程,也有明显的地壳混染。我们认为岩墙群涉及两个或多个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岩墙群 华北克拉通 1.8 GA 岩石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储层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75
12
作者 郭彤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81-2391,共11页
本文以宏、微观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以优质储层发育与形成为主线开展了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研究证明:(1)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储层岩石类型以亮晶生屑灰岩与亮晶生屑白云岩等颗粒岩为主,西部礁滩储层白云岩含量高于东部,... 本文以宏、微观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以优质储层发育与形成为主线开展了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研究证明:(1)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储层岩石类型以亮晶生屑灰岩与亮晶生屑白云岩等颗粒岩为主,西部礁滩储层白云岩含量高于东部,长二段礁滩储层白云岩含量高于长一段浅滩储层;(2)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裂缝-孔隙型次之,储集空间包括晶间溶孔、晶间孔、粒间溶孔及裂缝;(3)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以Ⅱ、Ⅲ类为主,西部物性好于东部,长二段储层厚度远大于长一段。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受沉积相、构造活动及成岩作用等控制,受沉积前古地貌和燕山期后构造作用的双重控制,西部储层物性好于东部;3期破裂作用与3期溶蚀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储层 成岩作用 储层控制因素 长兴组 元坝
下载PDF
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区域对比、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6
13
作者 张宏飞 Nigel Harris +3 位作者 Randall Parrish 张利 赵志丹 李德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北喜马拉雅出露一系列片麻岩穹窿,这些穹窿被形成于27.5~10Ma的淡色花岗岩侵入.淡色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70.97%~74.54%、K2O+Na2O=6.27%~8.09%、K2O/Na2O=0.91~1.36及A/CNK=1.10~1.33.然而,... 北喜马拉雅出露一系列片麻岩穹窿,这些穹窿被形成于27.5~10Ma的淡色花岗岩侵入.淡色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70.97%~74.54%、K2O+Na2O=6.27%~8.09%、K2O/Na2O=0.91~1.36及A/CNK=1.10~1.33.然而,它们在微量元素组成上呈现出较大的变化:Rb=(41~322)×10-6、Sr=(26~139)×10-6、Ba=(135~594)×10-6、(La/Yb)N=0.97~17.31、Eu/Eu=0.29~0.72.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类似于高喜马拉雅中新世的二云母花岗岩,而在Ti、Mg、Ca、Ba含量和Rb/Sr比值上明显不同于高喜马拉雅中新世的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87Sr/86Sr)t=0.7344~0.8503(t=10Ma),εNd(10Ma)=-12.5~-19.3,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无明显差异.在岩石成因上,北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均起因于构造减压作用,由此导致白云母发生脱水反应诱发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深熔.但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地质背景明显不同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前者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开始形成于喜马拉雅渐新世的地壳增厚期,之后形成于中新世穹窿片麻岩的折返时期,而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与中新世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构造挤出作用有关.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北喜马拉雅 高喜马拉雅
下载PDF
西藏南部印度-亚洲碰撞带岩石圈:岩石学-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66
14
作者 莫宣学 赵志丹 +3 位作者 朱弟成 喻学惠 董国臣 周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7,共11页
拟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别是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岩石圈结构、组成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具有青藏高原最厚的地壳,由初生地壳及再循... 拟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别是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岩石圈结构、组成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具有青藏高原最厚的地壳,由初生地壳及再循环地壳两类不同性质的地壳构成;青藏巨厚地壳是由于构造增厚及地幔物质注入(通过岩浆作用)增厚两种机制形成的.碰撞以来藏南地壳加厚主要发生在约50~25Ma期间.青藏岩石圈地幔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上是不均一的,至少存在3种地球化学端元:(1)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端元;(2)印度陆下岩石圈端元;(3)新特提斯闭合前青藏原有的岩石圈端元.在青藏高原还发现了一批壳幔深源岩石包体及高压-超高压矿物,对于认识青藏深部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识别出青藏高原现今存在3种岩石圈结构类型:第1种,增厚的岩石圈(帕米尔型);第2种,减薄的岩石圈(冈底斯型);第3种,加厚-减薄-再加厚的岩石圈(羌塘型).这3类岩石圈是否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尚无明确的证据,需要在今后加以注意.研究表明,沿冈底斯带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在后碰撞阶段的断离及印度大陆岩石圈向青藏的持续俯冲作用有关,但西段、中段与东段的动力学机制不相同.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可能与波状外向扩展式的软流圈上隆引起的减压熔融有关.在高原北缘西昆仑、玉门等地区,其形成机制可能为大规模走滑断层引起的减压熔融.青藏高原后碰撞火成活动具有明显而有规律的时空迁移.同碰撞的林子宗火山活动在65Ma左右始于冈底斯南部,标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开始.于45Ma左右火山活动向北迁移到羌塘-"三江"北段,开始了后碰撞火山活动;然后自内向外迁移,即北向可可西里、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印度 亚洲碰撞带 青藏南部
