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玉婷 于亮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1期102-104,共3页
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型培养、稳定性发展的效果并不理想,从辅导员个体视角来看,高度重要的工作性质与较低话语权、双重身份与认同缺失、宽口径知... 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型培养、稳定性发展的效果并不理想,从辅导员个体视角来看,高度重要的工作性质与较低话语权、双重身份与认同缺失、宽口径知识与专业化发展、干部流转与职业化要求等现实矛盾极大影响了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选择。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应更多结合自下而上的个体发展需求,培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职业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视角 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职业化 思考
下载PDF
情感共情与人称视角对汉语隐喻句情绪评级的影响
2
作者 郑玉英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51-58,共8页
采用量表问卷调查法对160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情感共情与人称视角对汉语隐喻句情绪评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情绪效价维度,情感共情和人称视角对汉语隐喻句情绪评级均无显著影响;(2)在情绪唤醒度维度,情感共情和人称视角对汉语... 采用量表问卷调查法对160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情感共情与人称视角对汉语隐喻句情绪评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情绪效价维度,情感共情和人称视角对汉语隐喻句情绪评级均无显著影响;(2)在情绪唤醒度维度,情感共情和人称视角对汉语隐喻句情绪评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高共情能力组对隐喻句情绪唤醒度评级分数显著高于低情感共情能力组,第二人称积极隐喻句的情感唤醒度评级分数显著高于第三人称积极隐喻句,但消极隐喻句评级分数不受人称视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情 人称视角 汉语隐喻句 情绪评级
下载PDF
人称视角对二语情感加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梦婷 于善志 林立红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1-693,共13页
本文基于具身认知观,使用E-Prime 2.0在线测试、SPSS数据分析及R语言编程软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情感加工中人称视角的启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验从不同人称视角呈现情感效价事件句,收集受试对情感词的反应时及对判断句的准确率。... 本文基于具身认知观,使用E-Prime 2.0在线测试、SPSS数据分析及R语言编程软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情感加工中人称视角的启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验从不同人称视角呈现情感效价事件句,收集受试对情感词的反应时及对判断句的准确率。研究发现:1)不同人称视角对二语情感加工的影响趋异:积极文本中,第二人称视角下对正价词的反应时短于第一、三人称视角;消极文本中,第三人称视角下对负价词的反应时最短,第二人称视角下反应时最长;2)情感效价对准确率无影响,人称视角对准确率有显著影响:第三人称视角下准确率最高,第二人称视角下准确率最低。研究结果证实了人称视角对二语情感语义加工的启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人称视角 情感效价 二语在线加工
原文传递
个体完整性、以行动者为中心的特权与后果主义的回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樊立蒙 顾肃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4,共6页
后果主义与义务论都面临着破坏个体完整性的批评。谢弗勒试图发展出兼具后果主义与义务论理论优势的混合理论,即"以行动者为中心的特权"策略。混合理论允许行动者给予其个人计划以更多倾斜。而在后果主义看来,谢弗勒的方案在... 后果主义与义务论都面临着破坏个体完整性的批评。谢弗勒试图发展出兼具后果主义与义务论理论优势的混合理论,即"以行动者为中心的特权"策略。混合理论允许行动者给予其个人计划以更多倾斜。而在后果主义看来,谢弗勒的方案在个人视角的自然独立性等问题上困难重重。虽然如此,谢弗勒的理论揭示了义务论的行动者本位立场在个体完整性问题上的困境,反过来为后果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后果主义可以在吸取谢弗勒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回应个体完整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果主义 义务论 个体完整性 以行动者为中心的特权 个人视角
原文传递
劝说行为中英汉人称视点的选择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璐璐 曹依民 周先武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1,共5页
本文采用Chesterman的"对比功能分析"模式,自建小型英汉戏剧会话对比语料库,以人称指示语为研究对象,探究英汉语中劝说行为中人称视点的选择问题。研究发现:(1)在劝说行为中,英汉语均存在类似的人称视点选择;(2)社会距离和相... 本文采用Chesterman的"对比功能分析"模式,自建小型英汉戏剧会话对比语料库,以人称指示语为研究对象,探究英汉语中劝说行为中人称视点的选择问题。研究发现:(1)在劝说行为中,英汉语均存在类似的人称视点选择;(2)社会距离和相对权势是影响说话人在劝说行为中视点选择的两个重要语用参数,且相对权势的影响更大;(3)但汉语中体现视点选择的人称指示语类型比英语更为丰富;(4)英汉语人称视点选择的内在动因和选择机制受到各自语言特点和文化语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说行为 人称视点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做好电视成就报道的思考
6
作者 韦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85-188,共4页
文章着重探讨了电视成就报道的创新方法,在理念上提出以个性化的受众为中心、结合电视传播特点、贴近工作实际;具体方法上则提出以四个方面为突破口,即:通过个人化的视角,贴近生活;用理性思维诠释热点;用情节化的叙述,加深人们的理解;... 文章着重探讨了电视成就报道的创新方法,在理念上提出以个性化的受众为中心、结合电视传播特点、贴近工作实际;具体方法上则提出以四个方面为突破口,即:通过个人化的视角,贴近生活;用理性思维诠释热点;用情节化的叙述,加深人们的理解;调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成就报道 个人化视角 理性思维 情节化叙述 视觉冲击力
