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外周血炎性参数与术后淋巴结比率在胃癌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文镇 王宏浩 +1 位作者 向田 刘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90-497,共8页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炎性参数与术后淋巴结比率(LNR)在胃癌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全身免疫炎性反应指数(SI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炎性参数与术后淋巴结比率(LNR)在胃癌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全身免疫炎性反应指数(SI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LNR截断值将108例胃癌患者分为高低两组,分析这些炎性参数对胃癌化疗患者总生存期(OS)的预后价值。以独立预后指标绘制列线图预测胃癌患者的存活率。结果NLR在胃癌化疗患者的预后评估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PLR组、高SII组、高LNR组、N3分期、TNM(Ⅲ~Ⅳ)分期、神经侵犯、癌胚抗原(CEA)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NR、PLR及SII三者组合(AUC=0.875)在胃癌预后方面的预测效果优于单独或两两联合。结论NLR、LNR、PLR及SII升高与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减少相关;LNR、PLR及SII可作为胃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可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比率 外周血炎性参数 胃癌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