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弢 白然 +4 位作者 刘加和 张寒 高月 杜建玲 李昌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检测大连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检测大连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la变异。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组、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对照组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Pro/Pro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61、0.896及0.892,Pro/Ala分别为0.039、0.104及0.108,Ala/Ala均为0,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Pro12Ala变异在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间以及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407,P=0.096)。结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2基因Pro12Ala变异与2型糖尿病及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 受体γ2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唐斌 张金国 +1 位作者 谭洪勇 尉希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8周龄健康SD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模型,术后6周行大鼠超声心动图判断建模是否成功,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盐酸贝那普利组、模型对照组、低剂...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8周龄健康SD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模型,术后6周行大鼠超声心动图判断建模是否成功,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盐酸贝那普利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及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另建立假手术组,每组20只大鼠,低剂量和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分别给予40 mg/(kg·d)、80 mg/(kg·d)的黄芪甲苷灌胃,盐酸贝那普利组给予10 mg/(kg·d)的盐酸贝那普利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干预8周后行大鼠超声心动图测定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然后行大鼠左心室插管收集血流动力学参数,留取大鼠血液及心肌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留取心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PARa)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胶原容积分数、FFA浓度增高(P均<0.05~0.01),PPAR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下降(P均<0.01)。黄芪甲苷干预后,低剂量及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左心室质量指数、胶原容积分数、FFA浓度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均<0.05~0.01),PPARa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均<0.01)。结论:黄芪甲苷可以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a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提高心肌FFA利用率,进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黄芪甲苷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PPARγ水平与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普香 娄方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筛选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筛选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93例,根据影像学表现是否发生HT可将患者分为HT组(n=39)和非HT组(n=154)。比较两组血清MMP-9、PPARγ水平及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ARγ、MMP-9对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HT组相比,HT组血清PPARγ水平较低,MMP-9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占比、房颤病史占比、发病至治疗时间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高于非H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有房颤史、hs-CRP和MMP-9水平偏高是导致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水平PPARγ则是发生HT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PARγ、MMP-9单独预测ACI非溶栓治疗后HT的AUC为0.787、0.737,采用log(P)法将PPARγ、MMP-9进行联合,其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898(0.846~0.937)较单独预测的效能更好(P<0.05)。结论MMP-9高水平是ACI患者非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PARγ高水平则是其发生的保护因素,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非溶栓后发生HT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非溶栓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表达诱导NIH3T3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左祥生 李果 +4 位作者 骆天红 李纪平 刘赟 孙卫华 罗敏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50,T002,共5页
目的 通过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mPPARγ2)基因整合入NIH3T3细胞基因组中进行表达,并研究其功能。方法 从经测序证实含正确序列mPPARγ2的重组质粒pcDNA3/mPPA... 目的 通过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mPPARγ2)基因整合入NIH3T3细胞基因组中进行表达,并研究其功能。方法 从经测序证实含正确序列mPPARγ2的重组质粒pcDNA3/mPPARγ2中,双酶切下mPPARγ2全长cDNA序列,亚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中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mPPARγ2。对pGCEN/mPPARγ2及pGCEN进行包装及G418抗性筛选,收集病毒上清,感染靶细胞NIH3T3细胞,进行G418抗性筛选并进行扩增。在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物5,8,11,14二十碳四烯酸等分化介质中,诱导PPAγ2表达增加,使NIH3T3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结果 构建了含mPPARγ2全长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了滴度分别为5 x 104 CFU/ml和6x105 CFU/ml的pGCEN/mPPARγ2及pGCEN的病毒上清。经油红O染色证实分化10d的表达mPPARγ2的NIH3T3细胞中明显积聚了较多的中性脂肪,其细胞形态也与体内成熟脂肪细胞相似。结论 本研究在体外建立了由PPARγ2诱导NIH3T3细胞向脂肪细胞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 NIH3T3细胞 逆转录病毒科 脂肪细胞分化 肥胖
