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实硬度计评定鲜食玉米果皮柔嫩度的可行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士龙 潘登 +4 位作者 王青峰 王国华 杨瑞春 黄君 李小琴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65,共4页
以品尝法为对照,用果实硬度计法获得3种不同胚乳基因型鲜食玉米的36个自交系的果皮硬度计嫩度值。按胚乳基因型对自交系的果皮硬度计嫩度进行方差分析,进而剖析果皮硬度计嫩度与果皮口感嫩度的相关性,探讨果实硬度计定量评定鲜食玉米果... 以品尝法为对照,用果实硬度计法获得3种不同胚乳基因型鲜食玉米的36个自交系的果皮硬度计嫩度值。按胚乳基因型对自交系的果皮硬度计嫩度进行方差分析,进而剖析果皮硬度计嫩度与果皮口感嫩度的相关性,探讨果实硬度计定量评定鲜食玉米果皮柔嫩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果实硬度计能区分果皮柔嫩度存在差异的材料;在2007年秋和2008年春两次试验中,普甜玉米材料的果皮硬度计嫩度与口感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66,超甜玉米的为0.63、0.77,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糯玉米的为0.36、0.39,未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果实硬度计能够定量评定甜玉米的果皮柔嫩度,但不能评定糯玉米的果皮柔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果皮柔嫩度 果实硬度计
原文传递
超甜玉米子粒果皮柔嫩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士龙 贺正华 黄益勤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105-1108,共4页
为了探讨超甜玉米果皮柔嫩度在子粒发育进程中的变化规律,以10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硬度计法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果皮柔嫩度值,分析果皮柔嫩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10份参试材料在果皮柔嫩度上存在梯度差异,其中PE1... 为了探讨超甜玉米果皮柔嫩度在子粒发育进程中的变化规律,以10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硬度计法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果皮柔嫩度值,分析果皮柔嫩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10份参试材料在果皮柔嫩度上存在梯度差异,其中PE10果皮柔嫩性最好,T105中等,S33205最差;在湖北武汉(2014年春)、海南陵水(2014年冬)两种环境下,在授粉后第12~24天,PE10、T105、S33205的果皮柔嫩度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各测定时间点的柔嫩度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S33205、T105、PE10;随着子粒的发育,相同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果皮柔嫩度差异呈现先增大后缩小最后又趋于一致的规律;2014年湖北武汉春季与海南陵水冬季相比,同一材料最适采收期相差4 d,但最适采收期的果皮柔嫩度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环境改变会影响果皮嫩度变化速率,但果皮柔嫩度的好坏本质上仍决定于材料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果皮柔嫩度 变化规律 生长曲线
下载PDF
甜玉米果皮柔嫩度QTL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士龙 冯发强 +4 位作者 潘登 黄君 王国华 杨瑞春 李小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由组合B15(不柔嫩)×B20(柔嫩)构建的F2:3家系群体(236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89个SSR标记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图谱的总长度为1 317.2 cM,相邻两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4.8 cM.在F2:3家系群体中,共检测到与甜玉米果皮嫩度性状相关... 由组合B15(不柔嫩)×B20(柔嫩)构建的F2:3家系群体(236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89个SSR标记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图谱的总长度为1 317.2 cM,相邻两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4.8 cM.在F2:3家系群体中,共检测到与甜玉米果皮嫩度性状相关的QTL 4个,分别位于第3、4、7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3.0%、1.1%、1.0%和6.0%,且4个QTL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均来自果皮柔嫩度较好的亲本,具有降低果皮柔嫩度值,改善果皮柔嫩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果皮柔嫩度 QTL定位 SSR 遗传图谱
下载PDF
超甜玉米果皮柔嫩度与成分含量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顾银山 张士龙 +6 位作者 贾海涛 李小琴 贺正华 焦春海 田小海 黄益勤 危文亮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以10份生育期一致、果皮柔嫩度存在梯度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探讨果皮柔嫩度和果皮主要成分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湖北武汉和海南陵水2种不同环境下,果皮柔嫩度好、中、差的3份自交系PE10、T105、... 以10份生育期一致、果皮柔嫩度存在梯度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探讨果皮柔嫩度和果皮主要成分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湖北武汉和海南陵水2种不同环境下,果皮柔嫩度好、中、差的3份自交系PE10、T105、S33205在授粉后第12~24天内,果皮柔嫩度值(打孔读数)均呈由小到大的曲线变化,且各测定时间点的柔嫩度均值均为S33205>T105>PE10;环境条件影响果皮柔嫩度变化速率。在2种环境下的测定时间段内,3份自交系果皮半纤维素含量均逐渐增大,木质素含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而纤维素含量始终在24%上下波动,果胶与灰分含量变化不大,且没有明显的规律,主要成分含量均值始终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无论是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还是在最适采收期,果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与果皮柔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果皮柔嫩度的化学成分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果皮柔嫩度 成分含量 动态变化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