下载PDF
工作投入的短期波动 被引量:13
7
作者 陆欣欣 涂乙冬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8-279,共12页
随着研究取向从静态到动态、从个体间到个体内部的转变,工作投入的短期波动开始成为研究主流。针对国内尚未涉及工作投入波动研究的现状,将引入状态性工作投入的概念,并分析其波动的理论和构成来源。介绍了状态性工作投入的测量工具、... 随着研究取向从静态到动态、从个体间到个体内部的转变,工作投入的短期波动开始成为研究主流。针对国内尚未涉及工作投入波动研究的现状,将引入状态性工作投入的概念,并分析其波动的理论和构成来源。介绍了状态性工作投入的测量工具、日记研究和经验取样方法,以及重复测量的多层线性模型。在分析现有工作投入波动理论、相关变量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作投入的研究框架,总结了工作投入波动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性工作投入 短期波动 个体内部视角 研究框架 多层线性模型
下载PDF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对话”哲学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兮颖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129,共9页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部小说深刻体现了马丁.布伯提出的"对话"哲学思想,是其哲学观点的形象化展现。首先,在人物关系上,小说中的肯尼斯与舅舅本诺之间存在着"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部小说深刻体现了马丁.布伯提出的"对话"哲学思想,是其哲学观点的形象化展现。首先,在人物关系上,小说中的肯尼斯与舅舅本诺之间存在着"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本诺与妻子玛蒂尔德及舅舅哈罗德、肯尼斯与情人翠姬及父亲鲁迪之间只是一种冷漠的"我-它"关系;而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体现在人与物之间,作为植物学家的本诺与假杜鹃花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我-你"到"我-它"的转换,从中展现了犹太知识分子在当代美国社会面临的伦理困惑和精神危机,以及传统犹太伦理道德观念在美国当代社会受到的冲击。其次,在叙事上,第二人称"你"的使用也体现出了对话性,拉近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马丁·布伯 “对话”哲学 “我-你”关系 “我-它”关系 第二人称叙述
下载PDF
从读者地位的改变看小说《变》的叙述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凡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93,共4页
米歇尔·布托尔的《变》是法国新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独创的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促使读者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并参与作者的创作过程。读者地位的改变体现了作家对读者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与现代批评强调读者接受的倾向相吻合... 米歇尔·布托尔的《变》是法国新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独创的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促使读者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并参与作者的创作过程。读者地位的改变体现了作家对读者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与现代批评强调读者接受的倾向相吻合,该作品也因此在法国当代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歇尔·布托尔 叙述学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下载PDF
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第二人称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环 李婧文 +3 位作者 王海曼 沙玛丽·阿哈提 何云凤 卢春明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4-1261,共8页
共情是人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基本能力。为了探究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在双脑水平上考察共情对社会互动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互动提取范式下,互动双方右侧颞顶联合区表现出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且... 共情是人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基本能力。为了探究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在双脑水平上考察共情对社会互动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互动提取范式下,互动双方右侧颞顶联合区表现出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且这种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在双方共情能力对记忆准确性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以上结果为理解共情影响社会互动提取的群体脑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互动提取 第二人称视角 脑间活动同步性
下载PDF
社会互动加工的认知特性及脑机制——第三人称的视角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羽慧 袁祥勇 蒋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2-480,共9页
在日常生活中,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识别并理解他人的社会互动至关重要。这种社会互动加工具有两种认知特性:构形整体性和动作关联性;体现为一个由众多脑区共同参与的层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个体知觉网络、动作观察网络和心智化网络。其... 在日常生活中,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识别并理解他人的社会互动至关重要。这种社会互动加工具有两种认知特性:构形整体性和动作关联性;体现为一个由众多脑区共同参与的层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个体知觉网络、动作观察网络和心智化网络。其中,后颞上沟等脑区在表征社会互动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社会互动加工的遗传特性和神经机制,并关注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动 第三人称视角 构形加工 动作关联性 脑机制