原文传递
ABCA1表达的microRNA转录后水平调控 被引量:6
5
作者 唐蕙 刘益洲 +3 位作者 肖文超 马小峰 王佐 姜志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7-523,共7页
胆固醇逆转运(RCT)是体内清除胆固醇的重要机制,对维持体内胆固醇稳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意义。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是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ABCA1的表达受到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多种因素调控,其中microRNA介导A... 胆固醇逆转运(RCT)是体内清除胆固醇的重要机制,对维持体内胆固醇稳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意义。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是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ABCA1的表达受到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多种因素调控,其中microRNA介导ABCA1表达的转录后水平调控备受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microRNA能直接以ABCA1为靶基因调控ABCA1的表达,同时也发现一些microRNA通过作用于调控ABCA1基因的转录因子间接发挥效应,如肝X受体α(LXRα)、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视黄醇类核内受体α(RXRα)等间接调控ABCA1的表达,从而达到影响胆固醇流出的目的。这些microRNA包括miR-33a/b、miR-19b、miR-27a/b、miR-302、miR-758及miR-106b等。本文主要综述已知microRNA对ABCA1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盒转运体A1 MICRORNA 胆固醇逆转运 肝X受体Α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下载PDF
金钗石斛水煎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PPAR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园园 张艳磊 +2 位作者 何晓然 李小琼 唐彦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金钗石斛水煎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DN组),罗格列酮组(... 目的通过观察金钗石斛水煎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DN组),罗格列酮组(RGZ组),金钗石斛小剂量(LD)、中剂量(MD)、大剂量(HD)干预组。在大鼠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药12周,观察大鼠肾脏病理、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肾皮质PPARγ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PPARγ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金钗石斛水煎剂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基底膜增厚及足突增粗融合;增加DN大鼠肾皮质中PPARγ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金钗石斛水煎剂可以减轻DN大鼠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DN大鼠肾皮质中PPARγ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水煎剂 肾病 糖尿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基于多维数据挖掘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用药规律及分子机制
7
作者 曾佑燕 李欣颖 +2 位作者 周莉 陈锴娴 李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5-1267,共13页
目的挖掘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用药规律并探究其潜在分子机制,为开发针对DF的药膳疗法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中药方剂治疗DF的临床文献,将其中药名称规范化... 目的挖掘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用药规律并探究其潜在分子机制,为开发针对DF的药膳疗法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中药方剂治疗DF的临床文献,将其中药名称规范化后与药食同源类中药名单比较,得到药食同源来源方药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根据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确定对DF具有治疗作用的药食同源类核心中药;获取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治疗DF的作用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评估主要活性成分与其对应靶点的结合能力及结合稳定性。结果共筛选出药食同源类中药方剂521条,其性温平,味甘苦,入心、脾经,以补虚和清热药为主;进一步分析得到具有强关联性组合药对4个,获得4个治疗DF的药食同源潜在新组方药;筛选出当归、黄芪、金银花、甘草和桃仁为治疗DF的药食同源类核心中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缺氧反应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信号通路;核心中药包含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和β-谷甾醇分别与治疗DF的关键靶点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及稳定性。结论药食同源类中药主要通过调节气血凝滞、筋脉阻塞等病机发挥治疗DF的作用,其关键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DF主要治疗靶点MMP9、PPARγ等,进而调节AGE-RAGE、HIF-1和胰岛素抵抗等信号通路协同治疗DF,“黄芪-金银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类中药 糖尿病足 用药规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力学模拟 黄芪-金银花-甘草 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小檗碱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诱发肝损伤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刘文娜 霍明霞 +1 位作者 田立东 张广华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预处理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诱发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24只,体重为250~280 g,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AT组)和小檗碱预处理组(B组)。S组仅进行开腹,游离肝脏周围的血... 目的探讨小檗碱预处理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诱发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24只,体重为250~280 g,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AT组)和小檗碱预处理组(B组)。