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付松
周更须
+4 位作者
于文文
刘宇航
王辉
李伟
封志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出道室...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出道室缺29例,嵴内室缺20例。均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96.6%(86/89),其中隔瓣下室缺96.7%(29/30),膜部室缺100.0%(10/10),偏流出道室缺96.6%(28/29),嵴内室缺95.0%(19/20)。3例介入治疗失败,2例因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而术中停止介入手术;1例术后封堵器移位外科手术取出。4个分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8/30),10.0%(1/10),6.9%(2/29),5.0%(1/20)。3例(3.4%)术后存在1~1.5 mm残余分流;4例(4.5%)术后出现瓣膜功能异常,其中2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均未行特殊处理,其中3例术后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瓣膜功能恢复正常,1例术后1年复查仍存在三尖瓣轻度反流,但各房室大小及心功能均正常;4例(4.5%)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术前状态。结论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安全有效。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是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造影
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2
作者
陈关良
李新明
+6 位作者
王卫
李斌
王圣
杨炳昂
王青
黄雪茹
赵军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2,共2页
目的 应用新型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19例PMVSD患者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 3 -10mm ,平均 5 .8mm ...
目的 应用新型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19例PMVSD患者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 3 -10mm ,平均 5 .8mm ,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 ,沿导丝经输送鞘管送直径 6-12mm(平均 8mm)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 ;术后 2 4h、1月、3月、6月和 12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10 0 % ,术后 2 4h、1月、3月、6月和 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 1例患者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个月后随访时消失。结论 经导管置入新型Amplatzer偏心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安全 ,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付松
周更须
于文文
刘宇航
王辉
李伟
封志纯
机构
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儿童心脏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基金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国留学人员科技择优资助项目[人社部(2011)86号]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出道室缺29例,嵴内室缺20例。均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96.6%(86/89),其中隔瓣下室缺96.7%(29/30),膜部室缺100.0%(10/10),偏流出道室缺96.6%(28/29),嵴内室缺95.0%(19/20)。3例介入治疗失败,2例因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而术中停止介入手术;1例术后封堵器移位外科手术取出。4个分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8/30),10.0%(1/10),6.9%(2/29),5.0%(1/20)。3例(3.4%)术后存在1~1.5 mm残余分流;4例(4.5%)术后出现瓣膜功能异常,其中2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均未行特殊处理,其中3例术后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瓣膜功能恢复正常,1例术后1年复查仍存在三尖瓣轻度反流,但各房室大小及心功能均正常;4例(4.5%)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术前状态。结论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安全有效。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是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造影
介入封堵术
Keywords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
pmvsd
)
Chest
echocardiography
(TTE)
Heart
catheterization
Imageology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分类号
R541.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2
作者
陈关良
李新明
王卫
李斌
王圣
杨炳昂
王青
黄雪茹
赵军
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2,共2页
文摘
目的 应用新型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19例PMVSD患者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 3 -10mm ,平均 5 .8mm ,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 ,沿导丝经输送鞘管送直径 6-12mm(平均 8mm)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 ;术后 2 4h、1月、3月、6月和 12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10 0 % ,术后 2 4h、1月、3月、6月和 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 1例患者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个月后随访时消失。结论 经导管置入新型Amplatzer偏心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安全 ,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Keywords
perimembran
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
pmvsd
)
Amplatzer
occluder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分析
付松
周更须
于文文
刘宇航
王辉
李伟
封志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陈关良
李新明
王卫
李斌
王圣
杨炳昂
王青
黄雪茹
赵军
《海南医学》
CAS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