下载PDF
近人视角城市道路类型划分--基于街景要素的客观测度方法
12
作者 赵溢墨 杨东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77,共10页
为优化城市道路分类体系,弥补传统分类体系以车为本进行构建、忽视人的角度问题,在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与开源数据的支持下,提出街景要素数据驱动,划分近人视角城市道路类型的方法。以大连市为实践案例,提取、聚类街景要素主成分,依据路... 为优化城市道路分类体系,弥补传统分类体系以车为本进行构建、忽视人的角度问题,在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与开源数据的支持下,提出街景要素数据驱动,划分近人视角城市道路类型的方法。以大连市为实践案例,提取、聚类街景要素主成分,依据路段中街景组合方式分类城市道路,并对分类结果从图像要素构成、空间分布、数量结构、周边用地四方面特征展开分析,实现对大连市近人视角城市道路的类型划分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人视角 道路类型 街景图像 客观测度
下载PDF
一种第一视角信息在线实时传输工具的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王红丽 武云云 +2 位作者 陈蔚萍 胡鹏超 康乐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1期204-206,共3页
本研究设计一种第一视角信息在线实时传输工具,旨在方便医务人员第一时间监测到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并迅速做出反应,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第一视角 信息传输 可穿戴设备 大数据 互联网
下载PDF
解读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叙事视觉转换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惠惠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72-74,共3页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好人难寻》,通过描述老祖母一家外出游玩,不幸遇到"不合时宜的人"而惨遭杀害的简单故事,再现了基督教中原罪和救赎的深刻主题,而其杰出的叙事视角的转换,有限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好人难寻》,通过描述老祖母一家外出游玩,不幸遇到"不合时宜的人"而惨遭杀害的简单故事,再现了基督教中原罪和救赎的深刻主题,而其杰出的叙事视角的转换,有限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恰当使用更是把作品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好人难寻》成为后人研究叙事学的良好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有限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下载PDF
知情同意临床实践的实证研究:第二人称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化 黄钰桃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8期959-965,共7页
医务人员作为知情同意的第二人称,对于考察知情同意实践具有特殊意义。从第二人称角度看,知情同意制度在中国的建设经历了从"弱义务"到"强义务"的变迁。关于第二人称的实证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于知情同意具有较高... 医务人员作为知情同意的第二人称,对于考察知情同意实践具有特殊意义。从第二人称角度看,知情同意制度在中国的建设经历了从"弱义务"到"强义务"的变迁。关于第二人称的实证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于知情同意具有较高的认知,在实践层面,告知内容比较全面,在主体方面倾向于"患者与家属共享模式",而且高职称高学历与高级别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认知与实践水平较高。患者的主体性未能得到充分认同,家庭主义与程序主义是主要弊病。提升知情同意的临床实践,医务人员需要更好地履行告知义务,提高沟通能力;提升患者的决策能力和决策参与度;合理界定家庭在患者临床决策中的定位,通过伦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维护患者最佳利益;根本上推进知情同意向共同决策的法制建设,通过法律规制知情同意的过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 临床实践 第二人称视角 共同决策
下载PDF
他人面孔情绪知觉中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一致性: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小斌 王睿 +2 位作者 康铁君 刘建邑 周嘉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4-705,共12页
本研究采用不同参照语境下的面孔情绪评定任务,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及他人参照对面孔情绪知觉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与他人参照相比,在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消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消极,积极语境中的... 本研究采用不同参照语境下的面孔情绪评定任务,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及他人参照对面孔情绪知觉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与他人参照相比,在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消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消极,积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积极。ERP的结果显示,相比他人参照,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都能诱发更大的EPN波幅;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对EPN和LPP波幅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在面孔情绪知觉上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从他人面孔情绪加工的角度为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中包含"母亲"成分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参照 母亲参照 第三人称视角 面孔情绪