原文传递
东昆仑中泥盆世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5
15
作者 刘彬 马昌前 +4 位作者 郭盼 张金阳 熊富浩 黄坚 蒋红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7-962,共16页
东昆仑中泥盆世冰沟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71.85%~72.77%)和高碱(K2O+Na2O值为8.39~8.58)、相对富铝(A/CNK为0.93~1.03)、高FeOt/MgO(6.24~7.86)和104 Ga/Al值(3.04~3.60)、富集轻稀土、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 东昆仑中泥盆世冰沟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71.85%~72.77%)和高碱(K2O+Na2O值为8.39~8.58)、相对富铝(A/CNK为0.93~1.03)、高FeOt/MgO(6.24~7.86)和104 Ga/Al值(3.04~3.60)、富集轻稀土、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Zr、Ga、Y和Hf等高场强元素并强烈亏损Ba、Sr、P和Ti元素的特征,这些特征与A型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采用锆石LA-ICP-MS U-Pb法获得206Pb/238 U值加权平均年龄为391±3Ma(MSWD值为2.36),表明该岩体为中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综合全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实验岩石学等资料,可以判断该岩石为造山后伸展阶段长英质地壳物质(变杂砂岩)在低压高温氧化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冰沟正长花岗岩是目前东昆仑地区报道的时代最晚的古生代A型花岗岩,它的出现可能标志着中泥盆世时期东昆仑始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彻底终结和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崭新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 花岗岩 造山后 中泥盆世 东昆仑 构造 岩石学
原文传递
新疆塔里木板块西部瓦吉里塔格地区二叠纪超镁铁岩的岩石成因与岩浆源区 被引量:60
16
作者 姜常义 张蓬勃 +1 位作者 卢登荣 白开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33-1444,共12页
瓦吉里塔格地区位于塔里木板块西部,前人在此区发现了晚二叠世形成的6个爆破角砾岩筒和32条岩脉。爆破角砾岩筒属火山口相和火山管道相,脉岩属次火山相。爆破角砾岩筒由角砾和胶结物组成。角砾的主要类型是纯橄榄岩、橄榄岩、橄榄辉石... 瓦吉里塔格地区位于塔里木板块西部,前人在此区发现了晚二叠世形成的6个爆破角砾岩筒和32条岩脉。爆破角砾岩筒属火山口相和火山管道相,脉岩属次火山相。爆破角砾岩筒由角砾和胶结物组成。角砾的主要类型是纯橄榄岩、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等;胶结物主要是麦美奇岩和苦橄岩。据岩石化学组成和液相线橄榄石的Fo分子确定的原生岩浆的MgO含量分别是18.78%和18.8%。它们的CaO/Al_2O_3平均值为3.9,Al_2O_3/TiO_2平均值为2.6。这些超镁铁岩都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而重稀土元素贫化,并有Zr、Hf负异常,不同样品间∑REE和(La/Yb)_N的差异反映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堆晶作用的影响,依据实验岩石学研究成果,熔融深度应为450km~650km。副矿物组合异常复杂,其中,刚玉的结晶深度有可能大于575km,它们的ε_(Nd)(t)=+3.3~+5.4,ε_(Sr)(t)=-4.27~-10.78,^(206)Pb/^(204)Pb=18.47~22.78,^(207)Pb/^(204)Pb=15.52~15.90,^(208)Pb/^(204)Pb=38.45~39.62。Nd、Sr、Pb同位素组成与洋岛玄武岩和一些地幔柱组分相同或相近。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这些超镁铁岩很有可能源自于核一幔边界之上的D^n层,源区本属于亏损型地幔,但在岩浆生成前不久被富含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流体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岩 岩石学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 晚二叠世 塔里木板块西部
下载PDF
环东冈瓦纳大陆周缘的古生代造山作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1
17
作者 张泽明 王金丽 +1 位作者 沈昆 石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27-1637,共11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端的南迦巴瓦岩群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一部分,主要由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的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和钙硅酸盐岩组成。长英质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石榴石、黑云母和褐帘石组成。片麻岩中的锆石...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端的南迦巴瓦岩群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一部分,主要由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的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和钙硅酸盐岩组成。长英质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石榴石、黑云母和褐帘石组成。片麻岩中的锆石具有核.边结构,由一个大的继承岩浆核和一个窄的变质生长边组成。锆石岩浆核具同心韵律环带,其 REE配分模式以 HREE 富集和负 Eu 异常为特征,并具有高的 Th/U 比值。锆石 U-Pb 年代分析表明,这种继承岩浆锆石给出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90~500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片麻岩的原岩是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在俯冲带的岩浆弧构造环境。钙硅酸盐岩中的锆石具有高级变质岩中变质生长锆石的典型特征,即具有相对较低的 REE 含量,不明显的负 Eu异常和较低的 Th/U 比值。变质锆石所获得的 U-Pb 加权平均年龄为505Ma。本文和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是一个复合造山带,它经历了古生代的原始造山作用,在新生代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中发生了再造山作用。喜马拉雅的古生代造山带作用是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和亚洲微陆块(包括拉萨和羌塘地块)增生的结果,是在冈瓦纳大陆拼合之后其边缘发生的安底斯型造山作用,因此,它并不属于在冈瓦纳超大陆聚合过程中陆-陆碰撞形成的泛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岩群 锆石U-Pb定年 岩石学 环冈瓦纳造山带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竹枧水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代学和岩石学 被引量:61