S组仅进行开腹,游离肝脏周围的血管和韧带,关腹。AT组和B组均制备自体原位肝移植诱发肝脏损伤大鼠模型,B组术前1周灌胃小檗碱[200 mg/(kg·d)]。在灌注6 h时麻醉大鼠,取其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spot-like protein,ASC)、NLRP3和Pro-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AT组血清ALT、AST水平和HMGB1含量升高。肝脏组织PPARγ表达下调,NF-κB、ASC、NLRP3和Pro-caspase1表达上调(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与AT组比较,B组血清ALT、AST水平和HMGB1含量降低,肝脏组织PPARγ表达上调,NF-κB、ASC、NLRP3和Pro-caspase1表达下调(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改善。结论预处理小檗碱可以通过激活PPARγ,抑制NF-κB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焦亡通路,从而发挥对大鼠肝脏移植过程诱发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脏损伤 小檗碱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维生素D通过维生素D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罗丽娅 阳琰 +9 位作者 蔡玉兰 王雪梅 魏在荣 牟芝群 岳瑜 朱玉玉 胡皓铭 姚扬 吴旻 邓嘉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对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O)内维生素D受体(VDR)、PPAR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期浓度及时间依赖实验,以浓度25 mmol/L葡萄糖依赖性培养小鼠MO系(U937)24 h。实验分为对照组(Con)、VitD...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对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O)内维生素D受体(VDR)、PPAR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期浓度及时间依赖实验,以浓度25 mmol/L葡萄糖依赖性培养小鼠MO系(U937)24 h。实验分为对照组(Con)、VitD组、PPARγ抑制剂(T0070907)组、VitD+T0070907组。ELISA法检测TNF-a、IL-6、VEGF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VDR、PPARγ、VEGF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VitD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表达增加MO内TNF-α、IL-6、VEGFC水平,在VitD浓度为0.1 mmol/L作用24 h产生最大效应。与Con组比较,VitD组VDR、PPARγ、VEGF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VitD组比较,T0070907组、VitD+T0070907组PPARγ、VEGF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结论VitD可能通过VDR-PPARγ信号通路,促使MO内VDR、PPARγ、VEGFC表达增加,减轻高糖环境下MO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R-PPARγ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鹿红方对心力衰竭大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和心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戎靖枫 封舟 +4 位作者 刘茜 周耀中 王咏 方宏钧 周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观察鹿红方对心力衰竭大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和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分离鹿红方全方水煎液,用蒸馏水、30%乙醇、60%乙醇和95%乙醇洗脱,得到4种提取液,分别成为A、B、C、D液,分组为A组、B组、AB组、C组、AC组、BC组、AB... 目的观察鹿红方对心力衰竭大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和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分离鹿红方全方水煎液,用蒸馏水、30%乙醇、60%乙醇和95%乙醇洗脱,得到4种提取液,分别成为A、B、C、D液,分组为A组、B组、AB组、C组、AC组、BC组、ABC组、D组、AD组、BD组、ABD组、CD组、ACD组、BCD组,共14组,第15组曲美他嗪,第16组假手术组。分别给96只通过冠脉结扎法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成功的大鼠模型灌胃。应用Western Blot检测(WB)测定不同剂量的鹿红方对心肌细胞PPARα蛋白表达的影响,对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形态结构。结果鹿红方具有明显上调PPARa的作用,可以让无序的心肌纤维定向排列,使心衰心脏的心功能得以改善,对心衰病理改变有显著降胶原纤维的作用,有显著降低PVCA的功效。结论不同剂型鹿红方药物血清组都可通过上调PPARα的表达,发挥其改善心肌组织功能作用,表明鹿红方是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良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鹿红方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心肌组织 心悸
下载PDF
奥美沙坦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桥涛 尼翔羽 +1 位作者 黎二虎 宁亚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4-827,共4页
目的研究奥美沙坦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实验组,各18只;同时选择18只相应周龄的Wistar Kyot... 目的研究奥美沙坦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实验组,各18只;同时选择18只相应周龄的Wistar 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灌胃给予奥美沙坦酯10 mg·kg^(-1)·d^(-1),对照组与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均连续灌胃4周。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与心率(HR);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与肾素活性(PRA)含量;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心肌组织PPARα和PPARγ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大鼠IVSd分别为(1.18±0.07),(3.14±0.25)和(2.21±0.19)mm;IVSs分别为(2.06±0.19),(4.19±0.36)和(3.13±0.27)mm;LVPWd分别为(1.38±0.16),(3.07±0.23)和(2.41±0.20)mm;LVPWs分别为(2.14±0.26),(4.12±0.35)和(2.98±0.31)mm;HR分别为(216.42±24.83),(425.11±46.02)和(234.69±26.15)次/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VSd、IVSs、LVPWd、LVPWs与HR及血浆ET、AngⅡ、ALD、PRA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模型组心肌组织PPARα、PPARγ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可有效改善SHR心脏结构,同时可通过上调心肌组织PPARα和PPARγ蛋白表达,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奥美沙坦酯 