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豫西P–Tr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1
作者
郑伟
吴盼盼
+4 位作者
许欣
邢智峰
齐永安
刘云龙
李婉颖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5,共16页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环境以及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区5个剖面保存了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其中微生物成因构造有3大类、25小类,后生动物扰动构造有6属13种。这些构造在地层自下而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微生物成因构造自孙家沟组中上部出现到刘家沟组顶部消失;后生动物扰动构造自刘家沟组上部出现,到和尚沟组上部逐渐增多,至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基本达到灾变事件前的生物水平;二者仅在刘家沟组共生。本研究表明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在整体上具有负相关性与耦合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
三叠纪之交
微生物成因构造
后生动物扰动构造
耦合变化
豫西地区
原文传递
题名
豫西P–Tr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1
作者
郑伟
吴盼盼
许欣
邢智峰
齐永安
刘云龙
李婉颖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
出处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5,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2110,41872111,41202071)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170010)联合资助。
文摘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环境以及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区5个剖面保存了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其中微生物成因构造有3大类、25小类,后生动物扰动构造有6属13种。这些构造在地层自下而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微生物成因构造自孙家沟组中上部出现到刘家沟组顶部消失;后生动物扰动构造自刘家沟组上部出现,到和尚沟组上部逐渐增多,至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基本达到灾变事件前的生物水平;二者仅在刘家沟组共生。本研究表明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在整体上具有负相关性与耦合变化关系。
关键词
二叠纪
–
三叠纪之交
微生物成因构造
后生动物扰动构造
耦合变化
豫西地区
Keywords
permian
–
triassic
successions
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
metazoan
bioturbation
structures
coupling
variation
western
Henan
分类号
Q91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豫西P–Tr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郑伟
吴盼盼
许欣
邢智峰
齐永安
刘云龙
李婉颖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