18
作者 朱金初 张辉 +2 位作者 谢才富 张佩华 杨策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42,共8页
骑田岭岩体的竹枧水花岗岩是我国南岭地区最早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花岗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获得的黑云母K-Ar年龄数据,曾用来作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印支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骑田岭岩体的竹枧水花岗岩是我国南岭地区最早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花岗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获得的黑云母K-Ar年龄数据,曾用来作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印支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其结晶年龄为160±2Ma,属燕山早期。它富碱富钾,富含LILE和HFSE,具壳幔混合来源,形成于华南大陆内部后造山阶段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
下载PDF
岩石学组成及其成岩演化过程对致密砂岩储集质量与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天然气储层为例 被引量:61
19
作者 罗静兰 刘新社 +3 位作者 付晓燕 李杪 康锐 贾亚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7-545,共9页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常规、铸体与荧光薄片镜下观察与定量统计,图像粒度与图像孔喉、毛细管压力、孔隙度与渗透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合LA-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等物源示踪成果,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段致...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常规、铸体与荧光薄片镜下观察与定量统计,图像粒度与图像孔喉、毛细管压力、孔隙度与渗透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合LA-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等物源示踪成果,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段致密砂岩的类型与岩石学组成及其成岩演化过程对各砂岩孔隙结构、储集性能与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砂岩类型、岩石学组分及其原始物性特征主要受源区母岩性质的控制,其经历的成岩演化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后者决定了各砂岩孔隙发育特征、储集性能的优劣及产能的大小.石英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经历了复杂的多期成岩作用过程,前者的粒间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微孔与微溶孔发育,其储集性能及含气性最好;后者较发育的绿泥石薄膜保存了较多的原生粒间孔,加之粘土矿物与凝灰质填隙物中大量晶间微孔与微溶孔较发育,其储集性能与含气性次之.高塑性岩屑砂岩与钙质胶结砂岩经历的成岩演化过程相对较简单,前者经历早成岩阶段强烈压实作用后大部分已成为低孔低渗、部分成为致密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是导致钙质胶结砂岩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的主要胶结物,此类砂岩经历中成岩阶段A期之后,基本成为致密的非储层.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致密砂岩成岩-烃类充注演化序列及致密化过程与机理,寻找天然气储层"甜点"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成岩演化过程 储集性能 致密砂岩 上古生界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华夏早古生代俯冲作用(Ⅰ):来自糯垌蛇绿岩的新证据 被引量:60
20
作者 彭松柏 刘松峰 +2 位作者 林木森 吴长峰 韩庆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5-778,共14页
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广西运动)的性质是华南大地构造演化长期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桂东南岑溪糯垌一带奥陶纪浅变质地层中出露一套变形变质基性岩系构造岩片,主要由变枕状玄武岩、辉绿岩墙以及少量块状辉长岩和辉石岩组成.变玄武... 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广西运动)的性质是华南大地构造演化长期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桂东南岑溪糯垌一带奥陶纪浅变质地层中出露一套变形变质基性岩系构造岩片,主要由变枕状玄武岩、辉绿岩墙以及少量块状辉长岩和辉石岩组成.变玄武岩、变辉绿岩的SiO_2含量为49.20%~52.30%,MgO含量为6.78%~9.11%,Mg~#为55~63,TiO^2含量为1.02%~1.34%,属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基性岩.稀土元素配分平坦,轻稀土亏损,(La/Sm)_N为0.72~1.05,(La/Yb)_N为0.7~1.0,无明显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Pb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平坦-略亏损,Ti/V为21.30~25.12,Nb/Th为2.1~4.2,表现出俯冲带之上(SSZ)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变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成岩年龄为437±5Ma,表明其形成于早志留世.综合研究表明,糯垌变基性岩系应属早古生代形成于俯冲之上(SSZ)弧前构造环境的肢解蛇绿岩残片,这一发现为华南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地块之间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和俯冲-增生碰撞造山提供了关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溪地区 蛇绿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早古生代洋盆 大地构造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