心室重构 血压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PBMC中PPARγ、CD68和CD163表达水平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钱世宁 张洁 朱小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4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D68和CD163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孕激素受体表达(PR)的相关性,以判断PPARγ、CD68和CD163在乳腺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D68和CD163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孕激素受体表达(PR)的相关性,以判断PPARγ、CD68和CD163在乳腺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乳腺疾病诊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乳腺疾病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共47例,分为乳腺癌(术前、术后)、乳腺纤维瘤和健康对照(HC)4组,分离PBMC,检测CA153和CEA在手术前后乳腺癌和乳腺纤维瘤患者标本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PPARγ、CD68和CD163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瘤患者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率,并分析三者与PR的相关性。结果CEA和CA153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PARγ、CD68和CD163在健康组与乳腺癌术前组、乳腺癌术前组与乳腺癌术后组、乳腺纤维瘤组与健康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CD68和CD163对乳腺癌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外,PPARγ、CD68与PR表达呈正相关,CD163与PR呈负相关。结论PPARγ、CD68和CD163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三者与PR的相关性可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CD68 CD16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乳腺癌
下载PDF
鞘内注射PPARγ激动剂Pioglitazo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黄彤虹 凌国栩 钟妤 《医学信息》 2023年第7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PARγ激动剂Pioglitazo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20~250 g的雄性SPF级SD大鼠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DMSO组(二甲基亚砜,S+D组)、Sham+Pioglitazone组(S+P组)、CCI+DMSO...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PARγ激动剂Pioglitazon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20~250 g的雄性SPF级SD大鼠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DMSO组(二甲基亚砜,S+D组)、Sham+Pioglitazone组(S+P组)、CCI+DMSO组(I+D组)、CCI+Pioglitazone组(I+P组)。通过结扎大鼠坐骨神经致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从CCI术后第3天开始鞘内注射相应药物至术后第14天。于术前及术后第3、7、14、21天检测大鼠右后爪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并于术后第14天取大鼠脊髓腰膨大部,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结果S+D组、S+P组术后第3、7、14、21天PWMT、PWT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组和I+P组术后第3、7、14、21天PWMT和PWTL值低于术前(P<0.05);S+P组术后第3、7、14、21天PWMT和PWTL值与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组和I+P组术后第3、7、14、21天PWMT和PWTL值低于S+D组(P<0.05);I+P组术后第3、7、14天PWMT和PWTL高于I+D组(P<0.05)。S+D组和S+P组GFAP蛋白和TNF-α、IL-1β、IL-6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组和I+P组GFAP蛋白和TNF-α、IL-1β、IL-6表达高于S+D组和S+P组(P<0.05),而I+P组GFAP蛋白和TNF-α、IL-1β、IL-6表达低于I+D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Pioglitazone能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和热痛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进而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卉 姜朝阳 +1 位作者 刘岩 张曼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9乙酰化(H3K9Ac)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模型中的表达,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炎症因子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对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通过基因表观遗传学作用,经氧化物酶体... 目的观察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9乙酰化(H3K9Ac)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模型中的表达,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炎症因子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对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通过基因表观遗传学作用,经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培养BALB/c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并加入oxLDL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双蒸水)和实验组(加入50μg/mL oxLDL),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IL-6)、SIRT1、H3K9Ac和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外,将实验组细胞分别给予SIRT1兴奋剂(白藜芦醇,终浓度50 nmoL/L)和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终浓度50 nmoL/L),观察SIRT1过表达或抑制对oxLDL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中细胞凋亡及SIRT1、H3K9Ac、PPARγ和磷酸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Ser112位点)[pPPARγ(S112)]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Hoechst荧光凋亡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IL-6、SIRT1、H3K9Ac、PPARγ和pPPARγ(S112)的蛋白表达。结果①实验组细胞凋亡数(84.88±5.89)高于对照组(7.13±3.31)(P<0.01)。