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大蠊虫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佘韶峰 赵天章 李慧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813-682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美洲大蠊虫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美洲大蠊虫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1%、2%、3%、4%和5%美洲大蠊虫粉替代基础饲粮中玉米和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4%美洲大蠊虫粉添加组肉鸡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5%添加组42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2%添加组(P<0.05),4%添加组28和42日龄时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添加组(P<0.05),3%、4%和5%添加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28日龄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添加组(P<0.05),3%和4%添加组胸肌45 min亮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美洲大蠊虫粉的添加水平提高到5%时,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综合以上指标,肉鸡饲粮中美洲大蠊虫粉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虫粉 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肉品质
下载PDF
3种物质不同配比对美洲大蠊若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李香 范锦胜 吴珍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筛选美洲大蠊若虫饲料的优化配方。方法采用L(934)设计方法,研究小麦粉、奶粉、干酵母粉3种物质不同配比对美洲大蠊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若虫饲养120d后,取食配方S5的若虫体长增量(19.21mm/只)、日取食量(25.94mg/... 目的筛选美洲大蠊若虫饲料的优化配方。方法采用L(934)设计方法,研究小麦粉、奶粉、干酵母粉3种物质不同配比对美洲大蠊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若虫饲养120d后,取食配方S5的若虫体长增量(19.21mm/只)、日取食量(25.94mg/只)、体重(532.5mg/只)及若虫对饲料的利用率(96.69%)均高于取食其他配方饲料的若虫。结论美洲大蠊若虫最佳的饲料配方为小麦粉:奶粉:干酵母粉=2:4:1。干酵母粉是美洲大蠊若虫体长增量的关键因子,有利于若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小麦粉 奶粉 干酵母粉 配比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雌成虫混配饲料的优化配方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李香 范锦胜 吴珍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粉、奶粉、干酵母粉等3种饲料成分对美洲大蠊雌成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美洲大蠊的产卵荚量为指标,3个组分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奶粉、干酵母粉、小麦粉.结合不同配方饲料对美洲大蠊...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粉、奶粉、干酵母粉等3种饲料成分对美洲大蠊雌成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美洲大蠊的产卵荚量为指标,3个组分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奶粉、干酵母粉、小麦粉.结合不同配方饲料对美洲大蠊雌成虫其他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了美洲大蠊雌成虫的优化饲料配方组合方案:60 g奶粉、5 g干酵母粉和30 g小麦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小麦粉 奶粉 干酵母粉 配比
下载PDF
美洲大蠊研粉干预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邦瑜 李杰 +2 位作者 阮玉山 耿福能 李绍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3-1228,共6页
背景:脊髓损伤有氧化应激、炎症、凋亡、自噬等机制参与其中,激活自噬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对脊髓起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美洲大蠊研粉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取30只6-8周... 背景:脊髓损伤有氧化应激、炎症、凋亡、自噬等机制参与其中,激活自噬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对脊髓起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美洲大蠊研粉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取30只6-8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后缝合;生理盐水组与美洲大蠊组均建立左侧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与美洲大蠊研粉,连续给药14 d。术后6 h及1,3,7,14 d行BBB评分,观察后肢运动功能的情况;给药14 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半横断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大鼠BBB评分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术后6 h及1,3,7,14 d的BBB评分均降低(P<0.05);美洲大蠊组术后7,14 d的BBB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假手术组Beclin-1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生理盐水组Beclin-1主要位于胞浆,可见部分核膜表达;美洲大蠊组Beclin-1主要位于胞浆,可见部分核膜表达;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Beclin-1阳性细胞比例多于假手术组(P<0.05),美洲大蠊组Beclin-1阳性细胞比例多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美洲大蠊组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④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研粉能够改善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机制可能是美洲大蠊研粉中的多糖类物质增加了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半横断损伤 美洲大蠊研粉 自噬 BECLIN-1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中药美洲大蠊的生药鉴别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文楷 石晏丞 +2 位作者 李颖 杨帅 顾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86-1887,共2页
目的寻找快速鉴别美洲大蠊的方法,并鉴别不同来源美洲大蠊药材的真伪性。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对不同来源的美洲大蠊药材进行真伪性考察。结果美洲大蠊粉末显微鉴别局部特征明显,可明显观察到足部碎片,刚毛,体表碎片,翅部碎片。... 目的寻找快速鉴别美洲大蠊的方法,并鉴别不同来源美洲大蠊药材的真伪性。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对不同来源的美洲大蠊药材进行真伪性考察。结果美洲大蠊粉末显微鉴别局部特征明显,可明显观察到足部碎片,刚毛,体表碎片,翅部碎片。以正丁醇-冰醋酸-水-甲醇(19∶5∶5∶3)为展开剂,0. 5%茚三酮105℃共热,15批次不同来源的美洲大蠊药材所得薄层色谱点斑点清晰,在相同位置有5个共有斑点。结论粉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可作为快速鉴别美洲大蠊的方法,15批次不同来源的美洲大蠊药材均为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粉末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粉酶解工艺最佳用酶初步筛选
6
作者 刘颖 王彦多 +5 位作者 曹广超 施东方 吕迎兰 毕经会 王集会 李静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分别用4种蛋白酶对美洲大蠊粉超声提取液基于半仿生环境进行酶解,制备不同类型多肽,并采用MTT法筛选出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最佳用酶。方法:分别用胃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对美洲大蠊粉进行酶解,采用苯并戊... 目的:分别用4种蛋白酶对美洲大蠊粉超声提取液基于半仿生环境进行酶解,制备不同类型多肽,并采用MTT法筛选出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最佳用酶。方法:分别用胃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对美洲大蠊粉进行酶解,采用苯并戊三酮显色法和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不同酶解液的水解度;使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以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为指标,水解度为参考,评价4种蛋白酶对美洲大蠊粉的酶解效果并筛选出最佳用酶。结果:胃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对美洲大蠊粉的水解度分别为3.35%、13.30%、12.89%、7.74%。无酶对照组、胰蛋白酶组、胰凝乳蛋白酶组IC50依次为1.396、0.724、0.402 mg/mL;胃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组因抑制效果不稳定而舍去。结论:在综合酶解能力和抑瘤能力方面,胰蛋白酶为美洲大蠊粉酶解工艺的最佳用酶,胰凝乳蛋白酶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粉 蛋白酶 水解度 MTT法 乳腺癌MCF-7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