下载PDF
自然主义方法在哲学层面所忽略的维度——从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的分析出发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宇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从直观看来,采用自然主义态度或方法的哲学论证往往很有说服力。然而,它们大多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所谈论的"概念"与"事实"同构,这一点在休谟哲学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而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表明,"第一人称视角... 从直观看来,采用自然主义态度或方法的哲学论证往往很有说服力。然而,它们大多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所谈论的"概念"与"事实"同构,这一点在休谟哲学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而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表明,"第一人称视角"(First-person perspective)比"第三人称视角"(Third-person perspective)更为本原,正是通过"内时间意识",客观时间的基础才得以奠定。又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内时间意识结构与人的本真体验结构同构,所以自然主义态度或方法所预设的"概念"与"事实"同构的前提似乎并不能成立,而仅是"隔靴搔痒"。可见,哲学与自然主义的实证科学所关注的是两个不同的维度,自然主义方法在哲学层面的运用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原初时间意向维度及原初知觉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第一人称视角 内时间意识 知觉 现象学
下载PDF
第一人称视角全身错觉中的身体拥有感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丽萍 麻珂 陈红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1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文章首先回顾了身体拥有感的错觉研究范式,强调了第一人称视角全身错觉的整体性优势,介绍了该错觉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认知神经机制。文章重点综述了该错觉的应用,指出诱发第一人称视角的全身错觉可以改变人们的身体认知,进而影... 文章首先回顾了身体拥有感的错觉研究范式,强调了第一人称视角全身错觉的整体性优势,介绍了该错觉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认知神经机制。文章重点综述了该错觉的应用,指出诱发第一人称视角的全身错觉可以改变人们的身体认知,进而影响相关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以及行为表现。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从扩大被试群体、深入研究认知神经机制,以及拓宽实验范式的应用领域和进行长时的认知干预尝试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表征 身体拥有感 全身错觉 第一人称视角 橡胶手错觉
下载PDF
Consciousness, 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s of the Mind
19
作者 Timothy O'Connor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8年第3期394-401,共8页
In his review of the trio of philosopher-scientist dialogues on the nature and capacities of the human mind, Paul Thagard (2018) advocates clearly and forcefully for a fairly extreme position, which he advances as p... In his review of the trio of philosopher-scientist dialogues on the nature and capacities of the human mind, Paul Thagard (2018) advocates clearly and forcefully for a fairly extreme position, which he advances as preferable to an equally extreme alternative. I will suggest a middle path that becomes attractive when one attends not just to the range of data now pouring forth from the sciences of mind but also to our own experience as minded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CIOUSNESS free will EMERGENCE QUALIA DUALISM cognitivescience first-person perspective
原文传递
国内心身问题研究近况与问题评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维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5-84,共10页
国内去年发表了多篇研究心身问题的学术论文,可体现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尚存问题。心身问题涉及了感受质和现象概念策略。感受质问题不仅是指人感受到了不可言说的现象面相,而且也是包括感受本身的,即包括了心智的觉知特性。研究揭示... 国内去年发表了多篇研究心身问题的学术论文,可体现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尚存问题。心身问题涉及了感受质和现象概念策略。感受质问题不仅是指人感受到了不可言说的现象面相,而且也是包括感受本身的,即包括了心智的觉知特性。研究揭示,觉知是自明-自显示的,具有"知、明、我"的三位一体性。现象概念策略之能形成的关键是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但人脑拥有第一人称视角的条件是具备觉知性能、成为第一人称者"我"。觉知和自我都是难以自然化的主观东西。故物理主义不能使用现象概念策略解决心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问题 感受质 觉知 第一人称视角 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