实验组IL-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50±0.01)高于对照组(0.20±0.02)(P<0.01)。实验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0±0.01)低于对照组(0.30±0.02)(P<0.01)。实验组H3K9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32±0.02)高于对照组(0.22±0.02)(P<0.01)。实验组PPAR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1±0.02)低于对照组(0.20±0.03)(P<0.01)。②SIRT1兴奋剂组细胞凋亡数(28.63±6.44)低于实验组(84.88±5.89)(P<0.01);SIRT1抑制剂组细胞凋亡数(266.88±35.10)高于实验组(84.88±5.89)(P<0.01)。SIRT1兴奋剂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7±0.03)高于实验组(0.20±0.01)(P<0.01);SIRT1抑制剂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0±0.01)低于实验组(0.20±0.01)(P<0.01)。SIRT1兴奋剂组H3K9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1±0.02)低于实验组(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乙酰化修饰 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凋亡
原文传递
创伤性凝血病早期患者血清GDF-15、PPARγ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郭浩 孙刚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8期2729-273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创伤性凝血病(TI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4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创伤性凝血病(TI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4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IC分为TIC组(58例)和对照组(87例),根据TIC患者28 d后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GDF-15、PPARγ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IC患者血清GDF-15、PPARγ水平与病情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PPARγ水平预测TIC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TIC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PAR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救治时间、纠正时间、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GDF-15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血小板计数(PLT)及PPARγ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15水平升高是TI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PARγ升高是TIC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GDF-15水平与救治时间、纠正时间、急慢性生理及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APTT、CRP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呈正相关(r=0.348、0.410、0.373、0.461、0.501、0.482、0.471、0.424,P<0.05),与PLT呈负相关(r=-0.504,P<0.05);血清PPARγ水平与救治时间、纠正时间、APACHEⅡ评分、ISS评分、INR、APTT、CRP水平、FIB水平均呈负相关(r=-0.391、-0.421、-0.352、-0.475、-0.521、-0.494、-0.503、-0.390,P<0.05),与PLT呈正相关(r=0.512,P<0.05);血清GDF-15水平与PPARγ水平呈负相关(r=-6.328,P<0.05)。GDF-15和PPARγ二者联合预测TI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明显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其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凝血病 生长分化因子-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预后
下载PDF
吡格列酮调控β-连环蛋白表达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组织和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忠强 屈玲玲 +6 位作者 邹琴 田平平 卢雨微 张帆 张国忠 郭兵 石明隽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9-536,共8页
目的在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吡格列酮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KD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PIO),每组各6只。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 目的在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吡格列酮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KD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PIO),每组各6只。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糖组(Con)、高糖组(HG)、吡格列酮处理组(HG+PIO)、HG+空载组(HG+E)和HG+PPARγ过表达组(HG+PPARγ)。免疫细胞荧光观察细胞中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和NRK-52E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KD组PPARγ表达降低(P<0.05),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Ⅳ型胶原(CollagenⅣ)、Ⅲ型胶原(CollagenⅢ)和Ⅰ型胶原(Collagen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KD组比较,PIO组PPARγ表达升高(P<0.05),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Ⅳ、CollagenⅢ和CollagenⅠ表达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HG组PPARγ降低(P<0.05),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Ⅳ、CollagenⅢ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组比较,HG+PIO组PPARγ表达升高,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Ⅳ、CollagenⅢ和CollagenⅠ表达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PPARγ组PPARγ表达升高(P<0.05),p-GSK3β、β-catenin、CollagenⅣ和CollagenⅢ表达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上调PPARγ表达,下调β-catenin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化,减少ECM沉积,延缓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糖尿病肾脏疾病 吡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Β-连环蛋白
原文传递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ACAT-1和PPAR-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志强 成蓓 +1 位作者 丁宇慧 曾永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研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ACAT-1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 目的研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ACAT-1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干预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每组8只。喂养12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主动脉ACAT-1、PPAR-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及缬沙坦干预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无差别(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胆固醇饮食组内膜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缬沙坦干预组(P<0.01,P<0.05),而缬沙坦干预组内膜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饮食组和缬沙坦干预组ACAT-1、PPAR-γ 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ACAT-1 mRNA和蛋白在缬沙坦干预组的表达显著低于高胆固醇饮食组(P<0.01或P<0.05),而PPAR-γ mRNA和蛋白在缬沙坦干预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高胆固醇饮食组(P<0.05)。高胆固醇饮食组和缬沙坦干预组ACAT-1和PPAR-γ mRNA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上调PPAR-γ抑制ACAT-1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缬沙坦 酰基辅酶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下载PDF
mir-518d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常玉华 刘香环 李坤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mir-518d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山东省交通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GDM产妇30例作为GDM组,同期行剖宫产的正常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mir-518d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山东省交通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GDM产妇30例作为GDM组,同期行剖宫产的正常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胎盘和血清mir-518d的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GDM组孕妇血清及胎盘mir-518d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应用Targetscan和miRanda基因预测软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受体a(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PPARa)基因存在1个mir-518d结合位点,推测PPARa是mir-518d的靶基因。GDM组孕妇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胎盘mir-518d的表达水平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r=0.686,P=0.012),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r=-0.554,P=0.020)。结论 mir-518d可能通过调控PPARa基因影响机体糖代谢过程,在GDM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18d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受体a 妊娠期糖尿病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傅子财 戴冠东 +4 位作者 朱伟民 陆伟 熊建义 王大平 邓桢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63-367,共5页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目前OA的特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可通过纠正脂代谢紊乱、抗炎、抗软骨细胞凋亡等机制改善OA的病情发展。这篇综述旨在讨论PPAR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在O...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目前OA的特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可通过纠正脂代谢紊乱、抗炎、抗软骨细胞凋亡等机制改善OA的病情发展。这篇综述旨在讨论PPAR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在OA疾病发展进程中的调节作用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代谢 炎症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辛伐他汀防治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凌 于晓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罗格列酮+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50g,日二次,10周。B组(...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罗格列酮+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50g,日二次,10周。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150g,日二次,10周。C组(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罗格列酮0.5mg/kg/日。D组(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辛伐他汀2.5mg/kg/日。E组(罗格列酮+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罗格列酮0.5mg/kg/日+辛伐他汀2.5mg/kg/日。实验结束后获取血浆和主动脉全长标本进行生化和病理分析。结果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罗格列酮+辛伐他汀组三组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辛伐他汀组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血浆水平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罗格列酮+辛伐他汀组三组斑块面积占纵剖面主动脉面积之比明显小于高脂模型组。结论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以及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可以防治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罗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